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二章 墨西哥之鷹(上)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上與美國交互最密切的國家。雖然加拿大和美國的陸上邊界線更長,但是加拿大一直以一個打醬油的國家的角色出現,加上美加兩國系出同源,所以基本上加拿大都是一直扮演著美國的跟班角色,雖大而沒有存在感。

    墨西哥則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從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候起就建立起來的殖民國家,西班牙人四百年前就開始在維拉克魯斯進行了殖民活動——1521年,西班牙人赫爾南·科爾特斯率軍逐步征服了墨西哥,並把這裡更名為新西班牙。1810年墨西哥獨立戰爭領袖米格爾·伊達爾戈神父發動起義,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標誌墨西哥的獨立戰爭從此開始、並於1821年完全取得戰爭勝利,獲得了完全的獨立。

    如果單講歷史的話,墨西哥的歐洲殖民歷史遠遠比美國悠久。這導致了歷史上墨西哥對於美國的崛起和挑釁缺乏審時度勢的容忍度。可是其真實的實力卻因為落後的社會制度而孱弱不已。1840年代時,美國為了獲得西部的大片領土,對墨西哥進行了蓄謀已久的挑釁——在原屬於墨西哥的德克薩斯領土上,進行數年的大規模移民,讓米粒堅果移民的人數超過了墨西哥本地人,然後扇動以「當地民族自決原則」讓德克薩斯獨立——這是一場**裸的干涉別國內政,破壞別國領土主權的侵略行徑。英國在這一過程中一直力圖勸誡墨西哥保持克制——這倒不是英國人拉偏架,而是因為英國人知道墨西哥人雖然佔著正義與公理,但是實力遠遠不如美國人,只有克制才能防止被捲入戰爭。

    這種脆弱的平衡維持到了1846年後,米國總統波爾克得寸進尺,多次在德克薩斯和墨西哥核心領土邊界進行挑釁,並且派遣騎兵數次越境偷襲。終於成功地激怒了墨西哥人,兩國開戰,這場戰爭進行了兩年,在1848年以墨西哥戰死3萬人,傷亡總計10萬人,割讓三分之二的國土而告終,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亞利桑那等幾個領土大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淪入美國之手。美國至此才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兩洋國家。

    此後兩國保持了數十年的和平,直到19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墨西哥爆發了民主革命後,美國由於害怕出現一個進步強大的鄰國,塑造一個對外俯首聽命的墨西哥。在持續七年的革命進程中兩次主動出兵對敵干涉,支持武裝獨裁者迪亞斯,鎮壓墨西哥資產階級民族解放陣線。

    而相反,此時的德國曾經向墨西哥發出了意欲結盟的《齊默爾曼電報》,支持墨西哥的獨立主權與領土完整——這直接導致了1917年墨西哥平定後美國對德宣戰(當然,為了一個導火索,米粒堅果還是需要製造路西塔尼亞號事件的。猶太銀行家對英法融資力度大於德國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可以說美墨之間百年的交往歷史就是一部墨西哥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歷史。但是墨西哥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1846年的戰爭讓墨西哥人從原來鬆散的自由殖民主義凝聚出了民族主義思潮,1910年的再次干涉則讓墨西哥國內直到21世紀都有大量的公民仇視美國。就好像遠東某國民間對於泥轟國的態度一樣——其實遠東和泥轟的關係與美國和墨西哥的關係是多麼的相似。百年的割地賠款屈辱史,只不過發生的地理位置分別處在浩浩太平洋的兩岸而已。

