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零一章 北極熊野望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法薪社最新消息:德國海空軍力量已於5月13日徹底摧毀英軍部署在斯卡帕灣母港的全部艦隊及航空兵力量,並於次日攻陷設德蘭群島主島,目前英海空軍殘部已退往貝爾法斯特及格拉斯哥等地,陷入了全面被動,英國人背信棄義襲擊阿爾及爾軍港,偷襲我法蘭西海軍的暴行終於得到了正義的昭彰。」

    偉大領袖史達林同志聽著娜塔莎念的那份法國報紙上說的設德蘭群島陷落的消息,嫌惡而鄙夷地啐了一口,「這幫沒用的英國佬,還想要兩敗俱傷?連德國人的艦隊和空軍都沒打殘自己就趴下了。」

    當初他遇刺之後,蘇聯的諜報網絡在徹底摧毀格魯烏的時候摧殘極其嚴重,損失掉的那些潛伏海外多年的情報人員數以萬計。所以除了直接和蘇聯本國相關的情報以外,如果是資本注意國家狗咬狗的進展狀況,他獲取信息的速度基本上也就和那些主流報紙的知情能力差不多了。不過,就算是靠聽讀報瞭解戰況,他一般也是有選擇的,在瞭解英德戰爭的進程時,法國人和米國人的報紙一般可信程度比較高,水分少。

    「娜塔莎,你去把貝利亞、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找來。我有事情要問。」

    無論被找的人多忙,聽到史達林同志的召喚後一般都是屁滾尿流地就趕來了。

    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大將、伏羅希洛夫元帥、崔可夫等人在諾門坎和芬蘭戰役期間紛紛被處決。現在蘇軍中能征慣戰經驗老道的高級將領實在是太少了!但是斯大林不後悔把那麼多人幹掉——因為他自己已經失明了,那些在他失明之前就已經身居高位洞明事實的人,知道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自從他的眼部外傷從外觀上看起來已經痊癒、他的雙腿也通過半年的鋼針固定後逐漸恢復短時間站立、行動的能力後,把大部分知道真相而有可能懷有二心的高級將領統統幹掉,然後重新提拔一批上來也就是必須的事情了。

    於是乎,後世以善於逢迎揣摩上意著稱的華西列夫斯基少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在短短半年內升任到了大將,擔任起了蘇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據說此公在開會的時候有一絕活:每次發言之前先低聲碎語含糊其辭說一大堆貌似絮絮叨叨的話,從言語神情上看,都像是在說瞻前顧後的廢話或者毫無意義的碎碎念。但是實則只有坐在他旁邊的史達林同志可以聽得清。然後在做好這份準備工作後,華西列夫斯基將軍會用一種「終於下定了決心」的氣度從剛才碎碎念的討論中所陳述過的意見裡挑選出一個相對冒進草率的說出來,然後史達林同志則會抓住機會用更穩妥、更全面的眼光去完善華西列夫斯基的觀點。

    一言以蔽之,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在開會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大方向是絕對不會錯的,也不會犯原則錯誤,但是總是能有那麼多小毛病見識不明看事不全的瑕疵能夠讓史達林同志找到——而且一般也只有史達林同志找得到。而最終說出那個最完善、最高瞻遠矚、最英明的意見的機會,永遠是屬於史達林同志的。

    聽著貝利亞、華西列夫斯基和莫洛托夫依次畢恭畢敬地走進來,輕聲問候,然後悄無聲息地坐好,斯大林感受了一下空氣的氛圍和氣息,開口說道。

    「德國人最近進展很順利啊,他們除了和英國人繼續死掐,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作。」

    「總樞機,德國人似乎在土耳其和巴爾幹地區也有一些部署,應該是想要夾擊英國控制的中東和北非地區。」貝利亞以為問的是戰情情報,所以趕忙開口把話接了過來,簡明扼要地回答著。

    「我不是問這個——他們如何與英國人打、打哪兒的這些細節,有什麼價值?」斯大林用很平靜的語氣說道,語氣中一點都沒有責怪貝利亞的意思,但是貝利亞卻忍不住打了一個寒噤,但是他不敢張口,也不敢掩面——雖然娜塔莎就是他派給斯大林照顧其起居的,不可能出賣他——他只是狠狠咬住自己的舌頭,和面頰內側,用痛楚來轉移自己的恐懼,用牙齒的撕咬禁錮面部肌肉的抽搐,不過幸好斯大林很快就接著說了下去,平淡堅定的語音掩飾了貝利亞喉結咕咕作響的異動,「莫洛托夫,你來回答,我想知道的是,德國人對除了英國以外其他歐洲——乃至美洲國家的態度,究竟有沒有什麼變化。」

