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豪門重生手記

大道小說網 273厚黑 文 / 御井烹香

    頓了頓,孫夫人又問,「是否有些故舊,是要放其一馬的?少夫人亦無需顧忌,只管明言。到時候把旗幟抄送我一份,外子自然會留意照拂。」

    只是這句話,便顯出孫夫人對權家的動機,那是一清二楚:盛源號進入朝鮮,惹得焦清蕙那樣大的反彈,主要就是因為商號一開,商業活動自然也跟過去了。到時候朝鮮盛產的藥材,就不能再為權家壟斷,同和堂的生意,不知要受到多少影響。以蕙娘性子,請孫國公順路掃蕩一把走私商船,彼此兩便,孫家萬沒有不答應的道理。而蕙娘這裡,又能震懾許多重量級海商,為權家的走私生意保駕護航,豈非美哉?

    當然,這也只是權仲白對封子繡敷衍出的借口而已,孫夫人對此事這麼清楚,也是從側面印證了他們家消息的靈通,以及與封子繡關係的密切……

    蕙娘念頭轉動間,不疾不徐地道,「這倒是不必了,海路上我們也沒什麼朋友。」

    她想了想,又笑道,「就不知道盛源號會否遭池魚之殃了,朝鮮又沒開埠,他們的白銀也是偷偷走私進去的罷,若是不巧撞在國公爺手上,怕也只能自認倒霉啦。」

    得罪一般海商與得罪盛源號,那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了。孫夫人的眼睛又瞇了起來,她鋒利地看了蕙娘一眼,見蕙娘安之若素,不免在心底暗歎了一聲:天下哪有白吃的宴席?若只是花費官家的錢發些炮,就能換得二皇子在宮中安穩無虞,這筆交易,也實在是太合算了,焦清蕙是何等人也,哪會做這賠本的買賣?

    「冤家宜解不宜結,生意上的事,最好是別動用朝廷手段吧。」她皺了眉頭,字斟句酌,「不然,冤冤相報,盛源號被你欺得太過了,若轉向你弟弟報復,也麻煩得很。」

    在這件事上,女公子的手段是有點霸道了,在孫夫人看來,她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卻很有裝傻的意思,此時唇一翹,便似笑非笑地道,「看來,王尚書已經有半邊身子,站在二皇子這邊啦。我冒昧猜一句,嫂子,該不會連盛源號,都對皇次子效忠了吧?」

    盛源和宜春之間,勢如水火,盛源號若支持皇次子,本來還沒站隊的宜春號,難保不會全力支持皇三子。到了那時,權仲白這個神醫的立場,還用說嗎……

    孫夫人一下就出了一身白毛汗,她望著蕙娘,只覺得自己的太陽穴都有點突突地疼起來:這個良國公府的未來世子夫人,除了她那未成年的弟弟,簡直沒個軟肋。在這場初成雛形的皇嗣之爭中,哪戶人家不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唯獨她進退自如四處借勢,好處盡得,人情全收,儼然將來不管誰得意上位,權家都能榮寵不衰……

    要不是自己兒子少,她都想出一個兒子隨歐陽家學醫了,誰知道權仲白一個人,竟然就能把他們家給帶契得如此超然!孫夫人忍不住歎了口氣,這才向蕙娘保證,「弟妹,你可千萬不要多心,這麼大的事,還輪不到商人之流摻和。只是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們確實在爭取王尚書,此時也不欲多生枝節……」

    又賠了許多好話、說了許多苦處,蕙娘這才不情願地接受了孫夫人的推諉,猶自道,「也是看在嫂子面上,不然,換做別人,我哪有如此易與。」

    人就是這麼奇怪,即使漫天開價、落地還錢,也是一般買賣中常見的手段,但蕙娘這樣一讓步,孫夫人還是挺領情的,她忙道,「快別這麼說,我都要羞死了,單是神醫對我們的大恩,我們便一輩子也報答不完了。現在有所差遣,自當肝腦塗地不敢言報,卻還不能如此,反要神醫繼續照拂皇次子,我心裡不知多過意不去呢!」

