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一百十四章 目標塞浦路斯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維勒安部長給凱末爾總統準備的最後一件拉攏土耳其的禮物是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第4大島,面積為9200平方公里,排在克里特島之前,僅次於西西里、撒丁和科西嘉。因為德軍準備走的進攻路線不是歷史上從西西里-馬耳他-突尼斯一線進入北非,而是打算通過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埃及這條路線奪取蘇伊士運河,所以實際上塞浦路斯島的戰略位置比克里特島更為重要——如果塞浦路斯在英國人手中,並且英國人足夠有遠見在此建立足夠的簡易機場和秘密機庫的話,從此起飛的空軍就可以覆蓋土耳其-敘利亞境內的整條巴格達鐵路沿線,隨時破壞這條攸關德國中東戰略成敗的大動脈。

    這座島嶼的古文明史可以上溯到古希臘時代,和克里特島一樣都是古文明最燦爛的核心地區,這裡的古希臘文明可以上溯到3500年前。不過與克里特文明湮滅斷代千年的歷史相比,塞浦路斯在文明的延續性上要好得多,位於東部海岸的塞浦路斯首府、千年古城法馬古斯塔是地中海東岸地區第三大良港,僅次於貝魯特和安條克(拜占庭文明及更古老的時代稱安條克,土耳其時代稱作亞歷山大勒塔)

    歷史上,塞浦路斯先後從屬於希臘、波斯、羅馬、拜占庭,拜占庭滅亡後成為奧斯曼的領土,其居民的民族組成也逐步傾向於以土耳其人為主,直到1875年奧斯曼在列強的炮火下將塞浦路斯「租借」給英國後,土耳其族人的比例才開始下降,直到1925年的時候,凱末爾將軍在無力和協約國繼續作戰下去之後,簽署了《洛桑條約》,塞浦路斯才正式變成了英國的一塊殖民地——注意是殖民地,而不是和其他中東阿拉伯人土地一樣掛著「國聯」托管領土的遮羞布。

    凱末爾將軍在《國民宣言》中沒有把塞浦路斯列入土耳其應該收回的土地,但這不代表他心中對於這塊居住著60萬土耳其人的土地漠不關心,事實上塞浦路斯對土耳其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亞歷山大勒塔,之所以無法解決也不敢解決是因為塞浦路斯被英國事實佔領的時間比較久遠而且因為歷史原因,英國和希臘在東地中海的島嶼領土長勢和螃蟹一樣橫行霸道,往往距離土耳其大陸僅僅十幾公里的小島都會屬於英國或者希臘,因此事實上除了黑海方向的領海以外,土耳其在愛琴海和東地中海實際可以控制的海域少得可憐,幾乎處處都在希臘和英國的監視包圍之中。

    所以,為了徹底激怒英國人、拉攏土耳其,塞浦路斯為題必須解決,而且只能是武力解決。英國人在塞浦路斯的軍事存在只不過是區區1個師的英國陸軍和2個師的殖民地衛戍部隊,地面進攻索要承擔的壓力和抵抗對於德軍來說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對德軍進攻影響最大的還是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的英國艦隊,以及以色列、黎巴嫩地區的盟軍和以色列空軍因為作戰半徑的影響,塞浦路斯處在英國海空軍的全面支援距離內,而英國艦隊一旦受到德國空軍突前部署的威脅後則可以隨時通過運河躲避到紅海北岸的蘇伊士港駐泊。

    此外,塞浦路斯還是英國海外領地中防空設施建設最為完善的地區,密集部署的防空炮和大批量防禦轟炸的地下工事體系絕對不是克里特島那些臨時工檔次的破爛防線可以比的,從空中攻擊塞浦路斯島或者實施空降作戰簡直是自殺行為,因此德軍之前慣用的依靠空降建立登陸場的做法在這裡基本上行不通。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一個可笑的誤會導致的,事情要上溯到去年年底的時候。

