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帶個系統穿三國

第五卷 立足江東 270 徐州有變 文 / 天侑明

    曹操帶著大軍,狀若瘋狂地往著徐州殺去,心裡想著的,自然是誓殺陶謙。

    陶謙也不少束手就擒之人,一邊積極準備做著守城的準備,向著曹操解釋著其中有誤會,另一邊則更是派士卒去找了劉備。

    陶謙禍水東引,他知道曹操猛將名臣眾多,青州軍的身體素質又是非常地強,他徐州厲害的軍隊很少,麾下也沒有什麼人才,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

    陶謙自己是半百的人了,身死不要緊,只是他擔心的是兩個兒子。

    徐州是在陶謙的掌控之下,只是膝下的兩個兒子,卻都是被麾下的文武官軍簇擁成為了兩派,都想成為這徐州之主。

    這一個徐州牧給兒子,陶謙自然是願意的,子承父業,再正常不過了。

    只是兩個兒子之間的關係,被徐州的世家大族挑撥地有些太狠了,他們都是性情幼稚之人,沒有什麼胸襟,被隱藏於後面的世家大族玩弄於鼓掌之中,一直揚言要殺了對方,對對方是恨之入骨,卻不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那些世家大族故意做的,用以挑撥他們的關係。

    陶謙得到了徐州所有世家大族的效忠,但是對於這種事情,他又不好發作什麼,因為整個徐州的世家大族都捲入到了這裡面,分成了兩派,都加入了自己看好的陣營。

    這些世家大族想的不是背叛陶謙,只是站位而已,他們詆毀對方,只是本能地想保護自己,在陶謙心裡提高印象,之後一旦自己支持的公子成為了徐州牧,那支持另一位公子的一半徐州世家大族,肯定都要遭到清算,這整個徐州,那麼多的利益,這塊大蛋糕就要重新劃分了。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陶謙絕對不願意看到,他死後,一個兒子成為了新的徐州牧,然後立刻就向他另一個兒子舉起屠刀。

    這些年,陶謙一直在觀察,努力停息兩個兒子之間的仇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仇恨倒是越來越深了。

    陶謙很無奈,他也發現,兩個兒子都是心胸狹窄之人,若是沒有徐州牧這個位置的勾引,他們還能夠做到兄弟和睦,但是一旦牽扯到巨大的利益之爭,那他們就都是恨不得對方立刻死了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年老的陶謙放棄了傳位於兒子的打算,他知道兩個兒子的能力都不強,根本無法在這亂世建功立業。

