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六十二章 爭執(二) 文 / 獨釣長江雪
「此意甚妙。」
沉思了半響,趙王丹不覺點了點頭,這個確實目前最好的方法,又問了一句:「小穆,這石涅販賣天下,郭氏便不宜參與其中,你可有適合人選?」
「卓氏為我大趙提供農具長達百年,近年來又為我大趙提供兩成軍備,不悉石涅之技,正是最適合人選。」聽到趙王丹的問話,趙穆的手不覺地緊了緊,臉上沒有任何的變化。
「然也,小穆和我之想不差,寡人這便招平原君等人入宮商議。」事關大趙的未來,趙王丹也沒有了享樂的心思,從寬大的床榻上站了起來,走向浴池。
「那臣先告退。」
「嗯。」
站起身來,趙穆被醒來的楚女伺候著,換上衣服的時候看到身下的楚女用那曼妙的紅舌為他的小兄弟清理著,滿意地點了點頭,也記住了那張俏臉。
原本以為會得到平原君諸人支持的趙王丹發現他自己有點想當然了,他剛剛說出和趙穆商定好的計策,便被平原君嚴正拒絕了。
「王上,此乃天賜良機,我大趙只需擁有這高都石涅,以我大趙百年底蘊,自可稱雄於天下,其餘諸國有何可懼。」沒有想到趙王丹竟然想把石涅販賣天下,趙勝想揍人的心都有了,這該是多傻的人才能想出的方法。一旦強秦和魏楚諸國掌握石涅之技,那趙國的兵鋒將要受到多大的阻礙,大趙鐵騎能否稱雄天下都在兩可之間。
「君上,若是秦國與山東之國聯合,我大趙又能如何?」平陽君遠在臨淄,身為平陽君代表的上大夫趙郝出來辯駁了一句。
「若是我大趙四十萬甲士和十萬鐵騎軍備更上一層,其餘諸國有何可懼。」執掌大趙軍政數十年,看到大趙中興希望的趙勝絕不想讓任何機會從手中溜掉。大趙擁有天下二分財富,若是軍備精進,天下又哪裡擋得住大趙的鐵騎和甲士。
「君上,石涅用以鍛煉軍備,耗時日久,其餘諸國可不會給我大趙太多時間。」行人樓媛淡淡說了一句,他心裡早就認同了趙王丹的想法,何況那與平原君的方法相左,便更要支持了。
「本君自然清楚,然則只需三年,我大趙便可將裝備五萬鐵騎,屆時在這山東之地,有何人能阻。」對軍政之事,趙勝自然清楚,因而才有自信為大趙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君上,莫要忘了,這五十萬大軍之中,真正屬於我趙人的不過十五萬。另有二十五萬乃是新近之兵,我趙國已無兵可征,如何抵擋秦國與山東五國。」趙郝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平原君話裡的漏洞,同為王族近支,又是平陽君一脈,他對平原君可沒有絲毫的畏懼。何況經歷了長平之敗的趙國,男丁稀少,不是趙國之民又天生少一分歸屬感,戰鬥力比之勇武的趙人差了不少。
「上大夫之言在理。」見趙郝說出他的擔心,趙王丹點了點頭,他還是偏向於自己那個穩妥一點的做法。反正按照他的計劃,不過十年,趙國便能完成休養生息之機,屆時他正當壯年,倣傚祖父趙武靈王中興趙國,指日可待。
「新近之兵又有何不可,這天下精兵莫不是在百戰之中錘煉,只需抵住秦國甲士,我大趙自可練出一支天下雄兵。至於兵員之憂,上將軍於北疆治軍,大可徵召外族之人。」趙國並不像其餘諸侯,它能容納任何異族之人進入趙國,這也是趙勝的底氣所在。
「君上說得不錯,還望王上細細斟酌。」一旁站著的平陵君趙禹符合了一句,只是相對來說委婉了一點。
「王上,若是其餘諸國攻我大趙,我大趙處於四戰之地,即便可禦敵,然則糧草何來?」樓媛反問了一句,沒有足夠的糧草,就是有錢也沒用,一切都是空談。
「此事有何可懼,只需拉攏燕韓兩國,我大趙盡可馳騁於天下。」在趙勝的心裡,對他們趙國有威脅的不過秦楚魏三國,其餘皆不足為懼。他也從沒想過以大趙一國之力抵擋天下各國,那不是自信,而是腦殘的自負。
「君上又以何說服燕國?」樓媛追問了一句,身為大趙行人,他對於外交有著最大的發言權。
「不用行人費心,本君自有把握。」沒有回答樓媛的問題,趙勝直接堵住了他的問題,目光炯炯地看向了王座上的趙王丹。
「王上,石涅事關我大趙軍備之利,若是將石涅販賣天下,那諸國學會石涅之技,軍備趕超我大趙,那我大趙又有何益?若是秦國甲士裝備以精良軍器,那我大趙十萬鐵騎能否敵得過那數十萬秦軍甲士?」內吏公孫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販賣石涅的危害,大趙擁有縱橫於天下的無敵鐵騎,除了趙人的尚武之風和數量龐大的精良戰馬,還有一個重要的緣由便是優於其餘諸國的精良軍器。而這軍器領先的原因,只在那石涅之技,趙國在這個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也是趙武靈王帶領趙國步入天下強國的倚仗。
「敢問內吏,一旦我大趙與諸國開戰,商路阻截,我大趙賦稅何來?民無以為繼,何以振軍心,誠然我大趙地廣物博,又何能供我大趙轉戰四方?敢問君上,即便我大趙可拉攏燕韓兩國,無賦稅入庫,又以何打動燕韓兩國為我大趙提供糧草?上將軍又以何使外族之人供我大趙驅使?」有了定計就能找出對方計策中的漏洞,趙郝一連拋出了幾個問題,準備把對方一舉問倒。
「莫要爭吵,此事寡人已決,以石涅換取天下財富,為我大趙休養生息,十年之後再轉戰天下。」被下面的幾個人爭吵得有點頭疼,平陽君不在,趙王丹對平原君也沒有任何制衡,只能快速定下國策。
說到底,趙王丹還是被長平之敗的陰影籠罩著,若不是當初平原君支持他的決議,也不能順利通過殿議,提前引爆秦趙兩國的決戰。有時候,人錯了總想從他人那裡找原因,尤其是經歷極大的挫敗之時,不願面對的趙王丹把過錯推向了霸道的平原君和那位逝去的年輕貴公子身上。
「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