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三章 國會第一大檔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希特勒當然害怕自己的病情暴露了,畢竟那是m毒,如果自己的茹素和不近女色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的話……那對自己的事業和國社黨的士氣打擊就太大了。不過既然能夠徹底治好的話,將來又有誰會知道呢。莫拉茲醫生之所以這幾年來深受希特勒信任,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他的醫術有多高明,而是他深知為病人保密的重要性。

    得到針劑後,希特勒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把藥交給莫拉茲醫生驗證一下是否對症,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希特勒接受了那個每天一針,一個療程持續兩周的治療計劃。

    不得不說,治療的效果很成功。第三天開始,希特勒的腸胃感染就開始好轉了,第一周結束的時候,xx系統的陳舊性感染增殖被消除了,兩周後,希特勒完全恢復成了一個正常人。他嘗試著拿出一張外甥女格裡斯.勞勃的果照,結果發現自己居然可恥地硬了。這種發現讓他既瞠目結舌又興奮不已。

    當晚他就嘗試著去了格裡斯.勞勃的房間並且待了很久。木有人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只知道第二天希特勒意氣風發地自己開車去了演講會場。而且格裡斯.勞勃再也沒有正眼看過希特勒的攝影師和司機,讓那兩個無辜的可憐人怨念不已。

    治好了希特勒之後,維勒安挑選了一個合適的時機,讓法本化學牽頭組織了一次德國大企業主之間的融資交流會。畢竟在這個大家都資金短缺的年代,誰手頭有錢可以提供融資誰就是大爺,所以連西門子、戴姆勒、克虜伯、萊茵金屬、福克.沃爾夫、布羅姆.福斯這些各行各業的巨頭都來了。維勒安咬咬牙挪了五億馬克的資金作為啟動準備金,成立了一個臨時性的企業間短期融資組織,就取名為德意志貨幣基金組織——一開始財政部的人對於一個民間的臨時組織居然敢取名加「德意志」這個前綴感到憤怒,但是很快在無數大牛企業家的干涉下,就絲毫不敢做聲了,而且這反而激起了大融科資產階級對現政府那種死板的不作為的進一步不滿。基金組織的框架和合作模式都是讓法本的赫斯特配合伊莉雅一起制定的,用於給與會的大企業在短期資金困難時提供融資,而融資企業只要置換一定量的股權作為抵押即可。希特勒則作為唯一的政界代表被邀請與會。

    在酒會上,希特勒不失時機地穿梭在各大企業主之間,向他們介紹國社黨的經濟施政理念。讓大家充分認識其黨派並沒有gc主義成分,以及國社黨在聯合國內勢力上面的高度統一性。這次會議雖然沒能徹底消除國社黨與大資產階級之間的分歧,但是至少是消除了大部分由於誤會導致的對立。

    整場就會過程中維勒安一直都在或明或暗地關注希特勒的言行。不得不說他對於人心的利用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在主要做軍方生意的克虜伯、布羅姆福斯面前,希特勒大談德國應該重建自己的陸軍和海軍;在主要做出口貿易的法本化學面前,則拚命表示政府應該注意防止外國而已調控匯率或者凍結外匯來抵制優質的德意志產品;看到戴姆勒和梅賽德斯的人的時候,希特勒又開始大談他的全國高速公路計劃和私人車輛的普及——雖然高速公路修建的錢從哪裡來都還沒影兒呢。

    「維勒安,這次聚會的效果真是太好了,不過我真是難以想像,你居然還可以抽出數億馬克的閒置資金用來舉辦這個基金會。而且我看這次的危機不是一兩年能解決的。你現在通過融資一下子在各大集團都獲得了少量比例的股權抵押。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兩年時間就足夠你的觸角伸到各個要害行業了。」

