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地雷陣和戈蘭壕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子夜時分,一支規模中等的德軍輜重隊運載著一個步兵師所屬的重炮營從希爾米勒出發進入貝卡谷地,在普士裡鎮略做休整之後準備連夜重新啟程,爭取天明趕到貝魯特郊外,這一夜他們還需要趕路60公里,不過因為卡車和半履帶車充足,加上道路也被工兵初步平整過了,所以一夜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已經是隆美爾麾下直屬集團軍中最後一支待運的重炮部隊了,他們被拉上圍城前線後,縱貫貝卡谷地的防區將由維勒安.蒙斯克直屬的戰區預備隊填補佔領。

    攻城不是坦克的專長,隆美爾的部隊在到達貝魯特外圍後,除了一部分機械化部隊就地展開,擴大鞏固圍城陣地外,裝甲部隊則繼續往梅徹雷河河谷衝去,試圖在梅徹雷河入海口處完成對貝魯特守軍的包圍。

    不過,聽說還是有好幾萬英軍嫡系部隊和英軍高級將領提前撤出貝魯特了,說不定現在已經撤至海法或者特拉維夫,真是溜得快啊,可惜了這幾條大魚了。連日的勝利讓隆美爾也不禁飄飄欲仙起來,尤其是挫敗了韋維爾和本古裡安變著法兒找麻煩之後,收復黎巴嫩全境只是時間問題了——他不會用坦克部隊去攻城冒險的,英國人城裡的部隊也沒多少炮兵了,靠轟炸炮擊和圍困飢餓就可以把那裡剩下的十幾萬人馬統統幹掉,到時候自己就會成為又一個布魯日發電機時代一樣的英雄再次出現在柏林的報紙上。

    「聽,這是什麼聲音?」普士裡鎮東部某處哨所內,幾個德軍哨兵被隆隆的隱約轟響震得一陣哆嗦,神色也緊張起來了。這是一種滯重沉悶的碾壓,似乎有點像坦克,但是英國人和德國人的坦克聲音都不該是這樣的。

    「嘿,我們再猜也不頂事兒,你快去吧那個黑衣服的中尉叫過來,他們武裝檔衛軍的某些精銳部門不是會配屬那個啥——反正就是夜裡能看清情況的東西。」

    負責哨所的士官覺得有點道理,就跑去喊醒那個派駐過來的武裝檔衛軍軍官——自從維勒安將軍擔任戰區司令後,他總是喜歡往國防軍部隊裡安插情報聯絡官,而且總是會擺弄一些奇怪的東西,連普通德軍士兵都不許窺探。沒幾分鐘,那個武裝檔衛軍軍官就來到了哨兵們指認的方向,擺弄好了那台主動式單兵夜視儀,一看之下,結果讓人猛捏一把冷汗。

    入眼處,是密密麻麻的坦克,有些明顯是英國人已經投入使用的十字軍巡洋坦克,另一些則比較神秘,應該是沒見過的新型號,不過光看那魁梧的塊頭就知道這些玩意兒不好惹。這股鐵甲洪流恰好從這處哨所北面數千米的地方略過,對方顯然也對這一地區缺乏充分的空中偵察,所以不知道德國人哨戒部隊的存在。

    「根據上面提供的敵軍部署情報,十字軍坦克不是給戈蘭高地防區的蒙哥馬利用的麼?怎麼跑到這兒來了?他們不是該和莫德爾中將在戈蘭高地-大馬士革前線對峙麼?」

    不過此刻顯然不是遲疑的時候,檔衛軍軍官立刻招呼國防軍士兵們疏散到掩體裡面,隨後立刻對著總部和隆美爾元帥的前沿司令部發報,隨後自己也跑出哨所潛伏到預先準備好的工事裡。數十秒後,英軍部隊中傳出一些異動,幾十發炮彈對著德軍哨兵剛才發報的哨所位置飛來,在黑暗中把這處莫須有的敵人警戒據點掃了一遍,隨後開始全力加速,試圖盡快走完最後這段路程。

    這裡距離普士裡已經不到15公里了,距離貝卡谷地西側邊緣則連10公里都不到,英軍坦克部隊前鋒只要再開過這段緩坡,就可以徹底穿過前黎巴嫩山截斷貝卡谷地——從英國人突然加快速度不顧引擎損耗,顯然蒙哥馬利的部隊截獲了剛才那封電報,知道自己的行蹤已經暴露了。

    今夜就要掐斷貝卡谷地!斷隆美爾的歸路!還有強敵再側的情況下,就敢留下**十公里的狹長側翼圍攻貝魯特,隆美爾血液中的賭徒天性還真是不淺啊。蒙哥馬利心中惡狠狠地想道。

