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四為青年的崛起之路 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廷裡的刀光劍影(一) 文 / 拉風的樹
聞言的扶蘇,看陳勝的眼神變得古怪無比。
好大的胸襟,好大的氣魄,好大的口氣!這還是人幹的活麼?扶蘇有些發愣,起碼他很清楚,他那能夠一統六國的牛逼老爹,也幹不來這活啊!在扶蘇的眼裡,此時的陳勝頭頂上方似乎光環閃耀。不過扶蘇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主,陳勝這話鎮住了他一會之後,他就恢復正常過來了。但不管陳勝的話是矯情而發,還是胸壑之間真有如此志向,扶蘇都很讚賞,能夠說出這麼一番話的人,怎麼也不簡單。
陳勝看著扶蘇那古怪的眼神,有些尷尬。他說這話本來是想裝逼一回,把扶蘇給鎮住。但話一說完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尷尬。陳勝自然也清楚,自己不是什麼聖人,這樣崇高理想的事業是做不來的。天地萬民、古往今來,的事情都管,還要為後世千秋萬代謀幸福,這樣的事情,皇帝老兒都做不來,他一個陳勝如何做的了?這話說得太過於矯情了,陳勝臉有些發燙髮紅。好在夜黑,又在甌越之地曬了數月,陳勝麥色的皮膚又深了一層,扶蘇才沒看出陳勝臉上的的窘狀。
「好志氣!」扶蘇一拍大腿,大聲歎了起來:「這志向,可謂是千古未有!我很是期待,和你一起建造一個這樣的盛世王朝!你,願意麼?」扶蘇盯著陳勝,一字一字地說道。
見扶蘇如此表態,陳勝也不好推辭。扶蘇性格雖然敦厚,但已經如此表態,就意味著不會給陳勝留下後路,如果今晚不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扶蘇是不會答應的。尤其是扶蘇那些毫無忌諱的話,被一個不願意歸納到自己陣營的人知道如此徹底,扶蘇晚上睡覺也睡得不踏實。
「陳勝願追隨公子!」陳勝深吸了一口氣,重重地應道。伸出手,緊緊地搭在了扶蘇已經伸出很久的手掌上,兩個強勁有力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
皇帝勤於政事,平時無事,也三日一次小朝,五日一大朝,處理朝廷政務。小朝會的人數較少,只有各要害部門的主要大臣出席議事,大朝會的時候,朝廷的三公九卿,各部主要人員,監察御史們都會列席參與。大朝會的與會期間,要不就平凡無奇,眾人走過場就算了,要不就是要處理極其重要的事務,一般的小事,小朝會期間早已經處理完畢,不會拖到大朝會時候。
自從半月之前,朝廷裡不少官員已經開始期待這一天的大朝會。因為皇帝在半月之前,曾經下令御史大臣們舉薦閩中郡郡守人選。在這十幾天裡,朝廷已經收到了大量的推薦名單,今天皇帝就要公佈最佳人選了。
除了郡守一職之外,還有相應的郡尉、郡丞和治下縣令等名單。閩中郡雖然是窮山僻嶺的地方,但朝中各方勢力依舊盯著,趨之若鶩。
皇帝身著絞著金絲龍紋的黑色緞衣,頭戴六旒皇冕,腰佩寶劍,大馬金刀地往龍椅上一坐,群臣忙跪下高呼萬歲。
按照既定的禮儀行完君臣之禮後,身材略略發福的宦官趙高,站在皇帝皇案前扯著尖銳的嗓子,叫來起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御史周青臣有奏!」站在文臣行列後面的一個御史,手捧圭板,出列朝著皇坐上的皇帝躬身行禮。這時期的大臣當得還算比較有尊嚴,除了上朝最初的跪拜,基本是可以站著說話,對答也可以不跪。小朝會的時候,大臣議事還都有位置坐。
「臣亦有本奏!」
「……」一會間,七八個御史站了出來。
站在隊伍最前列的丞相李斯眉頭微微皺了起來。雖然御史不歸他管,但是這麼多的御史上奏章,御史大夫肯定會跟他吹風。但是今天這些御史們的集體爆發,讓他心中有些憤怒。
「准奏!」皇帝點了點頭。
周青臣大聲道:「臣周青臣,列奏彈劾丞相李斯大人!」
周青臣話一落音,舉朝嘩然。周青臣是大儒,原本的皇帝的顧問博士智囊之一,此人言辭犀利,極善辯論,所以皇帝讓其當了個御史。當了御史只的周青臣,秉著寬於律己,嚴待他人的宗旨,整天寫奏章罵人。除了三公九卿等重要官員,不少皇親國戚,朝廷重臣都被他彈劾過。素有周瘋子之稱。不過由於御史地位特殊,被周青臣得罪的大臣也無法發作,不少大臣也由於被周青臣的彈劾而被罷免官職,所以周瘋子也有周瘟神的稱呼。
被周青臣彈劾過的官員很多。但沒人能夠想到,他竟然膽大到敢去彈劾丞相李斯。
而李斯聽到周青臣這話,心頭卻猛烈一震。他比任何人清楚周青臣。因為周青臣不僅僅只是一個御史,實際上,周青臣很多時候不過是代表著皇帝說出一些話,來敲打著群臣。如果周青臣彈劾他,那意味著皇帝陛下正對他不滿。
「說。」皇帝一揮手,群臣頓時肅靜。
彈劾大臣的事情周青臣已經做得太多,他心不慌臉不紅氣不喘,慢慢說道:「臣彈劾丞相之事有二,其一,去年夏秋,帝國三十六郡中,有二十八郡黔首餘糧私下被六國餘孽大肆購買,對此丞相府毫無反應,此丞相失職,罪一也,其二,逆賊購買糧草錢幣,大量啟用六國舊幣。依臣所知,在此之前,丞相府已經發佈舊幣兌換半兩錢的法令,卻還出現如此巨量舊幣流動,可見丞相府執行無力,此丞相罪二。丞相這兩事不利,造成我帝國南征大軍如今作戰不利,險動搖我帝國根本,臣因此奏請陛下,罷黜丞相李斯丞相之職!」
周青臣的話落音之後,站滿了人的宮殿卻變得寂靜無比。連呼吸聲都沒能夠聽到一絲。自從發現帝國民間糧草被大肆搶購之後,開始朝廷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反應,直到南征大軍出現了糧草匱乏之後,朝廷才真正重視起這事情。也可以說,是負責處理政務的丞相府要直接負責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