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 大顯神威的HS-293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坎寧安不知道,德國人昨夜在峽灣航道上空投的是磁性水雷,這種水雷其實早在一年半之前就已經被德國人秘密研發出來過了,而且被我們陰險的維勒安部長的心腹屬下在遠東戰爭時秘密拿出來試過手。

    1939年初的時候,真是這種水雷,在遠東國艦隊撤回江陰港和太湖之後,被小規模的佈置在長江航道之上,讓追擊而來的日本艦隊遭受重創,而日本陸軍在最後進攻江陰要塞的時候,不得不頂著重炮堅城和逆轉的海空優勢大敗虧輸,最終在薛岳上將的「天爐戰法」層層打擊之下覆亡。在那次使用之後,德國人針對海戰的數據收集進一步修整了磁性水雷的磁性引信整定精度,減少了部分因為地磁場干擾而「無因自爆」的情況。

    磁性水雷是最早誕生的一種非觸發水雷,普通的水雷都是觸發性的,雷體上裝有觸角,觸角內裝有化學反應裝置,只要艦船碰到任何一個觸角,就會使化學藥品從破裂的密封管中流出,形成一個化學電池,產生的電流就會引爆雷管,從而引起其內部炸藥爆炸。這種水雷是通過一條鐵索連在一個大錨上,漂浮在水中。一旦將雷索割斷,水雷就會漂浮到水面被排除。

    傳統的掃雷艦就是用這一原理來掃除水雷的,然而磁性水雷出現後那種傳統的掃雷方式就不再有效了。這是因為磁性水雷是靠磁性感應觸發爆炸的,完全無需讓水雷的觸角被任何船隻觸碰到,也就沒有必要保持在一個較淺的深度。

    艦艇在船廠建造時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構成船體的鋼板和其他鐵塊會因經常的敲擊而被地球的磁場逐漸磁化,從而帶上磁性。艦艇下水後,就會成為一個浮動的大磁體。當艦船駛入布設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時,磁性水雷上的磁針受到艦船磁場的作用而發生轉動,接通起爆電路,水雷就會按事先的方式爆炸。由於磁性水雷不需要艦艇直接觸碰到水雷的雷體,可以布設在適當水深的水底,不再需要用一條鐵索來牽住它。

    哪怕是在和英國人開戰之後,德國海空軍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使用這種新式武器來給英國人添堵,從7月份開始,德國空軍已經有多次在多佛海峽附近佈雷,擊沉英國運輸船和軍艦20餘艘,在首批進行消磁處理後的21型潛艇投入使用後,德國潛艇也加入到了這一秘密行動的行列中去。

    而且因為維勒安密令所有磁性水雷武器在投放時必須遠離狹窄海域,寧可減少實戰戰果也要以避免磁性水雷被俘獲而遭到敵軍破解其奧秘,所以直到納爾維克之戰為止,英國人還是沒能系統地總結這種神出鬼沒的未知武器的規律。

    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正是德國人在1939年9月,於英國泰晤士河口海域布設了磁性沉底水雷。英國使用已往對休觸發性錨雷的掃雷具進行了掃雷,但一無所獲。而當英**艦進入掃過雷的海城時,卻先後有17艘軍艦被水雷炸沉。但也是那一次的行動中,因為冒險在狹窄海域投雷,結果有一發水雷沒有被丟到深海,而是陷在了泰晤士河口的淤泥淺灘之中,退潮後被英國人發現繳獲並破解其結構,才有的放矢地研發出了消磁法這一對抗磁性水雷的應對手段。

    維勒安沒指望這種武器一直不被英國人逆向破解,但是那至少也要讓他先抓住這個機會把英國人打到足夠疼之後再說。

    此時此刻,幾十艘英國戰艦剛剛加到全速向著峽灣出口魚貫衝出,卻發現,在早已經進行過掃雷的航道上,先頭的兩艘戰艦先後觸雷爆炸。

    頓時,艦隊陣形大亂,已經加速起來的戰艦可不是那麼容易停住的,而後面的戰艦根本不清楚情況,如果直接選擇停船或者倒車的話,相撞的事故也是不可避免地。

    在坎寧安上將重整艦隊隊形,並壯士斷臂選出7艘驅逐艦拖曳著反潛網作為前驅臨時執行趟雷任務後,西南部峽灣內的英軍艦隊已經有10幾艘軍艦在混亂中觸雷了,大多數輕型艦艇在水雷的巨大威力下除了沉沒別無他途,只有一艘「伊麗莎白級」戰列艦「勇士號」因為皮糙肉厚,被裝藥量巨大的磁性水雷炸中後仍然挺著不沉,但是饒是如此艦底的龍骨也被爆炸的巨力生生扯彎。

