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石槿花開

第一卷 33、農事 文 / 微薇一笑

    聽了父親的話,石槿柔想了想,說道:「爹,這第一件呢,總之以前這些事都有專人負責,您也別想著新官上任三把火,只管讓他們接著干。舒孽信鉞幹得好的,不僅留任,還有賞;幹不好的,到時候換人就是了。」這也是石槿柔前世積累下的工作經驗,那些一上任就安排自己人的領導,往往都不得人心。

    石原海聽了,點頭道:「小柔說的有理,任人唯賢是正途。」

    石槿柔笑了笑,接著道:「這第二件呢,也簡單。現在城裡最大也是最好的酒樓,叫芙蓉居。過幾天,您在芙蓉居定幾桌酒席,將縣裡有頭有臉的人家都請過來,大家吃頓飯,認識一下不就得了?」

    對於女兒的建議,石原海心裡有些沒底,他沒有為官的經驗,剛才所說的兩件事,雖然不是很棘手,但至少讓他覺得有些難辦。可在女兒的口中,這兩件事倒是再簡單不過。事情真如女兒說的那麼容易嗎?

    石原海看著自己的女兒,過了會兒,忽然笑了,說道:「好!就依小柔的話。」

    他決定接受女兒的建議,原因很簡單,他相信女兒的聰慧。當初在他看來根本不可能要回來的嫁妝,最後竟然真的讓女兒要回來了。就沖這一件,他也決定試試女兒的辦法。

    對於父親接受了自己的建議,石槿柔並沒感到多意外,因為那些建議,都是她的經驗之談。而且在她看來,父親說的這兩件事,都是小事。

    「爹,女兒還有件事想和您商量下。」石槿柔很快轉移了話題。

    「小柔又有了什麼新打算了嗎?」石原海的思維還停留在女兒算計妻子的嫁妝,不,是要回妻子嫁妝的事上。

    石槿柔不知道石原海在想什麼,只是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道:「是這樣的,今天那賣牛的魏萬興來的時候,女兒和他打聽了下種地的事。」

    「小柔難道是想買地?」買房子置地是日子越過越好的表現,古人對此深信不疑,石原海當然也不例外。

    「哪裡啊!女兒又沒想定居在這裡,買地幹什麼?!」石槿柔嗔道。

    「那小柔的意思是……」

    「女兒是這樣想的。一是由爹爹出面,將魏萬興和高家莊一個叫高遠勝的種田高手請到縣衙來,跟他們談談。看能不能以官府的名義請他們當種田的師傅,將他們種田的心得傳授給其他人,把全縣的糧食產量都提上去。當然,不讓他們白教,到時候讓他們在衙門裡領一份工錢。」

    石原海略一思索,點頭道:「可以。縣衙工房裡有專門負責農田水利勸農吏,到時候讓你說的那兩個種田好手跟著他們就是了。」

    石槿柔一聽,立刻糾正道:「爹,不是讓他們跟著工房的人,而是要讓工房的人跟著他們,而且最好把魏萬興他們的經驗記錄在冊。」

    石原海略一想就明白了女兒的意思:「知道了。到時候我會交待下去的,讓工房的人認真跟著學,把相關的東西都記錄下來。」

    石槿柔笑盈盈地點了點頭。

    「小柔還有別的事嗎?」石原海又道。

    「是還有一件事。」石槿柔答道,回屋拿出了一張下午畫好的梯田圖放在了桌上。

    石原海不明所以地看著那張「怪圖」。

    石槿柔微微一笑,解釋道:「爹爹,我聽魏萬興說,義安這裡,有很多荒蕪的山坡地,因為條件限制無法耕種。女兒下午想了想,如果把那些山坡地修成這樣,也許能種出糧食來……」隨後仔細說明了圖紙上的內容。

    石原海看著那梯田圖,喃喃道:「這兩天我正為這事發愁呢。義安的耕地不多,稅負上難免吃緊,若是能多開墾出能產糧的耕地,那最好不過。」

    石原海擰著眉想了想,又用手指摩挲著圖紙上的線條,過了會兒,才有些遲疑地問道:「小柔,你這法子是哪得來的?能行嗎?」

    石槿柔心說:「當然能行!」不過,她嘴上卻道:「能不能行,不試試怎麼知道?」

    石原海聽了,背著手在屋裡來回踱了兩圈,最後才下定決心點了點頭。

    石槿柔並沒急著說話,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她得給父親考慮的時間。

    見父親點了頭,石槿柔才道:「爹,這法子完全可以試試,反正那些山坡地荒著也是荒著。不過,如果看不到好處,恐怕也沒人願意去試。不如這樣,出個政策,所有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歸開墾者所有。而且前兩年,不管有沒有出產,都不收任何稅負。這樣一來,大家才有熱情去幹,爹以為如何?」

    石原海寵溺地看著女兒,笑道:「小柔把什麼事都想好了,為父還能以為如何?就按小柔的法子辦吧。」

    石槿柔嘟了嘟嘴,嘀咕道:「可問題是,這事要出成績最早也得後年了,也許更晚,到那時,爹爹可能早就不是這義安的縣令了。」

    石原海卻不在意地擺手道:「無妨!這事關係著民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如果功勞讓我得了當然好,得不著也無所謂。為父不求名垂青史,只想為義安的百姓做些實事。」

    石槿柔歎了口氣,好吧,就算他們父女積善行德了。

    石原海父女沒想到,因為石槿柔提出的這兩個簡單的辦法,到石原海離任時,義安的糧食總產居然翻了一番,在後來的史書中,石原海也被記上了一筆,成為以舉人身份入仕的楷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