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三國之秘

第六卷 決戰江之巔 第二十三章 荊州形勢 文 / 暮古

    更新時間:2013-05-27

    劉備前來投靠的消息已經在荊州不脛而走。有百姓熱烈的歡呼聲,因為劉備的仁德名揚四海;而官員一致的哀怨聲,因為劉備過去十年的事跡,簡直是不惹耳聞,完全就是一個喪門星。

    而此時劉表的府邸中,也已經聚集了他手下的大多文武臣子,都在對於是否接收劉備這個問題而爭論不休。

    很快的,滿堂文武就分成了兩派,文人們因為對劉備的賢德英明頗為敬仰,所以極力歡迎劉備的到來。而且他們比較在乎荊州劉表的名聲,同是漢室宗親,如果拒絕了對方,影響太差。

    而武將大多是看重的利益,劉備到了荊州,除了能夠消耗更多的糧草之外,會對荊州帶來多少的幫助?所以他們大多數並不怎麼認可劉備的到來。

    贊成劉備來的是蒯良領銜,反對劉備來的是蔡瑁領銜。這樣的場景眾人已經是習以為常,蔡瑁和蒯良幾乎就沒有過意見一致的時候。

    劉表今年已近六十,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熱血和**。他臉上的皺紋就像是刀刻的似的。他現在唯一的任務就是享受生活,已經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即便是自己的權位的繼任者,在小兒子劉琮出生以後,在續妻蔡氏的耳鬢廝磨下,也讓他有了立劉琮為儲的想法。

    蒯良抱拳道:「主公,江夏已失去一半,如果周瑜再次發兵渡江北上,取得江夏全郡,那麼我襄陽就再無屏障,威脅甚大啊!」

    如今的劉表最在意的就是自己能不能夠把這份權力傳遞下去,所以他對全州百姓的生活十分在意,尤其是這樣的大災,生怕引起太大的動亂。

    而江東的軍隊,顯然比那百姓的動亂更加恐怖。雖然他手握十萬大軍,可是年邁的他,早已經沒有征戰沙場的鬥志,只希望平穩度日。

    聽過蒯良的話,劉表頓時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精神一下子就振作起來,吃驚的道:「子柔的意思是……可以靠劉玄德來抵禦江東?」

    其實這一切蒯良和蔡瑁早已經商量好。江東如今已經侵入到了荊州領土,而如今荊州卻面臨著缺糧的尷尬局面。如果靠著荊州的將領抵禦江東,肯定就需要提供大量的糧草。而劉備,在蒯良和蔡瑁心中,根本無需提供一粒米黍。

    到時候就算是劉備哭到劉表那裡告狀,那麼他麼二人也完全可以用「避免養虎為患」的理由搪塞劉表。分給劉備軍隊可以,再給他糧草,這根本不可能,讓他去自力更生!

    見到劉表的這副形態,蒯良暗暗的一笑,又偷偷的瞟了蔡瑁一眼,露出了讚許的神色。果然還是你更瞭解主公的心思,提到這個問題,他果然就振作起來。

    蒯良清了清嗓子,有條不紊的道:「主公,劉豫州帳下有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蓋世的虎將。恕在下言語的冒失,縱觀我江東,無一人有他們三人的勇武之能。」

    劉表閉目沉思,頭腦中又浮現出了當初虎牢關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大戰呂布的前後,仍然覺得熱血沸騰。當時的他還只是朝廷中的北軍中侯,恰好在董卓的陣營中親眼目睹了這一場震懾天下英雄的大戰。

    「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劉表喃喃失語。對於他們勇武,劉表是感同身受。

    見到劉表的這副神情,蒯良便知道看來此次自己和蔡瑁的計劃又要成功了,便笑道:「如今江夏一郡長江以南盡已落入江東之手,雖然北岸有文仲業大軍把手,可是孤軍無援,終不是用兵之道。」

    劉表深吸了一口氣,睜開了眼睛,雖然神色有些疲憊,可是眼裡依舊是發散出了幾許梟雄才有的精芒,毅然道:「後日,眾文武隨我一同出城百里,迎接劉玄德!」

    蔡瑁「大驚」,失聲道:「主公!」

    劉表一擺手,打斷了蔡瑁的話,不容置疑的道:「吾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你現在的職責,便是商討一下,該如何安置玄德兄。」

    蔡瑁吁了口氣,面部有淡淡的憂愁,不過心裡卻是樂開了花,嘴角勾起了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微笑,歎了口氣道:「既然如此……末將有一想法,不知該說不該說。」