    「英國人已經亂了,準備按計劃執行攻擊。bf-110f準備編隊攔截『管鼻燕』。」看到英國艦隊的亂象,德軍攻擊機群的指揮官、聯隊長呂德裡茨上校沉著地下令道。說罷德國轟炸機群開始調整航道,他們往北面迂迴了一個弧形,調整好角度,把機頭對準峽灣的走勢,然後開始加速和降低高度。

    英國戰鬥機群因為剛剛起飛不久,所以在飛行高度上不佔優,故而雖然在格鬥性能上比德國人笨拙的雙發重型戰鬥機要強,但是急切之間也不是很容易佔到明顯的優勢。

    「快點爬升上去!第一、第二中隊跟我攔截德國人的bf-110,把它們引過來,其他人繼續爬升,準備攻擊轟炸機!」

    英軍空中指揮官埃德蒙中校見艦隊已經陷入了混亂,而德國人的機群已經逼近了,很快就能進入投彈行道,情急之下做出了這個自殺性的決定。

    他帶領著1個中隊的「管鼻燕」戰鬥機,在速度和高度都不利的情況下向著德國人的bf-110護航機群編隊衝去,企圖把德國人滬杭戰鬥機的注意吸引過來。在空戰中,高度和速度都是很重要的,往往處於不利的一方需要先行迂迴蓄能一番後再重新進入戰場以獲取優勢,可是埃德蒙中校現在這種舉措無疑是與自殺無異。

    可是,48架「管鼻燕」都義無反顧地跟著中校向著敵人的重型戰鬥機衝了過去,從下方,以極限爬升率衝了過去。

    「看來英國人是想犧牲一部分戰鬥機換取整體的高度優勢啊,不過沒關係,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後面的戰術,夥計們,大家準備獵殺火**。」

    足足60架bf-110f全部進入了俯衝,速度一下子提高了許多,比之輕盈的、但是正在吃力爬升的單翼「管鼻燕」還要高,而且盤旋效率也因為動能上的優勢變得明顯了起來。

    英國人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有150架戰鬥機,那就讓三分之一去執行那個九死一生的引誘機動,讓德國戰鬥機群在俯衝格鬥的過程中統統失去高度和速度的優勢,這樣其他英國戰鬥機就能騰出手去在優勢情況下集中先對付德國人的轟炸機群了。

    ju-188d轟炸機群是從7000米的高度進入的,在加速和調整航道後還有6000米的高度,而「管鼻燕」此時此刻大多都還只爬升到3000多米的高度。

    不過英國人並不擔心,因為bf-110的高度也在第一波進攻那些被當作棄子誘餌的英國戰機時降了下來,而轟炸機群的高度過高並不值得擔心,因為英國人從來還沒見過有轟炸機在6000米的高度水平投彈轟炸艦隊的,那樣的話,其命中率將會低到成為一個笑話。

    眾所周知,在攻擊水面戰艦的時候,俯衝轟炸機那種精確打擊的武器是最好用的,而水平轟炸機的效率要低得多,這不僅是因為水平轟炸機投彈後的提前量難以計算——在轟炸固定目標的時候,水平轟炸機如果觀測精度夠高,飛機速度保持在一個恰當的數值,並且風力也不是很大的話,還是有可能較為精確的實施轟炸的。但是在攻擊戰艦時,這一點卻不成立,這主要是因為戰艦是會機動轉向的,你根據提前量精確計算的投彈軌跡根本沒用。

    在對艦攻擊中,影響命中率的最主要因素不是投彈是否精準,而是炸彈落下後到落到水面這段距離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這個時間越短。敵人戰艦進行機動反應的時間也就越短。