    「領袖……我能夠把這句話理解為你在誇我麼。擴大生意當然是我的希望之一,不過我這麼做難道不是都是為了黨嘛。」

    「哦,別緊張,這不是很值得讚賞麼,我只是和你開個小玩笑。別不習慣。」希特勒很罕見地居然和維勒安開起來玩笑,以他以往一絲不苟的易怒性格,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當然這是一個好消息,也許是因為梅毒治好後心理陰暗程度得到了緩解誒,也有可能是由此導致的對維勒安產生了一種「一起嫖過娼」的共犯一樣的信賴,「啊——一切真實太令人振奮了,今晚連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和漢斯.布羅姆那兩個巨頭都開始打探加入國社黨了。畢竟我覺得我們今天表達的態度,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我們承諾重建陸軍和海軍,現在國內其他黨派在這個問題上根本就不敢有所作為,真是一幫懦夫。」

    「領袖,如果我們有一天參加選舉真的成功了,您真的打算擴軍麼?《凡爾賽條約》怎麼辦?」

    「當然,這是毋庸置疑的,《凡爾賽條約》那種屈辱的枷鎖,當然要徹底打碎!徹底灰飛煙滅!只要德意志的人民還在痛苦呻吟,我們的尊嚴就不存在!只要萊茵蘭還看得見法國人耀武揚威,在但澤看得見波蘭豬的趾高氣揚,德意志的尊嚴就不存在!要完成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是必須要做的。」

    維勒安沒有經過1919年的屈辱,也沒有見過1919~1923年馬克比手紙都卑賤的時代,所以一開始很難產生共鳴,但是只要深入思考一下,他就會發現這些都是無法迴避的。

    「那麼,在我們強大起來之前,我們怎麼面對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反對呢。如果前進得太過貿然的話,很可能會招來自己的毀滅。難道最後一步,一定要考真的動用武力麼,我想如果我們能和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話,依靠威懾也是可以達到目的的吧。」

    「現在我對於這方面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想法,不過辦法總會有的,無外乎就是給英國佬和法國佬找一些更加明顯的新的敵人,我想我們總會有機會的——就目前來看,渲染蘇聯的威脅對我們的重新崛起有好處,可惜蘇聯還是太弱小了。

    至於威懾的手段,我們當然要使用,能夠不用被迫拿起武器就取回我們應得的東西的話,我們就要盡可能避免使用武力,但是使用武力不可能永遠都迴避得下去的。」

    「這種不負責任的話可不像您說出來的……我一直不以為你是一個冒險家。」

    「威廉,我毫無疑問是一個冒險家,只是我從來不會拿國家和人民去賭,我只會用我自己的前途去賭,賭贏了,獲利的是重新站起來的德意志人民,賭輸了,輸的只是我個人的政治前途。如果國家不需要我去拯救了,那我還有什麼留戀的呢——不過不要那麼悲觀,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之間自己也不是你看到的那麼團結,如果在加上俄國人的話,在他們的夾縫中,我們有機會重建自己的尊嚴的——只不過有時候不得不裝出一副被他們利用的樣子罷了。好了,剩下的我暫時還沒有想那麼多,這些話你聽完就算了,爛在自己肚子裡就算了。之所以和你說這些,是希望你可以更加堅定的陪我們一起走完這段拯救國家的道路。」

    希特勒歷來說話都是透著一股狂妄的熱情,這點維勒安早就有體會了,但是他幾乎沒有在人前表露出深謀遠慮地一面過。這一番話不由讓維勒安提高了警惕又暗暗竊喜。看來希特勒想把自己徹底綁死在他的戰車上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雖然剛才那一番言論有幾分真假暫時還不好確認,需要慢慢觀察消化。但是顯然對方急於讓自己感受到對方那種什麼都不瞞著你和你打開天窗說亮話的刻意坦誠。

    「領袖,我相信你是對的。關於美英法之間的矛盾,我確實沒有什麼研究。這應該是一條相對可行的路了。」維勒安揣摩了一下語氣,用一種顯得平和的心態回答道,「選舉資金的事情,我會再想辦法籌措的。大企業主的支持我們也有希望搞定,其他還有什麼需要我做的麼。」

