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十七章 彼得堡餘輝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聖彼得堡戰區,可以說是蘇軍裝甲力量殘餘最少的一個戰區了——與世隔絕的交通線讓這一代的坦克打一輛少一輛沒法得到補充;唯一還可以保持數量的只有各種火炮——因為聖彼得堡在戰爭爆發前就是蘇聯最大的火炮研發生產基地,雖然圍城後鋼材不可能再運進來,蘇聯人還是勉強維持著火炮生產廠的運作,用各種被炸毀的廢棄火炮翻新修復,外加鼓搗那些被炸爛了的坦克看看能不能拼湊出一個自走炮的底盤。

    總的來說,聖彼得堡戰區的蘇軍坦克奇缺,大炮是始終不缺的,在一整個冬天,他們就是靠這些大炮依托城市和德軍對擼。隨著春天的到來,炮兵部隊狀態保持地還可以,可是炮彈也開始逐漸變成了短缺物資——德軍在圍城轟炸的時候,第一注重摧毀的就是發電廠,這一點對於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電力是一種無法儲備的物資,電廠掛點後,那些生產炸藥的化工類工廠就不得不停工,於是在德軍發動總攻的時候,蘇聯人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危機——大炮還有很多,可是炮彈的缺乏讓越來越多的大炮變成廢鐵,蘇聯人再也不敢進行那種肆意揮霍炮彈的火力覆蓋了,無論是榴彈炮還是加農炮,統統被要求改作反坦克炮的用法——把大炮裝進逼仄偽裝的掩體,要求炮兵們只有在面對可直接瞄準的目標時才開火,禁止一切間接火力壓制任務。

    這是一種到了山窮水盡時的妥協,歷史上為蘇聯人守住聖彼得堡兩年半立下了主要功勞的蘇軍炮兵因為後援的斷絕變得腎虛起來she都she不出來。而等到德軍炮兵在反覆轟炸撩撥後都沒有發現蘇軍的反制炮擊動靜的時候,莫德爾大將就知道總攻的時機到來了。

    1943年4月9ri,德軍第16集團軍在聖彼得堡南郊的科爾皮諾和基洛夫斯克展開了強渡涅瓦河的姿態(涅瓦河就是連接拉多加湖和芬蘭灣的河流,流經聖彼得堡)。15個師的炮兵部隊被集中起來對著涅瓦河北岸的蘇軍陣地進行了持續兩個小時的炮擊,炸爛了蘇軍在這一地區的全部淺表工事。隨後炮擊開始延伸並繼續半小時,防止蘇軍後續部隊增援沿河防線,德軍9個步兵師的兵力沿著涅瓦河南岸大約20多公里的正面分兩段展開強渡,空中則有數百架滿載對地火箭彈的me-410b戰鬥轟炸機和2磅博福斯炮彈的fw-190f攻擊機為渡河部隊提供低空掃射掩護——只要哪兒有不長眼的蘇軍隱蔽火力點在炮兵犁地後仍然堅持冒頭還擊的,就會遭到博福斯炮彈的精確長點射和150mm火箭彈的密集覆蓋。

    德軍進攻聲勢一時無兩,第16集團軍的各個進攻部隊在數小時內就突破了涅瓦河北岸並且建立起了繼續進攻的橋頭堡。蘇軍西北方面軍司令梅列茨科夫大將對此毫無辦法,只能是繼續往這一方向的防線投入防禦部隊和戰略預備隊步步嚴防死守。

    這一反應不能怪梅列茨科夫軍事素養有問題,只能怨他被圍困了太久消息不靈通。如果他能夠有機會知道他的包圍圈外面的德軍規模已經增長到了130~140萬人,擁有5個集團軍和1個裝甲集團軍的話,他就不會認為這次只動用了去去二三十萬人馬的攻勢就是德軍的真正主力攻勢了。梅列茨科夫仍然在用過冬時的敵人規模估計勒布元帥的兵力,很快,他就將為這種錯誤的判斷付出代價。

    蘇軍戰略預備隊在聖彼得堡以東、以弗謝沃洛ri斯克為核心的丘陵防禦帶上投入了40餘萬兵力,配合該地區元首守軍和德國人就涅瓦河北岸陣地展開了反覆爭奪,妄想把德國人趕下河,保證蘇軍在聖彼得堡與拉多加湖間最後一條交通線。爭奪後的第三天,4月12ri,德軍真正的進攻主力從兩個方向發動了突擊。

    第一路真正的主攻方向由第17集團軍扮演,該集團軍的部隊從科爾皮諾和芬蘭灣南岸的羅蒙諾索夫兩個方向同時向聖彼得堡市區突進,試圖把蘇軍在芬蘭灣南岸最後那段20多公里的狹長地帶與聖彼得堡主城區防區切開,以免這一地區的蘇軍部隊重新返回建築物密集地聖彼得堡主城區和德軍打傷亡慘重的巷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羅蒙諾索夫方向的德軍部隊先展開了攻勢,以便和東面一樣把龜縮在主城區的蘇軍兵力再吸引出來一部分隨後斷其歸路。而科爾皮諾方向的第17集團軍一部在一開始則選擇了按兵不動,直到蘇軍調動到位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猛攻。

