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十四章 有行走斯圖卡就有飛天火箭炮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且讓我們忽視幸運的、被分配去偷襲摩蘇爾火車站和鐵路大橋英國守軍的奧托.斯科爾茲內上校和他麾下的奧寧堡突擊隊員——實在是因為他們分配到的任務相較於奪取哈巴尼亞空軍基地的科寧斯上校來說要簡單得多。

    此刻,在哈巴尼亞空軍基地西北部六七公里的沙漠中,6輛「追獵者」殲擊戰車、10輛psw「美洲豹」輪式裝甲車和10輛sdkfz-4裝甲運兵車搭載著總人數將近400人的勃蘭登堡突擊隊悄悄靠近了英國人的基地,德國人的戰車都是被臨時塗抹成灰黃的沙漠塗裝,遠遠看去幾乎隱入了沙漠的背景之中,只有少數坐在戰車和半履帶車頂部的士兵那漆黑的芳綸軍服顯得與環境有點格格不入——主要是相較於給戰車刷清一色的油漆來說,製造沙漠迷彩服要麻煩一些,而且芳綸避彈衣這種新鮮玩意兒即使以法本化學多年對於高韌性合成纖維材料的研究積澱來說也仍然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產品,不可能為了一次行動那麼快趕製一批新的,於是維勒安也就想了一個相對粗糙的法子,讓出擊的勃蘭登堡突擊隊士兵都帶了一條薄薄的土黃色毛呢斗篷湊數。

    「嘿嘿嘿,大家注意了,把斗篷披好了,看什麼看,說你呢。」科寧斯上校放下望遠鏡回顧了一下四周,訓斥著那幾個貪圖涼快的突擊隊員,「英國佬到現在都沒有派出偵察機,看來他們的指揮系統隨機應變地能力實在是太差了,算算時間空軍的人就快到點了,後面就是我們的表現時間。」

    科寧斯上校鑽回psw「美洲豹」裝甲車,然後指揮著駕駛員趁著天色還沒大亮加速把戰車往著145高地北坡的灌木叢衝去,隨後沿著山坡散開迂迴。根據伊拉克嚮導提供的情報和之前空軍偵察機航拍的結果顯示,哈巴尼亞空軍基地北部有一座145高地,足以遮蔽基地內地面警戒部隊對北面的偵查視野,如果英國人不派出偵察機是很難透徹地瞭解這一代的情況的,而一旦車隊衝進山丘北坡的灌木叢中就可以找到很好地躲避空中偵查的地形了。

    不過他們很順利,隨著天空中的嗡嗡微響從北面傳來,科寧斯上校知道自己的小心謹慎有點多餘了,英國人已經沒有機會了。

    32架最新型的實驗機型,me-410b型戰鬥轟炸機以100米的低空從阿勒頗空軍基地的方向飛來,英國人在哈巴尼亞空軍基地只有1座簡陋的岸基雷達站——確切的說,英國人在整個伊拉克也只有4座雷達站,巴格達、哈巴尼亞空軍基地各有一座,摩蘇爾和南部波斯灣鎖鑰巴士拉港也有一座,除此之外就沒有了。畢竟這年頭戰爭才剛剛開始一年多,武器技術的發展還沒有隨著大規模主力強國的高烈度對抗而快速發展,雷達也還不是什麼很普及的玩意兒,世界上確認研發出了雷達的只有德國、英國和米國,日本蘇聯法國這些都還不知道雷達為何物,英國人不可能在伊拉克這種荒僻之地部署太多先進的武器,這些雷達的效果也注定不能和英倫三島本土的雷達相比。

    另一方面,因為哈巴尼亞空軍基地歷來守軍人數不足,在正常情況下英國人是沒有餘力分兵在145高地上另外設置防禦陣地和觀察哨的。(歷史上伊拉克軍隊進攻哈巴尼亞空軍基地的時候英軍也是放棄高地收縮防守的,即使伊拉克人把野戰炮架在山上轟擊基地,英國人最多派出教練機去掃射伊拉克人的炮兵陣地,也沒有出兵反攻。)

    於是,德國機群靠著100米的末段低空飛行和基地北部145高地的阻擋,就可以毫無阻滯悄無聲息的靠近哈巴尼亞空軍基地。

    不過,縱然戰前的情報工作非常到位,對英軍防禦的地利優劣勢分析也很精到,這次行動之所以得以實施最主要得感謝的還是空軍的供應商——也就是研發me-410b型戰鬥轟炸機的梅塞斯密特公司。

    如前所述,從阿勒頗基地到巴格達的距離足有800公里,即使是到達巴格達西部90餘公里的哈巴尼亞空軍基地,這個距離也會有700公里,如果用的是固定翼飛機的話因為不能像直升機一樣暫時在沙漠上挑一些水草豐茂的地方臨時迫降,就得考慮往返雙程的油耗。