    蕙娘只是笑,沒有說話,孫夫人也知她看穿自己心態,越發有些不好意思,因又主動道,「這一次出海,若走直線航路摸索不通,只怕還是要轉道泰西過去。不論是直線航路,還是泰西,中途都能經過一些富饒強盛國度。有幾個國家,得陛下意思,可以和他們長年貿易,宜春號若有意過去開設分號,我可以做主,先把你們的人攜帶過去。」

    這倒真是個不小的人情了,等於在兩個票號的爭鬥中貨真價實地偏了宜春號一次。不過,在蕙娘眼中,此事的意義尚不止此:讓孫家去掃蕩海匪,終究是有風險的,雖說孫國公那樣規模的艦隊,一般不會和敵人做近身戰,幾炮過去,對方自然艦沉人亡,但任何事都有例外,萬一權家兵為人捕捉去了,透露底細——雖然他們透露的底細,也不會太多,但總是個把柄。若能安插幾個人在艦隊裡看風色,起碼自己這裡,不至於一無所知。

    不過這件事,孫夫人自己提出來,會比她說出來更好一些。她略作沉吟,也不矯情,「那我就謝過嫂子好意了。到時,我把人給嫂子送去。」

    孫夫人笑道,「別說把人送來,就是你自己要上船走走,都沒問題,大不了在中途使小船送你回來便是了。要不是我走不開,也想隨老爺上船走一段路,見識見識這宇內數一數二地艦隊風采。」

    蕙娘也有幾分心動,但還是搖頭道,「家裡實在是一刻都離不得我……我看看,要能抽得開身,還真想自己看看海外的世界。」

    她與孫夫人相視一笑,又叮囑她道,「這件事,還是辦得隱秘些為好,這樣大家也方便一些,不然,只怕日後又要平白落下把柄。」

    孫夫人會意道,「這是自然,放心吧,海匪鬧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老爺自然有手段安排得不露痕跡的。」

    見蕙娘欲言又止,便又細加詢問,蕙娘方為難道,「此事說來難為情,不過,雖然是爹娘有意,但幫太多了我也是兩面為難。仲白本人極為不喜政治鬥爭,更不欲摻和進奪嫡之爭,若知道我為家裡的事,又擺佈他,只怕免不得要大發脾氣……嫂子以後若為此事尋我們家,只悄悄地給我送個信就罷了,可別讓仲白知道。」

    孫夫人恍然大悟,回想權仲白性子,只覺蕙娘擔憂,十分合理,因忙連番許諾不提。

    #

    和孫家這裡談妥,蕙娘隨即修書一封,送回山西給喬大爺參閱。未幾喬大爺便送來回信,盛讚蕙娘用心,又為自己的一點情緒道歉。反正桂家表態站在權家這邊,宜春號在朝鮮這裡有付出,展演間又得海外先機,不能說沒有收穫,他態度轉變,也是自然的事。蕙娘也懶得和他置氣,令雄黃措辭一封,回信敲打、勉勵一番,又讓他送兩個心腹掌櫃過來,預備和盛源號談判。她這裡又給王尚書寫信,請王尚書一家到梅花莊中消閒。

    王尚書現在在京的無非也就是他本人以及幾個侍妾,以及次子一家。他太太米氏卻是回老家省親去了,其中次子王時,因是京中名士,交遊廣闊,十天倒有九天是不在家的,這一陣又去太行山遊玩了。王尚書也不說自己不好帶著兒媳婦出門,竟是生生把次子媳婦渠氏也帶在身邊,欣然應邀,到梅花莊內和蕙娘說話。

    他這麼一興起不要緊,倒讓蕙娘不好招待,思來想去,預著近日朝中沒有大的紛爭,王尚書藉著給老太爺穿麻戴孝,也收攏了不少舊黨人心,現在未必有事要求自己,只好自己款待渠氏,又抓了權仲白的壯丁,讓他和王尚書應酬。

    渠氏果然進門就開口向蕙娘道歉,「我娘家行事不知禮,亂了規矩,竟把腿伸到嫂子娘家地盤裡,也沒先打過招呼,還請嫂子多見諒則個。您身份尊貴,不好離京,不然,我們還想將您請回老家,當眾擺酒謝罪呢。」

