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目標-斯大林格勒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車粼粼,馬蕭蕭,百萬援軍滾滾向前,在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亞鐵路上拖出一條墨黑的長龍,在黑海洋面上聚起一支支船隊。而莫德爾元帥和維勒安部長也在這幾天搭乘各自的噴氣式專機前往負責的戰區統籌全局。

    讓我們來看一下在這個夏季開場時雙方在黑海-裡海-伏爾加河-頓河這片地區的軍力對比。

    戰區的最北部是克盧格元帥率領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南翼主力和蘇軍瓦圖京大將的沃羅涅ri方面軍之間的對峙——因為莫斯科正面地區維亞濟馬-勒熱夫一線的基礎設施被嚴重破壞、人口在冬季戰役中被大量屠戮,物資建築焚之一炬,所以蘇德兩軍都下意識地把中路對峙的重點方向放在了稍南面一些的地方。畢竟那裡還有從南面繞到莫斯科背後的公路鐵路可用,蘇聯人也不得不確保堅守這一地區。

    有鑒於此,克魯格元帥把中央集團軍群剩餘的3個主力集團軍放在偏南的位置,沿著奧廖爾-庫爾斯克一線展開,而瓦圖京大將也把沃羅涅ri方面軍的2個集團軍和1個預備役集團軍部署在沃羅涅ri為中心的前沿防線上,蘇德兩軍的方面軍司令部之間相距大約200公里,從奧廖爾-庫爾斯克到沃羅涅ri之間的地帶就是雙方互有攻守的緩衝爭奪區。從集團軍編制來看,蘇德兩軍在這一地區的兵力規模是相當的,事實上因為德軍部隊的規模更為充實,精銳老兵的比例更是完爆蘇軍九條街,所以如果要進攻還是頗有一戰之力的。

    從庫爾斯克-沃羅涅ri方向繼續往南300公里,就是蘇德兩軍對峙的第二道前沿地帶了。這裡有以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為出擊陣地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主力、由德軍大將曼施坦因統轄的c集團軍群(昨天的章節考據有誤,說歷史上沒有b集團軍群,烏龍了……為了前後一致,把曼施坦因改為c群,從北方解脫出來的莫德爾仍然為b群)這支部隊擁有德軍第2、第6集團軍、赫爾曼.霍特第3裝甲集團軍和曼施坦因升任大將前一貫帶領的嫡系裝甲部隊第5裝甲集團軍,共計88萬人馬、11000門火炮、9300輛坦克和自走炮/驅逐戰車。此外對蘇作戰的全部匈牙利軍隊也被納入了曼施坦因大將的統籌指揮範圍,總計32個師45萬人規模的匈牙利軍隊單獨編為匈牙利第1集團軍,讓算上僕從軍後的c集團軍群總兵力突破了百萬之巨。

    不過曼施坦因雖然麾下人馬眾多,他要面對的敵人也是諸路德軍中最為強大的,因為從盧甘斯克往東300公里,就是那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蘇聯第三大城市——斯大林格勒了。在這個方向朱可夫元帥可謂是不惜血本投入了將近150萬人馬的部隊——與歷史上近200萬人馬的蘇軍規模相比,現在兵力的減弱主要是因為原本會被併入斯大林格勒防區的草原方面軍主力在這個時空早已被維勒安.蒙斯克的武裝檔衛軍在前一年殲滅在了土庫曼-伊朗戰區;而黑海艦隊覆滅後原本會後退進行地面戰鬥的大約十幾萬人馬,也因為這個時空德軍海軍的強大沒能逃脫。

    綜上,斯大林格勒戰區內蘇軍最終規模包括8個集團軍的編制和6000多輛坦克/突擊炮、20000門各類火炮/迫擊炮/rpg——這些坦克有三分之二是蘇聯人從冬天到夏天緊急三班倒生產出來的,也是受到多次沉重打擊後蘇聯軍工產能的極限了,主要包括t-34-85、su-85m、su-122和t-44坦克;另外三分之一來自於英美援助,包括m-26『潘興』坦克和m4a3e『謝爾曼』、m-36『螢火蟲』坦克殲擊車。高級將領方面,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大將,不過自司令官以下的各級將領素質就慘不忍睹了——平行歷史上曾經出任過城防司令的崔可夫上將此刻早在兩年前就死在了芬蘭,草原方面軍司令科涅夫也被維勒安策劃的賣隊友戰役死在了土庫曼,方面軍正委赫魯曉夫筒子更是乾脆投降了德國人,做了俄羅斯解防軍司令弗拉索夫的參謀。葉廖緬科麾下的得力將領數量大減,只能讓一些資歷不足的人湊數。

    讓我們把視線繼續南移,南面的a集團軍群和c集團軍群之間的距離沒有之前庫爾斯克-盧甘斯克之間那麼遙遠,僅僅從盧甘斯克往南上百公里左右,就是克萊斯特大將的a集團軍群了。克萊斯特的任務是拿下北高加索地區,他把麾下的德軍第11、第17集團軍和一貫由他親率的第1裝甲集團軍沿著羅斯托夫-克拉斯諾達爾展開,外加編有21個師34萬人馬的羅馬尼亞第1、第2集團軍,總兵力75萬人。