    而現在,隨著維勒安挑起了美國國內的一場大亂,一個對於墨西哥人來說等待百年而不得的站起來的機會終於來了。那就是國家資源的重新國有化。

    美國在1917年干涉後,洛克菲勒財團為首的美國資本家掠奪了墨西哥大多數的礦產資源所有權,並進行了敲骨吸髓的搾取——1920年,美孚石油、德州石油和加州石油開始對墨西哥進行殘酷的資源壓搾,墨西哥以當時區區四十億桶的探明石油儲量,被美國以每年2億桶的掠奪性產量開發並掠奪走,歷史上這種災難深重的掠奪持續到了1937年,墨西哥的石油年產量也從2億通降低到了不足4千萬桶——之前探明的儲量在不足二十年的時間裡被米粒堅果人幾乎徹底吸乾,而墨西哥人民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從這一點,我們能夠看出米粒堅果的意識形態中,關於幫助外國人實現敏豬自由的想法是如何組成的,偉大的文學家馬克吐溫就曾經就美國對墨西哥歷史上的兩次干涉做出過中肯的評價:「偉大的美國政府一致認為,對於土地下面有石油的國家,如果他們不主動邁向民主,那麼美國人民就有義務讓民主奔他們而去;對於土地下面沒有石油的國家,則最好讓他們再等上幾百年。」

    所以當德州發現門羅油田後,美國人發動了第一次戰爭,留下了一片爛地給墨西哥,當1910年代再次發現墨西哥剩下的土地上還有石油後,美國人就毫無節操的再次拿起了屠刀——當然如果沒有維勒安的出現,美國資本家的這種行徑還將繼續進行數百年,就像他們後世幫助中東人民邁向敏豬一樣。美國數百年的歷史,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一部幫助土地下面有石油的人民邁向敏豬的歷史。

    在原本的歷史上,墨西哥實現石油國有化的進程需要推遲到1938年,墨西哥鐵腕總統卡德納斯完成了對墨西哥政府和軍隊內那些被美資收買的寡頭勢力的清除後才得以展開——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原來的歷史上老約翰.洛克菲勒那個老不死的吸血鬼直到1937年才去世,在他死之前,卡德納斯總統以及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人都不敢在世界石油市場上搞什麼國有化的,洛克菲勒家族的血腥實力對於消滅一個非列強國家國家來說簡直是綽綽有餘——可是那時候墨西哥的探明石油已經幾乎被美國掠奪一空。

    饒是如此,美國人在得知墨西哥的國有化決策後反應還是非常激烈,雖然不敢發動戰爭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還是可以使用對墨西哥實施經濟禁運、脅迫巨額索賠、停止供應石油煉化設備、拉攏英荷實施墨西哥產石油的拒絕收購、撤走所有石油業技術人員和油輪。

    更有甚者,美國還賄賂扇動一些墨西哥軍人叛亂,收買黑邦組織炸毀墨西哥油田、輸油管道和工廠。使用了一切手段迫使卡德納斯屈服,但是國防部長出身的鷹派總統沒有被這種危難嚇到,他一邊武力解決一切動亂因素,一邊堅持保證了墨西哥人民的利益。

    …………

    但是此刻,高瞻遠矚意志堅定的拉薩羅.卡德納斯還在當他那個恪盡職守的墨西哥國防部長,維勒安代表德國元首希特勒秘密出使墨西哥所見到的還只是那個庸碌無能的阿貝拉爾多·盧漢·羅德裡格斯總統——確切的說,應該是暫代總統。

    墨西哥歷史上憲法有過多次修正,法定總統任期有4年的,也有6年的,但是自從1929年的全球性大蕭條開始後,墨西哥的總統就沒有做滿過一個任期過。在短短的四年裡換了三個總統,分別是1928、1930、1932年就任的埃米利奧·波特斯·基爾、帕斯誇爾·奧爾蒂斯·盧比奧、阿貝拉爾多·盧漢·羅德裡格斯。其中目前剛剛上任不到三個月的阿貝拉爾多·盧漢·羅德裡格斯嚴格的來說還只是臨時執行總統職責而已,他需要等到前總統意外卸任後次年的12月1日才算是真正的民選總統。

    「羅德裡格斯總統,非常感謝您能夠在此時撥冗一見,請容許我轉達我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最親切的問候。」維勒安和戈培爾在墨西哥總統府邸得到了羅德裡格斯總統的親切接見。雙方互相致以了問候之後,就開始談論一些核心問題。

    「德國人民對我國的善意和支持,我們一直是非常感激的。上一場戰爭中,德國人民對我們伸出的援手對我們幫助良多。但是,基於美國的存在,我想我們只能維持在那種程度的交往,實在無法給出更多的合作。」

    「羅德裡格斯總統,請不要誤會。此次希特勒元首授權我們秘密前來,絲毫沒有要求和貴國建立什麼實質性條約或者讓貴國做出任何承諾的意思——相反,我們完全是來幫助貴國解決貴國人民的心腹大患的。」

