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434章 準備著 文 / 為雨哭泣

    中華帝國國防軍之內,此時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合格的軍官指揮機械化戰爭,同樣也沒有成熟的裝甲部隊運用戰術,所有戰術除了金雨和王棟提供的那些後世的公開式的「教材」資料之外,從裝甲戰車運用到運動中作戰運用一切都需要這個時代的軍官們自己摸索實踐。

    像金雨和王棟自己都沒有開著坦克,指揮坦克作戰的實戰經驗,只是知道一些怎麼使用坦克的執行戰略戰術的方法而已,就算是讓兩人指揮裝甲戰車作戰,也和這個時代的軍人一樣,最後的執行效果對比區別都不會很大。

    「其實,我們裝備的這一款06年制式裝甲戰車,是在齊齊哈爾機械製造廠生產的,教導團只能通過在東北|的大量的演練來驗證各種戰術。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是在重型推土機上實驗多年,質量穩定,在酷寒地區使用問題不大。大半年訓練下來,在拋錨時,來一「野戰搶修課」,還是能保障戰事的順暢而不誤事。」姜正民這個時候先介紹了一下裝甲戰車的質量和後勤維修的真實情況。

    「那一個教導團的真正戰鬥力如何?」作為參謀長的高玉明問道。

    「這個說不好,這要看什麼樣地形的戰場,以及敵我空地炮火打擊強度了。試想一想,如果敵軍陣地上部署有成百上千門火炮的話,我方無力摧毀或者壓制的情形下,裝甲戰車部隊這種環境下突擊進攻。不能達到突然殺進敵軍火炮陣地,達到奇襲效果的話。整個戰車在滿員滿荷載彈藥的狀態下,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越野行駛,兩軍陣前間距20—30公里之遠,戰車比之步兵是快了數倍,但是一旦被對手以覆蓋式炮擊打擊,在突擊的40分鐘之內,損失必重。反之,在有火力壓制保證的前提下。一旦讓裝甲戰車突破敵軍陣地,在托木斯克和俄木斯克這一帶多平原的戰場上,數百輛裝甲戰車就等於是數百頭老虎鑽進了羊群,生殺予奪,都將掌握在我們手中,想怎麼宰割就這麼宰割。隨著裝甲戰車協同進攻的步兵,也就等於擁有了一個個移動的莊家護盾。敵人的堡壘陣地,就是他們手中的小菜,想怎麼敗壞就這麼敗壞!」姜正民毫不遲疑的打了個比方。

    「這麼狂猛!老虎鑽進了羊群裡,那還有別人的活路啊!」劉震咂咂嘴吧,陸軍炮火攻擊和空軍的壓制性轟炸見多了,這新玩意兒。確實值得期待。

    「這太籠統了點吧?能詳盡點兒嗎?」作為參謀人員的高玉明參謀長問著關鍵問題。

    「怎麼說呢!裝甲戰車製造出來,首先就是為了應對如今敵人的掩體工事和日益增多的輕重機槍,支援步兵攻擊而存在的。首要目標就是對付敵人的野戰陣地,有厚重的裝甲遮掩,7.98毫米至12.7毫米的步槍彈和輕重機槍子彈。是拿裝甲戰車沒有辦法的。而戰場上敵人的多數目標較為低矮,而坦克本身也比較低。戰車炮設計就比較實用,在1000米以下近距離接近敵軍的時候,已幾近直射的方式摧毀敵軍掩體或工事,這是他最大的特點之一。這是近戰曲射迫擊炮打不出的效果,是吧!」姜正民想了想介紹了一點最重要的打擊方式。

    「是這個道理!曲線射擊的迫擊炮和速射火炮。以及大口徑火炮,確實無法像裝甲戰車一樣抵近直射發炮,幾乎是以直線的方式攻擊,是夠犀利的了。」高玉明參謀長理解的說道,以前是沒有見到實物,光聽人裝甲戰車就很羨慕這種新裝備。

    「其實這沒有什麼的,火炮的口徑還是小了些,遇到鋼筋混泥土澆築的工事,也只能當做一個移動裝甲,掩護爆破手靠近了實施爆破手段去摧毀工事,算是豐富了步兵進攻的戰術套路。」劉震也感慨的說道,也不是一點都不知道有裝甲戰車參戰的好處,畢竟戰場上已經有推土機參與進攻和掩護的先例了。

    「確實如此,裝上75毫米和105毫米口徑的火炮,我也想啊!劉師長!高參謀長!這些都是戰術上的設計。其實現在戰車炮的設計更加有意思,真的!自線膛炮開始盛行以來,滑膛式火炮就成為了雞肋。而如今裝甲戰車就安裝滑膛式火炮,線膛炮反而不實用了。」姜正民賣弄的說道,同時也賣了一個關子。

    「這方面還有門道啊?」劉震和高玉明都詫異了一下,火炮裝備兩人不是一點都不懂的小白,但是這其中的小竅門就不甚了了了。

    對於裝甲戰車和自行火炮還沒有形成概念的時代,誰都以為戰車炮口徑越大越好,對於線膛式火炮和滑膛式火炮裝不裝在戰車上的技術問題,也願意聽聽,以增加自己對新裝備的認知,便於今後指揮裝甲戰車部隊作戰。兩個人可是知道,以後自己將主管裝甲戰車師,只向集團軍司令部負責,可是要把裝甲戰車瞭解透徹,要是認識不夠,鬧出笑話就不美了。