    當一架「斯圖卡」以360公里時速的初速度——也就是每秒100米——俯衝的時候,在800米的高度丟出1枚炸彈,在不考慮重力加速度的情況下,這枚炸彈就算只以100米的勻速飛向敵艦,也只要8秒就能落地了,而實際中考慮後續的重力加速,一般是7秒左右,而即使是30節高航速的戰艦在7秒內也只能開出不到百米,因此被擊中的概率就很大了。

    與之對應的,高空水平轟炸機投出的炸彈初速度是0,全程都靠後續的重力加速度給炸彈加速,所以從1000米的高度投彈落地時間理論上需要14秒,3000米高度則是26秒,6000米則是45秒(需考慮空氣阻力)

    因此,即使使用高空水平轟炸機投彈攻擊水面戰艦,投彈高度一般也是在1000~3000米的範圍內,英國人絲毫不怕沒有足夠的爬升時間爬升到與德國轟炸機一樣的高度上然後實施攔截。

    「長官,英國人開始慢慢爬升上來了,我們是不是趕快丟掉炸彈——哦,或者說是魚雷還是什麼的,反正就是那個大傢伙。」機尾機槍手,菜鳥拉爾緊張的問著呂德裡茨上校的意見。

    「不要緊張,我們的高度差還有2000多米呢,我們繼續按照預定航道進入,到5000米左右再投放。靠管鼻燕還想攔截我們,真是癡人說夢。我們的極速是高於敵人的,不要害怕。」

    雙方的高度和距離在飛快的接近著,英國飛行員們似乎可以看見ju-188d機腹下面那兩顆笨拙的、帶著大滑翔翼的大炸彈了——等等!德國人的炸彈怎麼會有滑翔翼???

    但是此刻,容不得英國戰鬥機飛行員多想,一件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

    德國人的ju-188d機群在和他們還有1000米高度差的位置上——也就是5000米左右的高度層上——紛紛把機腹下面那兩枚巨大的炸彈丟了下來,而那些炸彈也立刻點火並且斜斜地指向前下方的峽灣竄去,

    一時之間,超過200發滑翔炸彈向著下方的峽灣竄去,如林的尾焰蔚為壯觀。

    「上帝啊,那些東西究竟是什麼???」在英國人的驚歎中,那些滑翔的炸彈開始降低高度、加速。

    沒錯,這種德國人剛剛動用的秘密武器就是hs-293反艦導彈——確切的說,應該是一種歷史上hs-293反艦導彈的縮減版本。

    歷史上,在hs-293這種武器出現之時,世界上尚無「導彈」一詞,當時,德國將其稱之為「空中魚雷」。該型導彈於1939年由亨捨爾公司開始研製,項目主持人是赫伯特.a.瓦格納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項目由改裝普通航空炸彈開始,將sc-500型普通航空炸彈裝上輕質合金的彈翼和尾翼,1940年5月,製成了hs-293v2滑翔炸彈。1940年7月,在hs-293v2炸彈及其載機上分別安裝無線電指令接收和發射系統,使炸彈具有無線遙控調整航向的能力。1940年9月成功研製出hs-293v3可控滑翔炸彈。旋即又將液體火箭發動機加掛在hs293v3腹下,克服了航程短的弱點,試製成hs293a0。

    在維勒安出現之後,這種武器的研發速度自然是快捷了不少,畢竟這裡面很多功能都只是需要克服一些認識上的不足就可以解決的,並沒有什麼難以克服的硬性技術瓶頸。所以hs-293v3在1940年年初就已經完成了,並且在下半年就開始投入小批量量產,到攻擊英國艦隊的行動開始時,這種武器已經有了500枚的庫存產量了。

    與歷史上的hs-293究極版本相比,目前hs-293進一步發展進步的瓶頸主要在於固體火箭發動機上面——歷史上,在1940年弄出hs-293v3之後,德國人整整花了3年時間才弄出該導彈的究極型號hs-293a,雖然現在維勒安的幫助已經讓德國人的科技水平在各方面都大大加強了,但是要提前3年之多弄出固體火箭發動機也是有點困難的,畢竟各種基礎工業瓶頸的差距不是一點創意就能解決掉的。

    在固體火箭發動機出現之前,hs-293使用的是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用的是雙氧水作為燃料,因此製作工藝比較複雜,而且燃燒推進動力不是很強。

