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四十五章 不輸於人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重生)

    在伊朗東部有超過三十萬平方公里的高原荒漠,主要由盧特荒漠和卡維爾鹽漠組成,前者東西長320公里,南北寬160公里,面積5萬餘平方公里;後者東西寬450公里,南北也有將近4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左右。盧特荒漠在南,卡維爾鹽漠在北,中間被扎格羅斯山系和一系列與兩列山脊平行的河谷分開,如果從伊朗第三大城市、檔衛軍第2裝甲軍駐地伊斯法罕地區出擊的話,往東不過百公里就會進入荒漠地帶。

    伊朗東部荒漠是典型的沙漠xing氣候,夏季極度酷熱,乾旱燥熱的季節可以持續整整7個月長,基本上從4月到11月都屬於這種氣候環境。

    英國人不是沒有在以色列和西奈半島吃過苦頭,他們也知道德國人經常有過瘋狂地沙漠突擊作戰經歷,但是他們還是不認為德國人會在這個季節發動穿越整個荒漠的突擊,這裡的荒漠覆蓋半徑比以色列和西奈半島廣闊了一倍以上,而且更關鍵的是——當年德軍主力齊出兵分三路進擊埃及時,挑選的季節可是冬天,而且西奈半島好歹兩面臨海,還有海路補給可用,如今在夏季的內陸沙漠突進數百公里,和西奈半島上的難度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8月1ri——這個時間點是土庫曼方向的伏爾加德意志人拯救計劃完成之後的兩周,也是葉利尼亞方向的zhong

    yāng集團軍群全殲蘇聯西方面軍後一周,同時,兩天前南方集團軍群下屬第6、第10集團軍也剛剛從敖德薩城下撤走,把後續的垃圾時間留給羅馬尼亞軍隊解決。

    這一天,以西奧多.艾克的檔衛軍第2裝甲軍為主力、輔之以數個機械化師、阿拉伯/波斯騎兵師(騎駱駝的騎兵)的混合集團軍從伊斯法罕出發,展開了一場長途跋涉的征程。部隊出發往東行駛了不過100餘公里後,在納因和阿爾達坎兩處補給據點進行了最後一次充分補給後,就全軍駛入了荒漠,他們的下一個目標——伊朗東部邊境與阿富汗之間的交通樞紐、目前陷入英國人之手的巴爾達斯坎,將在500公里後到達。屆時他們將成功穿過卡維爾鹽漠,在這中間全部都是無人區。

    為了不驚動英國人,德軍沒有提前對攻擊目標城市進行轟炸,最多只是偶爾在裝甲部隊的行進路線上散佈戰鬥機執行巡航任務,以免英國人不小心亂入的偵察機看到不該看的東西。

    每一輛坦克都加掛了盡可能多的外置油桶,坦克炮塔和裝甲車內的空位上見縫插針地塞上淡水桶,發動機外殼上則全部裝置了厚厚的防塵罩,至於坦克和裝甲車的塗裝,則全部換成了銀黃色的亮色調,盡可能反射日照的熱能。所有坦克兵一副如臨大敵的緊張姿態面對著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

    在這裡,最大的敵人就是乾旱和酷熱,英國人和蘇聯人在威脅程度上暫時只能靠邊站。

    在沙漠裡,白晝行軍時部隊需要在沙表溫度60多度、環境溫度40多度的炙烤下持續開十幾個小時的坦克。夜間氣溫驟降雖然有利於行軍,但是導航的困難讓部隊不得不把行駛速度極度放緩,加上紮營休息的需要,根本開不出多少距離。

    「怎麼回事,為什麼帝國裝甲師的行動又慢了下來。」隆美爾從坦克裡探出頭來,在一頂用竹竿和帆布撐起來的簡陋遮陽篷底下看著地圖,標注著剛才收到的各部行進速度和相對位置,位於左側的ss帝國裝甲師幾次落後於既定的行軍速度,讓他非常不安。

    「帝國師那邊回報了,他們的4號坦克營發生了很多架次的冷卻系統異常,不得不停下來修理,應該是慇勤冷卻系統中的橡膠材料製品無法耐受新式冷卻油的高溫。這個問題另外兩個裝甲師也有一定的匯報,但是沒那麼嚴重。」

    「又是冷卻問題麼……讓黑豹營保持速度,單獨編組快速前進吧,4號坦克如果不行的話,在沙漠裡多呆一天也沒問題,我們要盡快衝出這片荒漠。」

    「是,我這就去轉達,相信西奧多.艾克將軍也會理解的。」

    這次行動和西奈半島作戰時的最大差別就是,西奈半島作戰的時候好歹還可以用海水補充坦克部隊的冷卻系統用水所需,因此部隊只需要攜帶乙二醇基質的冷卻液添加劑就可以,冷卻液主體仍然可以使用水基質。這次的行動完全是內陸行軍,就是德軍不計引擎的磨損,願意使用鹹水來補充坦克的冷卻液也沒地方去弄——最近的大海,也在五六百公里之外呢。而且劇烈的夏季沙漠高溫和超過50度的晝夜溫差讓那種小打小鬧的冷卻方式的效率成為了一個笑柄——在白晝行軍的時候,環境溫度就超過了40度,沙表溫度70度,坦克引擎一開起來後,沒兩個小時冷卻水的出口溫度就會高於沸騰溫度,而通過增壓手段壓抑冷卻水的蒸發、抬高沸點又因為冷卻系統中部分橡膠基質管路的存在無法使用——全耐壓金屬管路內加壓是可以實現的,但是一旦冷卻循環中有橡膠基質的柔xing材料的話,一旦加壓無疑會在這些薄弱部位爆裂。

