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波爾塔瓦州首府,波爾塔瓦。這座二十多萬人口的工業城市是東烏克蘭的交通樞紐之一,從基輔通往哈爾科夫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鐵路和主要公路都要經過這裡然後分叉,所以如果巴格拉米揚不想讓自己的數十萬大軍走坎坷的丘陵和濕地行軍的話,波爾塔瓦幾乎可以說是他突圍的必經之地了——無論他最終的目標是哈爾科夫,還是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

    同樣,這裡也算是東烏克蘭工業區內少有的烏克蘭族人佔據絕對多數人口的城市了——主要是這座城市的工業體系並不是很現代化,而是以畜牧產品加工為主要支柱產業,因為地處烏克蘭草原帶的核心,又交通便利,波爾塔瓦在蘇聯的地位就相當於芝加哥之於米國——在米國,如果芝加哥商人願意的話,就可以通過停產讓七成以上的米國人吃不上肉,所以這座城市在未來組建籃球隊的時候,都需要使用公牛這個最代表城市產業特色的象徵物——在蘇聯也一樣,波爾塔瓦是蘇聯最大的肉類加工和皮革加工中心,是烏克蘭糧倉的畜牧產品集散地。

    因為這裡的工業產業比較傳統,技術含量不高,所以俄羅斯族和其他外國專家技師的比例也就不是很高,所有的產業工人都是烏克蘭當地人,沒有外來移民的技師階層,就民族傾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對蘇聯、對俄羅斯仇恨度較深的了。

    早在200多年前,沙俄彼得大帝發動對瑞典的北方霸權戰爭時期(戰爭的最終結果就是沙俄得到了波羅的海的入海口,彼得大帝也就在波羅的海岸邊建造了聖彼得堡這座城市以誇示武功)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就和彼得大帝在烏克蘭的波爾塔瓦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會戰(1708年)當時烏克蘭人民在領主馬ri帕的指揮帶領下,選擇了與瑞典解防者的談判合作,以與瑞典結盟的方式爭取從沙俄的統治下duli。

    不過很可惜,查理十二世選取的不利出兵時機和那個年代對沙俄國土上行軍速度之遲緩的估計不足,讓查理十二世的部隊在找到和俄軍決戰之前就因為冬季的嚴寒損失了三分之一的有生力量,火藥儲備受潮嚴重,最終慘敗於彼得大帝之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從最早17世紀全盛時的奧斯曼人,18世紀大北方戰爭中的瑞典人,19世紀的拿破侖,20世紀的希特勒。俄國人在面對強敵的時候就是靠千年不變的無招破有招——管你怎麼打進來,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熬到冬天,無論什麼強敵都潰敗了。俄國的寒冬,可以當千萬雄師使用。)

    這樣的交通要地,德國人同樣不會不注意派兵阻擊,之前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幾個師已經退到了這裡,而按照原本的計劃,從北面橫插而來的赫爾曼.霍特將軍的德軍第3裝甲集團軍前鋒精銳也該在蘇軍試圖突圍時趕到這裡,然後在巴格拉米揚的腰子上狠狠捅一刀。

    可惜這一切暫時出現了一些變故——被巴格拉米揚當作棄子丟掉的安德烈.弗拉索夫中將率領著蘇軍第40集團軍殘部在米爾哥羅德不惜一切代價用血肉之軀死死抵住了赫爾曼霍特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前鋒南下的路線,以每天損失萬人的速度快速失血,可是就是咬死不放不肯給德軍讓出追擊的道路。為了實現這一點,聽說弗拉索夫中將昨天還在拉爾羅斯河畔集體槍斃了600多名假裝傷勢沉重不敢向前的蘇軍傷兵,震懾了幾近崩潰的士氣。

    所以,德軍第一批在波爾塔瓦組織防禦的部隊只能是之前第6集團軍先期渡過第聶伯河的阻擊師了——也就是賴歇瑙上將的德軍第6集團軍下屬2個摩步師、1個機步師的阻擊兵力。9月12ri,這些部隊逐步收縮到波爾塔瓦一帶的時候,原本按照賴歇瑙上將的指令,部隊應該繼續執行遲滯作戰,並在適當的時機讓開道路讓蘇軍突圍,避免困獸之鬥的消耗。不過情況到了波爾塔瓦時卻有了明顯的變化,在德軍阻擊部隊進城並開始肅清原本殘留在當地的蘇軍安全部隊時,當地民眾發生了迎接德軍的陳情清願,隨著城內蘇軍開始潰敗,繳獲到了武器的烏克蘭人把陳情帶路發展成了陣前武裝歧義。

