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 文 / 曉風
「劉大人,不知道海盜人數有多少?」
終於還是有人忍不住發問,劉景曜面色凝重,沉聲答道:「張國華報說,大約是兩千餘人,是這遼東和咱們登州一帶海域十幾股盜匪合力而來。」
兩千多人的數字,確實最少占渤海灣和山東外海七成以上的海盜實力。
北方海盜不比南方勢大,一次動員兩千餘人,雖然不是傾巢而出,也算是基本上把所有的實力全拿了出來。
一聽到這個數字,所有人,包括武職官在內,眾人的面色都變的十分難看。
有一些膽小的屬員,更是大驚失色,甚至驚呼出聲。
「那我們怎麼走?」
葉曙光見劉景曜並不慌亂,心中好奇,問道:「現在時辰尚早,料想海匪沒有這麼快就到。而且,彼等進擊路線,也難逆料,我等從何路離開?」
「葉大人要走?」
劉景曜並不正面回答,而是笑著反問道:「葉大人也是一生戎馬,幾個小匪跳梁,難道就怕了不成?」
「說真的,老夫自是不怕。」葉曙青的性子倒是老而彌辣,被劉景曜這麼一激,便是亢聲答道:「某雖老,但仍騎得烈馬,開得硬弓,一弓一馬,自身可保無事。倒是劉大人……」
「本官就在城頭上觀戰,今日是快月半,到時月白風輕,我和葉大人置酒於城樓,觀官兵破賊,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這……」
饒是葉曙青戎馬一生,從一個指揮僉事的世職靠自己的戰功升到都指揮,現在雖不領軍,而且榮光多是來自萬曆年間,從天啟到崇禎十一年,這近三十年的時間都沒有領軍廝殺過,但畢竟他是武將,劉景曜只是文臣,在葉曙青看來,浮山兵馬雖利,但刀牌手少,弓箭手無,且又無火炮,只城頭有四五尊虎蹲小炮,這樣的火力輸出,用來守城尚嫌危險,更不要提出城與海匪對決了。
要知道,海匪縱橫海上,跳幫廝殺,一場對決下來,要麼自己死光,要麼就是殺光敵人。上岸劫掠,也是經常會遭遇官兵,都是要拚死博殺,以命當賭注才行。
這樣時間久了,海盜都是凶厲殘忍,博鬥經驗豐富,兩千多海盜,山東魯軍怕是得上一萬人,就算是關寧軍,也得有相當的騎兵才能克制。
這樣一股力量,怕是都要驚動京師內閣和兵部了,劉景曜這個兵備道要是臨事而走,官也就當到頭了。
要是真的鎮定如常,在城頭觀戰破敵,事情傳揚開來,登萊巡撫的位子也是肯定就到手了。
只是這兩千多海盜,眼前的浮山營守這個破敗的所城都未必能守的住,還要出戰邀擊……當然,守城的話,海盜四處劫掠,殺傷百姓,兩千多海盜帶來的破壞肯定是災難性的,這四周散落的軍戶人家和各堡,還有方家集等熱鬧的集鎮,這一次肯定難逃毒手,而到時候上報上去,損失過大,除了浮山所的千戶,還有張守仁這個新上任的海防游擊,再加上劉景曜這個兵備道,甚至是膠州知州等地方官員,怕是都要被摘下烏紗,甚至是下獄治罪了。
既然明白了劉景曜的心思,也就無須多說。
再者,葉曙青也是十分好奇。
劉景曜這種篤定的樣子,顯然是張守仁先打了保票,保得這些官員都平安無事。不然的話,劉景曜不僅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也是拿自己的腦袋來開玩笑了。
「兵備大人既然有此決斷,」不顧四周那些官員和隨員們極其難看的面色,葉曙青也是微笑道:「下官敢不奉陪?」
「哈哈,很好,現在已經是黃昏,眼看就要天黑,叫人在這裡點亮燈燭,擺好桌椅,我等置酒高樂,等著看官兵擊賊。」
劉景曜倒真是興趣極好的樣子,在他的吩咐之下,果然是周炳林調來大量人手,把城樓這裡洗涮一下,去掉浮塵和蜘蛛網等髒物,其實事情已經是打掃過了,只是再當面做做樣子。
然後再擺上桌椅,等一切收拾停當,天早就黑的透了。
在城下,六百多浮山營兵已經奉命點起火把,並且在城外用草和枯枝澆上桐油點燃,幾個大火堆堆的有好幾人高,燒起來後火苗竄的半天高,把方圓數里都照的通明雪亮,然後有人不停的加引火物,務必使火不滅。
「今天真是來著了啊。」
眼前情形,果真也是激起了葉曙青的豪性。當年征戰歲月,似乎又是重回心頭。
