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425章 空戰時代(七) 文 / 為雨哭泣

    「11月25日,占科伊這一天上演的大規模空戰,就是一個災難日!當我們以為沙俄空軍可以抵抗、抗衡住戰略合作國的空軍部隊的關鍵時刻,中華帝國的精銳空軍部隊卻狠狠地給了俄國人一擊……空戰不再是空中飛行表演,空中騎士慘烈的墜落地面的場景,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著。不過整場空戰俄國空軍飛行員,都像是一隻隻被折斷翅膀的雄鷹一般,悲壯淒慘的被戰略合作國最精銳的戰機給屠戮,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有預謀的大屠殺!……」《英國泰晤士報》戰地記者泰勒.洛特納,海外為您真實報道戰況。

    「在占科伊,只要天氣許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幾十上百架雙翼戰機在空中決鬥,雖說是敗多勝少,但是卻讓俄國人看到了和戰略合作國抗衡下去的希望。只是11月25日這一日的空戰,一下子打碎了無數人的憧憬,上帝啊!這是一個屠戮日!在性能更加有勝一籌的金雕單一戰鬥機面前,德國造bf-101型雙翼戰鬥機就像是小孩子的玩具一般不堪一擊……」法國《世界報》記者法比安.巴特斯,成績對世仇德國人落井下石。

    「根據各戰區空軍基地的參戰飛行員上報的統計資料顯示,這次空戰戰鬥中,戰略合作國共擊落巴伐利亞皇家飛機製造廠製造的戰鬥機數量,在11月25日這一天是多了些,達到300架次以上。這一點是無法質疑,誰都無法忽略。這在克裡木半島戰區裡。自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俄國守軍彈盡糧絕投降後,就顯得極為不妙了。戰略合作國的戰略重心偏移了嘛!戰局太詭異了!一直沒有大規模使用單翼戰鬥機的戰略合作國一方,突然在克裡木半島戰區發力,一下子打亂了雙方空中力量的平衡態勢,意欲何指?

    在這一次慘痛的空戰經歷中,我們德國皇家飛機製造廠製造的戰鬥機遭遇滑鐵盧式失敗,我們不會否認,但是我們始終沒有弄明白單翼戰鬥機比雙翼戰鬥機優異在哪些方面。這才是最可怕的,單單是速度的優勢嗎?作為戰地記者,我不這麼認為。

    而同樣的,根據各戰區空軍基地的參戰飛行員上報的統計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法國飛機製造廠出產的斯帕德v-1型戰鬥機,是整個一系列空戰中損失最多的戰鬥機機型!……」德國發行量最大《新聞週刊》記者托馬斯.穆勒,也不忘反唇相譏。

    這個時代。誰都知道富裕並注重向外投資的法國人,才是排在俄羅斯政府首位的最大債權人,俄國人的訂單可是一直傾斜向法國人呢!

    事實上斯帕德v-1型戰鬥機是俄國人訂購最多的機型,是中亞戰區,西伯利亞戰區,以及頓河流域和伏爾加河流域空戰的主力機戰。被更加優勝一籌的戰略合作國第二梯隊的戰鬥編隊當陪練虐,損失最大也是難免的,此時被德國人拿過來反擊,也只能氣的直冒火,卻無計可施。

    德國人敢於直言承認失敗和錯誤。驕傲的愛面子的高盧雄雞卻做不到這一點,一時間。倒是把歐洲人之間的爭端和矛盾,**裸的暴露出來了。

    歐洲人在報紙上爭吵不休的時候,克裡木半島戰區已是再起波瀾。

    由於戰略合作**隊的地面聯合進攻部隊,受到來自俄軍的頑強抗擊,誰都看出這個時候要突破俄軍的防禦線,不可能是十天半月能夠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四國聯合進攻部隊不想憑著兵力優勢強攻硬打的戰術安排下,還要受到遠洋彈藥物資運輸的困擾,後勁不足的條件影響下去進攻。

    為了繼續保持及擴大戰略合作國在沙俄歐洲西線戰場上的戰略優勢地位,避免陣地戰的曠日持久的無謂消耗,戰略合作國奧斯曼帝國作戰參謀分部不得不把進攻的任務再次交給空軍來做主力先鋒。

    從06年11月份下旬開始,戰略合作國空軍準備對沙皇俄國的廣泛領土,實施一輪又一輪轟轟烈烈的戰略大轟炸,以此為手段達到大幅度削弱俄國國力,瓦解俄**民抵抗意志,降低俄軍戰鬥力的目的。

    「報告司令!今天對俄國占科伊地區,以及亞美尼亞地區實施大轟炸的各個飛機聯隊都準備完畢,是否行動,請指示。」

    經過幾個月的各方調度飛機、人員及彈藥燃料都到位了具備了對沙皇俄國實施戰略大轟炸的條件。26日早上9時,克裡木半島北部主要地區天氣晴朗,對實施戰略大轟十分有利,戰略合作國克裡木半島空軍司令部空軍副參謀長奧雷裡奧上校,向蔣方震准將報告請戰道。

    「按計劃執行吧。」蔣方震准將穩穩地在報告上簽下名字後說道。

    進入11月份,沙俄歐洲南部地區的雨雪季節過去之後,這對於實施「大破壞」計劃來說,實在是正當時。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氣晴朗起來,空軍司令部空軍副參謀長奧雷裡奧上校接過授權任命書,沒有多作思考,就走向電報室向準備已久的空軍各個野戰機場下達了行動的命令:「各類型飛機要注意密切配合行動,戰鬥機為轟炸機的護航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護航的任務。首要目標占科伊,第二目標亞美尼亞斯克。」

    自從在克裡木半島成立空軍司令部後,對於戰區空軍司令員蔣方震准將來說,空戰就是一堆數據了。現在蔣方震准將手下統領的各種類型的飛機,已經超過了3000架,除去戰損的飛機,轟炸機和戰鬥機始終保持在2500架的龐大基準線上,確保能夠抗衡俄軍不斷增加的戰機數目。

    這些戰機分別部署在克裡木半島的五個地區,近10個野戰機場,機場中機組人員及地勤人員加起來超過3萬人次的規模,這時的戰略合作國空軍已經是一個相當大地編製了,但根據中華帝國制定的計劃,將會在6個月內擴編至飛機6000架,機組人員及地勤人員5達到一個集團軍的規模,這一切都是為了給戰略合作國各個國家,培養並鍛煉出一支支合格的地勤維護技工人員班組隊伍。

    或許會算數的人,會留意到怎麼人員數量的擴充與飛機數量的擴充不成比例呢?這是因為蔣方震准將借鑒了中華帝國國內傳幫帶的傳統,為盟友培養自己國家的地勤維修體系,為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今後裝備中華帝國的空軍裝備,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軍火出口可是如今中華帝國最撈錢的出口貿易生意了,也一直為帝國經濟保持強力增長速度提供著強大動力。

    網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