    「我們的經濟確實非常脆弱——這場席捲全世界的經濟風暴讓我們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剛剛開始重建了幾年的現代化工業基本上又回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這一點我們完全理解——德國也是在1924年才開始從廢墟中開始經濟重建的,我們兩國的歷史是多麼的相似,所以貴國的苦難我完全理解——相信總統先生一定知道我的另一個身份,也就是莫比亞斯集團的總裁。我們在委內瑞拉幫助胡安.戈麥斯總統做的事情相信您也都看到了。我們有許多項目可以幫助貴國,而且我國元首希特勒利用兩年的時間就讓德國走出危機的奇跡相信您也有所耳聞。」

    「哦?那麼,閣下此次不僅是有希特勒元首的使命要完成,還有一些投資項目可以和我國合作麼?」羅德裡格斯終於來了一絲興趣,畢竟經濟危機的時候,誰都不嫌投資和就業機會多,看來戲肉來了。

    「您這樣的理解也沒錯——如果您有合作意向的話,我們可以到時候詳談,」維勒安見對方誤會了,也沒有忙著澄清,而是先順著對方的話繼續往下說,反正現在維勒安手頭可以做的項目也不少,如果真的有必要分給墨西哥人幾個也無所謂,只要把該辦的事情辦成。「不過這還不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剛才我說的幫助墨西哥人民解決的問題是——幫助墨西哥把被美英等國掠奪走的自然資源重新國有化。」

    「什麼?國有化?可是美國人和英國人從墨西哥得到礦產資源都是有合法的合同可考的,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什麼國有化,這不是公然違約麼。」羅德裡格斯一陣錯愕,他想過德國人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但是就是沒想通維勒安為什麼要拿這件和德國人毫無關係的事情說事兒,「而且關於是否把資源國有化,這是與德國完全沒有關係的我國內政,我們不允許美英干涉我們的內政,自然也不希望德國干涉這些事務。」

    這種話已經說得很重了,維勒安非常不爽,本來他還想著慢慢勸說對方,但是對方居然把這種建議上升到「干涉別國內政」的高度上,讓維勒安討了個沒趣,後續勸說的路子一下子被堵死了。

    「這個總統是不是和本國人民有仇啊?還是美國人給他的賄賂比他當總統的收益還多?」維勒安不無惡意地猜想著。

    維勒安控制了一下情緒,把想抽對方的**壓制了下去,緩緩地開口道:「總統先生,我承認我們的號召確實有一些干涉別國內政的嫌疑,但是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可對人言的陰謀——眾所周知,世界上支持礦產資源私有化的國家無非是美英法荷,這不是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區別,英美法系國家縱然全部是支持礦產資源私有化的——也就是土地歸誰私有,下面的礦藏也跟著地皮走,可是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國和荷蘭也是支持這一觀點的。

    在憲法的高度上規定礦產資源國有化,正是出自大陸法中的德國法系——作為獲得主權和統一較晚的國家,我們在世界上沒有殖民地可以掠奪,我們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建設起我們的工業化,如果不實施礦產資源國有化,就無法把那些殖民者通過對土地的先占而掠奪走的資源還給人民,建設自己的工業也就成為了鏡花水月的泡影。

    我們德國使用了這種制度,所以我們曾經一度超過了那些殖民主義的對手,日本和蘇聯先後學習了我們的制度,也在十數年間完成了變革和崛起。事實證明這是任何一個後發的主權國家對抗殖民掠奪的必然之路。並不是說採取了這種制度就是在向德國靠攏。」

    「這些道理不用你教我!我們現在並不是在大學裡面學究那些法理史學!我們要解決的是現實的問題,讓墨西哥忤逆美國的意願,這是對墨西哥國家安全的嚴重不負責任!好了我雖然沒有從你們的建議裡面看出你們真正的意圖,但是我們不想就這個問題繼續討論下去了。」

