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六十一章 莫爾茲比港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德國海軍陸戰隊第2軍,下轄海軍陸戰第4、5、6師,原本是海軍在配合元首虛晃一槍的「海獅計劃」時開始擴建的部隊,每個師滿額編製2.15萬人,下轄4個5營制陸戰團。

    因為登陸作戰的特殊性,這種部隊編制極大地擴充了一線步兵,並輔之以約相當於機械化步兵師一半密度的輕裝甲車輛,同時一線步兵部隊中的通用機槍、rpg「坦克殺手」無後坐力炮的配屬密度達到了每個步兵班組各2挺的規模;「鐵拳」擲彈筒更是每3名普通步兵就配有一具,與槍械配套攜帶——兩人各攜帶2枚超口徑彈丸,另一人攜帶1根裝彈完畢保險閉鎖的發射具,這樣每3名步兵構成的基礎作戰單位就可以獲得5發「鐵拳」彈藥的火力持續性。

    與步兵兵力和步兵火力支援裝備部署密度提升相對的是,海軍陸戰師取消了全部75mm以上的重炮,也沒有任何摩托化牽引車輛——在登陸作戰中,這些東西顯然都是沒有用武之地的,重炮支援可以用軍艦來完成,地面長距離機動,也不是海軍陸戰師的業務範圍。

    海軍陸戰隊第2軍原本一直在呂根島和的裡雅斯特兩處基地長期訓練,讓部隊可以適應波羅的海和地中海兩大戰區的海況。這種情況在對英本土作戰之前原本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直到維勒安.蒙斯克部長向元首申請海軍方面的配合,而海軍陸戰第1軍又因為此前的直布羅陀要塞攻堅戰傷亡過重,短時間內無法投入戰鬥而不得不把這支預備隊拖出來用一用。

    元首拍板後,海軍陸戰隊第2軍以最高優先級被授予了使用巴爾幹鐵路的權限,3個師的人馬連同他們的快艇、衝鋒舟統統被緊急裝車用火車運往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因為敖德薩的城市和港口在此前的圍城戰中損毀太過嚴重,無法承載太多吞吐量,只能用尼古拉耶夫港來湊一下數——在那裡,部隊又被連夜裝上德國海軍黑海分艦隊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組成一支「柏林特快」枕戈待命。

    9月15日夜——也就是黃昏時fw-ta400戰略轟炸機群炸毀了第聶伯河水電站大壩後僅僅數小時,第聶伯河中下游水情情報以飛快的速度向著尼古拉耶夫的德軍黑海分艦隊臨時指揮部彙集而來,洪峰在晚6時過了扎波羅熱,隨後沿著河道折向東方,晚8時過了尼科波爾,並且在扎波羅熱-尼科波爾之間的拐點處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瀉湖,河道水位平均抬升了三四米,漫溢面積也增大了數倍。此後由於這一地帶的犧牲,下游入海段的流速加速現象開始趨緩。

    第聶伯河入海口,赫爾松測試點,第聶伯河入海流速從白天的0.8米/秒增長到1.7米/秒後,進入了穩定期。馮加格恩將軍在收到水情穩定的消息後,下達了全軍出擊的命令,1條「歐根親王級」重巡洋艦、3條m級輕巡洋艦和十數艘1938b級驅逐艦魚貫而行,從赫爾松駛入第聶伯河——仰賴第聶伯水電站大壩的崩潰的饋贈,至少在兩三天內,扎波羅熱以下的河道水量都足以支持戰列巡洋艦以下軍艦的航行。從赫爾松到扎波羅熱120海里的路程,交給可以飆出35節極速的「柏林特快」來說,只要四五個小時就可以趕到了,而那時候扎波羅熱城內的蘇軍應該都還在餵魚呢。

    半夜時分德海軍陸戰第4師佔領了扎波羅熱下游的重要的錳鋼冶金城市尼科波爾——這裡有烏克蘭最大的錳鐵礦,也是烏克蘭最大的礦業機械設備製造中心;凌晨2點,扎波羅熱本城也在第5師的攻擊下遭受了同樣的命運,這座蘇聯在烏克蘭最大的冶金城市被德軍開著衝鋒舟和橡皮艇跑馬圈地一樣佔領了,城內數處制高點原本還有幾千名來不及撤出城外就地死守的蘇軍士兵,但是倉促之間這些人能夠攜帶有輕武器就不錯了,沒有炮兵支援和堅固工事依托的情況下,有限的蘇軍步兵就是送經驗的材料罷了,這些人上演了一把悲壯的絕地反抗,最終大部被擊斃。()城外的南方面軍1個軍的蘇聯部隊只能聽著城內激烈的交火聲望水興歎,眼睜睜看著死守的友軍被切割消滅。

    …………

    殺戮在繼續,圈地在進行,chao漲必有落,chao落必有漲。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下的第聶伯河下游兩岸的村鎮城市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時,原本水電站上游被作為庫區的河段由於水量的急劇下瀉變得淺狹、裸露。大片大片污濁的庫區泥沼被暴露在空氣中,傳出陣陣惡臭。原本在普羅夫斯克-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之間20~30公里長的庫區水面寬度最大可以達到7公里,最窄也有2公里之寬,可謂是煙波浩渺難以泅渡,可是經過一夜的瘋狂下瀉,現在部分地段的河道寬度已經降低到了五六百米,水位高度下降更是達到了二十多米。

