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三章 鮑裡索夫坦克戰-上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古德裡安所部的臨時前沿指揮部所在地鮑裡索夫和蘇軍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援軍的前沿指揮部奧爾沙之間,是長達150公里的別列津納河河谷,在河谷平原之間,穿行著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鐵路。東歐平原廣袤遼闊的疆域和波狀起伏的地勢導致了這片土地上的許多河流成為了無法最終匯入大海的內河,也就間接導致了東歐平原沼澤內湖遍地、雨季更是泥濘不堪的地利天候特點,歷史上德國人對蘇聯的進攻在進入8月後就不得不面對泥濘和沼澤的困擾。

    幸好現在還是乾燥的6月中旬,而且地處白俄羅斯腹地的別列津納河雖然無論從哪個方向看距離大海都足有數千公里的距離,但是卻非常幸運地是一條外流河——在經過明斯克至奧爾沙的300公里河道後,別列津納河折向南方,最後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地帶的列奇察附近匯入第聶伯河。

    外流河和內河對於雨水的下瀉能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流入大海的河流往往有足夠的徑流沖刷河谷保持周邊地帶的乾燥。這樣的地理環境,讓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前進到奧爾沙之前,都可以確保自己的進軍路線不至於因為雨水而變的過於泥濘。而如果過了奧爾沙之後,由於周邊缺乏最終洩入海洋的大河,地形就不利於裝甲軍團在雨季的衝殺了。

    一言以蔽之,這裡實在是一塊乾燥宜人的、供坦克殺人的好去處,在這裡埋葬上數以千計的坦克和十萬計的大軍實在是一件宣洩戰爭藝術的美事。

    6月13日一天的接觸中,古德裡安略獲小勝,通過一次精準快捷的穿插把位於若基諾和洛戈伊斯科兩處明斯克北部的前沿小鎮從主包圍圈中割裂下來,4個師、3.5萬人的蘇軍殘部被分割包圍,在一天的戰鬥後,餘部投降。吉爾波諾斯上將採取了暫時的收縮和忍讓,尤其是因為這兩支部隊並不在突圍的主要方向上,為了顧全大局蓄力合擊,自然不可能顧及這些偏師。第二天,當奧爾沙方向出擊的蘇軍坦克部隊援軍在一夜行進上百公里後和古德裡安上將在鮑裡索夫的前沿部隊接觸後,吉爾波諾斯上將終於打出了他蓄勢已久的反突擊。

    古德裡安第2裝甲集團軍下屬的德軍6個裝甲師、5個機步/摩步師與蘇聯人的7個坦克軍、若干其他快速機動部隊在鮑裡索夫周邊地帶發生了猛烈地碰撞,蘇軍5個坦克軍自動向西救援、2個坦克軍從包圍圈內自西向東突圍,試圖在同一個位置發力鑿穿德國人的裝甲主力。

    …………

    位於鮑裡索夫-克魯普基之間、別列津納河兩岸的大地上,30餘公里寬度的戰術正面上數以百計的蘇德坦克擰成幾股鐵拳,向著對方犬牙交錯的軟肋砸了過去,德國人在東面採取守勢、分出了3個裝甲師頂住奧爾沙方向而來的蘇軍,而在西面的明斯克方向採取了攻勢,以優勢地面裝甲兵力試圖盡快削弱難得主動出擊的吉爾波諾斯上將的裝甲力量,把他一切後續機動作戰的潛力打掉,乖乖縮回烏龜殼裡去,然後再騰出手來集中優勢兵力回頭對付蘇聯人的援軍。

    「阿格雷爾少校,你的人馬還真是幸運啊——我們這兒的兄弟打進蘇聯人的地盤半個月了,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決戰都沒有遇到過,要麼就是沒挑戰的打彈藥耗盡的移動靶,要麼就是遇到蘇聯人一逃再逃被我們背後黑槍幹掉。或者就是和開戰前三天時候那樣,連窩在倉庫裡沒人開的坦克都能繳獲到——你們倒好,在布列斯特和蘇聯人的kv-2明刀明槍幹了一架,現在剛剛到明斯克又被投入戰鬥。

