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十六章 先拯救誰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希特勒在哈巴尼亞空軍基地落入德軍特種部隊手中後半小時才得到的伊拉克發生反英變故的事情——而且僅限於伊拉克表面上發生的變故,德國人已經在這個行動中參與進去到何種程度,他還沒有想到去關心一下。

    因此,他的心中所有的感受僅限於欣喜:一個英國中東戰略上的重要枷鎖被砸斷了,也許帝國應該立刻聲援伊拉克人,也許……如果印度的英聯邦軍隊試圖「干涉伊拉克內政」的話,自己還可以讓維勒安那個愣頭青的中東戰區人馬立刻支援。敘利亞和伊拉克是有上千公里陸上邊境的鄰邦,駐紮在敘利亞的德軍出動支援伊拉克只會比從印度出發的英軍更加便捷。

    相對於希特勒,國防軍和陸軍司令部的反應要遲鈍的多——隆美爾的前沿指揮部被放在了貝魯特,伊拉克方向的行動維勒安沒有用到他,而是交給了莫德爾全權負責大部隊的地面進攻事宜。莫德爾又是一個以忠於元首為唯一動機、對國防軍和檔衛軍門戶之見不甚在意的將領,所以即使一個軍的部隊都已經在開往摩蘇爾的火車上了,陸軍司令部仍然對伊拉克發生的變故和德**隊之間會有什麼聯動反應缺乏必要的聯想。

    維勒安這是在利用戰區司令的權限「隨機應變」打時間差先斬後奏。希特勒和陸軍司令部的人是在丘吉爾做出正式反應後開始加強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的。

    缺乏政治遠見的德軍將領們可以對伊拉克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丘吉爾卻不行,早上9點多,暴怒的丘吉爾就和英軍各個部門之間召開了一次應對伊拉克問題的緊急會議,隨後英國外交部門等諸多部門就亂糟糟地發言講話,譴責伊拉克方面單方面撕毀《英伊同盟條約》,因此不承認拉希德.蓋拉尼的伊拉克新政府,即日起將協助努裡.賽義德平叛。

    注意英國人的說法不是宣戰,而是協助平叛,這樣他們就不用走宣戰這個路線了,一來可以繞過國內很多對擴大戰事持保留態度者的干預,二來不至於引起國際社會太多關注,三來麼自然是不至於因為出兵時間的不定而墮了皇家軍隊的威名——宣了戰不馬上開搞的話,難不成還想授人以柄用「靜坐戰爭」「嘴炮戰爭」譴責?馬上開搞的話,不怕德國人處心積慮早有預謀在孟買到馬斯喀特港的航道上埋伏潛艇殲滅運兵船隊?

    所以說,要打,要快打,但是不能大張聲勢的快打,一切煙霧彈和必要的欺騙手法都是能用則用,何況此刻的丘吉爾對德國人是否「早有預謀」的認識可是比希特勒都要深刻——希特勒都還不知道維勒安的突擊隊在伊拉克干了啥,丘吉爾可是從哈巴尼亞空軍基地和摩蘇爾衛戍部隊覆滅前的電報裡掌握了德國人雷霆一擊的迅猛程度的。

    …………

    當天傍晚,柏林機場,風塵僕僕的維勒安.蒙斯克是被希特勒一個電報叫回柏林的,一架ju-288中型轟炸機改裝的專機中午時分從阿勒頗出發,下午茶時分在布達佩斯機場加油休整,隨後直飛柏林。

    下飛機後,連晚飯的時間都沒有就被一輛梅賽德斯奔馳直接接到了總理府——外交部門和陸海空軍的負責人員都加班加點在總理府等著連夜開會討論是否調整帝國的對英中東戰略。幸好維勒安早有準備在飛機上的時候就吃了點,常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已經逐漸養成了隨遇而安的品性。雖然說二十年前他剛剛指揮星際帝國的艦隊對抗蟲族和星靈的時候也已經養成了四處漂泊的習慣,可是那時候呆在寬敞舒適的星際戰巡艦上好歹每天還能抽出時間聽唱片喝下午茶呢。

