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官路無疆

《》章 節目錄 939 當面匯報 文 / 滄海而立

    官路無疆-939當面匯報

    陸俊生對曾家輝每提的一個問題,似乎都有說不完的話,有提供不完的證據,顯然這兩年為了這個舉報,他不僅與鄒小達撕破了臉,而且也做足了內功。他還提到了人行曾經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基金會審計,發現執行規定的一些差距,而且還接到了有關方面的整改通知。

    曾家輝對這個情況很感興趣,問道:「鄒小達當時是什麼反應?」

    「他很緊張啊。」

    「那你呢,做過些什麼?」

    「我當時因為有事出差,回來時基金會方面已經向上面寫了一個整改報告,大致有兩點內容:一是委託金融機構管理,如何進行具體投資操作;二是懇請人行推薦比較可信的金融機構……。」

    「那人行最後推薦沒有?」

    顯然,如果人行推薦了,那就表示認可了基金會的整改。可陸俊生的回答很有意思,「人行怎麼可能推薦呢,因為規定已經廢止了。」

    曾家輝認真的理解著陸俊生反應的情況,繼續問道:「你剛才指基金會向『上面』報告,這個上面指的是誰,團中央?還是人行?」

    「都報了。」

    「哦。」

    曾家輝終於與陸俊生結束了這個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然後想了一下,就有關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向一位在人行擔當法律顧問的朋友又進行了一個電話咨詢。

    然後,他才在報告上又增加了一條:鄒小達認為自己的投資行為不違規,初步認為這是一種貌似振振有詞的詭辯,從法律規範角度上判斷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如果不違規,當年人行委託的審計機構為什麼要下達整改通知?如果不違規,青基會負責人看了整改通知,為什麼會很緊張?如果不違規,基金會又為什麼要上報整改報告?第二,鄒小達曾經公開承認人行規定已經廢止,就等於同時承認了該規定曾經頒布並效。這也不是說,在人行規定有效期內,鄒小達挽起袖子自己下海的所有直接投資已經屬於違規,他自己是深明其義的。第三,審計過程中,拒絕提供有關資料,本身就違反了審計法,也表明心虛,知道自己操作違規了。

    完善了這個報告,曾家輝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雖然怎麼看都覺得這是一個「黑材料」,因為全篇都是對鄒小達的批判,可從掌握的情況來看,事實上也真是如此。()沒辦法,作為一個副部級幹部,必須講究實事求是,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第二天,曾家輝親自將自己撰寫的報告交到了團中央第一書記手裡。

    第一書記讓曾家輝坐下喝茶,然後認真的看起報告來,對他的這些分析甚為讚賞。由於對青基會的情況大家基本上都有所瞭解,只是缺乏一些事實上的說明罷了。所以,第一書記對結果也不用作什麼疑惑,但他提出了一點,「現在有幾家報紙的記者在為鄒小達辯解,你對這個事怎麼看,又怎麼處理?」

    曾家輝對此倒是一笑,「書記,記者都是高智商的人士,他們對事實真相其實比我們估計還要知道得早,只是出現這樣一些文章,讓我有一個感慨。」

    見曾家輝稍停,第一書記問道:「什麼感慨?不妨直說。」

    「新聞記者難免良莠不齊。」

    「哦?你是說有些記者是…?」

    曾家輝心照不宣的點頭,道:「大量的事實證明,鄒小達的私下投資是違規的,所以他一定心虛;因為心虛,鄒小達一定不敢跟從一開始就真實報道的報社打官司;海外記者提出的採訪要求,鄒小達也是一律不敢接受,他只能利用內地少數傻乎乎的記者發發文章、無力的申辯,企圖為自己塗脂抹粉,想矇混過關……可是,違規虛假、不清不楚的東西怎麼狡辯也沒用,不合法就是不合法,違規就是違規。」

    他不僅這樣說,似乎還早有準備,從公文包裡拿出了幾份報紙,並遞了過去,「您看看這幾篇文章,我們如果仔細閱讀鄒小達對內地記者發表的談話,就不難發現漏洞。」

    第一書記一邊翻看報紙上的那幾遍讓曾家輝作上標記的文章,一邊道:「你說說你的看法?」

    曾家輝喝了一口茶,道:「比如,鄒小達對香港記者說:十多年來,人們尊稱我是慈善家。可內地報道一出,人們大感意外,怎麼慈善家就變了味,成了下海經商的投資家了?而且是一個坑掉了不少善款的失敗投資家,人們有一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感覺,又因希望工程的純潔,那種憤怒可以想像……這是我們的尷尬和無奈,在國內只有做投資家,才能當慈善家,否則慈善機構的家就無法養家餬口……讓「慈善家」去做「投資家」本已很無奈;這個「投資家」還必須萬無一失,更是過分苛求。書記,這一段話,其實漏洞百出、蒼白無力。」

    第一書記已經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有些異樣的看著曾家輝,「曾書記不妨說得透徹一點。」

    曾家輝點頭,道:「我用一個普通捐款人的身份來思考這個問題,可以想到這麼幾點:第一,鄒小達怎麼能算慈善家?真正的慈善家是用自己的錢去投資,賺取利潤,然後從自己口袋裡、把屬於自己的利潤拿出來捐給慈善事業的人。鄒小達不過是受萬千捐款人之托,代管希望工程工作的秘書長。他能把捐款人的錢拿去投資麼,有沒有這個權力?第二,鄒小達的投資黑箱作業那麼多年,內地報紙一披露,鄒小達的「角色」當然變換快。既然鄒小達承認「人們有一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感覺,又因希望工程的純潔,那種憤怒可以想像」,那麼報紙的揭露報道是不是說對了,人們的憤怒和抨擊,情理之中嘛!第三,誰授權、誰逼迫鄒小達去做投資家了?……」

    第一書記聽得直點頭,「你說得有道理,繼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