    很快,這種行動發展成了燎原之勢,二十萬烏克蘭市民紛紛劫奪被殺死的蘇軍的武器,打開蘇軍安全部隊的內務部隊的幾處小型軍械庫,臨時組織起民兵表示願意協同德軍一起保衛家園——雖然他們只有不到兩千條槍,而且完全沒有軍事訓練和軍事素養。

    要知道,蘇軍的拚死突圍給德軍阻擊部隊造成的消耗還是比較可觀的。當初蘇軍在盧布內方向發起集中突圍的時候,德軍這一阻擊部隊可是擁有3個摩步師、1個機步師和1個裝甲師的滿編兵力的,在連續六次的沿河阻擊殺傷蘇軍近20萬後,德國人的阻擊部隊損失也是不小的,尤其是蘇軍投入突擊的總兵力是德軍阻擊的數倍,第33裝甲師的坦克在持續的堵漏救火中幾乎被打光或損壞,被直接戰鬥中摧毀的4號坦克加起來就有1個營的數量,剩下的也基本上在連續高強度作戰中損壞故障,難以戰地修復。第75機步師的裝甲車輛也基本上面對同樣的問題,打到後來德軍幾乎回到了靠兩條腿行軍的程度,為了防止部隊被殲滅,賴歇瑙上將授命負責指揮阻擊部隊的路德維希.沃爾夫少將火線整編部隊,把受損過重的兩個師撤下來往北機動,避開蘇軍圖為正面。剩下繼續進行正面阻擊的3個師加起來只有不到4萬作戰人員。

    雖然德軍損失較重,但是烏克蘭人主動願意協助德軍抗擊蘇軍的意願不能無視。德軍入境以來,在波羅的海國家和烏克蘭受到的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場景已經不少了,可是一整個城市直接起來發動武裝行動支援德軍的情況卻是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是一個有重大宣傳價值和收取人心士氣的好機會,也是一個把德國對蘇軍事行動定性昇華一個台階的義舉。路德維希·沃爾夫不敢自專,立刻把當地烏克蘭人的陳情逐層上報最高統帥部,請求元首拍板定奪。

    …………

    「在斯大林製造大饑荒的時代,尤其是1931到1934年間,蘇聯土地上有3塊地區的人受到了最為慘重的壓搾。他們就是波爾塔瓦及周邊整個烏克蘭草原畜牧帶,以及兩高加索的印古什-車晨和裡海北部草原的伏爾加德意志聚居區。在因為蘇聯木材、穀物的行政xing攤派傾銷導致全球大蕭條提前誘發後,木材、穀物的國際交易價格暴跌嚴重,斯大林即使依靠槍斃攤派出口穀物和木材、礦產品也無法滿足蘇聯完成工業化的外匯需求,所以把目光轉向了畜牧業產品這個新的可選出口點。這也是為什麼農林礦業相關人口在蘇聯日子最難過的年代集中在1928~1930年,而畜牧業相關人口在蘇聯最淒慘的年代則拖延到了1932年之後,這完全是因為斯大林這個拍腦門決定千百萬人生死的獨夫一人抉擇導致的罷了。

    在大饑荒年代,斯大林以『富農』的罪名在烏克蘭大地槍斃/流放了85萬人/戶『富農』,在印古什-車晨和伏爾加德意志地區處決/流放了25萬人/戶,所以這三個區域的當地人是我們在進入蘇聯人最應該重點爭取和拉攏的族群。那麼,當年斯大林決定誰才屬於『富農』,屬於應該被槍斃或者流放的對象呢?很簡單,一個最直管的攤派指標就是,誰家裡只要有一匹馬(沒有主動交公),他就屬於該被槍斃的對象。」

