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三十四章 傘兵!傘兵!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三十年後,當人類進入了普遍擁有家庭計算機的時代——不要懷疑,在維勒安元首讓人類提前十年擁有計算機,並且指揮人類加大對計算機的研究和發展後,歐洲社會在70年代就進入普遍擁有個人計算機的時代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有一天,一個軍事歷史雜誌的編輯採訪了已經耄耋之年的退役帝國元帥莫德爾。

    問道:當1943年初那個冬天,他在莫扎伊斯克-維亞濟馬防線上面對蘇聯人的5個打醬油的集團軍時,心中究竟有何感想?那些蘇軍部隊在莫帥眼中,究竟有何種程度的威脅?

    莫帥沉思良久,最後果斷地借用剛剛開始普及起來的電腦戰爭遊戲中的新名詞回答道:經驗值,是的,那些蘇軍部隊當時在我眼中就是一塊塊的經驗值,你沒有聽錯。

    如果非要說這種說法有什麼偏頗的話,那就是,這幾個集團軍只有在激戰的最初幾天算得上自己渴求的經驗值。隨著這些蘇軍部隊因為自以為得手而貿然衝進維亞濟馬-莫扎伊斯克防線的「缺口」中,隨後被莫帥麾下精銳從缺口兩邊重新掐攏缺口,幹掉蘇軍2個集團軍後,剩下的那3個慘敗的蘇軍集團軍就已經連經驗值都算不上了。

    「那些一個營裡面只找得出不到10個有3月以上服役經歷軍官的蘇軍部隊,後面根本就不配被我用來刷經驗,因為他們等級已經太低了——嗯,換做你們年輕人的話來說,越級打怪越太多,怪物就灰名了,殺了也沒經驗。」

    這句話,就是莫帥的原話,雖然有些輕蔑和狂傲,不過也可以從側面說明,朱可夫在1943年初時拼湊的那幾個集團軍是多麼不值得依仗,除了虛張聲勢卡地圖以外,他們做不了任何有意義的戰爭行動,朱可夫千算萬算,也沒能料到大量戰前主力部隊被批量殲滅後,缺乏有經驗軍官和老兵的蘇軍部隊,究竟會虛弱和進退失據到何種地步。

    話題扯的有點遠,且讓我們把目光穿梭時光隧道重新看回1943年2月。隨著莫德爾大將派出大約3個軍的兵力——尤其是其中還有第3裝甲集團軍中全部2個裝備黑豹-2坦克的裝甲師——去爆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的菊花後,在莫扎伊斯克一線以南的蘇軍醬油男們立刻蠢蠢欲動起來。

    僅僅第二天,也就是2月11ri,蘇軍第64、65、66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在加加林至索夫戴爾之間大約60公里寬度的正面內進行了高強度的突擊,這個攻擊正面大約在莫扎伊斯克以西30公里至維亞濟馬以東50公里之間。索夫戴爾方向受到了德國人的奮力阻擊,因為那裡的防線還非常完好,第4集團軍的守軍絲毫沒有被抽調,以逸待勞之下,痛毆猛攻的蘇軍也就成了必然。

    第66集團軍在德軍嚴密防守下撞得頭破血流,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頭破血流對他們是有好處的,至少他們不會面對被包圍全殲的命運。

    第64、54集團軍一開始運氣好一點,他們選擇的突破方向上,莫德爾抽走了大約六成的防禦兵力以實施對北面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的爆菊行動,蘇軍兩個集團軍只付出了不到3萬人戰死的代價就拿下了德國人大約20多公里縱深的野戰築壘地帶,切斷了莫扎伊斯克和維亞濟馬之間的鐵路。

    消息傳來,蘇軍自上而下一片歡呼雀躍。

    只可惜,這個好消息沒能為斯大林和朱可夫帶去更久的歡樂,僅僅兩天後,莫德爾就用一記果斷的收口告訴了斯大林和朱可夫什麼是戰爭的殘酷。

    德國人在撤離陣地的時候,又玩了一把他們在當初莫帥成名的薩爾布呂肯使用過的中央放入,兩翼切斷的戰術——當然,如果按照歷史時間的先後順序的話,江yin之虎薛伯陵在江yin要塞下持續疲敵退縮,最終兩翼齊飛切斷來犯之敵後路的天爐戰法要比莫帥在薩爾布呂肯的傑作更早——然後第64、65兩個集團軍就被包了餃子,連後續輜重部隊都沒來得及跟上,就被德國人包圍在了一塊德軍步步遲滯步步毀滅的焦土上。

