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八章 塞克特的顧慮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在校長和戴雨農盤算著怎麼完成這筆持續數年的大生意的接收工作時。在德國代表團的駐地,塞克特將軍也在氣勢洶洶地質詢維勒安.蒙斯克。

    塞克特將軍今年剛剛年屆七旬,本來已經是血脈枯竭病體衰弱了,不過因為調養得法暫時還沒有被調回國內退養,但是只怕也就是一兩年間就無法支撐了。

    作為援助遠東的最高軍事顧問,委員長代理人,塞克特將軍對維勒安.蒙斯克來和委員長談的軍火生意自然是知之甚詳的,尤其是他的副官法肯豪森還親自參與到了細節談判中去。本來他已經覺得帝國和遠東之間的軍火貿易擴大到數億馬克的規模實在是有些不妥——按他本來的估計,以遠東人的財力花五年時間購買上一億馬克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現在幾乎擴大了五倍不止,以這個規模的話,如果要保持交貨,只怕德國人自己的武裝都要受到影響。

    一開始法肯豪森對他說最近國內的軍火工業已經大有發展,遠不是希特勒元首初上台時候的產能規模了。他也將信將疑,這次看到維勒安一下子運了二十萬人馬的陸軍裝備過來,不由大吃一驚,尤其是看到運來的武器型號駁雜,顯然是把德軍自己現役部隊的槍炮坦克都扒下來賣到遠東來了。

    「奸商蠹國」,這是塞克特聽到這個消息後給維勒安貼的新標籤,在他看來,維勒安已經等同於那些為了賺錢破壞國防安全的奸商了。

    於是也就有了本章開頭的那一幕氣勢洶洶,不過幸好維勒安很鎮定,他把一些德國國內目前的軍工生產進展資料擺在塞克特將軍面前,在各種佐證印證之下,塞克特的激動態度終於緩和下來。

    …………

    維勒安給塞克特將軍看的那份資料顯示,在1934和1935年兩年間,德國的輕武器研發改進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所以德**隊很快就可以進行一次輕武器的換裝,所以那些蔣校長目前還看得上的東西自然是要盡快出手的了。

    從1933年開始,維勒安就繳獲了數千支美墨衝突時米軍遺落的m1加蘭德——雖然因為匆匆趕製,這批槍被米**方臨時拍板定為7mm口徑,射擊精度和退殼穩定性也比歷史上35年才定型投產的m1要差上那麼一些,但是它也具有了半自動步槍的基本優勢——可以成熟用於半自動步槍的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好歹已經被米國人做出來了,至於米國槍出了名的導氣方式不穩定、環境兼容性差的問題,維勒安會為他們解決的。

    維勒安回到德國後立刻利用「技術情報局局長」的身份優勢給毛瑟和沃爾特各送了500支新鮮**還淌著米國人殘血的m1,讓他們嚴加測試並以此為基礎提出德國自己的半自動步槍——為此他還宣稱「由於自己的秘密情報渠道」得知,蘇聯人也在弄自己的半自動步槍並且取得了很大進展。

    一開始毛瑟要求請示元首或者陸軍軍備部給予後期訂貨量的保證,但是看到維勒安自掏腰包每家拍了五百萬馬克的前期科研經費後就馬上不說話埋頭幹活去了。

    德國人的軍火研發基礎絕對是很高超的,在有了米國人的大量樣槍進行拆卸學習借鑒和實彈測試後,這個研發的進度就更快了,1934年底就經過幾次改良弄出了類似於後世g43的半自動步槍。

    因為經過了大量的m1加蘭德實彈對比測試,這個世界的g43半自動步槍沒有和後世最開始搞的g41一樣標新立異地採用導氣槽結構導氣(導氣槽的穩定性已經高於美式的導氣管導氣方式了,導氣管即使在正常工作下一旦作戰強度高也會因為發射時的火藥燃氣燃燒不充分,在導氣孔排出的時候形成積碳,惡劣環境更是容易被污垢雨雪堵塞,這也是後世米國的m4,m16這些都以精度高於ak系列而穩定性、卡殼率遠遠不如ak的原因),而是直接使用了經典可靠久經考驗的長程活塞導氣,大大提高了複雜地形、氣候環境下的槍械穩定性,不至於因為泥濘風沙雨雪就讓導氣效果不良、卡殼。