    希特勒的會議室裡,維勒安把事件相關的民情歷史資料抑揚頓挫地宣讀給在座的帝國決策高層聽,與會的有希特勒,還有軍方的幾名統帥,當然也少不了安全統戰部門的人和宣傳部門的人。

    「這簡直太令人髮指了!家裡有一匹馬就是se會注意的敵人?就該全家槍斃?這些都是烏克蘭牧民,或者高加索遊牧民族,怎麼可能沒有馬呢?那豈不是全部都要處決?」

    戈培爾部長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幫希特勒粉飾和圓謊的事情幹了這麼多年,業務jing熟也算是當世罕有,可是聽到如此令人髮指的真相時,他仍然激動到不可抑止地顫抖起來,斯大林的這樁暴行,到了他手裡,絕對可以發揮到讓斯大林的名聲在全世界人嚴重比狗屎還骯髒,他想過千百次怎麼栽贓陷害醜化斯大林。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原來不需要他勞心費力去編造,斯大林就敢幹出比他這顆自命想像力全世界最豐富的腦袋所能想到的最惡毒的罪行更加卑劣的行徑。

    「很不幸,根據我們的情報調查,事實就是如此,我們緊急提審了一小批空軍緊急空運回國的波爾塔瓦烏克蘭市民,並收集了旁證和口供,很顯然,他們說的那些事情都是真的,而且只要有時間,可以找到許多當年的實際證據。」

    當然,對烏克蘭人民來說的不幸,到了戈培爾部長這裡就只能是幸運了。

    「元首,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僅從軍事角度考慮,一切軍事計劃都應該為了這件事情修改和服務——那二十萬烏克蘭市民已經眾志成城起來反抗蘇聯人了,我們的部隊如果不堅守死守波爾塔瓦,堵死西南方面軍的話,一旦繼續執行彈性防禦放棄城市,那些烏克蘭人一定會遭到蘇軍的瘋狂報復屠城的。」

    「可是前線部隊消耗非常嚴重,因為是在包圍圈的敵後地區執行彈性防禦,這些部隊根本無法得到正常補給,坦克都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陸軍總參謀長勃勞希契元帥很快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不過很快就被空軍元帥凱塞林自信滿滿的答覆壓了下去:

    「如果元首有需要的話,空軍可以隨時調集全部可用運能對波爾塔瓦的阻擊部隊空投武器彈藥補給,如果只是據城死守的話,只要有武器和彈藥就夠了,燃油補給可以暫緩,而且既然波爾塔瓦是烏克蘭的農牧業加工中心,軍糧的問題也不必擔心,就算蘇聯人搶運走了大量物資,食物方面也是不會缺乏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考慮讓部隊在沃爾斯科拉河東岸佈防,嚴防死守蘇軍渡河。另外,如果蘇軍把作為棄子的堵截部隊主力放在北面擋住霍特將軍的裝甲部隊南下的話,或許我們應該考慮要求保盧斯的第10集團軍在第聶伯河中下游尋機渡河,從另一個方向攔腰追擊蘇軍西南方面軍主力,分擔正面阻擊的壓力。」

    思忖再三之後,勃勞希契提出了一個折衷的建議。沃爾斯科拉河是第聶伯河的支流,波爾塔瓦正好位於沃爾斯科拉河畔。雖然這只是一條最寬處也不過80米的小河,可是總比沒有任何地形優勢可以依托直接和蘇軍打巷戰要好得多。

    「已經決定要求第10集團軍全力渡河了麼?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倒是有一個不錯的想法可以從旁協助。」

    …………

    9月15ri,黃昏,剛剛稍微消停了沒幾天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再次籠罩在德軍轟炸機群的轟鳴覆蓋之下,看那氣勢,動用的轟炸機足足比之前任何一次單獨轟炸行動都要大,看著天空中那遍佈的fw-ta400,怕是足有150架吧。

    「德國人這一把要來真的了麼?」巴拉米昂中校心中酸澀,自己佈置的誘餌,果然還是沒有效果麼,德國人究竟是出於何種考慮,非要把這座大壩炸毀呢?難道兩座相對完整的工業城市,對德國人的誘惑力還不夠大麼?