    克萊斯特大將的對手原本應該是蘇軍南方面軍司令秋涅列夫大將,不過因為來自中東方向的威脅在6月間也愈演愈烈,蘇軍總參謀部不得不把秋涅列夫的部隊重新一拆為二,分為北高加索方面軍和外高加索方面軍,北高加索方面軍仍然由秋涅列夫大將指揮,下轄2個集團軍防禦克萊斯特大將,這支部隊嚴重缺乏坦克部隊的支援,主要是蘇軍總參謀部考慮到依托高加索山地作戰對坦克的需求不是很多,只是配置了大約2000輛相對適合山區激動的美制『生產即淘汰』m-24『霞飛』輕型坦克。

    從蘇軍南方面軍中切割出來的第45、46兩個集團軍組成了外高加索方面軍,由科茲洛夫中將指揮,負責防衛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他們的任務是防守部署在兩伊的德軍中東戰區40個師的武裝檔衛軍部隊和12個師的兩伊部隊,外加目前已經在蘇土邊境集結了60個師85萬人的土耳其軍隊隨時可能出現的入侵——當然,德軍武裝檔衛軍部隊和伊朗軍隊的進攻方向也不局限於裡海西岸的阿塞拜疆,同時也包括裡海東岸的哈薩克方向,所以事實上這支部隊的對手還包括科涅夫敗亡後重建的蘇軍草原方面軍,只不過這支重建的草原方面軍不過是剩下一些三線新兵殘渣罷了,毫無戰鬥力可言。

    …………

    至此,蘇德南線對峙前線的部隊部署似乎已經瓜分完畢,每一段戰線都有一定規模的部隊進攻或者駐防,可是事實上,還有兩支武裝力量游離於這個對峙之外。

    那就是莫德爾的b集團軍群和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防軍。

    莫德爾的b集團軍群由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第9集團軍和第17集團軍組成,總兵力55萬餘人,擁有2000輛坦克、突擊炮和4500門重炮,其中包括600輛新版的長88炮『黑豹-2』坦克,此外還有德軍『興登堡號』戰列艦領銜,4艘輕型航母、『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卡爾大公號』三艘戰巡艦與8艘重巡、14艘輕巡組成的火力支援艦隊提供登陸場火力縱深支援。他們的進攻方向是從索契、蘇乎米和巴統三個黑海港口實施登陸作戰,從南北兩道高加索山山脊之間插入,攻取巴統-第比利斯-巴庫一線,把蘇軍的外高加索方面軍和北方的聯繫切斷,形成圍殲之勢。

    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防軍則是一直規模更加龐大的戰鬥力,在1942年底協助德軍攻陷哈爾科夫,幹掉巴格拉米揚主力的時候僅有30萬作戰部隊的規模,經過半年多的發展發酵後,維勒安部長和希姆萊總監已經發展出了150萬規模的原蘇軍戰俘中對蘇維挨制度不滿或者對蘇聯民族正策不滿的士兵倒戈投誠,其中2個集團軍為原烏克蘭族士兵戰俘組成,對蘇戰鬥意志尤其強大,其悍不畏死的復仇態度幾乎可以媲美正牌的德國武裝檔衛軍。

    在整個冬季和春季攻勢時,這支部隊的表現戰場主要是哈爾科夫-北頓涅茨克-沃羅涅ri三角地帶,現在隨著戰力的膨脹倍增,已經擁有6個集團軍編制150萬人馬的俄羅斯解防軍,已經成長為除了蘇軍德軍外東線戰場上第三大戰力,規模遠勝於作為僕從軍出現的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和羅馬尼亞人。

    在如何使用這支傀儡方面,希特勒給了維勒安部長和希姆萊很大的自主權,不過維勒安也不至於對這百萬大軍的用法自行專斷,因此最終還是制訂了一份充分利用不同蘇軍戰俘戰鬥意志特點的作戰方案——把2個由原烏克蘭族戰俘組成的、因為仇視蘇聯民族正策而參加俄羅斯解防軍的集團軍總計60萬人的部隊支援給克盧格元帥,投入對沃羅涅ri方向的戰鬥中去。而剩下的4個非烏克蘭族士兵組成的集團軍中,那90萬人馬是因為仇視蘇聯的社會制度而投靠德軍的,把它們投放到那座以斯大林之名命名的城市戰場上去就在合適不過了。

    6月8ri,駐紮在羅斯托夫的克萊斯特大將a集團軍群向著秋涅列夫大將控制的北高加索樞紐斯塔夫羅波爾發動了第一波攻勢。同日,曼施坦因的百萬大軍也從盧甘斯克出擊,猛攻頓河大彎的門戶伏爾加頓斯克。

    350萬德軍、150萬俄羅斯解防軍、85萬土耳其軍隊、45萬匈牙利軍、32萬羅馬尼亞軍組成一方,總計擁有660萬人馬1.6萬輛坦克/自走炮、5萬門大炮、1.2萬架作戰飛機。300萬蘇軍、150萬蘇軍民兵及非正規武裝、50萬人的加拿大軍隊和英屬印度軍隊組成另外一方,總計擁有500萬人和0.9萬輛坦克/自走炮、3.2萬門各類火炮/rpg、1.6萬架作戰飛機(蘇軍和英軍有大量木材製造的消耗品飛機,比如伊爾-2、拉格-5、『蚊式』轟炸機,所以在飛機數量上還是始終佔優的,不過飛行員也是消耗品)。這場匯聚了交戰雙方超過一千萬兵力的1943年全球第一焦點之戰,在上千公里的對峙線上全面拉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