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一章 大幕即將開啟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諾娃的行動非常緩慢,主要是一旦一件事情開始著手之後突然發現他們要面對的複雜程度和規模比之前預想的要巨大數倍的時候,準備不足的後遺症也就逐漸暴露出來了。

    花了一周不到的時間,諾娃就挖出了哈爾科夫屠殺營的許多證據,包括使用幽靈作戰服數次潛入蘇軍集中營偷拍蘇軍行刑文件和處決現場,以及錄製蘇聯人掩埋犯人的錄像和在地圖上標記這些地點以便日後「王師」入境時取證。而後續從馬琳娜.李口中得到的斯塔羅別利斯克、斯摩稜斯克卡廷森林、奧斯塔什科夫三處集中營就比較難辦了,因為馬琳娜對那些地方也是一無所知,無法幫助潛入小隊進行什麼外圍性的準備工作。

    又耽誤了一周多的時間只搜集了一些零散情報證據後,諾娃還是決定只從斯摩稜斯克附近的卡廷集中營無聲無息地撈出幾個有價值的證人,然後再想辦法去斯塔羅別利斯克制造點事端,讓一些波蘭人得以自行反抗逃走。

    被德國人撈出去的人一定要少,但是必須有價值,而且不能拿來作為首先揭發的第一證人。而那些不知道自己被德國人救了和被德國人利用了的自發反抗者,則有必要站出來烘托這個控訴邪惡帝國的第一槍。然後德國人就可以依靠各種「害怕遭到秘密殺害的線人」源源不斷流出那些控訴蘇聯人的證據了。

    ……………………

    情報工作進展緩慢,戰爭機器的隆隆開動卻絲毫不會等人,在3月間德國主要的地面進攻作戰都基本結束後,軍隊進入了休編整備狀態,擴充兵員武器,換防駐地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著。除了不超過30個師的新招預備役部隊被部署在法國和西地中海維持佔領,5個精銳師部署在阿爾及利亞以便未來進取直布羅陀外,其他大部分德國陸軍都被部署到了北起梅梅爾,南至喀爾巴阡山;西起維斯瓦河,東至伊拉克北部的廣大弧形包圍圈上。

    整個兵力部署的行動按照分階段、分梯次緩慢而隱秘地基調展開著,希特勒親自告誡「工作必須在1942年5月前完成。但同時必須非常謹慎,切切不可洩露進攻意圖。」為了實現這個保密的目的,原本的歷史上希特勒讓「海軍上將」卡納裡斯麾下的軍事情報局和希姆萊、萊茵哈特麾下的檔衛軍安全部門兩套系統雙管齊下監控一切洩密的可能。而現在,既然卡納裡斯、希姆萊、萊因哈特名義上都已經隸屬於維勒安部長的帝國安全部,這副千鈞重擔自然是當仁不讓地需要維勒安部長來親自統籌了。

    維勒安深知肩上責任重大,以他的遠見卓識和敏銳智謀也不得不慎重對待這件大事——維勒安現在面對的可不是原本的歷史上那種德國人靠以一號二號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就「僥倖」擊潰了英法,讓蘇聯以為德國孱弱不敢主動進攻的形勢。

    德國的裝甲部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後勤補給還是戰略戰術素養上表現出來的不凡實力已經引起了蘇聯人的警覺。而中東戰區對英國殖民地作戰的勝利割取的諸多膏腴之地,不但讓資源弱國德國在未來作戰中有可能獲取更加豐沛的戰略資源——尤其是在後世人看來幾乎取之不竭的中東石油;也讓德國及其勢力範圍、潛在盟國形成了一種一旦對蘇開戰就可以形成從南線弧形包圍蘇聯切斷其外援的有利戰略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有人認為蘇聯人仍然會毫無條件地相信「德國人不敢進攻我們,」「德軍一切軍力部署都是因為害怕我們」這類的腦殘信念的話,那只能說是把蘇聯人當白癡在想了。