    「剩下的就是解決那些極左翼勢力的政黨了,我們會有辦法的。」

    極左翼政黨,那也就是德國gc黨和社會民主黨這些勢力了。28年大選的時候那幾個黨加起來還是有將近900萬票的選票的,加起來席位總和也超過了國會總席位的30%了。維勒安對於選戰沒什麼研究,希特勒也就沒有和他過多的解釋。

    本來1930年的國會選舉應該延後到9月進行,但是因為經濟危機導致的形勢比較嚴峻,目前外匯渠道已經實際上斷裂了。所以現政府維持的局勢岌岌可危,興登堡總統面對危局,只能要求提前進行大選,時間則仍然被提前至歷年慣例的5月。

    維勒安提供的兩千萬美元的經費約相當於一億馬克,加上其他克虜伯、布羅姆福斯、西門子等巨頭被臨時拉動的贊助,希特勒可以動用的總經費一下子猛增到一億五千萬馬克。國社黨從來都沒有嘗到過在選戰中擁有如此充足的資金。也幸好馬丁鮑曼和戈培爾在如何用好選戰資金方面有了兩年前積攢的經驗,各項諸如輿論攻勢、宣傳強硬的對外金融結匯政策、賑濟貧民、擴大衝鋒隊等工作都有條不紊地展開著。

    希特勒甚至讓國社黨支出津貼僱傭失業勞工參加一些公益性的建設——比如國社黨趁此時機通過少額津貼僱傭了巴伐利亞及薩克森州等南部州約十幾萬失業勞工,與衝鋒隊員一起從事了修建慕尼黑、萊比錫、斯圖加特、法蘭克福等大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這些工程被作為一些刺激內需降低失業、提高社會治安的善舉。當然,具體的工程業務都被霍格蒂夫工程公司承攬了。

    還有一件在當時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在未來最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就是希特勒趁著經費充足的時候擴大了他的黨衛隊的建設,讓他後來在打擊政敵和在秘密戰線等方面取得了先手的優勢。

    黨衛隊1925年時就已經成立,只不過一開始是希特勒的私人衛隊,並不是什麼正規的武裝組織或者間諜組織。在維勒安第一次見到希特勒的時候,這個組織仍然只有那麼幾百號人,所以也就沒有引起維勒安的注意。

    1928年維勒安贊助了國社黨之後,希姆萊於1929年初接掌了黨衛軍,當時因為贊助經費還有結餘,希特勒讓希姆萊把這支隊伍擴充到了幾千人的規模,配備了一定的輕武裝。

    這一次因為為了再次注入了大筆經費,希特勒更改了原計劃,指示希姆萊將黨衛隊進一步擴大到5萬人的規模,並進一步細化其內部組織架構、增設職能部門、完善輕武器配備。

    不過短時間內武裝5萬人還是不容易的,德國的軍事工業在上一次戰爭之後已經被極大地摧毀了。所以這個艱巨的任務只能交給大金主維勒安慢慢解決了。

    …………

    經過5個月的籌備運作,國社黨在拉攏其他左翼工人政黨選票的工作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涉及軍工和基礎建設的大容克資產階級對他們的信任也有所加強。

    1930年5月20日,隨著德國的外國投資資金的斷裂,大量擴張中的企業批量地倒閉,失業人口驟增至400萬,而放任自由市場經濟的現政府對此沒能拿出任何積極對策,甚至因為國庫資金不足,拒絕再向失業保險基金內投入任何財政支出,這一點徹底激怒了德國人民。在人民日益高漲的改革聲浪中,興登堡總統簽署了對赫爾曼.穆勒內閣的不信任案,進行了重新組閣的選舉。

    國社黨在這次選舉中再次獲得了井噴式的跨越,獲得了空前的1500萬張選票與260個席位,占總席位數的40%。成為了國會第一大黨。也得到了拉攏其他黨派共同組閣的機遇。

    不過,德國的政治紛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