    「總統先生——」維勒安剛剛想出聲勸阻,結果發現一個聲音比自己更快,他下意識地以為是保羅.戈培爾有什麼高見想發表,結果轉頭一看,戈培爾還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發出聲音的是羅格裡格斯總統身邊的那群列席官員中一個留著平頭和小鬍子的軍人,方正堅毅的國字臉顯出此人內心的剛毅果敢。只見那個人出聲勸阻道,「總統先生,這位維勒安特使說的很對啊,從1921年到現在,美國人在我們身上掠奪走的東西還不夠多麼?他們的野心遲早會把墨西哥徹底搾乾的,1848年的時候他們在亞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亞就收手了,那是因為他們找到的石油只到德州和加州。1920年他們又一次出手了,那是因為在墨西哥灣沿岸其他地方也發現了油田——美國人把我們留下只是因為我們剩下的部分對她們沒有利用價值而已,這不是因為憐憫和敏豬,假如再過幾年,我們剩下的土地上也發現了珍貴的自然資源呢?那時候墨西哥還能繼續存在下去麼?雙方的實力繼續此消彼長的話,我們還如何保持國體的存續。」

    「卡德納斯!你不要在這裡危言聳聽!如果我們實施了國有化,引來了美軍的干涉,你的國防軍能夠頂住美國人不成?你們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軍人除了扇風點火以便擁兵自重還會幹什麼!1846年你們嚷嚷著衝向美國人,還不是給國家帶來了更大的災難?1910年的時候你們又抵抗惹惱了美國人,最後為你們還賬的還不是人民?你們軍隊那次出來承擔過責任。」

    卡德納斯目瞪口呆,臉頰上的法令紋隨著呼吸的起伏一深一淺,似乎在極力地壓抑自己的悲憤:「總統先生,我實在無法理解您侮辱墨西哥軍人榮譽的語言,難道我們的軍隊有臨陣退縮過麼?1848年的時候,我們總共只有14萬人的軍隊,但是我們付出了10萬人的傷亡!我們的軍隊都戰鬥到底了!為了保衛人民!難道就因為很有可能被打敗,就直接不抵抗才是對得起人民麼!我當然無法保證如果美國人干涉我們我們能不能戰勝,但是我可以保證,在我戰死之前,墨西哥軍隊絕對不會屈服!」

    「這位是——雖然我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將軍的英勇無畏和榮譽感實在是讓我輩敬仰——我們德國人民一貫尊敬保衛人民的英雄,將軍的高風亮節讓我想起了老毛奇元帥——」戈培爾捧人的功夫世界一流。見到對方突然開始內訌,毫不猶豫地就給了那個抗爭的將軍一頂高帽子。

    那個將軍顯然是有些自負的,但是當著總統的面被外國人這樣讚揚還是有點尷尬,老毛奇何許人也?德國統一三傑之首。把他比作那種重量級的人物,在墨西哥這種軍事弱國只會讓人覺得他有功高震主之嫌,「戈培爾部長,您過譽了,在下拉薩羅.卡德納斯,忝居國防部長之位,毛奇元帥之譽實在是愧不敢當了。」

    「啊,實在是冒昧了,剛才實在是情不自禁有感而發,還望諒解。」

    戈培爾適時地表示了一下歉意,但是這種歉意在羅德裡格斯總統看來簡直就是吃果果的當眾打臉——當著總統的面,盛讚一個和總統意見相左的將領「高風亮節、英勇無畏」,這不是說總統怯懦如鼠喪權辱國又是什麼呢?羅德裡格斯總統的臉簡直黑的要滴出石油來一樣。如果不是外交禮節的束縛,幾乎就要甩袖而去了。

    維勒安一看戈培爾這個捧哏捧得好,連忙轉換角色扮演了一個很有誠意的和事佬,「總統先生,請恕我們冒昧,戈培爾部長剛才絕對不是那個意思。你懂得——我們也知道總統先生深明大義,一切都是從墨西哥國家的完整和主q考慮的,您對於美國的威脅的顧慮不無道理,但是我們這不就是來為您解決這些困難的麼?您不妨聽一下我們的看法,再做決定不遲,您和卡德羅斯將軍都是為了國家著想,只是入手點不一樣,但是動機並沒有分歧啊。」

    羅德裡格斯無話可說,被維勒安這句「動機一致,手段不同」的高帽子架著下不了台了,只好給維勒安機會把計劃說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