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三國之秘

第三卷 鐵血戲寒江 第四十二章 低調顧雍 文 / 暮古

    更新時間:2013-03-01

    說到顧雍,雖然孫翊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兩人之間,還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初孫策任命孫翊為巡查使,因為擔心他年紀小,難以和江東士族之間形成有效的利益往來,便暗中派遣顧雍秘密跟隨,幫其補充不足之處。

    後來孫翊和陸筱去無錫到了陸筱的姐姐陸悠家裡,那家的男主人顧徵就是顧雍的親弟弟。若論起來,孫翊和顧雍還算是有著很偏遠的親戚關係。而且顧雍本身就是江東四大家族之一顧家的家主,對於孫翊的印象肯定是好的沒的說。

    此刻聽到孫策的問話,顧雍知道,關於廬江太守的任命上,自己的話會對孫策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他正襟危坐,儒雅的文人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有條不紊的道:「廬江北臨合肥,東接徐州,西靠江夏,除卻南方是我江東腹地,其他三面都是敵非友。

    所以廬江太守人選,一定要是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否則大軍來襲,援軍未至便防線瓦解,以至我廬江一郡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拱衛我江東腹地的作用。」

    聽到了顧雍這句話,孫權的臉都綠了,那原本有些期待的眼神也瞬間頹廢的黯然下去。

    呂范卻是大呼過癮,口中的一大塊肥肉還沒有咀嚼完,就高興的寒暄起來,含糊不清的道:「這文人就是文人!一語即中!那李術除了賣弄些權術手段,打起仗來狗屁不通,讓他去當廬江太守,真是比個看門狗都不如!」

    呂范連喝了幾大碗酒,腦袋暈乎乎的,說起話來也有些肆無忌憚。可是忽然見到孫權那張豬肝臉,頓時醒悟過來,那李術可是他推薦的人物,自己這樣埋汰李術,無疑就相當於貶低孫權一樣。

    呂范拿得起,放得下,趕緊端起酒碗,向孫權敬酒道:「嘿嘿……剛才末將話語多有失言,還望二將軍海涵!那李術雖然打仗沒什麼本事,但是勝在籠絡人心,拍人馬屁,人際關係想必處理的很好。」

    呂范心直口快,想起什麼就說什麼,但是卻不知道,他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反而是更讓孫權尷尬不已。

    「那李術沒什麼能耐,擅長拍馬屁,敢情就是靠拍我馬屁才得到我的賞識嗎?」

    孫權氣憤的拗不過去,感覺這呂范就像個渾人一樣,不想再多看他一眼。

    孫權為了登頂江東,籠絡了不少親信,當然最信任的還是自己的族人。在場的孫靜和他兒子孫瑜就是其中兩個,許諾在他掌權之後會善待他們。

    正史中記載,當孫策死後,孫權掌權沒過多久,那個輩分比他大,讓他難以掌控的叔叔孫靜就死於家中。那個外人——廬江太守李術,以「不聽號令」為由被孫權出兵剿滅。當孫權任命的丹陽太守孫翊在任上離奇死亡之後,年輕的孫瑜終於登上了太守的高位。但也是好景不長,三十九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

    當然,這些歷史連孫翊一個後人都不甚清楚,更別說此時還在抱有無限幻想的孫靜。

    他聽到顧雍的這番話,心中窩火,仗著是孫策的叔叔,反唇相譏道:「一派胡言,北方曹孟德連應付袁本初的能力都沒有,如何會南下?徐州劉玄德兵少將寡,自保都不夠,何敢四處招敵?江夏黃祖主公大軍若至,頃刻便滅,廬江之地,何來危險之說?」

    孫靜早年從軍,是跟著孫堅一起打天下的將領,這份見識當真不淺。這麼一番話說完,包括呂范在內的眾人都是連連點頭。

    顧雍性情謙和,擅於察言觀色,聽到孫靜這番言之鑿鑿的話,依舊是一副溫文儒雅的形象,向孫策拱手道:「主公,凡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曹孟德也好,劉玄德也罷,具是當世英雄。至於江夏郡……想必主公心中早有打算,須知一處危則處處危。」