    槍機閉鎖方式方面,在原本的歷史上,德國人曾經在g43上嘗試過左右雙側閉鎖片的閉鎖方式——這種方式理論上比傳統的槍機回轉式和槍機偏移式在連續射擊精度控制上有一定的優勢,主要是因為機閘的單向連續跳動被改成了雙嚮往復對稱的跳動方式,所以可以有效防止連續射擊時槍口連續往一個方向跳,而是可以有效地把槍口往回拉一些。但是這種閉鎖方式帶來的弊端是機閘所需要加固的區域也提升到了普通的回轉式和偏移式的兩倍,槍身加工難度上升,重量也大大增加,而且雙側開口的閉鎖片比傳統結構更易損壞。

    如果僅僅是加工難度、重量和可靠性下降但是可以帶來火力和精度的明顯提升的話,那麼維勒安或許還能容忍這種嘗試,但是要知道——g43只不過是一把半自動步槍,而不是自動步槍。你本來就連扣住扳機不放連發的機會都沒有,雙側閉鎖片機構的主要優勢也就等於是媚眼拋給瞎子看了。

    於是,在維勒安的強烈要求下,新槍仍然採用了最主流的槍機回轉式閉鎖方式——這種方式德國人自己在毛瑟98k上已經用得很熟了,米國人又剛剛為他們提供了在半自動步槍上應用的經驗,如果不借鑒那就太可惜了。

    彈藥供應方面,毛瑟和沃爾特開發了10發和20發兩種規格可以任意互換的下裝彈閘,在裝填時可以取出彈閘後單發裝填,也可以直接使用5發或10發彈夾直接從下方裝填到彈閘裡——這一點比米國人的m1加蘭德進步得多,米國人的m1加蘭德彈閘容量是8發,只能單發裝填或者使用8發彈夾,所以彈夾和彈閘的容量是相等的,這就導致要使用彈夾裝彈的話必須等到槍裡面的子彈全部打空,當戰鬥時槍裡剩下兩三發子彈的時候,為了防止下一階段開火的時候剛開幾槍就沒子彈,後世的美軍往往會選擇浪費性地把彈閘打空重裝。而經過維勒安指點的g43則可以非常靈活的裝填,確保任何時刻槍裡始終有5發以上的子彈。讓火力連續性大大提高,戰鬥時敵人根本無法摸清你的裝彈規律。

    同時,世界各國早期的半自動步槍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半自動步槍槍機和導氣復進部件在自動導氣行程中的非軸向振動(也就是指振動方向不是沿著槍管所指向的方向,而是橫向振動)對射擊精度的影響缺乏一個估計,所以設計出來的半自動步槍往往在射擊時會因為非軸向振動而讓首發命中率有明顯的下降。

    在原本的歷史上,g43服役後在中近程上的射擊精度效果可以和毛瑟98k相媲美,但是300米以上的射擊精度就缺乏了實用性。這導致了g43在功能性上和後來出現的s**44突擊步槍發生了嚴重的重合——300米內s**44的火力密度比g43高得多,而且連發的火力覆蓋完全可以掩蓋精度上的那點差異,而且近距離作戰留給士兵瞄準的時間不足,在實戰中很多拿著g43的士兵也是和拿s**44的士兵一樣不仔細瞄準就連續扣動扳機,這種情況下,g43的命中率不比s**44優秀多少——s**固然因為後座強大而上跳,g43也往往因為反覆扣扳機的動作而導致握持不穩。

    但是經過歷史的檢驗,半自動步槍仍然是有其存在價值的,因為在300米~600米這一段交戰距離上,只有半自動步槍可以在擁有可堪一用的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火力密度。所以米國人才會在90年代開始——也就是m14步槍出現後將近半個世紀才想起重新用這把槍改進出新一代的半自動狙擊步槍。

