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局長成長史

大道小說網 3024.1781、到處都有內奸 文 / 徐浩瀚

    局長成長史

    、到處都有內奸

    nbsp;在場所有的人都吃驚,宋雲生直接把電話打到了方圓的手機上,也一個個地跟著站了起來。|電話裡,宋雲生親切地問:「小方,最近各方面工作還好嗎?」方圓說:「謝謝宋市長的關心。也特別要謝謝您親自出席東州市依法治教表彰大會,謝謝您給予的獎金支持。」宋雲生說:「做出了成績,該獎就是要獎!小方表現不錯,素質教育現場會辦得很成功,依法治教工作也抓出了成績。聽說最近又一心撲到省優質課比賽的聽課、評課中,每天從早忙到晚,這樣的敬業態度,我很讚賞!」方圓說:「這聽課評課的事情您也知道?宋市長,您可真是時刻在關懷著小方的成長啊!」

    雖然大家沒有聽到宋雲生在手機的另一端說些什麼,但聽著方圓的話,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宋雲生對方圓的關心。

    宋雲生說:「你的一舉一動,可都在我的視線中喲!小方,我期待著省優質課比賽,你能夠帶領教研室這個團隊,創造一流的業績!」方圓說:「我一定會更努力,不辜負宋市長對我的期望!」宋雲生說:「我相信你的,小方。」方圓覺得眼淚都快下來了:「謝謝市長。」原本接了池麗萍的電話,內心還有些不快;現在,接到宋雲生的勉勵電話,方圓覺得那些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宋雲生說:「小方啊,有一件事呢,本不應該告訴你,但還是想提前告訴你,讓你和東州5中都做好準備。」方圓恭恭敬敬地說:「請市長指示。」宋雲生說:「省委趙書記下週一要來東州視察。視察的內容未定,但我有一種直覺,趙書記會來5中。小方啊,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方圓心裡感受到沉甸甸的壓力,又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更產生了一些疑惑:既然不應該告訴省委趙書記要來的消息,為什麼最後又告訴了呢?這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含義呢?宋雲生最後強調,可以對外講,有首長視察東州,但不可講是省委趙書記,這事關領導的行程保密與人身安全。方圓立刻答應:「請市長放心,我一定嚴守保密紀律。」

    方圓看到其他人都大眼瞪小眼地看著他,沖大家笑笑,點點頭,直接給邱正軒打電話:「邱校長,馬上召集中層以上幹部,20分鐘後到小會議室開會。」邱正軒說:「好。」方圓對謝秉國說:「謝主任,已經聽的課,今天我們快評。今天下午沒有聽的課,還有下週一的課,都全部另外調時間再聽。」謝秉國很著急:「方局長,如果不聽,來不及啦!」方圓說:「那麼今天下午排到4節。星期一保留2節,根本時間調整到是上午聽還是下午聽,好不好?」謝秉國說:「好吧。方局長,有什麼需要我做的事情,跟我說。」方圓說:「謝謝。謝主任最近把主要精力放到省優質課比賽中就好。學校的事情,我自己操操心就好。今天聽的兩節課,我就簡要評,20分鐘評完。」謝秉國還敢說半個「不」字嗎?人家宋市長都把電話打過來了,這說明什麼?自己省優這點課還算重要的事情嗎?

    校務會20分鐘後準時召開。方圓現在在東州5中具有軍令如山倒的氣勢,一言九鼎。特別是素質教育現場會的獎金兌現之後,這種在東州5中領導一切的氣勢就更加明顯。固然還有不滿的人,但這個時候也都蜇伏起來,不敢露出一分一毫。領導班子成員中的副校以上,個個唯方圓馬首是瞻,方圓一句話,在東州5中範圍內,就是聖旨。當方圓在校長室稍息片刻返回小會議室的時候,所有人員全部到齊。方圓說:「今天召開一個緊急的校務會,是剛剛接到宋市長打來的電話。星期一,我們要做好迎接一位重要首長視察東州5中的工作。這位首長可能來5中,也可能不來。但不管來與不來,我們都要做好最充分的準備,拿出迎接省素質教育現場會的水平,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最優良的教學秩序,讓首長感受到東州5中的喜人變化。現在,我把分工和有關的要求說一下。後面的工作要交給大家,因為我還要忙省優質課比賽的事情。常務工作,由邱校長負責;需要花錢,找阮校長。把分給你的工作完成好,最重要;幹不好工作,給學校抹了黑,」

    方圓乾脆利落地把任務佈置清楚,問:「大家還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嗎?」沒有人說話。方圓說:「那麼散會吧。邱校長留一下。」

    邱正軒拿著筆和本,坐在原位,等候方圓指示。方圓說:「這項工作很重要,宋雲生市長親自打電話來,讓我們做好兩手準備。邱校長,雙休日要加班啊!別的不說,有關展室的佈置要恢復到素質教育現場會的狀態,同時,衛生是要徹底打掃一下。今天下午就可以組織學生打掃打掃,到星期日的時候,組織學校的教師,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掃。各個櫥窗、專用教室,怎麼設計,怎麼展示出東州5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果,請邱校長費心想一想,下午我聽完課、評完課之後,再開一個臨時校務會,統一一下思想。」邱正軒說:「好的,校長,按照您的指示去做。」

    東州5中迅速地行動起來,只有方圓,依舊在下午,沉穩地與謝秉國等人一起,聽了4節課。當評課結束,已經天色暗黑。等方圓送謝秉國等人離開東州5中的時候,一起送謝秉國離開的邱正軒才告訴方圓:「校長,大家都等在小會議室了。」方圓這個時候才從聽課評課的氛圍中掙脫出來,想起了要再開校務會的事情。

