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神服

正文 第六章 星際 文 / 夢曉夕

    一般來自其他位面的留學生們,都不太愛走動。雖說現今人類已進入大宇航時代,星際旅行早已不是夢想,但除了一些比較有錢的人之外,一般的普通自由民,還是很少有機會進行星際旅行的。再有就是母星的安檢異常嚴格,等閒的外星生物很難有機會到母星上交流學習的,最多也就是在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觀摩學習一下。

    故而,母星自由民見到外星人的機會,還是很稀少的。對於這些長得奇形怪狀的外星物種,一般的自由民,總是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與好奇。就連葉雨,兩年前第一次見到這群傢伙們,也是吃了一驚呢!

    小苔每次見到它們的時候,也總是會忍俊不禁。沒辦法,因為這群傢伙長得太像癩蛤蟆了。當然,這可不是嘲笑它們難看,因為你在嘲笑它們難看的同時,它們說不定也覺得你奇醜無比呢?畢竟每個文明的審美標準可是不一樣的。

    不管這群類似癩蛤蟆的外星生物怎麼認為,反正在葉雨眼中,小苔笑起來的樣子,真的很美。檀口微張,玉手遮面,那是一種矜持含蓄之美,卻往往比風流媚笑更加動人,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

    若不然,公然大笑別人的長相,可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其實就算這樣,葉雨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文明體系不同,就算你在嘲笑它,它們說不定還認為你在向它們示好呢。也許它們的人類導師早已教授過它們笑是什麼意思了。但卻很難讓它們明白,不同的笑,也是代表著不同含義的。

    不過怪異的眼神和指指點點,相信卻是兩個文明共通的。所以,也無怪乎這幫傢伙有這麼大的宅性。若自己一出門就被人當做怪物一樣盯著,那也肯定會很少出門的。

    宇宙之大,浩瀚無窮,其中誕生出來的文明,更是不在少數。不過,在遙遠的太古時期。人們還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宇宙中的唯一呢?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很早。這在很多的史料典籍上,都有記載。但因為受當時時代科技的局限,其中無數的探索,最終只能是有始無終。

    相信那個時代的科學家們仰望星空。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歎:宇宙究竟是什麼?宇宙之外究竟有什麼?不知茫茫宇宙。是否還有與自己一樣的智慧生物?難道人類真的是孤獨的嗎?

    這些對宇宙。對未知的拷問,一直烙印在人們的心頭。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古人類進入了科技大發展時期。太空技術飛速發展,大宇航時代,也隨即到來。

    當時間來到大衍紀到來之前,太古的科技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時期,達到了連當今人類都要仰望的高度。這一點,從歷年發現的太古遺跡,便可以看出一二。可即便在那個時候,人類還依然是孤獨的。

    直到大衍紀時代的初期,人們才在自己所處位面的另一端,發現了除自己之外的另外一個文明,當時被稱為第一次親密接觸,轟動全人類。而那個文明,也就是人們現在熟知的藍水星文明,人類的友好鄰邦。而後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更加深入,並最終提出了自己獨有的宇宙等級區域劃分標準。將藍水星文明,與人類文明共同劃歸於一個位面之下,稱為總星系位面。

    宇宙的年齡大概160億年,是一個由空間,時間,物質與能量結合而成的整體,沒有具體的形狀,而且每時每刻都處在一種動態之中。宇宙之大,無窮無盡,而隨著人類探索的深入,人類為了好區分自己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便人為的將其劃分成不同的等級區域。

    首先,所有的一切共處於一個宇宙之中,這一點毋庸置疑。以大概180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為起點,宇宙就誕生了,然後時間,空間才有了落著點與存在價值。至於奇點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外面是什麼?相信無論在太古,還是大衍紀,這些都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因為宇宙太大,彼此間的距離太過遙遠,所以,人類將同處於自己行程內的區域,稱為一個位面。就好像一個圓球一樣,球面上有無數個點組成,當兩個點相距較近,相對於整個球面而言,相當於在一個平面之上時,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個位面。

    所以,一個區域要被劃歸於一個位面,就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區域範圍必須要在人類的極限航程之內,畢竟宇宙太大了,有很多地方,即便人類窮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也是不可能到達的。這樣超過人類極限航行的區域,就不屬於一個位面了,而被人們劃歸為另外一個位面。位面與位面之間的星際航行,則需要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實現。