    「威廉,你來的正是時候,這次的問題非要你來策劃了,情報部門的事情你最在行,中東戰區目前也是你在負責,伊拉克目前的形勢究竟如何?蓋拉尼有多大的實力,是否會主動要求我們出兵協助他們對付英國?」

    進入總理府的會議室坐定,滿懷激動的希特勒立刻連珠炮一樣地拋出了一堆問題,有些東西在電報里長篇大論地問不合適,還是得召回後當面討論。維勒安非常坦誠地回答了這些問題——當然這個坦誠肯定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也就是說,行為毫不修飾原封呈報,但是動機麼就要藝術處理一下了。

    奧寧堡突擊隊作為快速反應部隊第一時間進入伊拉克境內端掉英國人的哈巴尼亞空軍基地並派遣後續空降部隊著陸援助巴格達,3個師的第一批地面大部隊目前已經從鐵路經過土耳其境內到達伊拉克西北重鎮摩蘇爾這些事實問題維勒安一字不漏地向希特勒說了一遍。只是在為何出兵方面,他就絲毫不提自己的先期策劃之功了,只是說收到了蓋拉尼總理的密電懇求才事急從權出兵相助罷了,而蓋拉尼總理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就直接邀請德軍入境一來是不想授英國人以口實,二來是希望給帝國軍隊爭取到更多的準備時間——奧金萊克中將的印度部隊早已準備完畢不日即可西進埃及,如果英國人反應夠快的話完全可以把這支部隊挪用到伊拉克戰場。

    希特勒對於這個說法不置可否,或許是出於對維勒安的信任,或許是覺得只要事實沒有出入動機的解釋不重要,在大致摸底之後他就把這個議題提交給了外交和軍事部門的長官們進入討論。

    「我覺得陸軍目前的主要精力是否還是應該以集中在拿下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區為主?以中東鐵路的補給運能加上我們目前每進一步都要重新部署港口、鐵路的修復和重建,在中東地區展開過多兵力的話必然是吃不消的——僅僅修復貝魯特這一交通樞紐的全部港口設施和鐵路設施、重建海空防禦工事體系,每天就需要消耗80節車皮的建材和各種供工程兵部隊使用的補給物資;在伊拉克方向展開行動後,雖然不會對阿勒頗-貝魯特這一段的鐵路運能帶來壓力,但是對於土耳其境內的鐵路運力壓力非常大,從伊斯坦堡到貝魯特和到摩蘇爾的鐵路在伊斯坦堡-亞歷山大勒塔之間這一段是重合的,所有從德國和匈牙利運到中東的物資都要走這一段。

    因此我們陸軍部門認為帝國軍隊不應該突擊地太過鋪張,中東不同於法國,不是敵人無力抵擋我們就可以毫無顧忌進攻進攻再進攻的,那裡的土地縱深比法國大七八倍。」

    對於陸軍的保守持重說法,希特勒是不甚認同的,不過對於最快速度拿下蘇伊士運河這個要害他還是很贊同。目前德國已經取得了東地中海的相對制海權,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這並不能徹底斬斷英國人對運河的利用。目前每天仍然有相當數量的運輸船舶在運河區晝伏夜出,趁著黃昏和夜晚衝過運河北部出海口後折向西面,他們只要連夜開出一兩百海里或者祈禱不要在天亮的時候被德國偵察機搜索到,還是有希望到達突尼斯地區的,而只要到了突尼斯後,因為馬耳他這個堅固的海空基地的掩護,它們在馬耳他——直布羅陀之間的地中海航線後半程就可以基本無憂了因為馬耳他空軍基地的封鎖、而德軍的單發戰鬥機即使從克里特島起飛也夠不到馬耳他,單獨派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掩護水面艦艇到馬耳他周邊地區實施卡喉破交的話又容易遭受損失。

    不過這絕對不是說東地中海的相對制海權價值不大。至少在「戈本號」在克里特島和塞浦路斯之間的海域耀武揚威的日子裡,英國人對蘇伊士運河的運能利用量只能達到德軍在東地中海完全無海空力量軍事存在時的25%——每天通過運河的船隻只有英國地中海艦隊主力尚存時的40%噸位規模;而這40%裡還有15%左右會在地中海航行時被潛艇、水面艦隻和轟炸機擊沉,只有那25%才可以穿過馬耳他,到達直布羅陀。

    當然,蚊子再小也是肉,既然蘇伊士運河還有25%的運能有效利用率,為什麼不直接優先攻下蘇伊士,徹底斬斷英國人的這條動脈呢?這不是帝國軍隊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一個主要目標之一麼?