    與其這樣,那這徐州牧還不如給了別人,兩個兒子沒有了這個希望,也就可以和睦相處,成為普通的世家大族,不比去和其他諸侯爭鬥了。

    這就是陶謙的打算,他原本是打算請袁術來的,袁術實力要遠比曹操強大的多,再加上徐州本身的實力,那曹操即便心中再憤怒,只要還有理智在,必然不敢攻擊。

    但是袁術已經準備抽調五萬大軍,往江東去了。

    袁術的軍隊是不少,但是在豫州北部,要駐守十萬防備曹操,南陽那邊也要駐軍防守劉表,真正能夠調動的軍隊,也就是十萬左右的人馬了。

    如今有五萬去往江東,還有五萬活動部隊,袁術是準備在壽春繼續集結,然後作為征討江東的第二撥人馬的。

    趙飛畢竟有十一萬大軍,袁術為了穩妥起見,這十萬大軍還是派出來的。

    這樣一來,陶謙派人來求援的時候,袁術就有些為難了。

    徐州和江東,都很重要,孰輕孰重,難以抉擇了。

    大多數人還是勸袁術放棄進攻江東,讓孫堅整頓人馬,去佔領徐州。

    徐州相比於江東,可是富庶多了,趙飛統一江東,也是沒有方向可以發展了,到時候袁術可以從容攻之。

    但是徐州就不一樣,一旦要是被曹操佔領,要曹操增長的實力就太多了,就可以與袁術相對峙了。

    曹操有三十萬青州軍,在軍隊方面,已經不比袁術少了,手下人才大將,更是比袁術厲害,唯一欠缺的,只是青州軍還沒有訓練完畢,成軍時間尚短,沒有袁術手下的士卒武力強。

    還有一個則是曹操的錢糧比之袁術要少很多,袁術得到袁家的大部分家產,袁家可要比曹家的底蘊深多了,錢糧無數,袁術一直在擴軍中,不擔心錢糧的消耗,實力在飛快地發展中。

    只是袁術的心有些大了,也有些急了,他沒有聽取這個意見,而是選擇了第二種辦法,江東和徐州他都要。

    孫堅五萬大軍繼續派往江東,只是後續的五萬援軍沒有了,而是改為紀靈統帥,再加上五萬,籌足十萬大軍,往徐州曹操那邊攻去。

    除了袁術之外,陶謙也向公孫瓚求援了,他不可能把希望放在一家身上。

    青州刺史是田楷,此時公孫瓚和袁紹正在激戰中,抽調不出人馬,但是徐州又不能置之不理,畢竟是一州之地,人口眾多,得到了可以極大地增強公孫瓚的實力。

    於是田楷想來想去,就派了麾下單獨成軍的平原相劉備,帶著一支偏軍,往徐州奔去。

    劉備自然是不會反對田楷這個命令,他政治眼光非常敏銳,頃刻間就看出了這其中的利益和機會所在。

    這段時間,劉備作為平原相,並沒有發展多少實力,畢竟他是公孫瓚的屬下,再怎麼發展,軍隊都是姓公孫的。

    劉備一邊努力地拉攏麾下軍隊的兵心,一邊也是極力地探訪人才。

    除了雷打不動的關羽和張飛外,劉備在公孫瓚手下,也發現了趙雲這個大才。

    趙雲在袁紹那裡參軍了一段時間後,見識到了袁紹軍中的黑暗,平民出身的他,不管怎麼拚殺,所立戰功都被其他世家大族出身的人給剝奪了。

    這讓趙雲非常憤恨,也看清楚了袁紹也非是成大事之人,只知道玩弄權術,聚攏世家大族,在勢力中間玩平衡,卻不知道拉攏手下軍隊,所依仗的顏良文丑二人,都是不怎麼精通兵事的莽夫而已。

    顏良文丑應該是和典韋許褚這些人差不多的,他們倆統軍能力應該要比典韋許褚稍微強一些,但是強的有限,領個一萬人馬還可以,但是袁紹居然是經常讓顏良文丑他們單獨統率數萬甚至十數萬軍隊,這就有些太過了。

    顏良文醜的治軍能力要差一些,自然就無法做到公正嚴明了,他們不是張頜這樣的統軍大才,因而才導致軍中烏煙瘴氣,趙雲這種平民出身的英才,難免就會感覺,太過於憋屈了。

    公孫瓚和袁紹則是恰恰相反,袁紹看重世家大族,輕視軍隊,但是公孫瓚,他本就是小家族出身,很少有世家大族會投靠他,公孫瓚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他的白馬義從。

    這也就導致了公孫瓚治軍非常好,極其地嚴明,麾下士卒,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有哪個人敢貪墨其他人的功勞,一旦被發現,立刻殺頭,不管是誰,絕無幸理。

    為此,公孫瓚就曾經將他的一個違反軍規的公孫族人,都是毫不留情地給殺了,至此以後,軍中也是無人敢犯軍規了。

    這也是白馬義從實力強大的原因,每個士卒都願意拚命,因為他們知道所有的獎賞,都可以靠著軍功換來,沒有人敢貪墨他們的功勞,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

    這樣的氛圍,自然就是極其符合趙雲的胃口了。

    何況公孫瓚一直是以強硬的手段對付外族的,而袁紹在前期實力弱小,為了抵擋住公孫瓚的攻勢,更是耗費了巨量的錢糧,請動了鮮卑異族大軍,進攻公孫瓚後方。

    這也是趙雲最鄙視袁紹的地方,在趙雲看來,不管袁紹如何爭鬥,都不應該將異族引為臂助。

    公孫瓚性子強硬,他在異族面前強硬慣了,一身名頭,多半都是在異族身上取得的,因而自然不可能像袁紹那樣,耗費巨量的錢糧讓鮮卑大軍退軍。

    再說公孫瓚也沒有這麼多的錢糧,即便有,他也會用來擴充大軍,更不會向異族低頭的。

    公孫瓚調派了大軍去抵擋鮮卑大軍,甚至反攻塞外,這樣一來,進攻冀州的軍隊自然就少了,也就讓袁紹有了喘氣休整的機會。

    趙雲越發地不齒袁紹的所為,就投奔了公孫瓚,他憑藉著強悍的武力,開始在軍中展露頭角。

    畢竟公孫瓚這裡是不會貪墨戰功的,趙雲武力如此強悍,想出人頭地,比起在袁紹那邊,就要容易多了。

    公孫瓚事務繁忙,沒有太多時間理會下面的人才,因而還不知道趙雲的厲害。

    但是劉備就不一樣了,他只是平原相,政務不多,有的是時間結交公孫瓚手下的人。

    趙雲是絕頂武將,這渾身的氣質都是不一樣的,劉備第一時間就發現了趙雲的大才。

    劉備欣喜若狂,他的性格魅力本就絕倫,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平易近人,這讓趙雲心中,對他起了相當大的好感。

    劉備本身武力不高,卻能夠憑借人格魅力,和關羽張飛結拜,並能夠作為大哥,壓服關羽和張飛,讓他們心甘情願、生死不離地輔佐自己,這份手段,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趙雲本性純良,初出茅廬,劉備這個魅力奇高的腹黑男,對於趙雲這個純潔的小羔羊,自然是手到擒來了。

    這次劉備前往徐州,就在暗地裡,將趙雲調到了他的麾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