    其實,在1940年蘇聯悍然侵略芬蘭開始,英法輿論就嘩然驚詫紛紛譴責,而當時斯大林一貫以來扮演的角色在英法看來相較於潛在盟友還不如說是更像希特勒的幫兇——蘇聯和德國一起瓜分波蘭,在德國對挪威開戰的時候,蘇聯也對芬蘭開戰,蘇德幾乎同時侵略了兩個中立的北歐國家。當德國吞併丹麥的時候,蘇聯也威脅著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本書中目前蘇聯還沒有吞併這兩國,主要是因為日本在蘇聯的背後發現了大油田讓蘇聯不得不把這個有潛力發展出裝甲軍團的國家扼殺在油田還沒有完全消化之前。所以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可以活到1942年1月份,也就是蘇日戰爭徹底結束、日本人在釜山被推下海為止。)

    更何況,英法對於英法德宣戰後蘇聯一直給德國提供原油貿易非常不滿,英法對德國的封鎖戰略要起效,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切斷德國的石油供應,現在蘇聯卻大肆撈錢趁機把巴庫油田的出產賣給德國,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希特勒高調宣佈德國發現了基爾灣海上油田之前,英法一直把蘇聯當做重要的敵人。

    於是,早在1940年下半年,也就是10個月之前,蘇芬戰爭爆發之後。英法就開始籌謀一項對蘇聯作戰的計劃——因為英法和蘇聯之間隔著交戰國德國,因此英法顯然不可能對蘇聯發動陸上進攻,但是與之相對應的,英法也不用擔心蘇聯的大軍地面入侵法國,雖然當時英法根本看不起蘇聯陸軍的實力,這個鐵幕之後的國家的真正實力也難以為英法所確知。

    因此,假借支援芬蘭的名義對蘇開戰只能是一場海空作戰,最多附帶一些小範圍內的局部地面作戰。

    英國人把目標選在了巴庫油田。打擊這裡,可以充分發揮英法的特長優勢——海軍,又不會給蘇聯人製造地面陸軍接觸的機會,而且打擊巴庫油田不僅可以打擊蘇聯,還可以切斷德國的主要石油供給之一,從側面強化英法對德國的全球封鎖戰略。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英國人開始了拉攏土耳其的嘗試,他們派出了巴特勒將軍作為特使與土耳其方面溝通,希望土耳其人不干涉英國艦隊利用海峽進入黑海,摧毀格魯吉亞的巴統港——這個港口是阿塞拜疆巴庫油田原油輸出的最重要港口,因為蘇聯人沒有技術和必要修築鑿穿整個高加索山脈的輸油管道或者公路,因此巴庫油田的石油一直都是靠巴統港運至黑海沿岸的其他蘇聯港口城市的,包括賣給德國的那部分原油。而且英國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只要土耳其人不干涉英國使用海峽,那麼一旦巴庫、巴統遭到毀滅性打擊後,英法回師之時是否需要假道伐虢順帶在回到黑海西岸的時候收拾掉羅馬尼亞的油田也就可以全憑英法的喜好和戰爭進展的需要而定了,一旦這個戰略得以實施,德國人就會陷入直接失血渴死的狀態(當然,這一點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可以實現,至於現在,只是他們自欺欺人的以為罷了。)。

    除了海上攻擊巴統外,英國人還部署了部分轟炸機部隊試圖直接轟炸巴庫油田,一開始他們希望土耳其方面能夠開放機場供英軍使用,但是已經和德國人秘密合作了許多項目的土耳其人顯然不肯讓英國人踏上自己的國土引火燒身,何況一旦蘇聯人發現空襲來自於土耳其境內的機場的話,會遭到何等的報復顯然是無法想像的。