    在場中都是武人,就連吳郡太守朱治都沒能夠體會到顧雍這話中的意思。

    只有兩人明白了他這話的含義,當事人孫策還有他那精睿的弟弟孫權。

    剛才孫權和孫策的那番談話,其他人都在飲酒作樂,沒太理會,但是顧雍卻是句句入耳,聽得分外清晰。他已經能夠斷定,此番出兵江夏不過是震懾黃祖,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厲兵秣馬,磨練精兵,準備偷襲許昌!

    然而如果偷襲許昌,則江東後方必定空虛。雖然此番能夠對黃祖起到些震懾的作用,但是那黃祖也不是等閒之輩,一旦發現江東腹地兵力空虛,不可能不會冒險出擊。這也就是顧雍所擔憂的地方。

    「看來這廬江太守還真是要武將來擔當。」孫策懂顧雍的意思,心中已下了決定。

    他讚許的看了顧雍一眼,一本正經的道:「李術此人不適合擔任廬江太守一職,無需再議!」

    孫靜還想再爭取幾句,卻忽然見到孫權那阻止的眼神,心領神會,也就不再張口。

    孫權笑道:「元歎先生不愧是我江東智者,深謀遠慮。既然要武將任職,那你認為何人合適呢?」

    還沒待顧雍開口,孫靜就急不可耐道:「叔弼年紀太輕,恐難堪大任!」

    待他說完,顧雍才笑了笑,好像根本就沒聽見孫靜的話一樣,慢條斯理的道:「武將不假,但此淮南富庶之地,正是錢糧賦稅重要所在,所以廬江太守人選定要能夠妥善的處理好與當地豪門望族間的關係。」

    孫靜擺了擺手,不屑道:「這些道理我們都懂,關鍵問題就是這廬江太守之位,叔弼他難當大任。」

    顧雍輕輕地搖了搖頭,不慌不忙道:「為何難當大任,真就是年紀小的緣故嗎?甘羅十二歲拜相,年紀更小!而且二將軍曾在江東擔任巡查使,與我江東士族關係處理的十分融洽,完全有那個資本!

    而且陸康之孫正在二將軍帳下任蕩寇校尉,有陸家全力支持,還愁廬江大族會起忤逆心理嗎?」

    顧雍終究是個文人,這道理一講起來,別說是孫靜這個武將,就算是孫權都說不過他。這麼一番話說完,頓時場面的氛圍凝滯起來。所有的人都認為,孫翊成為廬江太守已是板上釘釘。

    但是哪裡想到顧雍竟然話題一轉,繼續道:「不過還有一人,也當可勝任廬江太守一職。」

    「誰?」孫權好像一下子抓到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

    「建昌都尉太史慈。」顧雍繼續解釋道:「子義聲震軍中,守衛廬江綽綽有餘。而且他跟李術一樣,當初也是揚州刺史劉繇部下,在此地大族中頗有聲望。由他當廬江太守也是個合適的人選。」

    正史中顧雍之所以能擠掉張昭任丞相,不僅是他治國才能冠絕江東,生性忠厚,不屈不阿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太史慈?」聽到這個名字,孫權剛剛興起的一絲希望又破滅了。他跟太史慈從未有過交往,而且前線周瑜也已經傳來消息,說是太史慈正和孫翊聯手防禦彭澤,毫無疑問,這太史慈跟孫翊的關係必定非比尋常。

    不過好在終於能夠找出一個人來限制孫翊,孫權趕緊道:「大哥,我看元歎所言很有道理。」

    孫權說的這簡直就是屁話,因為在場的所有人都可能從孫策的面部表情中看得出來,他很認同顧雍的言論。

    商量了半天,終於有了結果,孫策展眉笑道:「眾將說說,究竟是叔弼好,還是子義更合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