    正因為如此,姜正民才會什麼都說一說,這些在現代就屬於爛大街的小常識,但是卻在這個時期顯得彌足珍貴,一個小小的信息就決定著武器裝備的研發方向,錯一點,就意味著浪費掉眾多的資源、金錢、人力和時間,這一點想來誰都理解吧。

    「這裡面的門道多得很,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滑膛式火炮沒有膛線,其生產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同時由於沒有了膛線磨損,使其炮管壽命要長於線膛炮。

    當然滑膛炮的高膛壓抵消了部分壽命方面的優勢,要知道滑膛炮由於沒有了線膛炮因膛線根部應力集中而容易產生裂紋的問題,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這樣對提高彈丸初速和射程有很大的幫助,而線膛炮要想獲得高炮口初速必須付出更高的膛壓、更長的身管長度、更大的膛線磨損。而這些對於戰車炮來說都是有極限的。

    綜合起來,滑膛拋射速快,炮彈初速度高動能大,彈道水平穩定性好,成本底等諸多優點,這可以賦予炮彈更高的動能,更加可靠的性能確保裝甲戰車的持續作戰能力。

    這還都不是最主要的,一輛十輛裝甲戰車也許不算什麼。但是百輛千輛裝甲戰車匯合在一起,如同古時春秋戰國時期車陣,在形成衝鋒陷陣的陣勢,攻城略地,數百里遠近的城池和陣地,一日克下,那是什麼概念?師長!參謀長!這可比騎兵的追擊、突擊效果更加出奇有效。」姜正民娓娓道來。

    這次說的很有目的性。在深層次的就沒有再說了,略一提及就足夠了,反而說多了也沒有意思。大型裝甲戰車兵團突擊作戰可不是一時三刻就能組織起來的,這些涉及到很多兵種的協同作戰,以及巨量物資調配問題。

    這可是頭等大事,試想一下中華帝國的軍隊為什麼不能一路打過去。乘勝一直打到喀山去,甚至打得更遠一些,就是東線的戰線拉得太遠了,從東三省調運作戰補給物資到現在的托木斯克前線,足足有上萬里的路程。就算是你造的出來足夠的物資,以現在的鐵路和公路的運輸能力。要想按時按量的運抵前線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課題。

    現在的局勢就是沙皇政府雖然也存在著嚴重的補給困難問題,但是中華帝國也一樣,如今湧進西伯利亞戰區近200萬作戰大軍和建設兵團,在沒有完成新工業化產業佈局建設之前,都解決不了現在的運輸難題。

    姜正民這樣一說,就連開車的司機和前座的一個警衛都懂了許多,其中一點最好理解,裝甲戰車比騎兵好使的多了。試想一下,如果在騎兵衝擊時,前沿陣地的隱蔽部位要是突然冒出一個重機槍陣地,形成交叉打擊火力,就是再多的騎兵衝擊上去,也是人家嘴裡的菜,只要子彈足夠,上多少都是送死的行為。而裝甲戰車就大大的不一樣了,子彈打在上面裝甲上,那等於是在給裝甲戰車搔癢癢,如果讓裝甲戰車上安裝的57毫米戰車炮,就近來一炮,什麼樣的重機槍也得散架不是。

    這就意味著馬匹的機動力量在正面戰場上,根本沒有辦法和裝甲戰車媲美,幾乎有被裝甲戰車淘汰的可能了,想到這些,劉震師長和高玉明參謀長相互看看,對裝甲戰車的威力更加期待了。

    「要將百輛千輛裝甲戰車匯合在一起參與進攻作戰,確實值得期待啊!這可不亞於騎兵萬馬奔騰的陣勢了,試想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打到歐洲的時候,也沒有千百裝甲戰車橫掃歐俄威猛吧!」劉震師長嚥了口吐沫,才悻悻的說道。

    「是的,師長!千百裝甲戰車橫掃歐俄確實威猛到了極點,這對於我們戰車部隊來說,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現在可是熱兵器時代,彈藥不說了,光是保證戰車行駛就要燒掉多少燃油,是海量,知道嗎?一旦燃油供給不上,這個吃油大戶就得趴窩,跟你造反,鬧意見!尤其是這個西伯利亞地區天寒地凍的,涉及的課題更多,更複雜!總之,這玩意兒的威力大的很,與其相關的問題也更多。兩位在制定戰略戰術時,需要結合補給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才好。」姜正民認真的說道,點了一下機械化部隊作戰的短板之處。

    「我們明白的,姜團長,今後我們多交流,也希望你們這些專業人才多提供參考意見。大家都是軍人,吃的都是當兵打仗的這口飯,一起共事,自當精誠合作,禍福與共,同舟共濟,是吧!姜團長等回到了軍營裡,再給我們的軍官們上上裝甲戰車的科學普及課,加強一下步兵和戰車部隊協同作戰的意識,怎麼樣?」這個時候車隊裡前線陣地機房的營地已經不遠了,劉震師長爽朗的說道。

    「這是應該的,師長!我們先頭部隊就是先來幹這個的。」姜正民也不多客套了,也明白自己先到一步的使命,再說軍人的交情都是在血和火的戰場中打出來的,說多了沒勁兒。(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