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正文 第494章 巨艦大炮時代(三) 文 / 為雨哭泣

    在歐洲,在德國,任何國家的國王和總理都清楚威廉皇帝想要超越英國艦隊的意志和決心,而且大家都知道英國國王——毫無日不落帝國實權的前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是怎麼羞辱德國威廉皇帝。

    可想而知,德國威廉皇帝一直都是多麼的不甘心,受世紀9年代中華帝國海軍在東方亞洲的崛起影響,英德在增強海軍實力方面展開了激烈競爭。英國在各大洲擁有遼闊的殖民地,其海軍力量和商船隊占世界第一位,德國海軍遠不如英國。

    雖然當時英國在海軍方面已佔優勢,但它依舊繼續在增強海軍力量上不遺餘力。1889年議院通過法令為海軍建設增加撥款,這一法令所依據的原則是:英國的海軍必須超過其他兩個最強國家的海軍。自19世紀末走上殖民掠奪道路的德國統治階層,同樣決心加緊發展自己的海軍,追趕世界海軍頂尖強國的步伐,改變自己歐洲軍事強國卻被英國海軍欺凌的局面。當時德國海軍還次於意大利,在世界排名第6位,由此可見在歐洲德國的海上力量有多薄弱,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德國國會更是於1898年通過的專門《海軍法》規定要急速擴大海軍。計劃在6年內建造11艘艦隊裝甲艦、5艘大型裝甲巡洋艦、17艘有裝甲甲板的巡洋艦和63艘驅逐艦。1900年的海軍法案則把1898年的計劃擴充一倍。

    德國自和中華帝國展開合作以來,在船舶製造行業中更進一步。艦用裝甲的冶金工業、蒸汽輪機和火炮控制射擊武器實施瞄準與發射的裝備,德國人在這一些領域之中已經完全成熟系統化了。形勢一直迫使著德國人設計製造出針對並克制英國人最先進戰列艦的軍艦。

    拿騷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20世紀初的第一級戰列艦,根據購買的中華帝國秦皇級和漢武級這兩類戰列艦技術,於1902年開始開工,陸陸續續分期建造了八艘超過2萬噸級以上的戰列艦,加上從中華帝國訂購的四艘秦皇級和漢武級戰列艦,在裝備了兩大分艦隊的同時,生產製造技術儲備足夠了。

    就在去年年底,英國海軍大臣約翰.費捨爾設想的無畏級第二級戰列艦。在船塢順利開工之後,與之針鋒相對的德國海軍通過間諜探知了英國人造艦設計,時隔三個月,更是極具針對性的設計出了第二級拿騷級戰列艦,喊出了開建四艘2.75萬噸級/3.2萬噸級(標準/滿載)拿騷級戰列艦,希望完成對英國海軍此類戰列艦製造的超越,力壓英國海軍一籌。這也把財大氣粗喊出「德國造一艘戰列艦。英國就建造兩艘戰列艦」口號的英國人架在火上給烤了。

    這一下子熱鬧了,就連和俄羅斯帝國戰後打撈了一筆巨額賠款的中華帝國,也不得不捲入這次海軍軍備競賽的新一輪浪潮,金雨此時也是直搖頭:中、英、德三方海上三極爭霸的競爭越演越烈,軍艦的噸位越建越大,沒完沒了了。還不得不接招,也得推出造艦計劃,在世界海軍軍備競賽中潑上一瓢滾滾熱油,世界更加熱鬧了。

    默默地看著海軍情報分析資料,金雨真的很無奈。航母時代和潛艇海狼時期都沒有來臨之前,大家真真的沒得選擇。只能硬著頭皮想方設法把戰列艦噸位和主艦炮口徑越造越大,把如今的巨艦大炮主義進一步的推向極端,造吧!造吧!看你們能造多大,還能大破天去不成。

    「全重型炮」概念是什麼?那就是主艦炮最集中的打擊能力,即要用自己高端大口徑的炮火打擊能力撕裂對手的戰艦裝甲,又要給自己的戰艦裝備對手主艦炮都摧毀不了的艦用裝甲,即做矛又為盾,真是矛與盾的對立關係,誰都糾結,誰都不想自己有矛無盾,或者有盾無矛,陷入被動挨打的落後局面。