他看向自己的都司同僚,大笑道:「張國華不知道躲在哪裡,他又是怎麼判定海盜非得來這裡和他打?事前派了多少斥候去查察?這一仗,老夫行伍數十年,倒真是學著了……居然還有這樣打法的!」
「就是,」有人跟著笑道:「張國華是把自己當諸葛武侯了麼?就在這裡擺上陣仗,料定人家必定前來,還必定是打東門這裡過來。」
有人聲音陰沉,這是布政使司下的文官:「若是他料敵有錯,致海匪禍害地方……」
這一次,大家跟隨前來,是山東巡撫和朝廷的共同決斷,查察地方軍情海防大事,當然是要各部門通力合作。
但來了不一定就是友好的,到目前為止,張守仁並沒有拿出過的去的東西來,辛辛苦苦一趟,到現在還是兩手空空,大家都是滿腹的怨氣。
若是真有海盜前來,並且做出什麼禍害地方的事,那麼大家回去之後,倒也不介意給這位春風得意新上任的游擊將軍,多上那麼一點眼藥。
況且這會子張守仁不見蹤影,雖說有數百強兵列陣於所城之外,但這個游擊將軍也太慢待大家,並且也太漫不經心了。
若是以惡意來揣測
張守仁確實是不見蹤影了,雖然不把這兩千海盜當一回事,不過那叫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卻還是要認真對待的。
黑室送來的情報的信息量已經足夠豐富,在充足的情報基礎下再來做判斷,當然就能大體推測出海盜的動向。
張家堡那邊,海盜一定會派船去攻打,但那邊海防設施重修過,堡門一閉,各墩堡內都有炮,留一些操炮的躲在墩堡之中,海盜就很難啃的下來。
那邊難啃,動靜鬧起來也不大,所以張守仁判定,海盜為了達成目標,一定是來撲浮山所城。
如果所城這邊閉門而守,急切難下,那麼就從所城往東,直撲方家集。
那邊是幾萬人的大集鎮,十分富庶發達,平時小股海盜是到不了這樣的大鎮子的,今次十幾股海盜合力而來,張守仁不知道秦增壽允諾了什麼好處,但料想這姓秦的拿不出什麼銀子來……那麼,叫這些海盜把方家集搶一遍,這般富裕的大鎮子,海盜們自然樂意,自然也就一拍即合。
但去搶掠之前,他們也要把正事辦了。就算拿不下浮山所城,四處燒殺一番,再洗了方家集這樣的大鎮子,劉景曜和張守仁的烏紗帽一樣保不住,張守仁的根基也是毀了,這樣也算是完成了秦增壽吞併張守仁的目標。
這麼一想,海盜的行事目標,行進路線,清晰可見,簡直就是畫在腦中一樣。
葉曙青他們所驚訝的,在張守仁看來,只是明朝的將領在預判能力和情報歸納分析等一系列的軍學上頭,實在已經是很落後了。
象幾十年前最著名的薩爾滸一戰,明軍莫名其妙分成四路進擊,而且在事前大張旗鼓,不僅把進軍的路線,還把每一路的將領,人數等細節全部寫在榜文上,這樣努兒哈赤和他的建州部落對明軍的動向一清二楚,細作把明軍的進軍路線圖寫的清清楚楚送到努兒哈赤手中。
所謂「憑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是建立在對明軍動向一清二楚的前提下的,不然的話,有一層戰爭迷霧籠罩著,努兒哈赤怎麼知道明軍走什麼路線,哪一路強,哪一路弱呢?
事前的情報刺探對明軍來說基本為零,將領們還只是習慣在戰場上派出斥候偵騎,大體上瞭解敵人的人數和戰力就可以了。
最多再瞭解一下對方的糧草儲備和軍心是否穩定什麼的,這樣就算做了萬全的準備。
至於如張守仁這般,事前有大量的準備工作,事發之時有充足的預判,對敵人的規模,線路,裝備,士氣,指揮,大體上都有一個瞭解之後,如何對敵做戰,這豈不是很輕鬆的事了嗎?
所謂的參謀制度成熟之後,軍隊做戰靠的就是對武器裝備的熟悉程度,武器的先進與否,對地形的瞭解和利用等等。
在數百年後,參謀制度成熟,列國之間的戰爭,唯有拼鋼鐵與人力消耗,別無他法,任何所謂個人的奇計在成熟的參謀軍官團面前,都是可笑的小孩伎倆,沒有任何的效用。
張守仁現在以一人之力就可以當得起名將的資格了,那些海盜和秦增壽商量出來的奇計在他看來如同小孩過家家般的可笑和幼稚。
但他還是希望,像今天的這種事再發生時,能有一個成熟穩定的參謀軍官團在身邊,隨時為他提供建議和智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