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一百二十章 以澀列人的戰備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一批從加拿大出發、經過美國領海沿佛羅里達半島和加勒比的米國島鏈——也就是波多黎各、從法國處謀取的馬提尼克、瓜德羅普直達從英法兩國先後交割給美方的英屬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最後在原法屬圭亞那首府卡宴港加油補給後再行跨過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運抵波斯灣和亞丁灣。

    這條路線需要的總航程超過了12000海里,是從加拿大直達英國航線的4倍,也是從加拿大直插直布羅陀海峽後走整個地中海運至埃及的航線的2倍。可是英國人不得不使用這條偏僻的航線,寧可浪費一倍的運能和油料,因為運到英國和經過直布羅陀海峽的航線有些實在無法繞過去的樞紐咽喉節點給英國的海上運輸造成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尤其在制海權徹底易手後,德軍潛艇和襲擊艦可以在英倫三島西部海域和直布羅陀海峽設置密集的兵力,讓英國人片紙粒米不得過海。而走好望角的話,畢竟只要肯多繞點路,走些生僻的行道,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總會有可以過去的水道的,從加拿大直到卡宴這一段又是在米國人控制的領海中航行,德軍是絕對不敢冒著激怒米國的危險擅自進入米國領海攻擊英國船的。而德國人也不可能有足夠多的軍艦把整個大洋封鎖起來,那樣所需支出的艦隊兵力佔用成本和消耗成本德國人也支持不了。

    運輸的效率很低下,有時候3個月才能往返一趟。而且即便如此起碼也會有4成以上的貨物在路上被德國人逮住擊沉。可是為了守住中東,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大多扮演的都是輸出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提供產品市場的角色,英國人從來沒有系統的考慮過提升殖民地國家重工業、軍工業能力的水平——其實是他們不敢,畢竟在三鍋這種時時刻刻想要獨立的領土上,要是建設了軍工足以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大英帝國歷代首相早就睡不好覺了。現在隨著戰局的惡化,想要再一年半載內扮演好大英帝國本土軍工生產任務的,也就只能指望加拿大這個至少血統上來說和大英帝國同源同種的聯邦國了,而澳洲和新西蘭起碼還要再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那些地方資源倒是夠多,白人的比例也夠大,可惜地廣人稀到過分,而且溫熱的氣候讓那裡的人十分懶散,基本上滿足於做個牧民就可以了,要想建立起軍工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指望的。

    船隊裝載的,是最新一批加拿大生產的丘吉爾iii型坦克,與7月份緊急投產的原始型丘吉爾i坦克相比,這批改進型換裝了使用57mm6磅穿甲彈的坦克炮,好歹可以實現在遠距離上對德國人的puma美洲豹輪式裝甲車實現秒殺,也可以威脅到3號追獵者殲擊車的側向裝甲,不過如果和德國人的4號坦克正面對射的話,不突近到800米內基本上還是沒什麼希望的。

    丘吉爾坦克和十字軍坦克再原本的歷史上都是要在英德開戰後2年多才弄出來的產物,但那主要是因為另一個時空德軍坦克的穿甲彈火力不夠威猛,瑪蒂爾達系列的坦克還可以在正面硬抗的戰鬥中抵擋一陣,所以後繼型號的英軍坦克誕生自然會慢一點,在設計定型上也有更多的時間測試和完善。此時因為戰局危急,丘吉爾自然不可能給研發部門的人時間去磨洋工,只能是有什麼上什麼,用了再說。

    從6月份以來,大英帝國本土和加拿大的軍工轉入全力開工狀態後,加起來總共也算是生產出了上千架戰鬥機和數百輛坦克,飛機全部被填補到了本土防空的缺口中去,坦克則大多數運到埃及為可能到來的德軍地面進攻做準備。

    因為事關重大,中東戰區司令亞歷山大上將準備把這些新坦克集中編入第八集團軍;因為茲事體大,所以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中將親自前往伊拉克的巴士拉港接受這批即將編入他的部隊的新坦克。順便讓分到坦克的坦克兵直接從巴士拉開到納傑夫-安曼-貝魯特,用盡一切時間和機會盡快熟悉新武器。

    大戰,已經迫在眉睫了。

    「將軍,我們清點過了,一共90輛丘吉爾iii型,根據出廠報告,這批坦克換裝了57mm的6磅坦克炮以替代i型的40mm2磅炮,炮塔防盾加厚到150mm,但是取消了車體安裝的75mm17磅短管榴彈炮。」

    「才90輛?雖然才投產兩個月,但是據我所知加拿大方面匯報的月產量已經達到60輛左右了。」

    「將軍,我們不能指望所有運輸船都能安全地跑完一萬兩千海里……」

    「好吧,好吧。我明白!我知道!該死的海軍。」

    蒙哥馬利怨念地盤算起來,丘吉爾iii型只有90輛,i型產量大一些,目前手頭有140輛,外加輕型的300輛十字軍巡洋坦克和亞歷山大上將麾下其他友鄰部隊的400輛瑪蒂爾達ii型,英聯邦軍隊在中東戰區好歹可以湊出900輛左右的坦克——這是5、6月以來整個英聯邦軍工業連軸轉換來的產能,已經佔到了英聯邦裝甲兵力的7成以上。