    「不好,快打電話通知扎波羅熱方面,讓留在那裡保護工廠的工人和第75軍趕緊撤到城東的高地上,33年遭到襲擊潰壩的時候,扎波羅熱全城就被水庫洩洪淹了一遍!這座大壩有可能撐不了多久了。」

    通信兵在聽到巴拉米昂中校的斷喝後立刻跑去通知。雖然知道第聶伯電站的水庫是一座懸在下游工業城市頭頂的利劍,可是在德國人攻到這裡之前主動撤軍顯然不是蘇聯人的風格,如果因為一種可能的潛在威脅就放棄城市的話,蘇軍的整體抵抗決心很快就會崩潰的。直到現在,這一片第聶伯河東岸防區還是南方面軍第51集的主要防區。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駐紮有第51集團軍下屬2個軍的兵力,在扎波羅熱也部署有1個軍。

    「立刻打開全部水閘,以最大速度放水,減少庫容!」這是炸彈落下前巴拉米昂中校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

    不到10分鐘,德軍轟炸機飛臨了城市的上空,只不過這一次落下來的不再是稀疏而渺小的普通航彈,德國人下了血本給這一波機群準備了上百枚的弗裡茨系列制導炸彈,「獠牙」和「掩體粉碎機」各佔一半——因為掩體粉碎機作為一款燃料空氣炸彈,在爆破的時候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環境氧氣的,打擊大壩和電站的水下部分顯然不合適,那些任務只能交給獠牙來完成。

    炸彈在傾斜火箭制御噴口的加速下螺旋降落,尖銳的呼嘯如同一列火車的汽笛被堵死了大半,只能從崩裂的縫隙中噴湧宣洩時那般壓抑而有力。速度更快的獠牙一顆顆穿入數米乃至十幾米深度的水中,才在餘力未消的情況下猛然起爆,把大壩炸出一個個龜裂的大坑,每一顆炸彈的爆炸只要沒有炸偏,都可以依靠水下爆炸的爆破力和巨大水壓從壩體上掀下數百噸的混凝土填料(當年高爾察克派被維勒安利用,炸毀的僅僅是圍堰,圍堰是大壩施工過程中的臨時擋水堤岸,只需要用幾年就會推掉,所以堅固程度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水電站的大壩都是底座幾十米厚的實心墩子。)

    連續4個波次的「獠牙」轟擊總計有十幾枚命中了壩頂或壩體水下部分,其餘三十餘枚形成了近失水壓爆破,不過因為大壩是實心的,不像軍艦那樣存在內外水壓差的問題,所以近失彈的傷害相對不明顯。僅僅三分鐘後「掩體粉碎機」分批砸落時,情況就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區區數枚「掩體粉碎機」鑽入了被獠牙刺戳得疏鬆不堪,堅固表層盡數摧毀、僅靠自身重力維持穩定的壩體,隨後把大壩徹底掀掉了幾個數十米寬、直達壩底的巨大裂口。

    第聶伯水庫有40立方公里的庫容蓄水,在大壩崩潰後匯成數股滔滔濁浪漫卷而下,殘存的壩體也很快在巨力沖刷下轟然垮塌。水頭形成七八米高形似海嘯的洪峰以每小時數十公里的速度對著下游河道席捲而去,所過之處,水位上升數米,河道變寬數倍。

    「快!趕快匯報,扎波羅熱方面有沒有什麼損失?」入夜之後,一切幾乎都泡在水裡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指揮部裡,巴拉米昂中校拿著電話拚命撥打,卻無法聯繫上任何地方,顯然電話線路因為浸泡和洪水的破壞已經盡數失效,最終還是不得不找來無線電通信兵依靠無線電聯絡。

    「扎波羅熱方面回復了,由於準備及時,人員傷亡情況還不算嚴重,第75軍大部都緊急撤出了低窪地帶,留守的工人衛隊也大部分撤走了。目前已經確信僅有2000人死亡,尚有1萬餘人失蹤需要等待後期確認。不過還沒有來得及撤走的設備損失就沒有辦法統計了——扎波羅熱煉鋼城現在幾乎都泡在水裡。」

    巴拉米昂中校擦了一把汗,這已經是很好地結果了,大水潰壩的影響一般短則一兩天,長則三四天就可以消退。只要挨過了這段時間,就還有轉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