    因此沒有1500公里以上續航能力的飛機對於執行這次的任務是想都不要想的。

    在me-410戰鬥轟炸機出現之前,德軍中航程滿足這個作戰要求的可以挑出三四種:首先毫無疑問是空中巨無霸、目前還在微調改良的fwta-400戰略轟炸機,其超過6000公里以上的誇張航程就是從巴黎飛到紐約或者從柏林飛到莫斯科都沒問題;其次ju-188/288系列中型轟炸機的航程也可以滿足;再往下排,就只有fw-190a/g系列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和bf110系列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在1400~1900公里極限航程的各個型號有點可能了。

    但是可惜的是,這次行動的打擊要求讓那些飛機沒有了用武之地——德國人的目的是用勃蘭登堡突擊隊盡可能完整地奪取哈巴尼亞空軍基地,為後續的運輸機在機場機降傘兵部隊和重裝備服務,如果動用戰略轟炸機和中型轟炸機這些以低精度的高空水平轟炸為業務特長的飛機執行的話,要確保打擊效果就會難免誤傷跑道,一旦幾顆不長眼的100kg航空炸彈落在機場跑道上,也能把跑道炸開幾個大洞一天半天都沒法使用,屆時德軍後續的運輸機群就會悲催地堵在半路。

    否決了水平轟炸的火力支援手段後,剩下的選擇也就是在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和fw-190g之間選擇了,fw-190g有一定的俯衝轟炸能力,不過彈藥顆數較少,作為遲滯敵軍的要害點集中打擊還是可以的,要以綿綿不絕的持續火力壓制為地面部隊提供總攻時的正面火力支援則難以勝任,「坦克開罐器」身份出現的fw-190f型則因為重甲改造讓飛機自重上升明顯,續航能力明顯低於同系列其他型號,航程這一關就過不了。

    本來如果me-410戰鬥轟炸機還無法試用的話,維勒安說不定真的會選擇老舊的bf110c——它至少可以採用總數達20~30枚的100kg/或8枚250kg的中型航彈+20mm機炮掃射提供壓制,不過梅塞斯密特公司的高效率讓突擊隊有了更好的選擇。

    me-410型號是bf-110的後繼改進型,最大的改良就是動力系統和空氣動力學結構,在原本的歷史發展軌跡上,德國人在改良專門的雙發重型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上走了不少彎路。老舊的bf-110系列是1936年開始就完成研發的,到了大戰開始的時候其實已經落後了,唯一值得稱道地地方就是它至少彌補了德國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普遍短腿的問題,在bf-109g提前裝備副油箱且利用和日本合作的超級風金屬減輕結構自重提高航程和fw-190系列提前出現後,bf-110的作用已經明顯下降,但是維勒安仍然敏銳地觀察到德軍空軍機型的一個短板。

    德國空軍的螺旋槳作戰飛機中,缺乏一款足夠現代化的、可以勝任夜間戰鬥機、遠程多用途戰鬥轟炸機和遠程重型對地攻擊機三項作戰任務的飛機。畢竟fw-190系列的單發戰鬥機挖潛潛力有限,fw-190f對地攻擊機在使用了重甲和博福斯雙聯裝炮塔後續航力、升限下降非常明顯;ju-188/288轟炸機雖然速度和載重都很完美,可惜其按照轟炸機標準設計的機體結構又無法和戰鬥機一樣實現大過載的機動,因此對bf-110系列的後續改良機型在渦輪引擎飛機出現之前還是很有必要實現高低配的。

    另一個時空me-410的最早編號被命名為me-210系列,一開始只是採用了兩台戴姆勒的db601發動機,但是最後一方面因為引擎的排氣氣流紊亂問題,另一方面是機體結構的整體設計時缺乏空氣動力學模擬和風洞試驗的幫助,走了很多彎路——主要體現在使用兩台db601發動機從兩翼完後吹氣時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受到的風力強度居然都不一樣,導致了很嚴重的偏航可能性和失速尾旋可能性,一度被德國空軍的試飛員們斥責為鋁棺材,直到1943年梅塞斯密特公司通過反覆的機體流體動力實驗解決了氣流導向的問題後才有所改善,1944年正式投產,為了躲避me-210這個已經被搞壞了名聲的編號,才把最終定型的機型改為me-410系列。這款機型投入實戰後即使在1944年也是大受空軍好評的,尤其在攔截米國人的b-17轟炸機時該機型的火力猛,切入速度快,航程和高空滯空時間等優勢被發揮地淋漓盡致,唯一可惜的就是這種飛機在羅馬尼亞的普羅什耶蒂油田被b17機群炸毀後才大規模裝備,沒能趕上大展拳腳的好機會就因為缺油而折翼。

