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六章 佈雷戰對抗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4月2日清晨,隨著德軍的一路猛攻,暫時還算不上是防禦重點的敦刻爾克英軍部隊連連後撤,在德軍以4號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碾壓下,德軍的突破自然是比歷史同期更為迅捷豪邁,克萊斯特上將親率3個裝甲師3個機步師為先導的部隊從裡爾方向主攻敦刻爾克,隆美爾的1個裝甲師為先導的偏師則帶著6個後續的步兵師從加萊方向鉗形包夾,短短1天之內,需要守衛超過100公里長度海岸線的英軍就不得不放棄了敦刻爾克這個狹長的沿海突出部,丟下了兩三個師的殿後人馬後被德軍攻破了敦刻爾克及其周邊地區。至此,英法聯軍殘部丟失了他們在法國的最後一條土地,被全軍趕入了比利時境內。

    不過上帝總算沒有拋棄英國人,就在這天傍晚,丘吉爾籌備的第一批渡船成功來到布魯日港,使用20艘快速的驅逐艦組成「倫敦特快」,僅僅一波就從相對完好的布魯日港口內撤出了1萬5千人馬的軍隊,逃生有望的消息立刻在靜靜待死的英軍中傳播開來,給絕望的英軍打了一針強心劑,但是也讓他們拚死一搏的決心受到了動搖。

    德國空軍的反應似乎很慢,在英國驅逐艦隊進入布魯日港後才緊急出動了斯圖卡機群企圖攔截,但是因為英國空軍有備而來,派遣了十幾個戰鬥機中隊護航,德國空軍倉促之間湊不夠壓倒性的優勢空軍兵力,只得眼睜睜看著英國人逃竄回馬蓋特角。

    但是英國人的好運也就僅限於此了。

    …………

    4月2日深夜,數百架ju-188d轟炸機在其自身的改進型——ju188g雙發夜間戰鬥機和bf-110g夜間戰鬥機的護航下突入了那片他們兩個多月前來過的海域——馬蓋特角以東的多格沙洲淺灘區。聲勢之盛,就算是死人和海地的章魚都會發現,自然更是瞞不過英軍的雷達站和布魯日港沿海地區的英軍哨兵了。

    所有的ju-188d轟炸機機腹內鬥裝載了4枚1.5噸重的水雷,其中一小部分使用的是前幾個月剩下來的、目前已經停產了的磁性水雷——在那次夜間灘頭佈雷封鎖泰晤士三角洲後,技術情報局的人就評估了英國人破解磁性水雷秘密的可能性,所以在技術情報局咨詢意見的介入下,這種磁雷很快就停產了。既然英國人掌握了使用拖曳磁體的掃雷艇作為敢死隊掃除磁性水雷、並讓大型戰艦定期消磁躲避被磁雷炸傷,那麼這種武器就已經失去了其實用的意義了。

    當然維勒安從來不做虧本買賣——在他看來,就算德國人的磁性水雷沒有被英國人從灘頭淤泥裡挖出來逆向破解,以英國的技術力量他們也會很快找出真相和破解,所以讓他們自以為得計地破解一下反而可以更好的隱蔽其他武器的原理和效果——比如聲導魚雷、聲控水雷,乃至無線電遙控的hs-293對艦飛彈早期型。

    今夜,維勒安準備向英國人隆重推出的新組合大禮包就是少量磁性水雷+聲控水雷,魚目混珠之下讓英國人找不著北。當然因為聲控技術目前還不是很容易被英國人測試和推斷出來,所以其投放範圍被嚴格控制在了多格灘的東北部地區,距離馬蓋特角海岸起碼有40海里以上,絕對不存在被丟到海灘上被英國人撈回去的可能性。至於已經要淘汰的磁性水雷就可以隨意丟了,被英國人繳獲了混淆視聽更好。

    眾所周知,多格灘的最淺水區域就在馬蓋特角以東、荷蘭水道西北的地方,這裡是荷蘭水道和泰晤士河入海沖刷的泥沙六十萬年來淤積堆高的產物,所以說如果英軍的撤退航道是當年的敦刻爾克-加萊-多佛方向的話,完全可以從這片淺灘的南面繞過去,因為狹窄的多佛海峽水深流急,任何沉底水雷武器都是不易使用的——這也是維勒安一力促成只留下布魯日港這個口子給英軍看到逃命希望的原因,因為布魯日在敦刻爾克東北東40海里外,逃往英倫三島的航線距離也會比敦刻爾克遠30海里,加上敦刻爾克-加萊地區已經被德軍佔領,德軍的地面炮兵可以很輕易的封鎖多格灘以南直達多佛的水道,所以英軍的撤退路線就只剩下兩個方案——從布魯日出航後直插過多格灘逃跑,或者不惜多航行七八十海里繞個大圈子迂迴到更北面的深水海域,然後返回英國在北海沿岸的港口。

    「到達預定海域,準備投雷~」隨著轟炸機群指揮官漢斯.貝捨爾一聲令下,德軍轟炸機群紛紛壓低高度打開彈倉,開始投雷作業。

    「方向290,距離40海里,發現英軍機群。」一架擔任掩護任務的ju-188g通過機頭那弧形整流罩內的機載雷達敏銳地發現了遠處的敵情,隨後夜間戰鬥機群立刻擺出了結陣防禦的隊形迎了上去。

    可以說在機載雷達出現以前,專業的夜間戰鬥機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白晝戰鬥機以低效率客串夜間戰鬥機的角色,在地面防空探照燈和地面雷達的指引下完成截擊任務。而雷達的小型化進程讓這種原本屬於龐然大物的電子設備得以搬上飛機、直接指引夜間空戰。

