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帶個系統穿三國

第五卷 立足江東 248 佔領會稽郡 文 / 天侑明

    248佔領會稽郡

    張遼這邊因為他的統率,雖然人數少,但也佔據了上風

    當然,顧雍那邊人馬也多,是張遼這邊的兩倍,短時間內張遼是不可能打敗他們的,還在相互拚殺僵持著。

    不過即便這樣,張遼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周喁和許貢無法前去支援,趙飛和許褚那邊,就是大局已定了。

    敵軍弓箭兵大營,統率的將領都是能力平庸之輩,在如此深夜,被敵軍突襲,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可以力挽狂瀾。

    三萬的弓箭手,還在酣睡中的時候,趙飛他們就已經衝進了營地。

    這些弓箭手根本就沒有了開弓射箭的機會,只能放棄射箭匆忙之下和趙飛他們拚殺。

    好在郭異也不算是吝嗇,有了顧家的支持,也算是財大氣粗,這些弓箭手除了弓箭之外,每人還配置了一把鋼刀,要不然他們近戰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畢竟是弓箭手,在刀法方面,平日裡根本就沒有怎麼訓練過,訓練的都是練習眼力和開弓射箭。

    如今又是驟遇突襲,衣甲不全,即便人數要稍多一些,也是無濟於事。

    趙飛帶著周倉和麾下士卒,將大部分敵軍都殺散了後,沒有去追殺那些散兵游勇了,而是立刻帶隊下山,準備去和支援張遼。

    趙飛還派了一千人馬,到了獅子嶺山巔,然後把那裡顧雍他們準備多時的檑木滾石都推了下去,如此就可以堵住山路,不讓顧雍他們逃走。

    趙飛的心思是很大的,他想的就是一網打盡。

    許褚那邊也結束了戰鬥,按照趙飛事先的吩咐,他也沒有再去追殺殘餘的少量逃入山林的敵軍,而是選擇了下山支援。

    等到趙飛和許褚大軍抵達戰場的時候,就立刻讓原本均衡的戰場,立刻傾斜了。

    許褚一馬當先,上來就將周喁給生擒了,要不是趙飛眼尖,喊了一句刀下留人,恐怕周喁一刀就被許褚給殺了。

    周喁被生擒,那他麾下的丹陽兵也就沒有戰鬥力了,丹陽兵雖然厲害,戰鬥**也很高昂,此刻主帥被擒,但是都沒有投降的,可惜所托非人,他們效命的對象,能力實在是太差了。

    張遼這邊見到趙飛他們援軍到了,都是士氣大振,張遼趁著顧雍心驚的時候,就突破了重重敵軍士卒的阻攔,殺到了他的面前。

    好在張遼從趙飛那裡聽說過顧雍,也知道趙飛很看重此人,因此手中神兵只是抵住了顧雍的胸口處,並沒有刺下去。

    這兩邊都有戰果了,趙飛這邊,周倉雖然要比許褚和張遼差一些,但差的也不是很多,武力畢竟也達到九十了,而許貢則是一個文人,一番殺戮,許貢也是被趙飛給生擒了。

    對於周喁和許貢,趙飛是讓屬下不得殺害的,只能生擒,一來是不觸怒盛憲和周昕,免得他們傾盡全軍來攻擊報復,二來,趙飛也是擔心孫策的事情會重演。

    雖然趙飛不像孫策那樣因為武力高絕,就喜歡獨自一人去打獵之類,輕而無備;但要是殺了許貢,他的門客可以刺殺死孫策,可見武力還是不錯的,趙飛是有許褚保護,他也有系統在手,但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許貢並沒有什麼威脅,不是必須要死的人,趙飛也不願意因為殺他就被刺客給盯上。

    雖然王越都沒有能夠刺殺死趙飛,普通的殺手絕對不可能給趙飛帶來傷害,但是多一事還是不如少一事。

    如今周喁和許貢在手,趙飛也就有了可以和盛憲周昕他們交涉的籌碼了。

    這一戰趙飛雖然勝利了,但也損失不輕,尤其是周喁的丹陽兵,戰鬥力還是極其厲害的,給趙飛大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趙飛這次是六萬五千的人馬,雖然打敗了顧雍他們的十四萬聯軍,但自身也是傷亡了三萬多人。

    顧雍他們還剩下六萬多人,見三位首領都被抓住了,也就戰意全無,都放下兵器投降了。

    這一戰也基本上宣告著趙飛去下了會稽郡了,山陰縣只有兩萬人馬了,郭異是無論如何也無力回天了。

    趙飛自己則是和魯肅一起,開始處理會稽郡的政務,安排六萬多俘虜的安置工作。

    趙飛派了張遼帶了兩萬士卒去會稽郡的北部縣城,防守吳郡和丹陽郡有可能的攻擊。

    然後趙飛再派了許褚帶著五千人馬,堵住山陰縣東面的山道,然後給郭異下最後通牒,意思就是趕快不投降,三天內再不投降,等日後攻破了山陰縣,就殺了郭異他全家,而現在投降,則是不會動郭異分毫。