    「法國人投降後,德國人從西線調回了30個師以上的部隊在波茲南地區駐紮,並且開始修建防線工事,但是裡賓特洛普一直對我保證說,一旦防線工事修築完善,他們就會逐步撤回該地區的士兵,並且在對應作戰結束後把那些參加過一戰的超齡士兵遣散退伍。」

    「重要的不是他們說了什麼。」

    「是的,事實上,他們也有過裁撤的實際行動,在我們宣佈承認了維希法國之後,德軍東線駐軍確實有遣散了兩個團的超齡士兵——都是55歲以上參加過一戰的老兵。」

    兩個團。這有什麼價值?不過,似乎是一個不錯的信號——德國人在害怕我們,他們想要防禦,但是又不敢激怒我們;他們不甘心裁撤軍隊,但是又不得不在防線完成之前先行想辦法取悅我們?

    但是,希特勒表現出來的作戰能力實在是太犀利了,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不是對手,雖然那些腐朽的國家不能和偉大的蘇聯相提並論。

    「那麼,第二個問題,莫洛托夫同志——你覺得我們的好朋友希特勒先生,究竟是在這場戰爭中流血削弱,還是越戰越強了?」

    「恐怕……是越戰越強了,我們原來指望的讓他們和英法互相流乾鮮血的局面沒有出現,甚至希特勒的實力都沒有被明顯消耗,法國人的土地資源和人口被他們全部收入囊中,他們的工業和資源實力有可能提升了30%甚至40%。」

    法國的工業實力在整合了意北、奧地利、捷克和丹麥的德國面前,能夠佔到30%已經是很給面子的算法了,畢竟在現在這個時空,意北、奧地利和捷克併入德國的工業體系已經有超過6年的歷史了,可不是原本那樣倉促吞下來不及消化的狀態。

    「我一直覺得,看著資本注意國家互相廝殺削弱,讓偉大的蘇聯在後面通過和德國人的貿易獲取足夠的強大自己的資源是一個很不錯的策略,現在我仍然這樣堅信不疑。」斯大林躊躇地皺眉思忖,接過娜塔莎及時遞上來的煙斗抽了一口,然後噴吐著煙霧說道,「但是我覺得如果有一些快速發展自身實力,解除後顧之憂,又不會陷入遷延日月的曠日苦戰消耗蘇聯的戰爭潛力的方法的話,我們還是應該去嘗試的。」

    玩過p社4萌的v肥婆2的都知道,俄國人是遊戲世界裡唯一一個光靠種田就能種出綜合實力分世界第一的國家,提升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戰爭潛力,從來沒有必要依靠領土的擴張。但是事實上,無論這片土地上的沙皇採用的是什麼制度,他們對於土地的貪婪從來沒有停止過。斯大林之前不這麼想,只是因為蘇聯本身百廢待興需要填補的麻煩還很多很多,按照他的看法,蘇聯至少需要自我發展自我進化到1945年才爆發戰爭才是合適的(歷史上是1943年,本作因為希特勒和斯大林搶了1931~1933的國際市場抄底機會,加上維勒安在烏克蘭的破壞,蘇聯工業規模的發展被拖慢了兩三年)——當然如果英美法德互掐太狠,給蘇聯工業留下置身事外靠戰爭財快速發展的機會的話,那麼這個時間也是有可能縮短的。

    屬下三人隱約猜到了總樞機想要說什麼,但是因為積威而不敢妄自開口揣測。斯大林勻淨地聽了一下三人的呼吸反應,很滿意地繼續下去。

    「我想說的是,希特勒的坦克突擊戰術很有啟發意義,那些不重視裝甲應用的國家的陸軍,遲早是要被淘汰的,而擁有絕對裝甲優勢的國家,對付那些落後的敵人,難道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摧枯拉朽,以微小的代價獲取勝利,並消除偉大蘇聯的後顧之憂。」

    「總樞機說的是,我們的t-34是一種比德國人的4號坦克優越得多的武器,德國人的4號坦克看似在西線作戰中表現犀利,但是它的持續作戰能力和滿油行軍半徑方面和我們的t-34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它們只適合在狹小的法國玩一玩小規模的遊戲,不適合那些揮戈直進,轉戰千里的大縱深包抄迂迴。」華西列夫斯基大將非常乖巧地結過了話題,順著斯大林的話往下總結了一番,但是說到這裡卻又像是腦子當機了一樣卡住,「可惜的是,屬下愚鈍,一直不知道哪裡才能找到一個適合我蘇聯鋼鐵洪流發揮優勢的戰場。」