    第二點則是平面理論,其本質也是人類極限距離的標準,因為只有在人類星際航行的極限距離之內,點與點之間,才會相當於在一個平面之上。所以,這兩點也相當於一點。

    其實,這所謂的星際區域劃分理論,都是人類自己整理,並提出來的。也只有人類自己所在的總星系位面才會適用,至於其他位面的外星文明,都有自己的劃分標準。

    當球面上的一個點,想要到這個點的對立一面去的時候,因為距離太過遙遠,超出了一個位面的範疇,這就需要位面傳送的形式,來實現。

    所謂的位面傳送,其實是以宇宙星體最高級的存在形式——黑洞為基點,開發出來的一種空間轉移方法。本來兩個點獨立地存在於球的兩個位面之上,彼此間距離十分遙遠,而傳送黑洞的出現,卻將這兩個點連接了起來,並通過黑洞的特有屬性,內部空間的塌陷,壓縮,使其體積不斷變小,最後將兩個點,重合成了一個點。

    而本來兩個距離十分遙遠,僅靠傳統的星際航行不可能到達的位面,通過黑洞傳送,僅需要一瞬間,便可以到達,因為從理論上來說,兩個位面,其實也是一個點。

    當然,也不是每個黑洞都具有空間傳送功能的,應該說絕大多數的黑洞都沒有空間傳送功能。

    這種具有傳送功能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一個疑團,畢竟在傳送黑洞實際的形成過程中,其產生的種種變化,遠不是人們推理的那麼簡單的。甚至於有很多人們推理的,自認為已經完美無缺的理論,其根本上卻是錯誤的。畢竟這些所謂的推理,絕大多數都很難用實驗去論證的。就比如說這黑洞傳送理論。

    自從大衍紀初期,人類的一支太空艦隊,因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一個傳送黑洞,發現位面奧秘以來,人類至今還未發現第二個由此功能的黑洞,而那個黑洞,也因此成為了人類所在的總星系文明與其他位面交流的唯一通道。

    說到這兒,就有必要介紹一下黑洞。一般黑洞的質量與密度奇大,溫度奇高,但又卻不像其他星體一樣,能發光,反而連周邊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同時還不斷吞噬周圍的一切物質,質量不斷增加,體積卻反而因內部塌陷而逐漸所轄,當縮到了一個點,就成了一個奇點。這就是一般黑洞的發展形式,據說宇宙最初,就是以一個奇點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宇宙中的一個個黑洞,也被稱為小宇宙。

    而那個特殊的黑洞,卻是在內部空間塌陷的同時,打通了球面上兩個點之間的壁障,成功將兩個點連接了起來,並通過空間的壓縮,將兩個點,重合成一個點。這一點,之前已經說過,就不在多做贅述了。

    因為黑洞空間內部的時間與空間,都是不存在的,故而,當一個飛船進行黑洞傳送之時,時間也就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兩個本來相距無數光年的位面,通過黑洞傳送,只需要一瞬間,就可以到達。

    由此可見,宇宙之大,真的無奇不有。人類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個傳送黑洞,是距離太陽系大約5000萬光年的處女座黑洞傳送點,因為位於處女座附近,因此也被稱稱作處女傳送點,或者甜心傳送點,在寓意著人類位面探索中的處女航程之外,也表達了人們對位面交易的熱忱。

    在總星系位面之內,區域的劃分等級則隨意得多,星域,星系,星座,恆星,行星,衛星,彗星,絕大部分都是前人留下的理論成果。雖然因為大衍紀的到來,宇宙發生了某種未知的變化,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變化還是未知的,亦或者說,以人類目前的科技,還發現不了這些變化。所以,很多的理論現在還在繼續沿用。

    這些綠皮膚的外星留學生,就是通過處女座的黑洞傳送點,來到大星系位面的。而當每次傳送點開啟的時候,也有很多人類的留學生,到另外一個已經和人類建立友好聯盟關係的文明中,去深造學習,學習它們文明中先進的東西。

    當然,還有更多的服道強者們,通過黑洞傳送到其他位面去,闖蕩星際。而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葉雨同樣拭目以待。只不過現在談這些,還為時尚早,畢竟他現在連服者都不是,實力還弱小的可憐。不過他相信這一天不會太久了,因為一旦成就服者,他的實力將發生質的飛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