    盛源號這些年來,也是漸漸做大,在行中頗算個人物了。權仲白、蕙娘搬出官家以大欺小,是有點站不住腳,渠氏能說出這番話來,已算很給面子——不過,她到底是沒提盛源號撤出朝鮮的事。

    一個行當,有一個行當的規矩,尤其是晉商,規矩更為嚴厲。該爭的時候互下絆子決不手軟,但該讓的時候也沒個二話。像朝鮮這個情況,國公府作為宜春號的大靠山之一,他們家發祥地、祖居地、貨源地,也算是宜春號的自留地。盛源號貿然進入,虧了禮數,依照行中規矩,各位大佬耆宿,應當是要在山西老家大擺宴席,當眾向宜春號的東家們謝罪的。

    當然,蕙娘、桂含春等人,又不從商,並不在乎這個,但渠家等盛源號東家賠罪以後,行走江湖時看到喬家就得軟上三分,但相應的來說,宜春號也應吮許盛源號在朝鮮繼續把生意經營下去,頂多自己開個門面,用商場手段,把人家擠垮。官場上的力量,可以壓服盛源號,但不能斷掉盛源號的財源,讓他們就此不做生意。

    蕙娘對渠氏的這番潛台詞,也是心知肚明。她懶洋洋地笑了,「今日不說生意上的事,文娘雖說是你嫂子,但晚你入門幾年。平時和我說起來,都很念你的好……」

    居然是和渠氏套起了交情……

    她要彎彎繞繞,渠氏亦不能不配合,只好耐著性子陪蕙娘撫今追昔,說些文娘剛入門之初的事。因她也曾是在家守灶不嫁身份,說起這一層,兩人還頗為投緣,蕙娘歎道,「說起來,畢竟曾是守灶女,脾氣都大了點,姑爺也不能說有什麼不好,但心裡有時就覺得不大平坦。我們家仲白是如此,不知你們家王時又如何了。」

    香霧部在文官家中是沒有多少眼線的,尤其王家,發跡沒幾年,用的且都是多年來熟慣的下人、家生子。不過,就不需眼線,蕙娘也知道王時的做派:反正名士風流嘛,常年在外是難免的,逢場作戲是難免的。雖說這些做派,不耽誤他尊重正妻,和正房繁衍子息,但擱不住做妻子的心裡就覺得委屈。一般姑娘也就罷了,三從四德慣了,可守灶女嘛,那就不一樣了。

    果然,渠氏這也是說得入港了,怕也是頭回有人體諒到她的難處,她歎了口氣,「按說,他待我沒說的,這些年來,家裡也就添了兩房人,在外頭拈花惹草,也就是玩玩,當不得真。可嫂子您說得對,我們這做過守灶女的,心氣都高,我心裡有時也覺得好沒意思。可娘家哥哥們都幫他說話,說我有福,嫁了個文采風流的大才子,最是清貴不過了。爹娘也都是這個意思,我也就不愛抱怨什麼了,反顯得我自己太挑剔,有什麼意思呢?」

    這話說得動情了,蕙娘跟著她,也深深歎息一聲,「你還算好的了,我們家仲白,雖然野得要命,恃才傲物憤世嫉俗得讓人頭疼,但始終還給我留了兩個子嗣。你看文娘,祖父在的時候,沒留下個一兒半女的,現在祖父去了,她還無所出,在家裡,只怕是越來越抬不起頭了吧?」

    渠氏不免欲言又止,半晌方道,「婆婆是有些心急,卻也知道大嫂賢惠,並不妒忌。是大哥自己太忙於公事,幾乎不近女色……這種事,急也沒有辦法吧。」

    蕙娘瞅了渠氏一眼,也不說話了,過了一會,才慢慢地道,「這男人都是好色的,誰不是愛偷腥的貓。妹夫要是寵妾滅妻都罷了,這不近女色,我心裡真覺得古怪得緊。聽說他和前頭一個情深愛篤……」

    她繞了這半天,就是為了說這一句話——渠氏嫁進王家,很有些年頭了。以她為人,有些事,就算不是一清二楚,起碼也能知道點內情。王辰原配去世可能有古怪,這她知道,但到底有什麼古怪,是如何古怪,老爺子心裡也許有數,但蕙娘卻是沒法去弄明白。