    而德國海軍極具針對性的設計出了第二級拿騷級戰列艦,其設計採取了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優點之一,就是甲板裝甲採用多層佈置,主甲採用穹型——蛋殼原理,用於防禦炮火打擊能力大大增強;其二,各個國家船舶設計艦船排水浮力時各有所專,各有所長,最顯著的區別是在艦體結構上,艙室盡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結構,增加浮力儲備;隔倉間的支撐壁採用強化鋼結構,以提高隔倉的強度和韌性。水線下和水線處的艙室間全部取消橫向聯絡門,水密門的數量被盡量縮減,艦員的進出只能通過縱向的水密門。另外,取消了傳統的艦首撞角。這些措施對於提高戰艦的防護能力特別是抗沉性都起到顯著的作用,也為大噸位戰列艦安裝大型炮座提供支撐之基;其三,主炮炮塔依舊為德國著名的埃森.克虜伯公司和日耳曼鍛鐵公司生產,依靠自身重量安裝在底座上,憑借更甚一籌的噸位和排水量,採用戰艦最大打擊密度的五座十門主艦炮,口徑是現在德國,也是世界上主炮鑄造極限的380毫米,期望以火力強度密度強大來針對英國人的四座八門設計取勝,藉著後發制人的原則,算是擺了英國海軍一道(實際上現在世界各國的戰列艦設計製造已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就大口徑主炮來說,冶金工業的進步使得火炮的藥室能夠承受更多發射藥爆炸的衝擊,身管的工藝提高和加長使炮彈的射程和精度都成倍地提高,反映在實戰當中就是有效交戰距離的顯著增加。大家都各有所專,各有傾向偏好罷了,這個時期的德國海軍設計戰列艦就轉變了觀念,炮火火力排在第一,主攻殺伐,裝甲厚度則是稍次了些許,畢竟德國克虜伯公司冶煉的滲碳裝甲鋼防禦炮火打擊能力已經很強了;其四,在動力方面,由於德國海軍這些年對大型蒸汽輪機的製造和使用,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拿騷級戰列艦升級版全部採用德國新研發的大型蒸汽輪機,並使用了燃油鍋爐,全艦共有16台舒爾茨-桑尼克羅夫特燃油鍋爐,佈置在艦體中部的3個鍋爐艙裡。最高航速22節,比起英國海軍升級版無畏級戰列艦的航速來不遜分毫。(這一做法,也正式摒棄了往複式蒸汽機使該級艦在以最高速度行駛時,機構連續往復運動導致艦體發生劇烈顫動,以至影響火炮的瞄準、射擊的弊端)……

    金雨看著已經被自己三人攪合的面目全非的世界海軍尖端裝備製造資料,已是志得意滿,不由得笑了起來,這個時候不論是哪一個海軍軍事強國,先出招設計製造新式戰列艦,都會被後來者超越淘汰,成為過時的代名詞,英國人不甘自己世界海軍霸主的地位受到威脅和限制,首先邁出了一部,一下子被試圖和英國人扳扳手腕的德國海軍,隨之拿出針對性極強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讓英國人剛剛下水海試的戰列艦淪為過去式,變得不堪大用,一下子有的瞧了。

    至於在亞洲東方,金雨繼英國和德國之後停留在葫蘆島造船廠,表現出了極度關注中華帝國正常排水量3萬噸級戰列艦籌建事務的姿態,一旦傳至歐洲,世界海軍軍備競賽這次想緩和都緩和不下來了,世界潮流大勢之下,已經退無可退的歐洲殖民主義的中心國家,再也沒有選擇,不加強自己海軍軍備計劃的話,自己數百年經營的海外殖民地,怕是想維持下去都難得很了。

    這一次大家都不得清淨了,中華帝國要維護自己在亞洲和海外的疆域,不得不阻礙太平洋和印度洋加強自己的海上控制力量;大英帝國更是沒有多的選擇,英國可是一島國,在南亞部分地區,在印度,在西亞,在非洲,必須有強大的海上力量來維持海外殖民地的正常運轉,對海軍裝備只能翻番的撥款,打造與中華帝國相抗衡的海上艦隊,順便來壓制歐洲海軍新貴-德國海軍對自己的侵蝕;德國人更是沒得選,心比天高的德國威廉皇帝數十年如一日,圖的是什麼?不就是超過英國老表的海軍,更多的搶奪以前沒有資格搶到手的海外殖民地,沒有自己強大的海上力量,那是想也別想的yy罷了。

    金雨不斷地想著心事,知道現在東西方世界明爭暗鬥之事雖然全面化了,但是歐洲各大國之間的矛盾又何嘗不是罄竹難書,歐洲海路兩大軍事強國在中華帝國對外戰爭結束之後,更是已經明朗化。英德矛盾也越來越嚴重,英德在重分世界問題上的矛盾,可是20世紀初期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之一,誰都化不開,英國人已經放棄了在亞洲東方的許多利益了,怎麼會再讓自己一直防備的德國人再咬自己一口呢?(。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