    天爐戰法或者說中央退縮,兩翼夾擊的戰法本身在1943年已經不新鮮了,畢竟這些彈性防禦作戰中的必殺絕招幾年來也算是被各**事理論家反覆研究,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朱可夫當過幾年的蘇軍總參謀長,身邊的軍事理論家也不少,要說沒想到過德國人有可能使用的防禦戰法,那是不可能的,可惜事實證明,蘇聯人最後還是中招了,其原因無非是對於德國人設局的本錢估計不足。

    需知,莫德爾設這個後退決戰,包抄殲敵的戰法,可是下了大本錢的,為了引誘蘇聯人2個集團軍上鉤,莫德爾可是讓蘇聯人成功切斷了德軍攻城部隊的命脈——維亞濟馬-莫扎伊斯克鐵路的。事實上,蘇軍大批不顧後果湧入他們自以為打開的缺口,也是發生在莫扎伊斯克鐵路被切斷後,那一刻蘇聯人是真心以為德國人已經缺少兵力以至於…………

    結果就是,南線蘇軍第64、65集團軍全部及第66集團軍一部最終在2月14ri情人節這一天被莫德爾元帥的第4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徹底圍殲,從南線蘇軍的5個集團軍發動進攻時算起,8萬蘇軍戰士戰死,22萬人受傷或被俘,餘者也失去了大批進攻機動所需的車輛運輸單位、牽引火炮,在這個冬天再也無力機動。

    收拾完自己背後不自量力蠢蠢欲動的蘇軍南線部隊,把他們徹底打痛、打殘、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後,莫德爾才施施然地抽出精銳主力,全力去爆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的菊花。而此時,距離瑟喬夫卡失守已經有一周的時間了,距離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展開對勒熱夫地區的圍困作戰也有五天左右了。

    如果不是德國人依靠雪橇和有限的卡車運輸為勒熱夫戰區補充彈藥物資,並且中間有兩天天氣尚可允許運輸機低空空投物資(勒熱夫沒有大型機場,me-323巨型運輸機是無法在小型的野戰機場上起降的,因此不能著陸卸貨,只能低空空投)的話,理論上勒熱夫的海因裡希第2集團軍此刻應該已經快打光自己的彈藥了。

    不過,在莫德爾看來,第2集團軍是否快撐不住了不重要,重要的是蘇聯人不知道第2集團軍的彈藥快撐不住了。更何況,就算第2集團軍的物資真的撐不住了,無法固守勒熱夫地區,向南突圍至維亞濟馬總還是很輕鬆就可以做到的,以中央集團軍群其他預備隊的兵力來說,接應第2集團軍突圍也是分分鐘的輕鬆事情,唯一的代價,只不過是要放棄勒熱夫周圍數千平方公里的佔領區,失去這個進攻莫斯科的重要補充陣地罷了。

    …………

    德軍第10裝甲師和第16裝甲師的黑豹-2坦克集群向著北方滾滾前進,沿途披荊斬棘殺入蘇軍的軟腹部位。剛剛被蘇軍拿下沒幾天的地區根本無法設置任何堅固的築壘陣地,因此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的後衛部隊只能用臨時野戰工事加上巨量的步兵部隊、牽引反坦克炮來硬抗德國人的進攻。

    在勒熱夫外圍轉入圍困後,su-85m坦克殲擊車群和su-122自走炮也被調到了南面抵住莫德爾的反擊,可是地形的不利,讓su-85m簡直無法適應德軍選取的戰場——無論是瑟喬夫卡還是庫爾斯克,都是以相對平緩的平原地帶或者至少是平原河谷地帶地勢為主,蘇聯人的坦克殲擊車在歪打正著進行攻防作戰時,倒也有幾分和德軍黑豹-2坦克相抗衡的可能性——當然前提條件是,那些su-85m需要由技術水平和作戰經驗不亞於德軍裝甲部隊的近衛車組成員來開,同時有大批不怕死的蘇軍步兵為su-85m打開視野、排除近距離危險。