    「但願韋維爾那個無能的傢伙能夠講點節操——別被到時候逼急了跳牆的隆美爾奪下貝魯特港,就算受不住也該把貝魯特的港口炸毀,到時候隆美爾的部隊被掐斷了貝卡谷地,又得不到貝魯特城內的軍需補給,還不能充分利用優勢海軍兵力從貝魯特港海上補給,那可就有好戲看了。」對於韋維爾的秉性蒙哥馬利還是很瞭解的,那是一個以戰局為重榮辱為輕的人。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對自己的行蹤暴露有了另一重解讀——或許這是上帝在幫助大英帝國呢?隆美爾和德軍戰區司令部會得到自己偷襲隆美爾後路的消息,圍困在貝魯特城裡的韋維爾中將一定也可以收到,這樣的話對方堅守貝魯特實施焦土防禦堅壁清野的決心也會更加堅定吧?只要炸掉港口,炸毀全部存儲的軍需物資,那麼即使德國人奪取了城市也一樣改變不了什麼,說不定還得沿著海邊的狹長地帶撤軍,說不定還會丟下一地沒油的坦克……意銀到這一切,蒙哥馬利的心中就忍不住竊喜。

    列位看官或許會發出和那個武裝檔衛軍情報聯絡官一樣的疑問:蒙哥馬利的大部隊究竟是怎麼奔襲來到貝卡谷地北部的?他負責的防區不是在150~200公里南面的戈蘭高地麼?以丘吉爾坦克的緩慢速度,走完這段路程1夜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蒙哥馬利選擇了分批出發——24日夜,200輛左右的丘吉爾坦克群提前出發,行駛到距離普士裡90公里的荒漠中偽裝起來,然後白晝始終保持隱蔽不作行軍,在這些前黎巴嫩山東面的荒漠地帶要隱藏部隊的行蹤是很容易的,從東地中海而來的暖濕氣流被逐次拔高海拔的黎巴嫩山和前黎巴嫩山所阻擋(第一道是黎巴嫩山,較矮,第二道是前黎巴嫩山,較高)下沉後又被相對較矮的一道山脈阻住了回流的路徑,所以才會在貝卡谷地地區形成濕潤多雨、河流充足的宜居地帶。而過了前黎巴嫩山後,更東部的地方因為缺乏水源基本上沒有人居住,戰事起後雙方也沒有對這塊毫無價值的廣大荒漠投入足夠的關注。

    總而言之,蒙哥馬利的丘吉爾坦克群成功地在荒漠裡藏了一整天,然後在夜幕降臨後重新出發,而公路時速超過50公里的十字軍坦克則可以發揮巡洋坦克的速度和續航能力優勢後發先至,一夜之內趕到戰場。

    那麼,到了這一步,一個新的問題又來了:蒙哥馬利不是應該正在和莫德爾的部隊對峙麼?為什麼他可以抽出大量主力兵力奔襲將近200公里馳援貝卡谷地呢?難道就不怕莫德爾趁機反攻端掉戈蘭高地方向的英軍防線?這,就要從兩軍的部署說起了。

    包括貝卡谷地在內的貝魯特防區——也就是北線防區是英軍防禦的重點,也是德軍進攻的重點,從戰前的兵力部署上來說,北線有亞歷山大、韋維爾和本古裡安麾下共計35個師的聯軍部隊、1100輛坦克;東線的蒙哥馬利第8集團軍和部分輔助性的英聯邦僕從軍總計有22個師,五、六百輛坦克,論兵力規模是北線主力的三分之二,坦克數量則是北線部隊的一半。只是蒙哥馬利的部隊本來就考慮到了迂迴奔襲的需要,裝備的至少也是裝備了57mm坦克炮的十字軍坦克和丘吉爾i型,質量上不是北線部隊匯總佔了一半的瑪蒂爾達ii和m2a4可比的,因此總的來說,蒙哥馬利部隊的戰鬥力可以達到北線主力聯軍的三分之二。

    再看德軍方面;莫德爾中將部署在大馬士革的集團軍總兵力僅7~8個師,其中裝甲師只有1個;而北線的德軍部隊包括隆美爾直屬的9個師還有西奧多.艾克和迪特爾的武裝檔衛軍各1個軍,總計15個師。與英國人相比,德軍在不考慮戰區總預備隊、僅計算一線兵力部署上(英國人的總預備隊在隆美爾突入貝卡谷地後就被亞歷山大上將從西奈半島投入到黎巴嫩了,前文有述及)比英國人更加偏重北線,這也就注定了相對於支援充足的隆美爾軍團,莫德爾的大馬士革部隊偏於守成而不是進攻。

    這也是敘利亞境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決定的——從阿勒頗直達貝魯特的鐵路在奧斯曼時代就修通了,法國人則不羞了貝魯特-霍姆斯-大馬士革三角地帶的窄軌鐵路。這就導致大馬士革雖然是敘利亞首都、戰略地位重要,但是和北部的德軍出擊區並沒有鐵路直接相連,在貝魯特這個鐵路樞紐節點被打下之前,德國人實際上是無法用鐵路給莫德爾中將的大馬士革衛戍部隊運送給養的。這也是維勒安在配屬兵力時隆美爾主攻、莫德爾主守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僅僅給莫德爾配了一個裝甲師作為萬一需要快速調度防守反擊的核心兵力——相對於步兵師,裝甲師簡直就是一個吃補給的大鱷,指望德軍從阿勒頗用卡車和半履帶車把作戰物資運到霍姆斯、再從霍姆斯用從法國人移交時留下的那些數量不足、年久失修卻可以適用法式窄軌鐵路的破火車轉運到大馬士革來養一堆裝甲師,在維勒安看來簡直就是一種不能忍受的低效率行為。