    按照亞歷山大上將的部署,慢速而堅固的瑪蒂爾達坦克部隊將主要部署在貝魯特北部沿海防線區域,而他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則配屬大量的相對機動良好的部隊部署在東部內陸一側,以伺機實施迂迴掐斷敵軍的沿海鐵路和港口補給線,並應對東面大馬士革方向而來的德軍莫德爾所部,確保將德軍至少頂在戈蘭高地以東。如果德軍不投入總預備隊的話,以莫德爾麾下1~2個裝甲師的力量,預計會有200~300的坦克部隊,蒙哥馬利採取守勢伺機反撲應該還是有點希望的。

    但是貝魯特方向的瑪蒂爾達集群要頂住隆美爾和迪特兒自北向南進攻的優勢坦克兵力還是有些困難的,而且情報顯示貝魯特方向才是德軍的主攻方向,維勒安.蒙斯克的3個整編裝甲師的總預備隊很有可能投放到那個方向。

    「也不知道以色列人準備地怎麼樣了,這幫從來沒有真正打過硬仗的新丁,究竟能不能靠得住呢。」

    …………

    守衛黎巴嫩戰區,一定要以色列人也一起出力才有希望。當初法國人迫於德國的壓力吧敘利亞地區交給德國處置之後,以色列人也是很有先見之明地及時挑起了以色列和敘利亞的領土爭端,奪取了黎巴嫩和戈蘭高地,否則的話現在地中海東岸的海運補給之利就會被德國人徹底佔領,以色列北部直到海法和特拉維夫港在內的領土也有可能被部署到戈蘭高地的德軍居高臨下無險可守。

    當然,以色列的提前動手也給了德國人名正言順打著為敘利亞人出頭的旗號隨時隨地向以色列宣戰的大義名分。但是以色列人不在乎,日耳曼人和猶大人的血仇已經是不可能解開了,在遏制中東德系勢力擴展的動機上,以色列人比英國人更為迫切。圖實利而棄名分也是猶大人的一貫選擇。

    蒙哥馬利中將忙著秣馬厲兵籌備武器的時候,以色列人也沒有閒著,只不過與英國人大力轉移、發展殖民地軍工產業的做法不同,缺乏工業基礎的以色列人走的是另一條整軍備戰的路線。

    以色列總理、兼任以色列武裝力量總司令的本古裡安將軍靠著猶大財閥的資金實力,前前後後在米國採購、活動、運作也花下去了足足數十億美元,來建設以色列的國防體系。

    現在的以色列土地上有700萬猶大人口,佔據著包括後世黎巴嫩和約旦在內總計近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為了防禦德國人,猶大人可謂是不遺餘力拚命擴軍,包括預備役在內拉起了將近30個師的人馬——也就是說軍人所佔的人口比例佔到了以色列男性青壯人口的四分之一。

    而英軍的兵力從人數上來說,僅僅是來自英格蘭本土的第8集團軍,此外還有14個澳大利亞師和若干個新西蘭師、印度師,從人數規模來說,英聯邦軍隊和以色列軍隊在這片土地上只能算是五五開。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那些澳大利亞人會在日本人襲擊菲律賓,麥克阿瑟逃亡澳洲之後被麥克阿瑟強徵入伍面臨熱帶叢林的血腥廝殺,不過現在作為宗主國的大英帝國自身都面臨了嚴重的危機,所以澳大利亞人自然是被提前趕鴨子上架抽乾了血液。

    在裝甲力量方面,以色列沒有能力造坦克,所以買了800輛左右的美式坦克,其中一半是1935年定型投產的m2a4型,使用37mm坦克炮,在本次大戰中已經被證明為落伍的產品,剩餘的則是1940年起米國才研發生產的m3格蘭特坦克。

    本來以色列人要求至少也要買m3格蘭特坦克,可是精明的米國人玩起了捆綁搭售的把戲——m2a4是1933年米國干涉墨西哥失敗後的應急產物,裝甲和火力都非常薄弱。在當時被認為是可以適應未來戰爭的,米國人多年來總共生產了6000輛,佔用了米國相當一部分國防資源。可惜隨著1940年戰火打響,米國人一夜之間發現他們那款之前被大力開工的連法國人的雷諾-35都不如的37mm細管子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戰五渣,現在猶大人要買坦克,自然是要緊急處理一些出去。

    至於新生產的m3格蘭特坦克,其實也只能算是一種和英國人的丘吉爾早期型設計理念差不多的貨色——m3a1和m3a2格蘭特坦克的火力配置和丘吉爾i及丘吉爾iii基本上是一樣的,m3a1使用了和m2a4一樣的37mm炮塔主炮,但是為了面對德國人的強勁裝甲臨時在車體正面加裝了1門75mm短管榴彈炮,m3a2則是取消了車體榴彈炮換用57mm主炮。m3和丘吉爾最大的區別是英國貨在同等火力情況下強化了裝甲,而米國人則是犧牲重裝甲強化了動力和速度、續航性——尤其是m3a1型那一門車體正面的75mm榴彈炮居然完全沒有裝甲防盾,等於是在正面裝甲上開了一個透心涼的大洞,防禦能力連坦克殲擊車都不如。這種倉促的設計也只有有啥要啥趕時間的以色列人肯買了。

    9月20日左右,英軍和以色列軍隊終於在包括黎巴嫩、外約旦北部和戈蘭高地的廣大防區內佈防齊整,亞歷山大上將坐鎮開羅指揮戰區總預備隊,本古裡安和蒙哥馬利的部隊則把前沿司令部分別設在貝魯特和戈蘭高地,分別面對北面的隆美爾集群和東面的莫德爾集群。一場塵歸塵,土歸土的大戰即將在中東大地上全面爆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