    使用固體燃料發動機的1943年型hs-293a的發動機可以全力輸出12秒,而使用雙氧水燃料的液體型發動機的hs-293v3只能噴射8秒,而且推力只有hs-293a的70%,因此綜合考慮其效率之後,hs-293v3的導航射程和加速度只有hs-293a的一半左右。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液體燃料發動機的彈藥是不可以提前預灌裝燃料的,因為燃料如果在發動機燃料罐裡面儲存的時間過久容易產生一些危險的化學反應並腐蝕燃料罐。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德國人在hs-293v3剛剛出現的時候對這種武器不是很重視,直到固體燃料火箭發明出來後才把這種武器量產。因為它的部署和使用實在是太麻煩了,除非你有預見性地想要再某時某地發動一場大海戰,否則的話以德國海軍那種「存在艦隊」這樣千日防賊地讓這樣一批彈藥處於戰備狀態實在是一種很大的後勤壓力。

    但是,此時此刻,無疑就屬於一場「有預見性的、蓄謀已久準備在某時某地發動一場大海戰的情況」。而維勒安也力排眾議自掏腰包在佩內明德火箭生產基地內特別撥出經費生產了一批沒有預灌燃料的彈藥以備海空軍需要調用。

    不過,此時此刻ju-188d機群投出的滑翔炸彈也不是完全不如歷史上的hs-293a,因為在維勒安的指點下,德國人在其他方面做出了一些難度不大的改進——通過把彈體的裝藥量從650磅減小到了450磅,在彈體後部整流罩內加裝了一台小型魚雷發動機,並且在火箭發動機和彈翼等位置設置了延時引信的定向炸藥,炸彈投擲入水後就拋棄火箭發動機和彈翼,以魚雷的形式完成最後的末段航程——這是德國人在1944年9月後鑒於hs-293a在攻擊重型戰艦時殺傷力不足才想到研發的hs-294型號才擁有的功能,目的是把這種武器的打擊位置從水線以上部分改為水線以下部分,真正實現魚雷一樣的攻擊效果。

    「往左,再往左一點,穩住,不行,現在西風太猛烈了,再往左一點。」「往右,降下減速翼角度,敵艦在向我們衝來,要加大彈體俯衝角度。」一時之間,通過無線遙控操作炸彈滑翔方向的指令不停地從觀測彈體飛行軌跡的機長口中傳出,然後由操作炸彈滑翔方向的機槍手手忙腳亂地調整著。

    因為液體火箭發動機只能噴射最初的8秒,加之密集實用時多枚導彈的遙控信號容易互相干擾,所以大多數無線電遙控的輻射功率都被整定在只能控制2~3千米左右,在炸彈降低到2000米高度並且擁有大約300米/秒的高速度之後,這些炸彈紛紛離開了母機的遙控範圍,開始依靠自己的實力完成最後的滑翔。而德國人的ju-188d機群也在英國人的「管鼻燕」即將爬升到自己的高度時一轉機頭開始逃跑。

    「管鼻燕」掛著戰鬥機的名頭,但是競速並不是它們的專長,其平飛極速只有450km/h,而ju-188d的平飛極速就可以達到480km/h,比「管鼻燕」的時速還高了30公里。而在投彈之前ju-188d一直處於小角度俯衝姿態,速度更是飆升到了540km/h。

    因此,純拼競速的話,「管鼻燕」是追不上一心逃跑的ju-188d的,只能靠著德國機群轉向失速的那一陣子湊上去撈上幾架戰果。

    最終,與bf-110f糾纏的那48架管鼻燕戰鬥機在不到5分鐘的空戰中損失了足足27架,只擊落了11架bf-110f,而追擊德國轟炸機群的管鼻燕也在擊落了8架速度較慢的、落單了的ju-188d後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德國飛機越飛越遠。從空戰的戰果來看,雙方只能算是損失比例不相上下。英國人雖然從架數上來說損失的更多,但是畢竟德國人損失的都是雙發的中型飛機。

    可是,海面上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縱然德國人第一次投入實戰的hs-293還非常的不穩定——起碼有25%的飛彈在開始的時候遙控就失靈了,根本沒法受控就直接失的,後面的75%也是顫顫巍巍不慎靠譜,可是因為英國人沒有掌握這種武器的特性,往往沒有能夠根據飛彈的機動而調整自己的二次規避航向。一時之間,只見無數「空中魚雷」穿梭獵殺,把英國戰艦弄得狼狽不堪。

