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一章 落鼎 文 / 獨釣長江雪
禹鼎自然要放置在王城之中,趙王宮的城牆雖不比邯鄲城牆那麼高達厚實,然則趙王宮的城門一點也不比邯鄲城的城門來得小。在王城建立之初,當時的趙王便已經想到了這麼一天,完全按照禹鼎的規格加上運車的高度來設立,人站在門口顯得很是渺小,尤其雄偉壯觀。
等三座銅鼎被運送入王宮之後,一直在等待著的工匠飛快地將原先拆掉的宮門重新裝上,使得王城再次成為了一個城中之城,隔開兩個不同的世界。
「起。」
隨著太祝的一聲大喊,數百粗壯之士用十數個仿若拉桿的器械抬起那龐大而且笨重無比的四角禹鼎,使其懸於空中,緩緩移向一層宮台的特殊角落。
「落。」
象徵著青州的銅鼎的四個支角安安穩穩地和西南角落裡特殊宮台的四角合上。
「起。」
「落。」
象徵著兗州的銅鼎的三個支腳安安穩穩地和正南角落裡特殊宮台的三角合上。
「起。」
「落。」
象徵著雍州的銅鼎的三個支腳安安穩穩地和正東角落裡特殊宮台的三角合上。
「哈哈哈…,三鼎歸趙,天命所歸,我大趙必興。」望著一層宮台上三個角落裡擺放著的三州之鼎,趙王丹雙手伸展,以攬天之勢大聲向大趙列祖宣告著禹鼎的到來。
「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大趙千歲千歲千千歲。」
三鼎落位,數百朝臣全跪在地恭賀著即將興盛的趙國,李御也跪在趙王丹下方三級的台階上,嘴裡喊著恭賀之詞。豪邁的祝賀聲響徹天際,在王城內迴盪,傳出邯鄲城,繼而縈繞在數百萬趙國百姓的心中。
也就在同一日,百病纏身的秦王稷硬撐著身體,主持了迎接三座禹鼎的大典,數十萬秦**民參與了如此盛典,其輝煌壯觀較之趙國猶有過之。至此,三鼎歸秦讓秦國低落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也讓處在風雨飄搖中的秦國穩定下來,大勢所趨,有心者也只能按奈下那些想法,蟄伏著尋找更好的機會。
不知是否巧合,同樣在這一日,齊楚魏三國的迎鼎大典紛紛舉行,其規格聲勢絲毫不下於奪得三鼎的秦趙兩國。特別是奪得九州之中的豫州大鼎的楚國,那迎鼎大典的規模簡直就是令人髮指,舉國歡慶,壽春還成為了一個不夜城,整整持續了三日之久。後人所傳,那一次大典便耗費了十萬金以上,其奢侈程度冠絕列國。
「設宴。」
三鼎落下,心神大悅的趙王丹右手一抬,拉著李御轉身向九層宮台的朝陽大殿走去。
微微偏過頭看看那與禹鼎之角嚴絲合縫的宮台之位,李御終於知道了為何一層宮台之上會有九個奇怪的大型角落。現在疑惑終於解開,那完全是為了迎合九鼎落戶所制的宮台,李御不禁有點咂舌,那建立王城的大趙先祖也想得太遠了點。
大趙遷都邯鄲百年來,趙王第一次在主政的朝陽大殿舉辦晚宴。
這是遷都邯鄲的趙敬侯建造趙王宮之時為趙王繼任之人定下的規矩,只有繼位趙王的王室之人才知曉那祖訓,非禹鼎歸趙不得在朝陽大殿飲宴,其野心昭然若揭。
隨著趙王丹步入朝陽大殿,李御便發現原先朝臣們的座位已然換成了白玉所製的席案,一眼望去數百個白玉席案顯得異常耀眼。尤其是王座之上的那三個赤玉席案,猶如眾星捧月一般,展露出王者的光芒。
「李卿,請上座。」來到那王座台階前,趙王丹邀請李御坐上那王座右邊的赤玉席案前。
「末將惶恐。」這朝陽大殿的王座之旁,只有王后可居其左,李御哪敢坐上右尊之位。
「憑李卿之功,哪裡都可坐得。」得禹之三鼎,趙王丹心裡覺得怎麼賞賜李御都不過分。
「王上之言,末將不敢認同。末將之所以可以衝鋒在前,皆因末將知道,背後有王上和我大趙支撐。如若不然,末將豈能建功。」坐上王攆已經是殊榮了,再坐上那王座之旁,那就是捧得太高了,若是以後再有功勳,讓趙王以何獎賞,李御堅決不會坐上那個位置。
「既如此,李卿便坐於此席。」見李御態度堅決,趙王丹也不好太過勉強,便帶著李御到了右席之首。對於李御的謙遜,趙王丹感到由衷的滿意,不愧是李氏一門,性子都這麼討人喜。
「謝王上。」這下子倒沒有推辭,知道身體不適的平原君不會出席,李御自然安心地坐在了右首。
當趙王丹和趙王后跪坐在王座之上,落後幾步的群臣才陸續走進殿來,行了一禮,按照爵位的高低坐了下來。除了對王座上的趙王丹和趙王后行禮,眾位大臣對著右首之位的李御都是遙遙行了一禮,李御一直保持著謙虛地點頭回應著,讓他點頭點得有點鬱悶。
和王座上的趙王后眼光一碰,李御快速閃了開來,轉頭看了看大殿裡面的情況。
見到那位小白臉坐在他後排的席案上,李御嘴角微微一翹,再看看自己身邊的席案空著,想來是平原君的席案,以平原君的權勢和聲望,即使因病不能出席,趙王也會為他留著一個席位,以示尊重。右席第三坐著的是平陽君趙豹,旁邊是新近封君的平陵君趙禹,右席第一排也就這四張席案,幾人的身後是清一色的文臣權貴,李御才知道自己竟然坐在文臣之首。再看看對面武將貴族區域的左首之席竟然空著,李御驀然發現趙王丹對他的禮遇還真是夠高的,心中忍不丁升起一絲感動之意。
「諸卿,此樽為我大趙興盛,飲甚。」
等群臣坐下,趙王丹拿起手中的赤玉酒樽,微笑著大聲喊道,他可是趙國遷都百年以來第一位在這朝陽大殿飲宴的君王,足以讓他放心地昭告列祖列宗。
「謝王上。」
大殿之上的數百位大臣貴族同時舉樽,共賀趙王。
「此樽為我大趙得三州之鼎,飲甚。」
「謝王上。」
「此樽為我大趙得李卿之才,飲甚。」
「賀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