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突擊步槍打的就是資源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局長,泥轟國人這幾天已經把第一條友阪子彈生產線建立起來了,全套的加工設備和工藝說明都已經到期,毛瑟方面的人在咨詢什麼時候才能下單開工呢。」阿爾托莉雅甩了一下金色的短髮,向維勒安奏報著泥轟人援建項目的最新進度。

    「不急,讓我們的工程師先把泥轟人提供的技術資料和測試報告全部學習透徹,我們不會直接生產友阪子彈的,我們需要作出適合我們的改進。」

    維勒安拿出了一份他自己設想的草圖,在上面比劃著,「首先,需要把子彈的尺寸截短,6.5x51mm的友阪子彈雖然重量只有7.92x57mm毛瑟步槍彈的60%,但是用於突擊步槍的連射還是太重了,我認為最好的措施是將子彈截短到6.5x43mm的水平應該能比較好的兼顧連射後座和彈頭的長徑比,另外,關於子彈底緣和膛線纏距方面的改進可以讓st-g項目的工程師們多做一點測試,定型之後再考慮子彈的大規模生產。」

    泥轟人的友阪子彈特點是精度非常高,甚至在600~800米的距離上超過了毛瑟步槍彈,只可惜因為長徑比太長,在中遠距離上子彈命中後的測壓不足,所以殺傷力大減,用於高精度遠射程的手動步槍顯得有點高不成低不就。

    現在維勒安既然打算改成一款突擊步槍彈的話,那麼長徑比完全可以縮短,使用6.5x43mm的子彈不但可以進一步降低20%的彈重和40%的後座力,讓未來的突擊步槍射擊更加穩固迅捷,還能保持500米內的有效殺傷,可以說是一種完美的方案了。

    「是,長官,那我這就去製作相關規劃。」

    「阿爾托莉雅,你記一下,以後等到我們自己的子彈生產工廠全部建成開工後,記得要規劃毛瑟的人在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也多投資興建建造幾座大型彈藥廠,尤其是墨西哥方面,那裡的銅礦資源比較豐富,適合發展彈藥工業。帝國未來對中口徑步槍彈的需求絕對不是每年2億發就夠的,目前這些試產的產線只能算是一個種子而已,未來的產能起碼要擴大二十倍。」

    「二十倍?那就是起碼每年40億發子彈?天吶,帝國這是需要和多少敵人開戰啊……」

    「怎麼?40億很多麼?這並不是說帝國準備要……算了這些你就別關心了。」米國在二戰後期產能爆發到最高的時候各種子彈年總產量一度接近年產200億發的變態數據,作為子彈消耗大戶的突擊步槍年產40億發實在是不能算很多。

    「可是……就算以墨西哥的銅礦資源,每年40億發子彈的銅消耗量也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了,卡德納斯總統之所以選擇和德國合作,不就是因為我們會『平價收購』墨西哥的礦產資源麼,如果我們和米國人一樣掠奪性的開發墨西哥銅礦資源的話……我們貿然營建如此大規模的輕武器彈藥產能,會不會有浪費的可能性……」

    按照一發子彈消耗10克成品銅估算,幾十億發的子彈需要的成品銅可能會接近10萬噸,在這個時代,除了米國以外地球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年產100萬噸以上銅的,所以這筆資源對一個國家的工業產能也會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和資源,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如果按照本來的歷史,德國的步兵靠低射速步槍解決戰鬥的話,那麼彈藥矛盾就不會很明顯,但是如果走米國的火力覆蓋路線的話,這些領域的工業產能和資源問題就都會暴露出來。

    「還真是頭疼啊……不管怎麼樣你先去準備規劃書吧。資源的問題不是你需要考慮的。」

    阿爾托莉雅離開後,維勒安攤開一張世界地圖慢慢籌劃著,一個個念頭從他的腦中快速的閃過,又被很快過濾掉,慢慢地,一個計劃開始在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

    阿塔卡瑪沙漠,這裡是一條南美西部的狹長沙漠,北起秘魯南部,延綿經過玻利維亞西南後,主體在智利境內綿延,南北總長超過1000公里,東西寬度卻平均只有百餘公里。在它的東面是南美屋脊安第斯山脈,平均高度超過4000米的安第斯山脈擋住了亞馬遜雨林地區的所有濕潤空氣和雨水。讓這片沙漠成為了一片絕對的死地。

    你沒有聽錯,就是死地。死到你從這裡的鹽鹼沙地上抓起一把沙子放到顯微鏡下觀察,都找不到一個細菌的程度——要知道哪怕是從南極冰原或者黃石火山口挖下一塊冰塊或者火山岩,你都可以在裡面找到一些微生物的存在。但是阿塔卡瑪沙漠裡大部分區域卻什麼生命跡象都找不到。

    從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到1936年,人類沒有在阿塔卡瑪沙漠的中央核心地帶發現過任何一次降雨——如果人們有幸活到1971年的話,也許他們可以看到從人類發現阿塔卡瑪沙漠後其核心地帶的第一場雨。

    不過維勒安卻知道,在這塊超過400年才下一場雨的荒漠上,卻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銅礦——丘基卡馬塔銅礦。而且正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如此惡劣,讓維勒安可以毫無顧忌的掠奪。

    在1915年以前,阿塔馬卡沙漠北部邊緣地帶還是有不少人類活動的,當時的人們嘗試過用各種渠道弄來水源,以便開採沙漠北部的硝石礦脈,因為那裡有全世界唯一的大型天然硝石礦脈,年產量超過300萬噸。