    渠氏面上,果然閃過了一線陰影,她動了動嘴唇,又黯然搖了搖頭,蕙娘見了,心底如同墜了一塊大石頭,直往下沉去,她忍不住脫口而出,「沒想到,老爺子竟……」

    她想說:老爺子竟走眼了。可這話諷刺得她自己都不願出口,老爺子是真走眼了,還是難得糊塗?又或者為了爬到政壇最高處,就非得皮厚心黑到這個地步,王家不如此做,老爺子也不會把文娘嫁入他家?

    這話到底斷在了口中,蕙娘卻還是情不自禁,慢慢地道,「王家媳婦,不易做啊。」

    渠氏也是王家媳婦,王辰原配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她心裡,能沒有一點壓力,一點恐懼?她長長地歎了口氣,低聲道,「索性和您明說了吧,我們家那位,對這些事是一點都不知道,只一心吟詩作賦,做他的大詩人。我心裡更情願他這樣,好歹,他是個熱心人,待我也很有情分。」

    「至於大哥,他常年都在老家,我也不瞭解他的為人,只是做官的人,城府總要深些。」渠氏慢慢地道,「我看大哥對家裡的事,知道得要比王時多……還有,他對前頭嫂子,挺有情分的。」

    不用她再多提點,蕙娘還有什麼想不明白的?這件事,要說錯,王尚書和妻子當然錯得最多,可對其做出暗示的焦老爺子,在王辰心裡形象只怕也不太好。他的不近女色,到底是真忙於公事,還是不願接近文娘,又不想給焦家留下話柄,所以乾脆全不近女色?

    她蹙了蹙眉頭,見渠氏已住口不言,甚至流露出些微後悔之色,便將此事按下不講,和顏悅色地道,「看來,盛源號是不願退出朝鮮了——你就給我透個底吧,這份不願意,到底有多堅決呢?說不定,是封子繡沒把這事給說清楚,朝廷意思,本來是把日本讓給我們宜春號的,那個地方,市場可比朝鮮要大得多了。我們宜春,甚至可以把日本讓給盛源,把盛源在朝鮮的鋪面給買下來。」

    這個條件,不能說不優厚了,渠氏思忖了片刻,卻到底還是搖了搖頭,歉然道,「嫂子見諒,為了打通朝鮮這條線,我們花費的金錢不少,日本雖然更為闊大,但國內政權強盛,卻是難啃的骨頭。盛源不比宜春,小家小戶,吃不下這塊大肥肉。除非……」

    做生意嘛,漫天開價落地還錢,有這個除非,那就什麼都好商量了。蕙娘卻並未接話,眼珠一轉,反而欣然道,「好,既然盛源不願放棄朝鮮,我們也依足規矩辦事。擺酒賠罪的事,你們可以操辦起來,將來宜春在朝鮮立業時,也一定要請盛源來吃開業喜酒。」

    她不顧渠氏難看異常的臉色,又道,「好啦,現在公事談完了,再來說說閒話吧……你今兒穿的這身衣服,花色倒是新鮮——」

    渠氏現在哪有心思和蕙娘說這個?她幾乎有些粗魯地打斷了蕙娘,「我這兒是把話給說完了,可我公爹那,還有事找您呢。您要不介意,我打發人喊他去?」

    竟是連一句閒話都不願多說,也不顧自己身為客人的禮數,站起身急匆匆地就出了屋門。

    作者有話要說:我其實覺得厚黑學和君主論核心都挺像的,為了得到常人無法得到的,只好付出常人無法付出的,比如說一部分人性。而且說實話我的確覺得大部分政治圈中的佼佼者都具備厚黑稟賦|||

    今晚提早更新

    我要為後天開始的9K字運運氣……

    PS謝謝大家的抓蟲,昨天那章後來寫很著急有錯字和地點bug,還有最暈的是我發現我在很久以前居然忘記提到鄭氏兒子夭折的事了,現在要再回去改好麻煩喲|算了,那就讓她兒子活下來吧,昨天那章已經做相應修改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