    為了降低洩密的可能性,維勒安嚴格貫徹了希特勒根據「有必要才知道」的原則,嚴格控制計劃知情人的範圍。「巴巴羅薩」行動剛剛出籠之日,偌大的一個德國統帥機構,只有5個人瞭解整個行動計劃,除了希特勒的最高統帥部有2個人瞭解「巴巴羅薩」行動之外,其他3個知情人分別是德國三軍總司令,而更下層的集團軍級戰場指揮官僅僅被告知這是一個應急計劃——如果蘇聯改變了對德友好的外交政策,這個計劃將被用來對付蘇聯——包括之前參加軍備會議時的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鄧尼茨等人也是如此,他們知道的僅僅是「帝國有一份預防蘇聯人對我們不利的以防萬一的計劃」,卻不知道這份計劃的具體實施前提實施時間。而「巴巴羅薩」行動的時間表直到開戰的那一刻總共也僅僅印發了9份,而且所有流傳都是僅限於直接紙質傳閱,沒有通過任何無線電通信渠道傳輸過。

    這個時空的英國人,已經失去了破譯升級加密版的恩格尼碼的能力,連阿蘭圖靈博士都已經因為多次坑爹行為被發配去航空設計局計算噴射動力機型的空氣動力學模型,所以從電報領域洩密的可能性已經不可能存在。但是維勒安可不打算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在嚴防死守保密的同時,各種欺騙計劃也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

    「巴巴羅薩計劃」的全盤信息只有幾個人知道,不代表其各項細節也只有幾個人知道。就比如前面說到的曼施坦因古德裡安諸將,他們都是知道「如果和俄國人打起來了之後,需要怎麼打」,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打,什麼時候打」。所以說,要想徹底杜絕蘇聯人知道德國人有一套對付蘇聯的應急預案是非常難的,如果把所有希望寄托於此一定會遇到很多麻煩。

    而且,制定有對付假想敵的應急作戰計劃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兒,這年頭幾大強國元首誰的抽屜裡能沒幾份這種東西呢,二戰爆發前連羅斯福總統抽屜裡都鎖著「一旦和英國開戰,如何快速佔領加拿大全境」的「紅色計劃」,對於希特勒和斯大林這些軍事上名聲不太好的巨頭來說,對方有應急預案更是用腳趾思考都能想到的事情。

    所以,最好的應急手段是,既不要說這份應急計劃的存在,也不在任何場合讓人有機會思考他不存在,而是把所有發現了蛛絲馬跡的人的思維引向「即使有這個應急計劃,也不會被現在拿來用。」

    維勒安尋找的轉移注意力的煙霧彈,除了希特勒就已經為他準備好的、最大顆的「海獅計劃」外,還包括了「大象計劃」、「巨人計劃」。

    顧名思義,「海獅計劃」就是早在1941年上半年的時候希特勒在接受維勒安勸諫、放棄登陸英國本土作戰之前制定的征服英倫的計劃,這份計劃本就很詳盡,事無鉅細都有涉及,很難讓人認為德國人沒有這麼想過,現在用來強化欺騙效果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德軍留在法國和西部戰線維持佔領的30個預備役師也就是這個計劃執行的重要環節之一,他們甚至被替換對外宣示的番號以證明駐紮在那裡的其實是德軍的百戰精銳,至於減兵增灶之類性質的疑兵之計更是被用到了極致。

    「大象計劃」和「巨人計劃」自然是另一個時空不曾存在過的,但是在維勒安制定它們的時候,又顯得那麼的順理成章。「大象計劃」的內容是聯合遠東國蔣校長或者日本人,在破壞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中立地位後,或者強行拉他們入伙,或者消滅並傀儡之,隨後借道攻取整個英屬南亞次大陸領地,把印度瓜分殆盡。

    「巨人計劃」規模小一些,或者可以說是「大象計劃」的一個補充,它只是在下一步海陸協同攻取直布羅陀和紅海曼德海峽口的吉布提、阿曼和其他阿拉伯半島上的英屬阿拉伯地區,讓德國海軍突破三大洲上最後的英控瓶頸暢通無阻。

    只是這最後一份「巨人計劃」所需動用的兵力太少,實在不能消除蘇聯人關於德國是否攻蘇的疑慮,只能是讓蘇聯人對德軍進攻的真正時間點產生短期的錯覺——也許只是一兩個月。但是這份計劃的真實性卻是最強的,事實上維勒安也真的是決定要攻取這些地區,只是在時間上,這份計劃的執行不是在對蘇開戰之前,而是在對蘇開戰之後。

    此外還有不少小動作看似無害,但是對堅定斯大林和貝利亞的決心起到的作用卻非同小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份棉花換穀物和棉花換橡膠的貿易協定——在佔領了埃及和伊拉克這兩片棉花種植的黃金產區後,希特勒居然沒有拿1941年產的夏棉擴充德軍的御寒物資,而是把這些棉花在戰爭開始前幾乎全部賣給了蘇聯換取稀有金屬和穀物、原油。