    可惜的是,莫德爾選擇的反擊地帶是瓦爾代丘陵,這裡波狀起伏的地勢,對於su-85m這種臨時應急武器的制約實在是太大了。首先是火炮朝向的問題,在丘陵地區作戰時,每次因為打擊目標與自身海拔高低落差不定,對火炮的俯仰角度要求比較大,這對於蘇聯繫裝甲戰鬥車輛犧牲俯仰角、追求低矮造型、降低平原地帶中彈外形的設計理念產生了重大挑戰。

    而這種問題如果僅僅發生在坦克上的話,那麼在進行防禦作戰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那就是可以通過非車首對敵,利用車體在背坡上本身的傾角與炮管俯仰角綜合作用,獲取需要的瞄準角度(這一招只有在蹲點的時候有效,進攻的時候是沒有機會開到指定位置後再轉向擺好位置然後再計算、轉動炮塔方向的)。

    問題是su-85m只是一輛坦克殲擊車,它沒有炮塔,所以剛才那一招也就成了鏡花水月。

    丘陵作戰+低俯仰角+無炮塔設計=裝甲戰的噩夢。莫德爾率領的突擊部隊,在讓蘇軍裝甲單位最感到噁心的方向上,捅了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一刀。

    這其中,最經典的一次坦克戰戰例發生在瓦爾代丘陵西北部的一處谷地內。第10裝甲師第2突擊裝甲營營長阿格雷爾中校及其戰友的2個車組在翻越一座丘陵陡坡的山脊時,剛剛翻過坡頂冒頭,就遭到了迎面而來的一排蘇軍85mm穿甲彈的猛烈射擊——當時雙方的距離只有區區400米左右。中校和其他幾個車組都被驚出了一身冷汗。在他們面前的,是大約1個排的su-85m坦克殲擊車,散佈在背坡上埋伏著自己的目標。

    幸運的是,這些丘陵山坡都是坡底角度陡、坡頂緩的風化地質結構。於是蘇聯人的前兩波炮彈統統以打飛機的姿態從德軍坦克頭頂數米的空中掠過,精準度堪比當年的國足高炮孫繼海。發現失的嚴重後,蘇聯人手忙腳亂地想要壓炮管;或者轉向後各自更換目標,左打右、右打左以降低車體本身趴在山坡上帶來的仰角,可惜德國人不會再給手忙腳亂地蘇聯人以反應的機會。

    3輛火力靈活的黑豹-2在15秒鐘以內幹掉了7輛su-85m,7:7發7中,全部秒殺——誰讓雙方的交戰距離只有400米呢,在這樣的距離上,雙方就是互相秒殺的份兒,德國人靈活的反應,精準的炮術讓他們佔得了明顯的優勢。

    …………

    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了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面前,乃至朱可夫的面前,勒熱夫遲遲不能圍下,德國人的物資究竟能夠撐多久也不得而知——貝利亞的情報機構辦事效率和維勒安.蒙斯克的帝國安全部相比實在是太渣渣了,一貫以來不是有眼如盲就是被德國人的情報部門當猴耍只獲取到一些德國人希望他們得到的情報——另一方面,如果勒熱夫這個釘子遲遲拔不掉,莫德爾鑿擊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的菊花的進度又比較快的話,陷入危局的就將是蘇軍主力了。

    而且,克盧格元帥手頭至少還有三十萬以上的預備隊呢。到了這一刻,德軍都沒有發出全力,一方面固然是前沿作戰的物資補充速度不適合全力壓上持久作戰,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德國人有更多的餘力可以好整以暇地謀算究竟把預備隊投入到那哪個方向上才能換取最大的利益。雖然不知道克盧格會在哪裡出手,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等到克盧格出手的時候,朱可夫非得再狠狠地剮下一塊肉來不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