    為了配合地面部隊切斷這條只有大約5~8公里縱深的蘇軍控制區,德國人把喀琅施塔得要塞全部的170mm以上重型火炮集中起來對這一地區展開了猛烈的轟擊,海軍還派出了4艘「歐根親王級」重巡洋艦對這一節點展開了逼近到2000米內的直接瞄準射擊——聖彼得堡郊區的建築可不是什麼重型要塞,被48門203mm口徑的艦炮以每分鐘300發的總射擊速度直接瞄準狂轟之下,任你奮不畏死死戰到底都是無濟於事的。

    第二路主攻方向則由莫德爾大將的嫡系部隊,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扮演,不過他們此次進攻的方向卻是獨闢蹊徑——這兩個集團軍的部隊在芬蘭灣解凍後的幾天內,依靠晝伏夜出的作息規律,緊急渡過海灣到達了芬蘭灣北岸並重新部署,這一點在波羅的海制海權完全落入德軍手中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卻不容易被蘇聯人想到——在蘇聯人看來,德軍自南而來,從南方進攻有鐵路可以使用,自然攻擊犀利程度和物資充沛程度都要遠勝於北岸,北岸德軍最多只是對聖彼得堡進行輔助性圍堵,又如何能夠扮演主攻的角色呢?

    可惜,莫德爾大將就是選擇了這條不走尋常路的進攻路線。超過50萬規模的德軍主力,從芬蘭灣北岸的澤列諾戈爾斯科-謝爾托羅夫一線往東突進,隨後在到達拉多加湖沿岸之前拐向南方,直搗弗謝沃洛ri斯克防線的蘇軍部隊背後。

    …………

    北線主攻德軍的箭頭,是第4裝甲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在謝爾托羅夫與澤列諾戈爾斯科兩個要害點的鐵鉗支點,則是剛剛經過了冬季輪訓休整後重新編程的第101重裝甲師和第102重裝甲師(歷史上不存在)。

    這兩個重裝甲師都編有一個新的三營制裝甲團,以101重裝甲師為例,其下屬的裝甲團由501重裝甲營和701、702突擊裝甲營組成,其中第501重裝甲營配屬了57輛(三連制營,18x3+3輛營部坦克)使用105mm口徑l68倍徑kwk44型坦克炮的「虎王a」型坦克;第701、702突擊裝甲營則是德軍突擊裝甲營中首次使用了換裝88mml71倍徑型主炮「黑豹2-d」型坦克的突擊裝甲營。以此類推,第102重裝甲師編入了第502重裝甲營和703、704突擊裝甲營。

    這兩個裝甲師是冬季輪訓休整的裝甲部隊中最先完成整訓任務並重新齊備武器裝備的,其人員均由1942年巴巴羅薩行動中表現優異的老兵重新訓練編組而成,隨著4月的來臨,希特勒也急於為冬季新投入的武器提供一個測試的戰場,但是又害怕新武器的投入讓盟軍提前警覺——畢竟就現在來看,哪怕米國人剛剛運到蘇聯遠東的首批m-26『潘興』坦克在德軍的『黑豹-2』面前也不過是僅能招架而已,德軍實在沒必要提前暴露自己的秘密武器讓盟軍的武器研發指標也隨之水漲船高。

    因此,在新武器的測試戰場選擇方面就很有講究了,歷史上德軍在1942年末選擇了聖彼得堡戰場測試『虎式』坦克,結果最終還是在當年11月份被蘇軍於聖彼得堡前線繳獲了一輛相對完整的『虎式』坦克殘骸並通過拉多加湖航線運回後方供科京設計局和庫賓卡坦克廠逆向研究,為蘇聯人提出反制型的is-2坦克提供了契機。

    當然,歷史上的『虎式』沒用多久就在這裡洩密並不代表這個戰場選擇的就不對——蘇聯人的t-34在投入戰場後同樣被德軍很快逆向仿製其優勢,可見在交戰烈度充分的戰場,任何一種戰地武器都不可能保持長久不被敵人仿製,區別只是快慢罷了。聖彼得堡戰場因為其在數個蘇德交戰主戰場之中,擁有對蘇軍部隊最好的包圍態勢,即使蘇軍戰場繳獲的物資裝備也不易外運,所以已經是可選選項中最優化的一項了。

    4月13ri佛曉,在第101重裝甲師的出擊陣地上,帝國的精英們正在黑暗中進行猛擊前的最後準備。被編入501重裝甲營並獲得了一個『虎王』車組的奧托.卡裡烏斯少尉自然是摩拳擦掌準備收割自己的戰果——雖然還不知道對面的敵人還剩多少裝甲車輛;而此前因為戰果還不夠多只能在88mml71『黑豹-2d』上混日子的庫特.斯肯佩爾中士也一樣不甘落後,時刻準備著用蘇聯人的鮮血為自己爭取換一台座駕。

    德國人的最後總攻,就在帝國精銳們迫不及待地心情中來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