    坎寧安上將簡直沒有辦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德國人的飛機扔下那種奇怪的炸彈後,短短兩分鐘裡發生的這一切,是如此的讓他不忍回首。一發又一發的飛彈不是直接硬生生地砸在戰艦的甲板或者艦橋上,就是詭異地竄入水中,然後像魚雷一樣向著戰艦竄過來,最可怖的是,這種武器因為入水之前的平飛速度已經很高了,在入水之後前一兩百米內的滑行速度起碼超過了50節,比尋常魚雷快了將近一倍,根本無法閃避。

    坎寧安眼睜睜看著「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命名已經在那幾枚奔向它而去的魚雷面前做出了正確的左滿舵規避動作,但是魚雷只用了不到10秒的時間就完成了那段水下航程接踵撞上了航空母艦。他也看到了「暴怒號」明明閃轉騰挪躲過了全部的魚雷,但是其中一發從艦首掠過的魚雷卻像長了腦子一樣在偏離目標後自動爆炸把航母船頭炸得稀巴爛——毫無疑問,那是德國人的近爆引信起了作用。

    德國人投出的260多枚奇怪炸彈中,有70枚在空中就失控沒能擊中目標,剩餘的190枚中有55枚命中了目標,命中率高達29%,比1000米高度投彈的普通水平轟炸命中率還高了5倍以上——何況德國人的投彈高度接近了5000米。

    經過這次轟炸,英國人的「鷹號」、「暴怒號」、「獨角獸號」和「競技神號」4艘相對老舊、速度緩慢的航空母艦遭到了重點的關照,各自被擊中了2~6枚這種奇怪炸彈,艦體老舊、裝甲薄弱的「鷹號」和「暴怒號」在掙扎個個把小時後就沉沒了,「獨角獸號」和「競技神號」雖然受傷較輕,抗沉性較強,但也是基本上奄奄一息起碼一年時間不能發揮戰鬥力了,其他護航的輕重巡洋艦和戰列艦也各有損傷,總計有將近30條戰艦遭到了德國飛彈的打擊。

    不過,這還不是全部。

    在德國人的奇怪炸彈襲來之後,英國人本來打算掃除水雷後再讓戰艦機動的打算也徹底落空了。各種戰艦在狹窄的峽灣中為了規避來襲的飛彈只能不顧一切地亂跑亂竄,慌亂之中觸雷、相撞的戰艦也有十數艘之多。

    當塵埃落定,浩劫終結之後,坎寧安上將看著送上來的戰損報告,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鷹號」、「暴怒號」2艘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勇士號」、2艘「肯特級」重巡洋艦、3艘「利安德爾級」、「南安普頓級」輕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戰沉。

    「獨角獸號」、「競技神號」2艘航空母艦和「復仇級」戰列艦「決心號」、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重創。

    截止到此刻,英法聯軍艦隊完好的航母僅剩下4艘,而戰列艦也減少到了8艘,戰巡2艘。

    兩天之前,自己滿懷希望可以保持對德國人2.5倍碾壓性兵力優勢的艦隊,到現在已經七七八八折損了三分之一,在與德國人決戰的時候能夠保持1.5倍的兵力就不錯了。

    「立刻出航,離開峽灣,尋找決戰機會。不能給德國戰機再次襲擊的機會了。」坎寧安以一種慨然赴死的決心,對艦隊下達了這條指令。

    兩個小時後,偵察機群終於發回了有用的報告——西南面方向235,距離380海里,發現德國主力艦隊的蹤影。儘管此時天氣已經開始變得惡劣,坎寧安還是非常決然地命令所有的魚雷機和七成的戰鬥機統統起飛,發動一波決定性的攻勢。

    他知道絕對不能再猶豫了,雖然不知道德國人還有沒有別的什麼花招,但是德國人敢於冒頭的話,顯然是雷德爾自以為自己已經有實力和信心打敗自己了。但是自己已經別無選擇——與其被德國人奇怪的詭計消耗,還不如決一死戰。縱然自己死了,只要可以拼掉德國艦隊,那麼大英帝國還是勝利者——因為大英帝國還有源源不斷地海軍生產能力,而德國人卻不一定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