    方圓與邱正軒趕回到會議室,原本還有些嘈雜的會議室立刻安靜下來。邱正軒說:「都到齊了。」方圓這個時候感到有些歉意:「對不起啦,讓大家久等了。剛剛評完課,我也是一口氣沒歇。」那紅說:「知道校長忙,可我們的時間也很寶貴啊!」方圓頓時心中有些不悅,但並不表現出來:「整整一個下午,大家都辛苦了。現在,我要聽取各位分管的工作任務完成的情況,和雙休日進一步加強的打算和思路。那校長說她忙,那校長就先開始吧。」

    那紅說:「好,那我就先匯報一下藝術教育和藝術專用教室的迎檢情況。」但沒等那紅說,方圓的手機鈴聲響起,看了一眼,方圓不由自主地又站了起來:「翟局長,我是方圓。」翟新文說:「小方啊,聽說你今天上了一節試講課,聽了評了6節試講課,辛苦啦!」方圓說:「這是局長交付的工作,一定要竭盡全力做好的。」翟新文說:「如果教育局每一個同志都能像你這樣拚命工作,東州教育何愁辦不好?」方圓說:「是局長領導得好。最近幾次局長辦公會,我深切感受到,您作為教育的當家人,有多麼不容易,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很多很多。」

    小會議室裡同樣是大眼瞪小眼:以前光知道拍方圓的馬屁,現在也看到了方圓拍比他更一層的領導的馬屁,嘿,有意思。

    翟新文說:「能理解我的不容易,就好啊!小方啊,你做工作,我確實是非常放心。只要是交待給你的工作,我都百分之百地放心,就像這省優質課比賽,我能交給別人嗎?交給誰,誰能像你這樣,一天聽6節課,評6節課,還要自己再上一節課?這就是在拚命啊!」方圓說:「謝謝局長的褒獎,我做得還很不夠。」翟新文說:「這就不用謙虛啦。誰真幹事,誰假幹事,都是人在做,天在看。你做的事情,我其實也很佩服你的,一門心思就是要把分管的工作做好。」方圓說:「局長,我心裡真是這樣想的,就是想把分擔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績。」翟新文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這就對啦。」方圓說:「嗯。局長找我,有什麼指示?」翟新文說:「這一次,獎勵給政策法規科的2萬元,聽說獎金是給分配的?」方圓的心裡一驚,呵,誰說的?方圓擔當之氣在心中升起,不想給滕飛躍添麻煩,肯定地說:「是的,局長。是我提供了一個參考意見,由法規科的同志們商量後分配的。」翟新文說:「其實我呢,真不應該拿那麼多的。你也知道,法制工作都是你一手在抓,我什麼也沒有做。」

    這句話很有意思啊!越來越機智的方圓聽出了翟新文的試探之意,說:「局長,東州教育的任何工作,都是在您的領導下開展的。就像是打仗,您是指揮官,我和法規科的同志就是衝鋒陷陣的小兵。沒有指揮官的正確領導,我們瞎衝瞎撞,也是難以取得這樣的好成績的。」

    東州5中的幹部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想不到方圓也能說出這樣肉麻的話。但翟新文聽起來很入耳,肯定道:「你能這樣想,我很高興。我要告訴你的是,這一次法規科獎金的分配,雖然也有雜音,但基本上還是得到了公允的評價,認為獎所應獎。其他領導和各科室都得到了一份不薄的禮包,也很好地維護了科室之間的協作與團結,大家都沒有意見。我看哪,你這一回給我們教育局開了一個好頭兒,以後教育上的獎金,就要這麼來發放。吃大鍋飯的歷史,一定要改變!」方圓也很高興:「謝謝局長的肯定。有了局長的肯定,我的心也放下了。」翟新文說:「還有一件事,聽說東州5中下午在打掃衛生,要迎接什麼首長視察。為什麼我沒有得到任何消息呢?」

    方圓愣住了:難道宋雲生沒有跟翟新文講嗎?宋雲生又讓自己保密,自己該不該跟翟新文講?自己在學校的這點事,又是誰告訴翟新文的?方圓掃視全場,看不出個所以然,內心不禁有些惱怒:做成什麼事,最怕的就是內奸,東州5中一直以來都有個內奸啊!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到底是什麼樣的用意?方圓現在真想把他給查出來!

    方圓說:「局長,今天中午我在評課的時候,接到宋市長的電話指示。宋市長說,週一可能會有一位首長來東州,也可能會視察東州5中,也可能不視察。但宋市長要求我,讓我做好準備,拿出省素質教育現場會的水平,萬一首長來,就做好百分之百的努力!」翟新文說:「是省委趙書記要來吧?」方圓驚奇:「原來局長已經知道了。」翟新文心中泛上酸意:「我只知道趙書記要來東州,卻沒有接到通知說要來東州5中。這一次是宋市長直接打電話給你吧?」方圓說:「是。」

    翟新文歎了一口氣,語氣是那樣的蒼涼。過了一會兒,翟新文說:「你過一會兒來局吧,我們再商量商量迎接的事宜。畢竟,迎接的工作很重要,容不得出半點閃失。」方圓對翟新文此刻的心情有所感悟,在這關鍵的時刻,翟新文還能放下個人的心思,著眼於做好工作,這何嘗不是一個做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呢?

    方圓恭恭敬敬地說:「局長,我在學校開完校務會後,立刻去教育局,向您匯報我校的工作準備情況。」

    看無廣告-",您的最佳選擇!

    請推薦

    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