    早期的機載雷達技術在出現時因為體積和重量仍然巨大,因此單發小型戰鬥機自然是扛不動的,夜間戰鬥機至少也需要雙發機型來扛起,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1943年時德軍的ju-88、bf-110系列,英軍的蚊式,米軍的p38『閃電』紛紛推出了攜帶機載雷達的夜戰型,其中尤以戰爭後期米國人由p38改良而來的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為其集大成之作。

    不過在維勒安對雷達技術的巨大投入和高效指引下,德軍的雷達技術發展速度顯然已經遠遠非歷史同期可比,並且把英國同行和米國同行甩在了後面。從1939年開始,佩內明德秘密基地的工程師就成功地把搜索雷達設備的噸位縮減到了10噸以下,當時的空中雷達使用的天線還是那種看上去非常幼稚可笑的「排骨天線」——也就是八木定向天線的改進型,不過雖然性能還不完善,維勒安仍然立刻把這種裝備搬到了飛艇之上進行戰場搜索和預警的實戰測試,這種飛艇在次年的「羅恩伯爵號」戰列艦突襲戰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佩內明德研發基地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刻苦攻關,終於在和英法開戰之時弄出了新一代的雷達,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空中雷達及其供電適配系統的體重從8、9噸的大塊頭縮減到了不足2噸,終於可以輕易安裝到雙發飛機上,而所使用的天線也從對氣動造型破壞嚴重、搜索效率也不高的排骨變成了擁有優美流線弧形、可以塞進機頭整流罩內的弧形反射罩天線。

    這種新式機載雷達立刻被改裝到一批ju-188和bf-110上以測試實戰效果,今天就是一個天賜良機——戰鬥在大海上發生,無論飛機上有哪些設備即使損失了也不可能被英國人俘獲,既可以獲取實戰測試數據,又不存在被英國人俘獲殘骸破譯秘密武器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今夜需要花一夜的時間打出10天的太平,讓英國空軍再也不敢出動干涉理所當然屬於帝國空軍的夜晚。

    「距離15海里,注意保持高度差,保持火力掩護。」ju-188g機群在隊長機觀察著雷達掃瞄信號的反饋,指揮麾下的數十家戰鬥機保持隊形,雙發戰鬥機即使冠以戰鬥機之名,在機動性上肯定是不如單發飛機的,所以格鬥不是他們所長,他們的戰術就該是和轟炸機一樣編隊出擊,比的是槍法和火力網的配置,只不過因為雷達的幫助他們在集中火力和遠距離精確定位敵人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方向233~246,仰角72,高度差800米,相對速度770,各機自行搜索目標開火。」

    數百條刁鑽的火舌對著正在更高空域搜索敵機的英軍戰鬥機群掃射過去,居然在第一時間就打爆了一兩架。

    「靠!對頭攻擊相對速度太大了!根本抓不住攻擊時機,把機頭斜射機炮角度調到最大,減速迂迴。」夜間戰鬥機的存在畢竟是用來以打擊執行夜間轟炸任務的重型轟炸機為主的,往往需要把控制飛行速度和距離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更好的發揮,因此改造後極速突破600公里的ju-188g在掌握戰場節奏上還好一點,速度遲鈍的bf-110在面對英國人的噴火戰鬥機的時候就很難把握開火時機了。

    當然這也沒什麼大礙,最多只是擊落英機的效率慢了一點,在北海之上,沒有英軍的地面雷達和探照燈的指引,英國人的噴火和颶風的行動本來就是以打醬油和威懾嚇唬為主、擊落敵機為輔,此刻敵機各個都像長了野貓眼一樣刁鑽,自然是把英軍機群打得措手不及。

    「好機會!他們居然在俯衝加速!」慌亂中英國人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反應,為了尋找德軍機群的死角,他們選擇了俯衝加速脫離,但是這一招對於傳統的轟炸機固然是有效的,對於長得和ju-188d轟炸機樣子一樣的g型夜間轟炸機來說,則幾乎等於一頭撞死在其機頭斜射火力範圍內。ju-188g型機頭的4門mg15120mm斜射機炮噴射出一股股死亡的烈焰,交織成密集的火網,幾乎在數息之間就擊落了英國人十幾架戰鬥機。

    這是什麼武器?英軍戰鬥機飛行員絕望地想著,心中充滿了崩潰,這不該是一個德國人的ju-188轟炸機群麼?怎麼不但火力兇猛了那麼多,而且精準刁鑽如斯?

    帶著被突襲的惶恐,英軍機群四散奔逃,再無戰意。只可惜得理不饒人的德國夜間轟炸機群依然是不依不饒——ju-188g的飛行速度除了攆不上噴火-ii和噴火-iii以外,其他英國戰鬥機在拼直線競速方面都不是ju-188的對手。

    「保持隊形,追擊敵機群,保持高度差,自由射擊!」一句簡單的指令,決定了英軍截擊機群中那些颶風戰鬥機的命運,德國人從敦刻爾克以北的空域追到馬蓋特角近海,在短短10分鐘的航程中擊落了不下50架英軍慢速戰鬥機,一路拖著尾煙和火舌的墜落機群在海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到德國人因為害怕進入英倫三島上空而收工返航。

    一百多架英國戰鬥機在這夜的攔截行動中被毫無還手之力的屠戮,而他們取得的戰果只能以個位數來計算,這完全是因為不對稱的機載雷達技術導致的,在後來的整個「布魯日大撤退」過程中,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再也沒敢在半夜三更干涉德國轟炸機的佈雷行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