    如果不是深知這一點的話,英國人也不會如此大模大樣地毫不擔心德國人走偏南的荒漠地帶進攻,而專心守禦北面靠近厄爾布爾士山脈的非沙漠地帶了。

    所以,為了保證坦克引擎的工作,這一次的行軍,所有德軍坦克都使用了100%的冷卻油來代替冷卻水——冷卻油相對於冷卻水來說,其揮發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內陸沙漠地帶這種沒有任何水源可以補給的場合這種特性是非常適合的,而且一般來說,油基質的冷卻液沸點可以達到120~130度,在沙漠酷熱條件下使用,冷卻效率也會大為提高——眾所周知根據卡諾循環的原理,決定引擎冷卻效率高低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冷卻循環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溫差,這個溫差越大,冷卻水在冷卻循環中運行一周所帶走的引擎熱量就越多,在白晝沙漠環境下,冷卻水入口溫度就高達60~70度,如果出口溫度只能在100度的話,也就是說只有30~40度的可用冷卻溫差,這也就是為什麼非沙漠作戰環境的坦克經常在沙漠裡開了沒多久就爆缸的原因,因為它們的引擎冷卻系統設計的時候是按照進口水溫40~50度、出口水溫90~100度來設計的,一旦可用冷卻溫差大大降低達不到設計指標,廢熱積累過多引擎自然要掛點;而如果把冷卻水換成冷卻油,讓沸點抬升到120度,那麼就會得到額外的20度可用冷卻溫差。

    這麼做導致的問題是——如果冷卻系統中的橡膠基質管路材料對溫度的耐受效力達不到冷卻液升溫後的要求,這些管路就容易出現問題。「黑豹2」坦克在設計的時候,法本化學已經弄出了新型冷卻油,所以相應地在冷卻循環中使用的橡膠材料也是法本化學配套提供的新型耐高溫合成橡膠,但是出長時間更早的4號坦克就沒那麼好運氣了,只能是帶一堆備用橡膠管件,在冷卻系統的橡膠管件高溫軟化老化後及時更換。按照這次的行軍情況來看,在沙漠中開一整天的坦克,每輛4號坦克都需要更換兩次冷卻系統中的橡膠部件。德軍坦克兵們往往需要在坦克外殼被暴曬到七八十度表面溫度的情況下打開發動機艙蓋然後趴在上面揮汗如雨地維修,可謂是苦不堪言。

    修一次坦克,兩名坦克兵就會失去十幾升的體液,如果不是坦克內專門見縫插針裝滿了水桶隨時可以狂灌的話,這些帝國精銳說不定就變成了沙漠中的乾屍。饒是如此,如果不是精湛的機械作業水平和鋼鐵一樣的作戰意志,換做任何一國的坦克兵的話,都是不可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作業的——英美士兵的軟弱意志不足以支撐他們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久待,蘇聯士兵在**沙的督戰掃射下也許可以鼓起這個勇氣,但是他們血液中的野蠻和暴躁一定會讓他們在極度酷熱下失去耐心然後掏出手槍用俄羅斯輪盤賭結束自己的生命,寒冷是壓抑俄國人血液中暴躁的良藥,而炎熱,完全不屬於他們的耐受考慮範圍。

    「我們調整一下計劃,讓黑豹加速行軍,今夜不要安排紮營睡覺了,我們連夜趕路的話,也許明天清晨就可以趕到塔巴斯綠洲,那裡應該是方圓幾百公里內唯一可以休整的地方了,雖然淡水肯定不夠大軍使用,但是好歹可以有一個躲避白晝酷熱陽光的場所。我們在那裡休息一個白天,傍晚時分再出發趕路,這樣利用一夜的時間應該可以走完最後的180公里,到達巴爾達斯坎。

    幾個四號坦克營和黑豹營錯開行軍時間的話,還能錯開到塔巴斯綠洲補給淡水的時間差,盡量多地利用水源補給的效率。」

    敲定了新的行軍計劃後,如臂使指的德軍軍團沒有絲毫怨言,毫無保留地執行了隆美爾的新命令。

    8月3ri凌晨來臨的時候,3個營的黑豹坦克和部分裝備了sdk系列運兵車、裝甲車的機械化步兵師部隊終於在英國人和俄國人詫異的目光中出現在巴爾達斯坎南部的荒漠邊緣。

    德國人沒有走水網相對密集、氣候適宜作戰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數以百計的坦克,居然以一道詭異的上勾拳弧形,在經過五六百公里的跋涉後,突然出現在英蘇軍隊的腹部地位,他們沿著厄爾布爾士山脈部署的縱深地帶,一點作用都沒起到就被德軍的裝甲部隊繞過去了。

    看著出現在地平線上的荒漠邊緣城市,隆美爾的心中感慨萬千。半年多之前,英國人在他一次孤注一擲的冒進中不計損失把他堵在了塞得港外,讓他失去了和古德裡安、曼施坦因一起晉陞為上將的機會,也讓他那些國防軍內的同僚們對德軍血液中冒險大膽天馬行空的作戰思路產生了一絲動搖。

    只有隆美爾自己堅信,那不是戰略和戰術上的問題,那只是一次猶大民族在亡種滅絕的威脅面前決死反撲帶來的偶然性挫動罷了。

    「這個地方叫巴爾達斯坎麼?雖然不是什麼有名的地方,不過就勉強先在這裡找回場子吧,蘇伊士的債,這次要一次性討回來!讓全世界看看,誰才是神出鬼沒的沙漠之狐。」

    (好吧,還是兩更吧,至於算是昨天兩更還是今天兩更,隨便吧……下午粗門陪妹紙k歌)重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