    馬卡爾中校的人馬原本看著自己的陣地在克魯普基正面,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把奧爾沙打過來的蘇聯人痛揍一頓了,結果古德裡安老大親自交代說,你的人馬剛剛從布列斯特日夜兼程趕來,不適合加入進攻部隊,讓你和馬卡爾中校的人馬換防了,把馬卡爾中校的團編入了明斯克方向的進攻部隊。」

    看著遠處出現在地平線上的蘇軍坦克,阿格雷爾少校心中想著戰鬥打響前自己和同僚貝克勒爾中校的閒聊,緊了一緊手上的潛望鏡。

    「嘿,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古德裡安將軍不是一直最重視進攻作戰的麼,能夠被編入進攻部隊是好事啊。」

    「好事個頭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明斯克城內的那些破爛怎麼和蘇軍的後續增援部隊比,這年頭,打打那些bt-7真是一點成就感都找不到了,而且空軍的人搶功勞還搶的厲害,地形不利的時候,蘇聯人的坦克還沒開到射程內就被fw-190f幹掉一小半了。」

    真是一幫奇怪的傢伙啊,居然會羨慕「蘇聯人也有戰鬥機」的作戰環境,免得空軍的人派出對地攻擊機搶奪自己的戰績?不過話說回來,空軍搶戰績還真的是很凶啊……打個兩三串炮彈就能帶走一輛蘇軍坦克了。

    「嗡嗡嗡——」越來越響的轟鳴打斷了阿格雷爾少校的繼續回憶,趕緊通過數個潛望觀測孔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戰友,見大家都很安靜地隱蔽在半掩埋地土工作業坑洞中,以偽裝網和枝葉遮蔽,才算是放下心來。

    雖然以對蘇作戰開始以來的經驗來看,頭頂上來了飛機十有**是自己人的飛機,但是嚴謹的德國官兵從來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托大冒險,哪怕是探囊取物的作戰也要穩紮穩打。

    幾十架fw-190f對地攻擊機和me-410b在更多的ta-152和fw-190a掩護下飛臨了戰場——而斯圖卡和bf-109k在機群中的數量卻是相當的少。這不是因為斯圖卡和bf-190k已經被淘汰了或者說停產,只是因為他們目前所處的位置楔入蘇軍控制區較深,航程上相對短腿一些的bf-190k和斯圖卡自然是受制於前沿機場的數量不得不少一些。如果把戰線往回推五十到一百公里,說不定這些飛機在編隊中的組成就會多一些。事實上,此刻在明斯克城上空,bf-109k和斯圖卡也確實在扮演著空軍的壓制主力。

    若干fw-190f以一個招牌式的大角度俯衝掃射把一串串的40mm2磅炮彈打進蘇軍正在衝鋒的坦克集群,七八輛扮演箭頭角色的t-34-85還沒有機會發洩它那目前來說對德軍坦克威力十足的85mm52倍徑主炮,就變成了幾堆爆燃的廢鐵。蘇軍夾雜在衝鋒坦克集群後部的防空戰車乃至卡車上架設的防空機槍、機炮開始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逐次開火,德軍飛機的掠行就如同一隻推倒骨牌的大手,推到哪兒防空炮火就響到哪兒,可惜這時候的蘇軍一線戰地防空火力大部分仍然以小口徑火力為主,對於機腹部位身披重甲的fw-190f來說幾乎構不成威脅。

    與fw-190f的囂張姿態相比,雙發的me-410b就要穩重得多,雙發的重型機身也由不得它做什麼花哨的機動,但是普遍在800~1000米左右的高度平穩進入、以火箭發射巢對著蘇軍坦克最密集扎堆的位置施放火箭彈群也不是什麼好受的事情,兩輪38發火箭彈打完後,基本上覆蓋面內已經一片狼藉,隨後一沾即走的me-410b也不會等到蘇聯人反應過來就揚長而去了。

    「該死!又搶勞資的人頭!」阿格雷爾少校座車的炮手剛剛把瞄準鏡套上一輛囂張衝鋒的t-34-85,就看到一陣密集地火箭彈攢射把目標範圍內半徑百米的區域給覆蓋了,硝煙散去後什麼活物都沒留下。不過很快,一陣讓他們驚訝的轟鳴從東方傳來,似乎是己方戰機的回音,但是聽起來又不太一樣,那是一種機械振動和風聲呼嘯暴力雜糅的效果,絕對不是開模定型時就已經進行過反覆風洞測試的德國飛機會發出的。