    眾所周知,棉花這種作物的種植條件中最重要的幾點要素就是:光照充足,氣候炎熱乾燥,但是不缺灌溉。因此最好的棉花產地就是有灌溉的沙漠地帶,這樣的地區很難找,而已沙漠為主、又有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過的埃及、伊拉克兩國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生產國。英國人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分別被趕出伊拉克和埃及後,伊拉克1941年度的棉花收穫完全沒有來得及被英國人獲取,確切的說英國人也顧不上這些當時在他們看來不值一提的東西,埃及陷落的時候雖然1941年度的棉花早就收割入庫可以轉運了,英軍敗退的時候也沒能顧及這件事情。

    現在希特勒居然把所有埃及和伊拉克地區的1941年度棉花產量餘額都賣給了蘇聯換取稀有金屬、穀物和原油!這說明了什麼?如果希特勒要進攻蘇聯的話,會幹這樣的傻事麼?下一次棉花的收穫,會在1942年**月間,到時候還來得及麼?

    當然,法本化學手上掌握的再生皮革技術,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誰能想像德國人從1932~1934年度在烏克蘭地區收購的畜產品和1933年~1935年間在土耳其-蘇聯皮革貿易中上下其手倒騰下來的那些存貨,居然可以囤積八到十年後才拿來製造軍服?在再生革技術出現以前,皮革的保存年限一般都只有兩年啊!

    幾份計劃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加上那一堆深邃的小動作,把斯大林和貝利亞繞到了雲裡霧裡。到了開戰前一刻種種跡象表明德軍的「應急計劃」已經是鐵定存在的時候,他們居然形成了這樣一種模糊的信念:德國人真的有對付我們的計劃,但是可能還要等一等,等到他們消滅掉英屬阿拉伯和直布羅陀,等到他們拿下印度或者英倫本土。但是無論如何不會是在此時此刻,如果蘇聯人提前動手或者增強前沿防禦,說不定還會引火燒身讓恐懼的希特勒「放棄」對付英國。

    就連侵略成性的斯大林,最後都壓抑住了自己時機尚不成熟的「大雷雨計劃」,只是讓前沿的蘇軍部隊進入進攻準備狀態,等到德國人真的出兵印度或者登陸英倫的那一刻,再下令出兵襲擊希特勒的背後——當然在斯大林看來,這種行為絕對不是侵略,也不是兩個侵略者因為分贓不勻而火並,實在是因為蘇德必有一戰,既然如此與其等到德國人收拾了全部對手騰出手時再打,還不如在希特勒解決最後一個敵人的時候提前出手——即使此刻蘇軍中t-34坦克還沒有普及到所有裝甲部隊,即使t-34-85這種克制4號坦克h/j型的t34改進型目前全蘇聯只有區區數百輛。

    在這樣的成功欺騙下,當4月末的時候,德軍終於在東部戰線集結起了30個裝甲師、30個機械化步兵師、40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20個步兵師規模的龐大國防軍兵力,總計220個師480萬人,擁有9000架各類作戰飛機、8000輛坦克、13000輛裝甲車/突擊炮/坦克殲擊車、20000輛半履帶/輪式裝甲運輸車、16000門火炮、80萬輛軍民兩用運輸車輛。

    此外還有50個匈牙利師、30個羅馬尼亞師和10個波斯尼亞/中東和諧教志願兵師為主的盟國僕從軍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整備軍令無法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但是也可以確保在德軍展開進攻後的2個月內完成一切整備投入蘇聯戰線。

    在整個從以「中立國」土耳其和伊朗為前沿、以德屬敘利亞、伊拉克為骨幹依托的漫長南線上,國防軍總共部署的兵力僅10個師,但是這裡卻是維勒安部長麾下的武裝檔衛軍表現的戰場,在多年擴建和戰爭鍛煉後已經擴充到50個日耳曼人師、30個外籍志願師規模的武裝檔衛軍被部署在巴格達、摩蘇爾、阿勒頗等幾處交通便利的要害據點,隨時準備在蘇聯人出現漏洞,土耳其和伊朗改變中立立場牆倒眾人推的時候,變身為一條陰毒的毒蛇,形成德軍進攻的第四縱隊,在斯大林的外高加索要害上狠狠捅一刀。

    (其實昨天就有寫好了,但是點娘網絡異常無法上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