    正是這個硝石礦決定了智利的外交定位——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他的地形決定了他需要一支海軍來保護自己,而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既得利益國家,他需要通過控制智利硝石來控制全世界其他國家發動戰爭的潛力,所以從一戰之前開始,智利和英國之間勾勾搭搭狼狽為奸的行徑就沒有斷過,英國人賣給了智利3條無畏艦,智利人則把硝石出口權交由英國人控制。

    不過,阿塔馬卡沙漠和智利的虛假繁榮到1915年為止就終結了,因為法本化學發明了合成氨技術,天然硝石的化工價值也就不值一提了,這塊永恆的不毛之地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

    但是對維勒安來說,這樣正好,硝石礦被廢棄後,阿塔馬卡沙漠的礦業徹底失去了智利官方的監管,只有幾個非法採礦的私礦在沙漠中開採銅礦,智利官方也懶得來管——因為在這個區域執發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此刻,一架飛艇正在荒漠北部的安托法加斯省上空往復巡視著,根據維勒安局長的指示,他們在這裡僅憑肉眼就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大的銅礦,一開始地質勘探人員對於這個說法還是將信將疑。

    「你說局長究竟是從哪裡弄來的情報?我覺得這完全不靠譜,這一塊地方已經離開了當初北部硝石礦區的勘探範圍了,也就是說,從來沒有人類來到過這個區域,維勒安局長究竟是從哪兒得到的消息呢?」

    「管他是哪兒得到的消息呢,我們只管慢慢的找,我看看,如果僅算安托法加斯省內的沙漠區,那麼一共還有大概六百平方公里的荒漠,等我們全部找完不就真相大白了麼。」

    「好吧,看在維勒安局長的情報總是很準確的份上,我們再堅持幾天吧。哦,那是什麼?」

    一個勘探人員指著遠方一座低矮但佔地很廣的山丘,在黃昏的夕陽下,整座山都反射出藍綠色晶體的光澤,毫無疑問,這座山幾乎就是硫酸銅晶體構成的,不然的話根本不可能發出這樣的反光。

    「僅憑肉眼觀察,我都能斷定這座山的硫酸銅晶體含量超過10%以上,真是太令人驚訝了。」

    自然界的銅礦平均含銅量只有0.7%左右,從經濟價值來說,超過0.3%的銅礦就會有開採價值。而這座礦山的硫酸銅晶體含量如果可以超過10%的話,那麼換算成銅單質也就是4%,遠遠超過平均水平數倍,是名符其實的高富礦。

    「趕快測定一下,晶體山南北長度4千米,東西約1.5千米,嗯,就是不知道晶體岩層的深度有多少,不過按照估算的話,這裡的礦石如果全部開採出來,也許可以精煉出兩千萬噸的銅。」

    「相比儲量,也許我們更該擔心如何把這裡的礦石運出去——這裡什麼道路都沒有。如果從海邊修建簡易公路到這裡的話,起碼要修建超過80公里的公路,這裡一滴水都沒有……」負責工程營建的工程師在一邊估算著工程量。

    「這還不止,我們畢竟是偷偷非法開採,肯定不能使用智利現有的港口,也許我們還得在海邊修建一個簡易的可以泊靠大型貨船的港口。而且就算硫酸銅晶體的含量達到了10%以上,我們也不可能浪費那麼多運能把礦石直接運回去——說不定還得在海邊修建一座選礦的工廠,通過化學沉澱法把硫酸銅晶體沉澱從礦石中篩選出來。」

    「好吧,這些問題交給維勒安局長去頭疼吧,對我們來說,只要完成規劃就算完事了。」

    …………

    在維勒安策劃著如何儲備更多的銅礦資源解決帝國的彈藥產能瓶頸時,著名槍械商黑內爾公司已經拿到了新式子彈未來的尺寸規格——6.5x43mm中口徑步槍彈。雖然膛線纏距這些細節參數還沒法確定,但是至少已經可以開始新槍的研發工作了。

    新子彈為槍械設計商解決了後座和射擊穩定性的問題後,剩下的問題在研發進程中也就緩慢地被一個一個攻克。

    到了1938年,黑內爾公司拿出了首支合用的樣槍,槍械採用活塞導氣式原理、槍機偏振式閉鎖方式,這讓st-g39的射速和拋殼/上膛穩定性比後世的ak-47都要優越,後坐力和子彈威力的優化也更好,唯一的劣勢是槍機偏振式閉鎖方式帶來的槍支連發拋殼過程中的橫向振動劇烈的多。

    對於這一點,維勒安提示黑內爾公司使用了一個幾乎不提高槍支製造成本卻又行之有效的小發明——把槍口從傳統槍支的圓形平槍口改成橢圓形的,使用大傾角防跳器的槍口,利用子彈出膛瞬間左右兩側和上下兩側槍管壁受力不勻抵消掉槍機偏振的作用力,經過反覆測試,最終確定的槍口防跳器角度可以很好的兼顧防止槍口在連射時向右上方跳動。

    因為這種突擊步槍最終是在1939年定型投產的,於是被定名為st-g39,而在此前一年,使用高鉻合金鋼槍管的短管、無槍托傘兵型也已經完成,被定名為fg-38。

    st-g39加工工藝簡單,用料節省,在戰爭全面爆發後一度達到過年產百萬支的水平,它們的足跡跟著德國部隊走遍了四大洲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而fg-38則因為傘兵部隊的規模較小,且消耗的高鉻合金鋼在戰時比較緊缺,因此到戰爭結束一共也只有十幾萬支,但是fg-38的威名仍然隨著帝國空降精銳的幾次堪稱經典的斬首行動中的表現讓各國的敵人談之色變。戰後,這些做工精良而稀有的武器也成為了藝術收藏家們炫耀的資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