    伴隨著這股暴力粗獷的雜音,一大片黑壓壓的蘇軍la-3戰鬥機mig-3戰鬥機和伊爾-2對地攻擊機以幾乎是前後腳的速度飛臨了戰場。雙方的戰鬥機一見面就分外眼紅,擁有高度和速度優勢的德軍戰鬥機猛烈地俯衝下去對蘇軍戰鬥機展開撕咬,性能劣勢的蘇軍戰鬥機雖然大難臨頭,但是鋼鐵的紀律讓他們仍然保持著固有的作戰陣形不願意被輕易衝散。哪怕德國人的飛機很快就繞到他們後上方,他們除了稍微加大速度,降低高度,把德國人繼續拉下來一點,別的什麼也不做。

    而同為坦克殺手的伊爾-2攻擊機,立刻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戰術對一些已經拋卻偽裝展開反擊的德軍4號坦克和追獵者殲擊車發動了果斷的攻擊。

    伊爾-2是蘇聯人專門設計用來打坦克的,如果沒有維勒安的干涉讓德國人弄出fw-190f的話,說不定伊爾-2就是此刻最專業的反坦克戰機了。它擁有1門中置佈局的37mm炮,另外兩翼還各有一挺20mm機炮,射速每分鐘450發/門,機體彈倉內還能裝載4枚100kg航空炸彈或者掛載2枚250kg航彈——當然,在反坦克作戰的時候,主力武器就是那3門火炮了,炸彈只是用來驅散不談協同的步兵集群和戰地防空火力陣地用的。

    如果單看紙面數據,伊爾-2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沒有什麼技術優勢,尤其在德國人的fw-190f比它先誕生後,伊爾-2看上去就更像是一隻灰不溜秋的笨鳥。

    但是,它有一個所有德國武器都拍馬難及的特性,那就是便宜——這架飛機除了在機腹和正面要害、引擎表面包覆8~12mm厚度的鎳鉬鋼板裝甲外,其他次要機身結構件都使用木質材料以達到整體「被平均」密度降低到足以作戰的程度,也就是說,這種飛機幾乎很少使用鋁材,這對於電力工業方面不夠高富帥的蘇聯來說是一大福音。相對的,那些用在裝甲鋼上的有色金屬對於礦藏豐富的蘇聯來說就不值一提了。也正是這一點,讓這種飛機在原本的歷史上可以成為人類軍事史上建造架數最多的飛機,也正是這一點,讓蘇軍明明在戰時就可以改為生產比伊爾-2性能優越的伊爾-10攻擊機,卻出於大幅度節約成本的考慮一直壓到戰爭結束為止才改產伊爾-10。

    簡單,粗暴,這些特點和另一款在這一時期誕生的重要航空兵器——英國人的「蚊」式轟炸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用木材構建機體結構,同樣是追求省電和便宜,唯一的區別是,英國人的「蚊」式追求了速度和生存性而放棄了載彈量、轟炸效率;蘇聯人卻是放棄了速度和遭到空中攔截時的生存性,追求了反坦克的高效率。

    追獵者殲擊車低矮的造型在面對空射火力時沒有任何價值,正面裝甲的大傾角特性在這種情況下更是幾乎沒有價值。德國人的裝甲部隊很快就開始遭受損失,追獵者們因為裝甲的薄弱更容易被37mm炮擊毀,4號坦克雖然整體裝甲較強,但是如果被擊中炮塔頂蓋和後置發動機的艙蓋還是會讓坦克被摧毀或者至少是失去動力。這樣的損失雖然不能和德國人的對地攻擊機對蘇軍坦克部隊的打擊效率相提並論,但是也讓開戰以來順風順水的古德裡安第2裝甲集團軍麾下精銳一陣雞飛狗跳。