    在北線開打的第一天,急於立功的蒙哥馬利也是蠢蠢欲動的,他欺負莫德爾的兵力和坦克數量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發動了幾次試探性的攻勢——這也是蒙哥馬利一貫喜歡做的,在兵力是敵人的三倍以上時就發動進攻。

    結果麼自然是被善於守城的莫德爾在大馬士革南郊吃掉了兩個旅,損失了60多輛坦克。不過幸好蒙哥馬利生性謹慎,進攻兵力部署很有梯次感,在略受小挫後很快就收束住兵力,沒給莫德爾擴大戰果和反擊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蒙哥馬利在戈蘭高地邊緣鋪設了數十公里寬、七八公里縱深的地雷場,只有英軍自己知道秘密的安全通過路線。德軍在貿然迂迴反擊後觸雷損失了幾輛坦克和百來名士兵,跟進的工兵部隊在英軍遠程炮火盲射覆蓋下也無法快速排雷,莫德爾就放棄了穿過雷場反擊的企圖。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戈蘭高地這塊戰場實在是佈置雷場的天然好去處,不同於貝卡谷地處處植被豐茂的地貌,也不同於更東面一望無際缺水的荒漠,戈蘭高地是一處水資源豐富的土地,號稱中東水庫,最高峰海拔2700餘米,但是這裡的地貌植被卻並不都是很繁茂——有砂質地帶、戈壁灌木和火山岩層地帶,只是因為水源的豐富,砂土層往往比較淺薄,無法保持的水土也往往會快速流向東西兩側的低地,造成了多條敘利亞、伊拉克和以色列境內的主要河流都發源於戈蘭高地的地理環境。

    如果是植被豐富的場所,挖坑埋雷需要進行的工作量會大得多——因為需要考慮地雷埋設後重新偽裝的問題,不然草坪上有挖過泥坑、植被散亂的環境很容易讓人看出這裡有地雷;而如果是砂層過厚的地區,埋設的土地容易被恢復原狀,但是地雷的效果、風沙的侵蝕也會讓埋設者自己面臨無法記住標誌性地貌、找不到安全通過路徑的問題。

    這些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和隨便撒隨便埋的戈蘭高地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這一切,讓蒙哥馬利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十幾萬枚地雷鋪設下去——從他接手戈蘭高地防區,接收加拿大產坦克兵部署防禦的時候,處處小心不怕靡費的蒙哥馬利就開始著手這件事情了,在發現進攻不利需要固守後,這件事情就更加受到了額外的重視。

    他是抱緊丘吉爾大腿的愛將,多浪費點彈藥不是什麼大事,安全才最重要。

    當然,如前所述,戈蘭高地部分地帶浮土浮沙過薄,不適合埋雷,蒙哥馬利還特地為自己的防區加了一道保險——那是一條被他命名為戈蘭壕的反坦克壕溝工事。

    當然,這絕對不是另一個時空三十年後以色列人挖的戈蘭壕,在規模上,由於這個時代的坦克比後世的主戰坦克小得多,蒙哥馬利也沒必要勞民傷財到挖9米深,6米寬的反坦克壕溝。最終他這條因為大型工程機械不足,時間倉促而挖出的反坦克壕溝頂部寬度僅3米,底寬2米,深4米。與截面積填土方量45方的正版戈蘭壕相比,這條簡裝版的雷同物規模只有前者的兩成,不過對付40年代初的坦克還是夠用的了。上寬下窄的造型決定了德國人就算把卡車或者坦克填進壕溝裡也放不平,後續車輛也不可能從壕溝上方越過。

    另外,傳統反坦克壕填土在壕溝兩側的缺點被蒙哥馬利改良了,為了防止德軍進攻時推土填壕,所有挖掘出來的土方被堆在壕溝西面一側,這樣就決定了只有從英國人的方向才能用推土機推土填壕,德國人這一側將無土可推。

    做完了這一切,蒙哥馬利才放心大膽地在24日夜派出他的丘吉爾坦克群偷偷轉移,隨後次日則是十字軍坦克集群。在他的設想中,自己這次獨斷專行的冒進連亞歷山大將軍和本古裡安都不知情,德國人就更不可能及時得到情報了。等到他爆了隆美爾的菊花斬斷貝卡谷地補給線之後,這一切就算瞞不住,莫德爾也無法從他直接負責的防區上開口子突破,自己只要可以扼險而守一兩天,耗竭隆美爾所部攜帶的隨軍彈藥,就可以慢慢看著隆美爾的部隊因為彈盡糧絕沿著黎巴嫩海岸潰散吧。

    (小爆發一把吧……最近我也忙,書友也沉默,今天湊兩更八千字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