    試問維勒安.蒙斯克是何許人也?他為佩內明德空氣動力學研發基地斥巨資興建的風洞試驗是和使用晶體管計算機進行各種流體力學模型計算的研發體系早就已經在德國航空業界深入人心了,雖然很多公司還不知道這項驗證業務的運作方式,但是他們都很樂意在試產試飛機型之前讓技術情報局下屬的相關單位進行一番論證模擬,me-210原始設計機型機體過短、供紊亂氣流完成平緩對流的余量長度不足的問題也就在吹風洞和流體力學模擬中很清晰的暴露了出來,這一段本來要被低級錯誤折磨很久的戰機也就順利誕生了。

    此刻前來執行任務的me-410b戰鬥轟炸機型號使用2台戴姆勒奔馳的db605液冷發動機,單台功率達到了2850馬力,強勁的動力讓長14.7米、翼展18.5米,空重7.1噸的機體也可以飛出680公里的最大極速,超過其原型bf-110系列10%~20%,而比bf110空重增加僅僅2噸的機體可以拖動的最大起飛重量卻比bf110多了6噸以上,也就是說載彈量和航程都可以有很大提升。

    最終,me-410b戰鬥轟炸機的續航能力達到了2800公里,實用升限11000米,機頭裝備一座雙聯裝mk103型30mml80機炮,備彈240發。兩翼翼根各自安裝2門m151,20mm機炮此外機尾部電傳遙控機槍塔和其他機翼機槍還可以一共為這架飛機提供6挺7.92mm機槍。

    轟炸火力方面,因為機炮組佔用的艙內空間較多,所以me-410雖然載重力比老舊的bf-110提升甚多,在載彈顆數上提升卻不明顯,仍然只能保持艙內4枚,外掛4枚的炸彈掛載方式,只不過其翼根、機腹下掛載的炸彈重量可以比bf-110的250kg提升到500kg。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如果me-410的提升僅限於此的話,德國人也不會把這次助攻哈巴尼亞空軍基地的所有火力支援期望都寄托在這型飛機頭上——區區幾顆炸彈的火力覆蓋性和持續性又怎麼可能支援地面部隊突擊拿下幾場呢?所以說,最後最關鍵的一點在於me-410b首次使用的殺手鑭:如果以放棄外掛重磅航彈為代價,每架me-410的兩側機翼下方,還可以各自掛載1個r5空射火箭發射巢,每個發射巢可以發射19枚150mm火箭彈(六邊形蜂巢格局,連同圓心共計三層),採用的彈藥是150mm火箭炮的縮略版——空射火箭彈畢竟是在較近的距離上發射的,對火箭飛行的精度要求也就很低,完全可以使用只用一個尾噴口,飛行中無彈體旋轉的縮略版本。

    一架飛機發射38枚每枚重量40kg的150mm火箭彈,其火力覆蓋威力也抵得上2~3輛行走斯圖卡的一輪齊射了,而且近距離火箭精確攻頂對裝甲部隊的殺傷效果更不是遠程盲射覆蓋的自走火箭炮可比的了。

    「嘩嘩~」一陣黃沙漫卷的喧囂,德國機群在距離145高地僅有兩三公里的位置上開始拉高,以免戰機撞在山丘上或者發動機的吸氣氣流把靠近山頂的沙塵吸進進氣道,饒是如此,戰機飛過的赫赫聲勢還是讓這座哈巴尼亞高地北部的山丘一片飛沙走石。二三十個亮點在短時間內陸續出現在英軍雷達的屏幕上。

    基地裡的英軍正在給飛機加油和檢修,只有那些正牌飛機有資格享受立刻加油的待遇,而那60幾架老爺教練機還在更換易損部件接受是否能投入實戰的檢測呢。畢竟這裡的英國人得到伊拉克人發生政變的消息僅僅半個多小時,而更關鍵的是——英國國內都還沒有得到哦足夠明確的消息,也沒有傳來大英帝國是否真的要和伊拉克人撕破臉皮開戰的基調,畢竟從理論上來說,伊拉克發生政變只是伊拉克自己的事情,屬於內政,因此在伊拉克人對英軍做出實質性敵對行動之前,英**人除了做好備戰之外,確實沒有辦法提前動手反制。

    這一刻的猶豫,給英國人造成了滅頂之災。德國人的新型戰機已經飛臨了戰場,跑道上等待起飛的英軍戰鬥機還算是反應了得,兩架噴火v型戰鬥機一跺油門立刻開始衝刺滑跑試圖起飛攔截,後面更多的颶風戰鬥機也依次想要出擊。

    為了保住跑道,德國人比較穩妥沒有用大口徑火箭彈對著跑道上滑跑的英國飛機招呼,最多遠遠地打了幾串30mm機炮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桿的心態攔截一番。不過對於英國人的機庫和營房、高炮陣地德軍戰機可就絕對不含糊了。

    第一批的8架德軍戰機絲毫沒有留手,在短短1分多鐘的時間裡就把飛機上的全部38發150mm火箭彈打光了,基地上大多數的防空炮陣地、部隊營房和機庫在這第一波的迅捷打擊中就紛紛被強橫暴虐的武力撕成了沙漠中的碎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