    與陸軍的意見相似的是,海軍也傾向於優先拿下蘇伊士,因為在地中海戰區他們海軍目前還有點表現機會,而如果現在改去進攻巴士拉的英國駐軍的話,海軍就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乾瞪眼了——在海軍看來,最好的打法就是先吃掉蘇伊士,再吃掉亞丁灣,讓海軍可以從蘇伊士出入紅海,到時候再來慢慢談要不要幫助伊拉克的問題……如果到時候還有這個必要的話,戰艦也可以大模大樣打到波斯灣……

    如此一來,雷德爾元帥的論調傾向也就可以預見了,他說的內容都是事實,但是這些事實都是有挑選地揀出來說的,「目前來說徹底讓貝魯特和海法、雅法三處港口恢復到不依賴中東鐵路就單獨解決埃及、黎巴嫩戰區的部隊的物資補給運輸任務的話,可能還要一個月左右,因此我們覺得在埃及地區再佔領一到兩個大港分散港務壓力還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只要等一個月後,完全修復的貝魯特和雅法就足以獨立支撐進攻埃及和以色列殘部的軍隊的補給問題,那為什麼我們就不等一下這個月呢?」維勒安趁著雷德爾元帥拖長音試圖勾起元首思考的間歇,毫不猶豫地插話進去,裝作沒有注意到雷德爾元帥拖長音的發言是故弄玄虛,直接按照對方已經發言完畢處理了,把雷德爾閃了個沒趣。不過也幸虧海軍多年來受到維勒安的支持甚多,雷德爾元帥本人涵養也不錯,所以除了訕訕無語也沒往心裡去。

    維勒安轉頭繼續對希特勒諫言:「元首,伊拉克人已經和英國人撕破臉了,丘吉爾沒有明言什麼時候出兵打擊伊拉克那是他害怕過於刺激我們,但是我敢保證丘吉爾從印度抽調的部隊一定會盡快派往伊拉克的,伊拉克兄弟需要我們的支援,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隆美爾的部隊立刻對西奈半島地區發起進攻,我也可以保證駐守埃及的英國人一定會拚死抵抗纏住隆美爾一直拖延到他們的印度軍隊把伊拉克人幹掉後再說。」

    這就是維勒安處心積慮先斬後奏隱瞞暗地裡的過程的原因,他需要把伊拉克的局勢營造得盡可能地危急,用這種緊迫性去鼓動希特勒。

    「而且——」維勒安左右環視了一下,發現自己運氣不錯,沒有別人和他剛才打斷雷德爾元帥發言時那樣打斷自己吞吞吐吐拖長音的表述。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隨後很滿意地繼續說下去,「而且現在確實是先進攻伊拉克的好時機,而蘇伊士運河多留一兩個月並不會給英國人帶來什麼質變的差異,過一兩個月後,等到東地中海海運網絡建設完善之後,我們一樣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蘇伊士,只是稍微晚一點而已,現在不進攻並不代表永遠不進攻。

    而伊拉克就完全不同了,可以說,如果現在不著手實施的話,也許帝國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這不可能!您怎麼會這麼認為?難道是因為氣候?中東的氣候即使是冬季也是很適宜進攻的!」勃勞希契為首的陸軍保守派非常詫異的反駁起來。

    「當然不是因為這些!而是因為『巴巴羅薩計劃』——這個目前還處於備用狀態的計劃應該就是你們制定的吧,」維勒安回答了陸軍將領們的疑問,隨後轉向希特勒,「元首請看——如果您以斯大林的思維方式換位思考的話,一旦你可以騰出手來,你會容許別人在伊拉克搞風搞雨麼?」