    西南方面軍第24集殘部自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上游90公里的克列門丘格以下,沿河的防守兵力就已經處於可以忽略不計的任務了——他們以不足10萬人的殘兵,卻要防禦將近200公里正面的第聶伯河沿岸,防止德軍的保盧斯第10集團軍渡河截擊西南方面軍主力,這種情況下,在下游水面寬度較寬,德軍無法渡河的水庫區只監視、不防禦,集中兵力於德軍容易渡河的河段本來是兵法中的正道。但是這種正道在水庫崩潰,河道急劇變窄之後,顯然就變得不合時宜了。

    9月16ri黎明,在一夜的放水後,第聶伯水庫的流速開始變得平緩,保盧斯的德軍第10集團軍先頭工兵部隊在普羅夫斯克-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之間選取了數處地質較為結實、河床較高的突破點,迫不及待地藉著第一縷晨光使用充氣橡皮艇和浮橋浮筏衝進了第聶伯河,打響了渡河作戰的第一槍。

    「兄弟們,加吧勁兒,趕在俄國佬反應過來之前把浮筏捆紮起來。」

    烏黑腐臭的水庫淤泥中,德軍工兵們在幾乎可以沒胸的泥漿中依靠繩索的捆綁連接把一個個士兵連接起來,免得被暗流沖走,偶爾在前頭探路的工兵不慎踩中了浮泥流沙,很快就會直接陷到沒頂,運氣好的可以在灌下幾口泥漿後被後面的戰友死命拉出來,運氣不好的就只能割斷繩索葬生泥沼之中。付出了幾十個工兵的生命後,德國人用肩扛手提的原始方式用水泥沙包填出一條窄窄的通道來,讓後面的人可以踩得踏實一點,隨後十幾個人一組推著浮筏逐漸向主河道靠去。如果說把這種暗流湧動的工程作業當作一種普通的勞作的話,那無異是大錯特錯的,這些工兵們需要忍耐的痛苦和危險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個在槍林彈雨中搏殺的戰士。這種深不載舟楫,淺不過裝甲車的地形中,一切前期的工作都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來實施,個中辛苦自不待言。

    在德意志工程精神的支撐下,經過3個小時的奮戰,到了天色全亮的時候,第10集團軍3個師的先頭部隊已經開始了緊急搶渡第聶伯河,而蘇聯人的第24集還在沒頭沒腦地對著新長出來的沼澤地一籌莫展,四處尋找渡船和其他沼澤作戰需要的裝備——他們不可能和德國人一樣準備充足,畢竟什麼時候會潰壩,什麼時候水庫會消失,蘇軍第24集可是一無所知。

    直到早上10點,連夜強行軍60公里趕來的蘇24集兩個師的先頭部隊終於在普羅夫斯克與德軍發生了遭遇,這本來是一個半渡而擊的絕好機會,可惜蘇聯人自己都是靠兩條腿一夜跑了60公里趕到戰場的,士兵們一個個累的跟條狗一樣,在短暫接觸後立刻出現了連鎖xing的崩潰,不得不放棄殲敵於半渡的想法。

    事情到了這一步,後面就由不得蘇聯人了。蘇24集殘部原本就在持續的隔河防禦消耗中損耗了大量摩托化機動所需的車輛,在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又因為戰況的突變不得不疲於奔命臨時調整防區,結果在9月16ri當天的戰鬥中就被渡河後穩住腳跟的德軍第10集團軍抓住了各個擊破的機會——24集各部原本的防區是沿著第聶伯河展開的,在緊急調動的情況下,這種一字長蛇陣一樣一口一口送到德國人面前的添油戰術很快就暴露出其在特定戰況下的致命缺陷。2個軍的防守兵力在德國人的阻擊下徹底潰退,如果不是德軍過河的機動裝備數量不足,打不出反包圍和穿插戰的話,蘇24集說不定直接就全軍覆沒了。

    不過,這種殘餘部隊究竟是殲滅還是擊潰,對於德軍來說差別已經不大了,反正他們最終都跑不出基輔大包圍圈,而且也不可能在後續的殲滅戰中對友鄰部隊形成什麼有力的支持,有些時候對峙良久的雙方都是靠一口士氣在那裡撐著「依靠第聶伯河阻擋德國人的援軍繼續渡河圍攻」這個信念在破滅後,蘇軍阻擊部隊的士氣瓦解是顯而易見的。

    9月18ri,蘇24集團軍所有成建制地抵抗被全部撲滅,9月19ri,仍然在基輔第聶伯河東岸部分市區及周邊地帶展開巷戰試圖作困獸之鬥的蘇軍第6集團軍在聽聞兩翼阻擊嘗試全部失敗,抵抗再無意義的情況下,也選擇了放下武器。這兩個集團軍的徹底覆滅讓總計15萬名蘇軍士兵走進了戰俘營,4萬餘人傷亡,6萬餘人逃散。

    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扎波羅熱方向的蘇軍南方面軍部隊,原本試圖在巴格拉米揚中將的西南方面軍靠近責任防區時予以一定的支援,現在也被德軍3個海軍陸戰師依靠先期城市被淹沒時搶佔有利地形防禦而搞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連負責防禦的城市都被德國人打得稀巴爛,還談什麼救援友軍呢。

    巴格拉米揚中將的西南方面軍最後主力,在兩三天的時間裡,從一個只有一面遭受猛攻的狀態,陷入了三面猛攻的險境之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主力在憋悶了許久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磨刀霍霍大幹一場的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