    郭異本來就不是多有野心的人,面對趙飛的威脅,他已經被十四萬大軍失敗的消息給震懾住了,此時顧雍也被趙飛給抓了,顧家見大勢已去,也不再幫助郭異了,因此三天後,郭異就派人撤去了山道關卡上的士卒,開城門投降。

    趙飛得到了郭異投降的消息,自然是大喜,他目前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了,地方太大,需要防守的太多了,如今郭異投降,至少許褚和廖化加起來的一萬人馬可以動用了。

    和陸家一樣,顧家的勢力雖然在這會稽郡,但他們的祖宅和族人居住地,都在吳郡。

    如今趙飛抓到了顧雍,顧雍還不是顧家的家主,佔領了會稽郡,也不代表著就是說顧家就必須來和他套近乎了。

    目前顧家主要的骨幹人員,只有顧雍一人落在趙飛手裡,還沒有到顧家必須低頭的地步。

    趙飛對於顧雍自然是極力的以禮相待,每日都去親切攀談,比之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有過之而無不及。

    顧雍並不是太過傲氣的人,他的高風亮節,並不就是他傲氣非凡,而是指他品德高尚,待人真誠。

    如今顧雍雖然輸了,但他也是個坦蕩君子,也輸得起,不可能因此對趙飛有什麼生氣的地方。

    趙飛的態度很誠懇,對於顧雍極其的客氣,除了不允許他離開以外,其他任何的條件都答應了。

    當然顧雍本身也不會提什麼條件,每天趙飛在處理了繁多的政務之餘,都會抽出很多時間來和顧雍談天說地。

    顧雍雖然心中還是很認可趙飛的,但是表面上一直都是不冷不熱,面對趙飛的招攬,每次都是很客氣但又很堅定地拒絕了。

    趙飛面對顧雍的如此不識抬舉,心中自然是失望外加惱火,要不是他看到系統屬性裡面,顧雍對他的好感度,每天都有所增加,那他恐怕早就失去耐心了。

    不管怎麼樣,趙飛的決定是盡可能地去收服顧雍,畢竟這種內政大才,正是他極為缺少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張昭張紘的內政也是極為的厲害,但要說對整個東吳的影響,還是比不上顧雍的,因此才會說只有顧雍在內政上可以比的上諸葛亮和荀彧。

    在歷史上,雖然孫策臨死的時候對孫權說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是當時是因為顧雍還沒有做官罷了,並不能以此就說顧雍比張昭差,而且這句話也只是三國演義裡面,正史上並沒有這個事情的記載。

    張昭和顧雍都是內政的能臣,但兩個人的形象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昭向來疾言厲色,只要他認為自己是觀點是正確的,就會直言不諱地對孫權進諫,常常搞得孫權下不了台,這情景就像一個嘮叨的老人家訓導小孩一樣,頗有搞笑的意味。

    當然這也是因為張昭是孫策留下來的輔政老臣,總有些倚老賣老的味道。

    但顧雍卻相反,他為人謙和,不發脾氣,而且還不喜誇耀,但實際上,他所立下的治績是非常大的,而顧雍態度溫和的同時,也從不放棄真理,像張昭一樣,只要是正確的,他也會堅持下去。

    張昭過於耿直敢諫,因此孫權一直都沒有把他立為丞相,這不是說孫權不是明主,只是張昭這樣太過於直言不諱的臣子,也沒有多少君王可以忍受的了。

    孫權志向遠大、自尊心強,而顧雍不像脾氣火爆的張昭一樣,老叫孫權掉面子。

    顧雍無論對下屬還是上司,亦或同級,其說話即便持不同的見解,也不會用非常激烈的手法去駁斥對方,而會從更加理性的方面入手,再引導對方走向自己的思維,使對方最後能夠認同和理解自己的意見。

    有時候,人們明明同意對方的觀點,但總因為對方一開口就把你之前不太正確的觀點給反駁了。

    比如「只能說你是一派胡言!」「又是一個不懂事的!」「你肯定是錯的!」「你這樣說不過是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等等類似於這樣的話。

    這些話太過了,總使得自己下不了台,為了「挽住」自己的「面子」,就不得不開口和對方爭吵,結果雙方吵了個耳目赤紅,誰也沒說服誰。

    不僅如此,吵輸的人往往也不會因此就去同意「勝利者」的話,相反會因為怨恨對方,使得更加堅持自己之前的想法。

    這種現象就等同於把一隻青蛙扔到熱水裡,青蛙就會跳出水來,而把青蛙扔掉冷水裡,再把冷水一點一點地煮熱,青蛙也不會察覺,這是一樣的道理的。

    一開始就激烈地推翻對方的觀點,哪怕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也只會引來更為激烈的反擊。

    有些理不直的人,說起話來卻往往氣壯,顧雍理常直,但說話來卻反而氣和,讓人容易接受,孫權雖然是他的君主,但也因此而尊敬他。(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