    希特勒盯著地圖看了半晌,視線在土耳其、伊朗和敘利亞之間游移,很快就發現了維勒安言中應有之意。

    土耳其和伊朗已經是由很明顯親德傾向的「中立國了,而伊朗更是關係著蘇聯南下印度洋暖水商道的要害,目前為止因為土耳其還表面上中立著,如果一旦蘇德反目的話,以目前中立國土耳其一國可以和伊朗接壤增援的態勢,如果土耳其不敢徹底倒向德國火中取栗的話,那麼一英蘇南北兩線夾擊的壓力很容易就可以打通中東行道實現從阿拉伯海把亞歐非大陸島橫向斬斷的態勢,這樣未來的盟軍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就會容易得多。

    可是如果再加上一個伊拉克,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土耳其和伊朗之間只有短短兩百餘公里的路上邊境,即使是德國人經營多年,也只有一條從土耳其凡城穿越厄爾布茲山脈通往大不裡士的鐵路(當然,大不裡士還有伊朗人自己的鐵路通往德黑蘭)。而伊拉克則不同,兩伊之間的路上邊境超過上千公里,蘇萊曼尼亞以南的地區都是兩河平原的沃土,與北部山繫起伏的地勢大不相同,陸上交通便利,也適合大兵團裝甲部隊的展開。

    目前敘利亞已經整個被德國收入囊中(雖然還打著扶持敘利亞逐步實現完全獨立的旗號)如果再加上伊拉克的話,那麼土耳其和伊朗這兩個國家在親德方面就可以更加左右逢源肆無忌憚,而俄國人即使想尋找潛在盟友諸如英國對土耳其、伊朗進行南北夾擊的話,也會被德國控制的伊拉克這塊天然屏障擋在南部。

    「如果我是斯大林的話,絕對不能容忍我的敵人在伊拉克動手的。」

    「可是如果您是伊拉克的話,您現在還深陷遠東泥潭不能自拔呢——斯大林以為他可以在一個月內解決遠東三省和朝鮮的日本人,可是現在已經打了兩個月了,蘇軍傷亡超過了70萬人,日本人仍然是敗而不降死戰不屈——所以我才說,這是帝國進入伊拉克的天賜良機。以我的估計,等到入冬季節,斯大林就會把遠東的日本人收拾乾淨了,到時候如果我們再動手的話,斯大林一定會出兵干涉的。

    至於現在,一來斯大林強敵未滅敢不敢在西線先破壞和我們之間的和睦尚在兩說,而來我們也可以偽裝得充分無辜——我們並不是處心積慮要對伊拉克動手的,這只是一個對英作戰中的突然變故,並不是我們的本意,相信正反夾攻之下,斯大林會做出抉擇的,這時候只要我們再適當給斯大林表現出一些誠意,他就會忍下這件事情。」

    「誠意?你覺得什麼誠意足夠明顯?」

    「比如之前我們用波蘭中部數省為代價保下來的波羅的海三國就不錯……當然了,這種食言而肥出賣自己隊友的事情,還要勞煩裡賓特洛普部長秘密實施了,但願不要讓拉脫維亞人憎恨我們就好。」

    「這個提議倒是不錯,哎,約阿希姆,又要委屈你做這種坑蒙拐騙的事情了……」希特勒做出一副沉痛的表情像是在為裡賓特洛普部長不值,不過沒感慨幾聲就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希特勒宣佈散會,讓所有將領了部長們離開,只留下維勒安一個。

    「我記得剛才你說在伊拉克問題上『我們也可以偽裝得充分無辜』——嗯哼,如果我們沒聽錯的話,你說的是『偽裝』這個單詞吧。」

    「是的,元首。」

    「那麼,我們的無辜究竟是不是偽裝的?」

    「元首聖明,自有公斷。」

    希特勒聽著維勒安的回答,自嘲地訕笑了幾聲,「難道你以為我會不支持你的決斷麼?就算需要演戲給那些只懂軍事缺乏政治遠見的將領們看,為什麼不提前告訴我?我希望是最後一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