    被土耳其人拒絕後,英國只能把他們部署轟炸機的出發基地往東南方向遷移,於是塞浦路斯和伊拉克也就成了最前沿的有利出發基地。

    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德國人之所以最終拉攏土耳其失敗,除了凱末爾總統早死(歷史上凱末爾1938年死於酒精肝、肝硬化,本書中因為維勒安派出的醫療人員的治療和幫助凱末爾緩解酗酒問題,凱末爾總統一直得以存活至今。)和繼任的伊諾努總統忌憚於一戰中奧斯曼帝國因為站錯邊而國土崩裂的悲慘下場而遲遲不敢下注以外。英國人歪打正著的這個對蘇作戰計劃其實幫了英國人的大忙。

    眾所周知奧斯曼土耳其人300年來的宿仇死敵就是俄國人,基本上可以說無論哪個國家和土耳其有過什麼恩怨,只要那個國家肯對蘇聯宣戰,以殺蘇聯人為己任,那麼土耳其人就會毫不猶豫地和他一起對付蘇聯人,一戰中土耳其和英國其實也沒有什麼冤仇,但是在英國人在開戰後加入協約國一方和沙俄一條戰線後,土耳其才選擇了站邊——土耳其和英國一樣,都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的第一時間就加入戰爭的國家,也不是同盟國或者協約國任何一方在戰前就已經站邊的國家。土耳其人最終之所以站邊,有的人說是英國人扣押軍艦和德國人支援「戈本號」戰列艦導致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奧斯曼土耳其人永遠不可能和毛熊站在一邊。

    縱觀現代以來百年史,土耳其的外交史就是一部誰和毛熊過不去他就跟誰混的歷史。一戰跟德國混,二戰跟盟軍混,戰後跟米國混——尤其是戰後出現了以色列問題,出現了這個全體和諧教世界幾乎都被推到米國和以色列對立面的局面,而土耳其人因為米國和蘇聯的矛盾仍然和全和諧教世界做出了相反的選擇,積極投靠米國——只因為米國是全世界最仇蘇聯的國家。

    正是英國人這個密謀進攻蘇聯的企圖——雖然最後因為在正式開打之前被德國人進攻法國所打斷,永遠僅僅停留在一個「密謀」的階段沒有機會被實施——給土耳其人吃了定心丸,讓土耳其人在後續的戰爭中看清了——英美之所以聯合蘇聯,那也不過是暫時利用蘇聯罷了,英美仇蘇的態度是不會改變的,任何跟著英美打醬油的國家也不會被無緣無故出賣給蘇聯,所以土耳其也就心安理得的選擇了保持現狀,僅僅在暗地裡給德國提供便利,而不直接對蘇宣戰。

    蘇聯和芬蘭的停戰讓英國人失去了開戰的借口。英法的密謀也隨著基爾灣海上油田的發現、法德地面戰爭全面爆發、法國迅速崩潰而化為了鏡花水月。但是英國人和蘇聯人為了這場潛在的戰鬥所做的準備工作並不會結束。

    因為塞浦路斯被作為了英國轟炸機轟炸蘇聯巴庫油田的最前沿出發基地(伊拉克不算,伊拉克1932年起就是名義上的獨立國家了,雖然仍然被英軍實際駐軍控制。除了塞浦路斯和伊拉克以外,英國實際控制區中轟炸巴庫可選的第二梯次基地就只有埃及和英屬印度的巴基斯坦部分),從1940年10月開始英國人就開始在塞浦路斯大力擴建堅固的地下倉庫和機場,為可能到來的大規模長途空戰建造一個堅固而持久的出發基地。數百萬立方米的地下工事和地下室倉庫被開掘出來,用於儲備大規模空軍持續作戰的給養物資。後來隨著蘇芬戰爭臨近結束,而蘇聯人又在德國安全部長維勒安的「間接幫助下」通過蘇聯和英國在瑞士的雙重間諜網得到了英法密謀的內容,斯大林決定部署蘇聯空軍在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地區以逸待勞好好招待英法海空軍,還制定了一份從南高加索各基地出發反制英屬印度和塞浦路斯的空襲計劃。