    「混蛋,那幫空軍怎麼幹起本職工作來效率這麼低下了,搶勞資的坦克人頭的時候那麼積極,幾架攻擊機都要那麼慢才能幹下來!」阿格雷爾少校罵罵咧咧地操縱著他那輛4號sp型坦克的半球形遙控電動機炮塔,把那門20mm360°全向機炮的子彈向著在自己附近亂衝的蘇軍攻擊機傾瀉而去,可惜因為缺乏專業的對空瞄準器材和瞄準訓練,這種不專業的打擊顯然只能起到驅趕敵機的效果。

    這是應用在「黑豹2」和「虎王」上的遙控電動機槍塔技術的產物,只是因為黑豹和虎王的研發推遲,先拿來改裝了部分4號j型坦克供精銳車組搜集實戰數據罷了,新改良的車組也就被命名為4號sp型,正面裝甲漏洞被徹底填補,側裙覆蓋率也得到了提升。藉著這身重甲,阿格雷爾的車組僥倖地扛過了一陣打在履帶側裙上的37mm、20mm炮彈,猛然吧機炮調整到敵機來犯的方向,幾乎在敵機飛抵坦克不足200米的位置時開火射擊,一陣20mm機炮彈丸硬生生擊破了伊爾-2的機腹鋼板,把那架飛機打得凌空爆炸。

    「好險……要是再往上掃幾米掛點的就是我們了……」

    阿格雷爾少校碎碎念的時候,並不是德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們不給力,不願意賣力進攻蘇軍攻擊機,實在是蘇聯人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讓這種嘗試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

    受限於作戰半徑,戰場上的德軍戰機總數是少於蘇軍戰機的。蘇聯人的戰鬥機和攻擊機往往用第一架被盯上的戰機的犧牲來換取德國戰鬥機被從高空拉下來,在格鬥機動中失去初始的高度和速度優勢,然後陷入低空纏鬥之中。la-3戰鬥機是一種專門為了低空纏鬥而設計的戰機,作為星型氣冷引擎戰機一脈,la-3的性能不如日本人的零式,卻是一種比零式更加專注於單一功能的代表作,它完全犧牲了高空性能和垂直機動,只為了追求在超低空胡攪蠻纏的實力,往往在德國戰鬥機俯衝下來幹掉第一架伊爾-2或者la-3的時候會顯得輕而易舉,但是一旦失去高度後遇到胡攪蠻纏也會浪費很多時間驚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蘇軍飛行員的素質還遠遠不如德國同行,蘇軍的這種戰術幾乎可以完全牽制德國空軍在伊爾-2發動對地攻擊前先行擊破的能力。

    短短20多分鐘的空地大戰,超過60輛德軍4號坦克和追獵者殲擊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蘇聯人的地面損失要慘重的多,足足達到了200輛,但是如果從士兵的精銳程度和坦克的成本來考量的話,這樣的交換比顯然不是什麼大勝——而且德國空軍能刷出這種戰績的主要原因還是蘇軍坦克部隊中摻雜有為數不少的bt-7等已經過時的輕型坦克導致的。

    真正在交換比上拉開了差距的戰鬥是在空中。蘇聯人密集出動了150架的伊爾-2攻擊機,無一生還,la-3戰鬥機被擊落34架,mig-319架,德軍方面損失了22架fw-190f對地攻擊機、4架me-410b戰鬥轟炸機和9架fw-190a戰鬥機。但是蘇聯人的戰術雖然在交換比上承受了重大的損失,卻在戰略目的上達到了他們想要的效果——通過不要命的低空纏鬥和換命戰術,蘇聯空軍讓德國人忌憚於用fw-190f進行低空坦克強擊作戰的損失而不得不放棄了對兩軍前沿蘇軍坦克的空中壓制,改為使用在戰鬥機護航下利用局部優勢兵力迂迴襲擾的戰術——畢竟蘇聯人一方扮演的是主動反擊的角色,進攻中的部隊縱深總是會拖得比較長,而且隱蔽困難。

    雙方的主力機群在燃油吃緊後紛紛返航,除了維持警戒的後續波次戰鬥機以外,這片空域迎來了短暫的寧靜,蘇軍坦克集群一改之前被壓制的頹勢,頂著少數幾架偶爾施放一輪空射火箭彈的me-410b,發起了新一輪坦克大決戰的衝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