    對軍事進步理論深有認知的維勒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問題。針對g43原型槍中遠距離精度不足的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應當著重跟蹤槍機和導氣、復進機構在自動行程中的非軸向振動情況,毛瑟公司和沃爾特的測試工程師們搜集了幾百份不同微調效果槍機的射擊測試報告,對槍機定型模具進行了反覆的修模,進行了十幾次樣槍的革新,才終於獲得了讓參與測試的士兵均感覺非常滿意的樣槍,最終改型槍械因為在1936年正式定型投產,所以自然不可能再用g43這個名字,而是被定名為g36。

    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維勒安差點沒嚇一大跳,不過他很快就被那種改變歷史的惡趣味吸引了,從此以後,g36就是一種使用7.92*57mm毛瑟步槍彈的半自動步槍了,那種同名的小口逕自動步槍也不會再存在了。

    與g36半自動步槍相比,傳統手動式步槍的改進工作就簡單得多了,畢竟毛瑟98系列的步槍已經是在幾十年的改進後沒有什麼大的提升空間了,所以毛瑟公司最新弄出來的毛瑟98k和歷史上1935年定型的98k也沒有多大質變,維勒安只是通過「技術情報局」提出了兩點改進要求——首先需要防止風沙等惡劣環境下異物侵入槍機導致的性能不穩定,其次則是嘗試經過一些特殊處理降低拉機柄拋殼時的噪音和子彈出膛時的槍口焰。

    針對這兩個問題,前者毛瑟公司的人借鑒了泥轟國人的三八式步槍的防塵罩設計,後者則是針對性地研製了一些加長式的消焰器和半剛性接觸拉機柄,以便滿足狙擊用毛瑟槍射擊及拋殼時的隱蔽性。

    當然,解決了武器的性能質量問題並不等於完全大功告成,實現同樣質量要求的情況下,生產工藝的效率也非常重要

    德國人對武器精密性的追求是人所共知的,在槍械領域,德國人也是一貫喜歡使用整塊金屬的銑削件來製造機閘和槍械零件,這雖然在加工精度上有細微的提高,並且可以很好地解決材料應力的問題,但這無疑是對工時和金屬材料的極大浪費——用銑床銑削出一個機閘話費的工時數是沖壓的五倍以上,而金屬材料利用率則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大半的鋼材在銑削機閘的時候都會被切成一絲絲的碎鋼屑。

    當1936年下半年維勒安回國後看到毛瑟那麼大一家槍械廠,因為堅持使用銑削工藝加工g36半自動步槍的主要金屬部件而導致年產量不足30萬支後,維勒安立刻企圖通過希特勒來勒令廠家盡量採用沖壓和焊接這些省時省料的加工工藝。可惜維勒安忘了希特勒本人就是一個瘋狂的完美主義者和藝術家,自然是不能容忍這樣的偷工減料,在維勒安剛剛匯報後就痛罵了維勒安一頓。

    這讓維勒安陷入了非常的被動——畢竟「技術情報局」只能根據假傳外國同行的研發進度來給國內裝備研發企業定性能指標,但是在對方可以滿足你提出的性能指標後,人家企業願意用什麼工藝來生產你是無權干涉的,那就是完全的企業茲主了。如果強行干涉就會顯得太過跋扈撈過界,相信國防軍的那些人也不會看著自己這個「奸佞小人」跋扈的。

    於是,他只能容忍德國人那種令人髮指的精密,整整容忍了兩年,眼看著毛瑟和沃爾特用本來可以造出200萬支g36半自動步槍的材料和工人僅僅造出了90萬支。直到1938年國際形勢一度緊張後才說服國防軍方面的人通過在追加訂單的時候壓價的方式逼迫毛瑟和沃爾特的人改良工藝流程——你要繼續銑削加工也行,但是每支槍的預算已經壓價了一半,你不怕賠本的話那就繼續賠吧。

    當然,雖然這個決定遲來了兩年,但是它的意義還是非常巨大的,畢竟缺乏對比就會導致缺乏說服力,在經過了毛瑟和g36的前後產能明顯對比後,再後來當fg38、s**39、mg40、mp5這些新槍面世的時候,大量使用沖壓、鉚接、焊接件的約定俗成慣例也就被毛瑟和沃爾特乃至黑內爾公司廣泛接受了,德國在後來戰爭中的輕武器生產領域終於有了不輸於米國人太多的綜合生產效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