    蘇軍指揮部迅速調整了戰略部署,在巴庫地區集中了全蘇聯三分之一的防空火力和數百架殲擊機。與此同時,蘇聯人的反擊行動也在緊張地準備之中。斯大林將反擊的目標選定為英國在中東和北非的軍事基地,他計劃派遣6個遠程轟炸機團,共350多架遠程轟炸機進行突襲。

    按照計劃,蘇軍轟炸機分為兩個機群,第一機群將從克裡木半島起飛,攻擊位於塞浦路斯和巴勒斯坦的英國基地以及敘利亞境內的法**事目標。駐亞美尼亞的第二機群將成為決定性打擊力量,他們將攻擊駐埃及的英國地中海艦隊,並炸毀蘇伊士運河閘門,徹底阻斷英國的航運。

    收到了蘇聯人的反應後,英國人繼續強化了塞浦路斯的防禦工事,在不列顛空戰爆發前,塞浦路斯地區最強盛時部署了16個重型高炮營和無數的輕型防空火力——當時倫敦都只有3個重型高炮營而已,以及錯綜複雜的防空工事和地下坑道網。

    這一形勢在德國人進攻法國後放緩,最終放棄了一切繼續建設,重型高炮營和其他防空火力隨著本土空戰的吃緊被陸續調回,不過鑒於此地對於英屬東地中海的重要戰略地位,截止到1941年8月仍然保持了9個重型高炮營的防空部隊規模。

    …………

    敘利亞北部,阿勒頗郊外的軍事基地。此處是新組建的德意志中東集團軍群司令部,希臘戰役結束後武裝檔衛軍主力及克萊斯特集團軍一部被部署到了敘利亞北部地區,籌備對塞浦路斯和敘利亞南部被佔領的黎巴嫩地區的後續作戰。他們面對的敵人是英軍北非集團軍群、英屬殖民地國家部隊和未來隨時有可能加入敵軍序列的以色列軍隊。

    「9個重型高炮營,嘖嘖,從維勒安部長提供的防禦情報來看,從空中打擊塞浦路斯的效果應該不大,貿然進行傘降也很容易受到英國人的打擊。看來我們這次是不能傚法施圖登特將軍的蛙跳戰術了。」端詳著塞浦路斯戰局準備的前因後果,受命組織本次作戰的中東集團軍群參謀長莫德爾中將沉吟著低語。

    「也不盡然如此——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島,英國人還能把整個島嶼都建造成要塞不成,法馬古斯塔等4大城市雖然有加強戒備和部署防空炮部隊,但是市區不可能大範圍加固,傳統農牧業區為了維持生產改造也有限。不過適宜空投的大面積連通區域確實會很少,傘兵即使落地也很容易陷入敵人的分割包圍之中。」

    回答的是希臘戰役結束後從克萊斯特大將的集團軍群借調過來的隆美爾中將,在希臘和英**隊再次交手了的隆美爾深刻認識到了英軍和希臘軍隊這些部隊在防禦作戰上的實力差距,以重武器損失嚴重的希臘人和新西蘭人組成的克里特島守軍和嚴兵整甲的英**隊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

    當然,如果德軍的裝甲師有機會登島並保障補給的話,塞浦路斯的地面抵抗還是可以穩步吃掉的,但是對於空降部隊來說,確實是太過艱巨了。

    「看來眼下我們是急也急不了了,只能指望海空軍的人給力一點,想辦法搞定亞歷山大港的艦隊吧,不然我們可都要暫時沒事幹了。」莫德爾對著地圖沉思良久,回頭對隆美爾說道,「有時候我真是羨慕你們這些擔任一線作戰部隊指揮官的,軍功和晉陞嘩嘩嘩地就來了。海空軍的人把路開出來後,相信你的裝甲軍一上島軍功就撲面而來了。」

    「你們做參謀軍官的也不差好吧?曼施坦因上將和你也不是對付法國人的時候謀劃有功就直接晉陞了。」對於莫德爾的調侃,隆美爾直接就施放了嘲諷免疫機能予以回應。

    (昨天去外地斷更一天,今天八千字補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