    莫洛托夫和貝利亞心中一凜,知道華西列夫斯基的必殺技又發動了。

    果不其然,斯大林心花怒放地手刀一斬,戟指向東——

    「米哈伊,你這人啊,總是——」斯大林意氣風發地教訓著華西列夫斯基的見識不明,「我們偉大的蘇聯軍隊,當然是不會擅開邊釁製造事端的。這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真正力圖恢復國聯威望的軍隊,在芬蘭的時候,英法那些腐朽的流於形式的傢伙誤解我們,現在就讓他們看看誰才是真正的秉持大義的國家——滿洲這個國家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沒有被國聯承認過,日本人為了一意孤行,甚至不惜主動退聯,而且自1911以來,滿洲覆滅,分為遠東國與蒙古國,其漢人土地自然歸屬遠東,關外之地自然是應當以蒙古為唯一合法存在——」

    「總樞機英明啊!蒙古草原一馬平川,遠東三省沃野千里,河流稀少地勢平坦,真是發揮我軍鋼鐵洪流優勢的最好選擇。」

    「只是……」莫洛托夫聞言感到有些不適,畢竟每次史達林背信棄義的事情都是他去拋頭露面丟臉丟人的,一時之間不由為找不到合理的借口而有點猶豫。

    「沒什麼可是的,我也贊成這個意見——其實我這裡還有一些情況也是近期獲得的,原本因為還在查證沒敢直接報告,現在被總樞機一說,頓覺茅塞頓開。」貝利亞狠狠地拉了一下莫洛托夫的衣袖,防止自己的這個老搭檔說出什麼喪氣的話來。

    「嗯?以後有消息無論是否確認,都要及時稟報——說吧。」

    「遠東情報部的人近期報告說,日本人在瀋陽新建了遠東兵工集團,使用1935年時從德國人手上得到的3號坦克及4號坦克原始設計圖紙仿製他們自己的『2式中戰車』,雖然不一定學到了德國人的精髓,但是也不容小覷。之前因為沒有發現他們有製成成品的出現,所以這個消息還在留待查證。但是現在看來,日本人顯然是對兩年前在和遠東國與我軍的作戰後不甘失敗,試圖發展裝甲力量以圖東山再起。」

    「日本人的坦克?那些輕飄飄的東西能有什麼看頭。」

    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不約而同地泛起一股輕蔑,只有貝利亞自己仍然保持著嚴肅。

    「不可以小看日本人的技術,日本人之前的坦克孱弱不堪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實力太差,只是一來他們的交戰對手為遠東國,遠東國的裝甲部隊可以說是毫無基礎,日本人把坦克造得過於強大也就有點浪費資源了。更重要的是日本海陸軍慣有的爭奪資源配給的傳統——與蘇德不同,日本人的軍備資源配置傾向和英國人差不多,他們的海軍常年霸佔著絕大多數的石油供給,39年遠東國開戰時,日本陸軍得到的石油配給每年仍然僅有50萬噸,而日本海軍則是400萬噸——數十年來受到海軍欺壓讓日本陸軍不得不盡可能把坦克造的輕盈一些。但是這一切在1939年日本人占開發了渤海灣淺灘油田後就完全不一樣了,1939年底的數月內該油田即產油30萬噸,超過了日本本土原有產油量的總和(包括庫頁島,庫頁島南部的油田年產量20多萬噸,原來是日本最大的油田)。1940年全年產量150萬噸,今年前五個月總和就已經達到了200萬噸而且這些石油都是在關東軍控制的地盤上開採出來的,就算大本營想要調取一部分給海軍用度,也遭到了日本陸軍的層層設障……」

    「所以說,日本陸軍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原油去發展裝甲力量和機械化機動部隊的力量了?」斯大林已經瞎了的眼睛不由得反射性地睜大了一些,一股警覺的神色混雜著戾芒,顯示著他在這一刻下定了決心。

    「果然遠東國和日本人都是有了油就不安分啊。我想我們蘇聯軍隊很有必要維持地區的安定,拔除不安的根源。」

    日人何罪,挖油其罪,在斯大林這個全世界排的上前三的油老闆見不得窮人喝稀飯的基調下,遠東三國誌的進程就這麼被定了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