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重蓮曲

第一卷 第二十章 半月貪歡 文 / 碧羅衣

    浣歌站在寒潭前,目不轉睛地盯著幾尾目中無人的紅魚,在冒著寒氣的水中自在地游來游去,不時瞧見她要拋食的時候,便十分狗腿地湊上前來撒歡兒討好,待將那魚食成功含住後又作鳥獸散(重蓮曲第二十章半月貪歡內容)。

    天上忽然開始落雪,浣歌不禁怏怏。

    早晨一覺睡到自然醒,浣歌走出殿外,意外發現雪停,她隱約記起那寒潭裡的魚,每逢晴天便要出水吐肉珠。

    陸吾一大早去了後山修行,浣歌兜了一圈,也沒瞧見小圓小方,便帶著好奇心歡快地奔向寒潭。

    守了半日光景,巴巴地等那紅魚吐珠,魚食全部耗盡,卻只等來天上落雪,甚幽怨。

    頭頂被罩上一圈墨綠色,浣歌懶懶揶揄道:「這魚如此刁鑽狡猾,養他的主人也是這般性子麼?」

    不過一個玩笑,浣歌心裡自是清楚陸吾脾性,只是她忽然想聽聽他如何回答。

    身後之人似是低低笑了一聲,「這潭裡的魚,平日是小圓在侍養。」

    好吧,浣歌表示對這幾尾紅魚的行徑毫無疑惑了。

    又將潭裡的魚看了片刻,浣歌微笑道:「這幾日在陸吾仙君處多有打擾,眼下我就此告辭吧!」

    回想在崑崙山上的這半月,浣歌覺得快活極了,除了雪山上花草稀少外,這裡有如另一個水明澤,寧謐避世,一片雪白天地讓心境更添純淨平和。

    崑崙山上有許多獨有的飛禽走獸,並懼人,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這半月裡,陸吾去修行,她一人無趣時,便會找些鳥雀小獸一起玩兒,而它們似乎被陸吾縱容慣了,許多時候也敢佔了他的床榻,兀自蜷縮在他的寢殿裡睡大覺,對此,陸吾見怪不怪,只吩咐了小圓小方莫讓它們佔了她的床即可。

    而小圓小方亦會把守好陸吾的房間,十分警惕她的進入,說是要避免發生一些不能言說的事,萬不能讓他們的仙君失了節操。

    瞧著兩個小童煞有介事的模樣,浣歌常常哭笑不得,而更令她啼笑皆非的是,自那日他們拒絕叫她浣姐姐後,再見她時,便管她叫「歌姐姐」。

    浣歌怎麼聽怎麼像「哥姐姐」,實在有些變態,於是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那叫你歌姑娘?」小圓想了想道。

    「……」

    「那叫歌歌姐姐?」小方靈光一閃道。

    「……」

    浣歌明白了,說到底,他們就是不肯在她的名字裡用那個「浣」字,於是,最後的最後,三人協商一致,他們管她叫「域主姐姐」。

    雖然小圓小方一直與她彆扭著,雖然與陸吾之間並不多話,但短短半月間,浣歌還是覺得自己簡直愛上這個地方了,這看似終年苦寒,卻其實最溫暖人心,暢快自在的地方。

    只是即便如此,她能安然享受半月已是奢望,一場貪歡過後,她終究要離開,趁著她還不是那麼留戀的時候。

    這次再遇陸吾,讓她想起上一世留在人界的一滴冽泉,既然如今已身在人界,或許她可以趕在返回天庭接妍舞之前將這滴冽泉尋回。

    既如此,便事不宜遲,只能開口道別。

    而對於她的這一聲告辭,陸吾有些意外,眸光閃了閃道:「五日後是晴天,域主便可見紅魚吐珠之景。」

    浣歌與陸吾對視,沒有回答。

    陸吾看了看遠處,繼續道:「三日後山腰處的雪山豆蔻成熟,域主可享採摘果實之樂(重蓮曲20章節手打)。」

    浣歌低下頭,悶悶道:「陸吾仙君,我要走了。」

    次日清晨,浣歌早起,準備啟程,剛掀了簾子出門,就見小圓小方兩張小臉被凍得通紅地站在門外,厚厚棉衣上積著一層細雪,十分悲傷地望著她。

    浣歌心裡清楚,雖然他們彆扭著情緒,但對於她的離去還是十分依依不捨的。

    畢竟這麼多天裡,她幫他們攬了做飯的活兒,又閒的無聊攬了掃地清潔的活兒,最後又不忍拒絕地幫他們攬下了餵魚看顧飛禽走獸的活兒,連帶著不時再幫他們師徒三人將堆積多年的衣衫縫縫補補一番。

    浣歌覺得他們實在沒有理由捨得她離開。

    想要上前安慰一番,說說諸如:「小朋友要勤勞,不要總想著偷懶啦,該做的活兒終歸要做的啦」之類的話,卻忽然見兩兄弟的眼神並未聚焦在她身上。

    回身看去,陸吾換上一身外出穿的玄青色錦袍,正從他的房間出來,一副要出門的模樣。

    浣歌假裝沒看出這個信息,開口告辭道:「那麼,多謝陸吾仙君相送,我這就告辭啦!」

    陸吾深深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域主不必客氣,我也正要出行。」

    說完,陸吾轉頭對兩小童道:「小圓,小方,我走後,記得每日餵養紅魚,兩日後山腰處雪山豆蔻成熟可去採摘,五日後紅魚吐珠可去收納。」

    小圓小方含淚點頭,兩雙眼睛裡儘是不捨和留戀。

    浣歌歎了口氣道:「那麼我先行一步!」

    說完,踏地而起,心裡隱隱祈禱著,千萬不要與陸吾是同路呀!

    背後陸吾沒有回話,浣歌急匆匆一頭扎進雲霧裡,只想快些溜之大吉。

    五百年滄桑變化,連仙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人界更是翻天覆地,不僅地界兒變了模樣,連改朝換代都不知輾轉了多少宗。

    於是,還是五百年前京都所在的地方,卻早已是另一番地貌。

    一條寬闊大河,斜臥在這片如今名為黎城,早已不是京都的城池一側,浣歌初初落地時險些要認不出來。

    直到如五百年前一樣尋了一處茶肆坐下,向其他人打聽一番後,浣歌才定下心來,昔日的京都,正在她腳下。

    彼時,她問起這黎城名字的緣由,有人十分熱心地告訴她,這黎城名字的由來,如今已不可準確考證,但卻流傳下來兩種說法。

    一是說,這黎城中有一株老梨樹,歷經幾百年春秋依然照常開花結果,十分繁茂神奇,猶如被神靈眷顧,是為此地一處奇景,吸引了來自各地遊人觀賞,為當地百姓帶來豐厚的資金消費,故而眾人都很喜愛它,於是便以梨樹命名。

    也有一種說法,是指這城內一家姓黎的大戶,當年戰亂,此城乃是一處荒無人煙之地,這戶人家的家主帶領族人,傾其家財將這座死城盤活了,隨後便慢慢吸引了人前來居住,久而久之一座城池便初具規模,為感念這戶人家的建城功德,便將此城命名黎城。

    兩種說法流傳甚久,但眾人普遍覺得第二種說法更為靠譜,因為有一件極為巧合的事,就是那株神乎其神的老梨樹,就立在那黎姓人家的後院裡。

    浣歌淡淡聽完這番述說,不想計較著名字究竟是何來源,只知道,她是要去這位黎姓人家走一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