    劉表眉頭一挑,就笑道:「就知道我荊州的軍務大事,沒有一點能夠難倒你蔡德珪。有何妙計,速速道來!」

    蔡瑁這才把早已經在心中醞釀好的想法說了出來:「可讓劉豫州一部駐紮在江夏邊陲的一處名為雲杜的小城。此城池背靠長江,側對京山,可謂是易守難攻。雖然處在長江之南,完全落在了周瑜的軍隊之下,不過憑劉豫州的才能,守禦此處,想必難度不大。

    如此一來,有文仲業拱衛江北,劉豫州威脅江南,如此成就掎角之勢。如果周瑜進攻雲杜,則文仲業可趁機渡江,偷襲周瑜的後方;如果周瑜敢渡江進攻文仲業,那麼劉豫州也可乘機興兵東下,奪回我江夏之地。」

    蒯良是劉表的左軍師,蔡瑁是劉表的右軍師。可是真要是論起戰事的佈局、戰略,劉表還是更加信任蔡瑁幾分。

    此時蔡瑁這番話說完,別說劉表,就連眾人的其他諸人,也是不停的點頭。隨即便傳來了一陣溜鬚拍馬的奉承話,說的蔡瑁都飄飄然的。

    不過一處不起眼的角落裡,有一個文人模樣打扮的人,卻是搖了搖頭,露出了一副難以抉擇的神色。

    他叫伊籍,字機伯。他和劉表一樣,都是兗州的山陽人。

    年輕時候的劉表,不僅生的儀表堂堂,更是聞名天下的名士,與其他的七位好友並稱為「天下八俊」,盛名一時無兩。而作為同鄉,伊籍也對劉表頗為敬仰,所以從小就依附在了劉表的身邊。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才使得他敢於直接反對蔡瑁的言論,他向前走出了一大步,畢恭畢敬的向劉表施禮道:「主公,在下以為……以劉豫州抵禦江東,恐怕是大材小用。」

    「嗯?機伯這是何意?」還沒待劉表說話,蔡瑁就皺起了眉頭。這個伊籍敢反駁他的意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奈何他與劉表的關係很好,才使得蔡瑁對這個人有些無可奈何。

    雖然蔡瑁已經面有慍色,可是伊籍卻是神色從容,對著蔡瑁不卑不亢的道:「江東孫翊,牛犢耳;北方曹賊,才是虎狼之雄!初生地牛犢不怕虎,想必過不了多久,那孫翊小兒的戾氣便已被耗光。

    而曹賊在官渡之戰中大獲全勝,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都不是他的對手,可見他的手段是多麼的狠辣!如今宛城已無張繡在北抵抗曹賊,如果他南下,襄陽四面平地,一望千里,北方驍騎飛馳而來,則我襄陽便是危在旦夕!」

    「唔……」劉表沉默了,不得不說,伊籍的話也很有道理。曾經劉表極力扶持宛城的張繡,就為了能夠在襄陽北面設立一條屏障抵擋曹操。可是如今張繡已經投降曹操,那麼襄陽以北就一片坦途。

    江東是威脅,可是現在還有長江的屏障,曹操是威脅,卻已經沒有了一丁點屏障,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劉表沉吟了半晌,才深吸了口氣道:「機伯,依你之見……該把那劉玄德安置在何處呢?」

    伊籍自信滿滿的道:「新野!」

    「新野?哈哈!」聽到了伊籍的話,蔡瑁頓時放聲大笑起來,連連搖頭的竊笑道:「機伯啊機伯,你一介文人,當真是不懂軍事。新野一成四面空曠,而且城小人少,就算是給了劉豫州,又如何能守得住?」

    「守不住也得守!因為襄陽以北,已經無險可守!」伊籍反唇相譏的道。

    蒯良自然要幫助蔡瑁說話,便輕笑了一聲,向劉表建議道:「主公,守雲杜有理,守新野……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莫不如……等到劉豫州來了以後,讓他自己選擇可好?」

    蒯越一聽眼前一亮,不由得讚許的道:「子柔所言不錯!兩地可讓劉豫州任選一處駐紮,也顯得我荊州的胸襟坦蕩。」

    劉表露出了一個和煦的笑容,就笑道:「既然子柔與異度都這麼說,那就這麼辦吧!等劉玄德來了以後,可讓他自行挑選!」

    蔡瑁卻撇了撇嘴,嗤笑了一聲。劉備?即便你手下都是些匹夫,恐怕也知道那雲杜城要比新野城安穩的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