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帶個系統穿三國

第五卷 立足江東 272 鐵鎖橫江 文 / 天侑明

    在這江東,趙飛自然是明白水軍的重要性,只是之前他在臨川郡那邊,離長江很遠,周圍是山區,只有小型的河流,沒有大型湖泊,難以訓練水軍。(138看書,小說更快更好.138看書.)

    之前趙飛佔領了豫章郡,豫章郡北面倒是有潘陽湖,當然這個時候叫彭蠡澤,華夏最大的淡水湖,訓練水軍定然是足夠了。

    不過趙飛還沒有在豫章郡站穩腳跟,就立刻揮軍進攻會稽郡和丹陽郡,目前佔領了豫章郡還沒有幾個月時間,之前在忙於春耕,根本沒有時間訓練出水軍出來。

    目前還是東漢末年,潘陽湖和廬江郡的龍感湖是相連的,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南北大片地方,統稱為彭蠡澤。

    只有到了東晉的時候,長江改道,潘陽湖也隨之南侵,才漸漸和龍感湖分離,從而脫離了彭蠡澤這個古名。

    不越雷池一步,這龍感湖別名就是雷池。

    目前潘陽縣還在,歷史上,在東晉的時候,潘陽湖南遷,就將潘陽縣給淹沒了。

    之前在潘陽縣這邊,趙飛是讓柳凡在這裡訓練水軍的。

    現在鮑燕、龍行、上官雲澈這些人,趙飛雖然不再帶在身邊了,但都是他的親信,都安插到了麾下各個險要的地方,擔任重要的職務。

    當然柳凡之前只是普通的黃巾士卒,雖然他是冀州人,靠近黃河,在參加黃巾起義之前是以打漁為生,還精通一些水性,但是這訓練水軍和精通水性是兩碼事。

    趙飛只是為了不時之需,也是防止陸康會從水路進攻,才讓柳凡聚集了一些小船。

    水軍至少要有幾艘大船,才能叫水軍,趙飛時間有限,也沒有造船的工人,許多造船技術精湛的技師,都在江東這些世家大族的控制下。

    況且造船也是要時間的,因而柳凡也是聚集了一些漁船和運輸船而已,沒有多少戰鬥力。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也算是可以在水面上自由活動的戰鬥力量,趙飛還是第一時間就傳令讓柳凡把這幾十隻小船,一千多人通過彭蠡澤,帶到長江來。

    陸康麾下有正規水軍,有大船,不過彭蠡澤很大,只是幾十隻小船,目標很小,也不擔心會被陸康發覺,派人攔截。

    趙飛也派人找過蔣欽和周泰,他們倆是九**,必然精通水性,對於水軍肯定也有些心得。

    只是九**來去如風,這彭蠡澤這麼大,何況龍感湖還和長沙郡那邊的洞庭湖相連,這活動範圍就太大了,除非蔣欽他們主動來投,否則趙飛要是自己尋找,就太過於艱難了。

    洞庭湖號稱八百里洞庭,是華夏的第二大淡水湖,和彭蠡澤相連,長江北面,還有漢江、贛江、信江等諸多江流湖泊。

    九**活動的範圍如此廣闊,趙飛之前一直在臨川郡那邊,不靠近大型湖泊,佔領豫章郡,屬地臨近彭蠡澤才數月而已,輕易間難以探尋到下落。

    至於趙飛最想得到的甘寧,目前還在荊州,甘寧少年有力,讀諸子百家,十八歲任過蜀郡郡丞,注意這是文官。

    由此可見,在歷史上孫權說:「曹孟德有張文遠,孤有甘興霸。」

    此言不虛,甘寧也是文武雙全之人,不比張遼差多少。

    不過甘寧少年時有些任性妄為,在益州得罪的人太多,待不下去了,就帶著他的八百健兒,也就是錦帆賊,到了荊州投靠劉表。

    趙飛要想甘寧前來投靠,至少要解決了目前的困境,統一了江東再說。

    光光讓柳凡帶著一千多水軍前來,沒有太大的用處,畢竟沒有正規的水軍訓練方法,這幾十個小船,一旦要是與人戰鬥了,一點陣型都沒有,可能自身都會相撞起來。

    趙飛調來,只是等待時機,或許會用到。

    郝昭修繕建業的同時,趙飛也讓人傳令,讓他在秣陵縣收集船隻。

    這兩件事情,都是郭嘉提出來,不過這似乎對佔據的幫助不是很大,趙飛疑惑地看著郭嘉,他知道郭嘉不可能只想出這些東西。

    「除此以外,主公還可以傳令郝將軍在長江沿岸建業附近布下鐵索,每隔二十米,鐵索懸掛一個大鐵椎,以此來延誤孫堅渡江的時間,」郭嘉悠悠地說道。

    鐵鎖橫江,趙飛眼前一亮,倒是個好主意,還有十天時間,孫堅才能整好大軍,到達歷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佈置。

    這也多虧了易水組織,這些年巨額的資金投入,導致嚴重的財政危機,代價雖然很大,但是回報也是極其豐厚的,要不是有易水組織的及時稟報,那按照正常情況,恐怕孫堅整好軍隊之後,到達歷陽,在建業修繕城池的郝昭才能發覺到,只是那個時候就太晚了。

    「只是這麼短的時間,也佈置不了太多的水域,孫堅繞道而行,恐怕也拖延不了太多的時間吧,」趙飛又是皺著眉頭問道。

    畢竟才十天,鐵索鐵錐都是沒有現成的,還要調蒲元的軍工院來打造,然後再佈置到江邊去,只有十天時間,根本封鎖不了太多的水域。

    蒲元還在南昌縣,好在他麾下的軍工院,有不少的鐵匠是跟著趙飛大軍隨行的,方便修理破損的武器。

    這些鐵匠可以立刻派到建業去,再讓郝昭多準備一些鐵料。

    對了,柳凡的幾十隻小船,那麼早到達建業也沒有用,還是讓豫章郡那邊,蒲元帶人造一些鐵索和鐵錐,然後讓柳凡用船隻運到建業來。

    「也不需要封鎖太久,主公可以讓人每隔一段水域放一些鐵索,除了建業附近的水域外,其他地方並不完全封鎖,這樣佈置的區域就可以大一些,孫堅要是想安全渡河,就要繞更遠的水路,只要能夠拖延五天,加上原本十天,半個月時間足夠了,」郭嘉自信地說道。

    「吳郡就先不進攻了,半個月,文遠將軍和子義將軍,只需要十天就可以到達這宛陵縣,他們的三萬人馬,加上主公這裡的兩萬五千人馬,就有五萬五千人了,雖然比之劉繇的八萬大軍要少,但是文遠將軍、子義將軍和仲康將軍,三人加起來齊攻,劉繇必定抵擋不住。」

    「只要攻破了宛陵縣,解決了劉繇的八萬大軍,那時候就可以從容應對孫堅大軍的進攻了,至於吳郡盛憲那邊,都有五萬援軍在這宛陵縣被消滅了,他們就根本沒有餘力再來攻打主公了,到時候主公再派人帶些人馬駐守在丹陽郡的東面,防備吳郡,這盛憲他們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而且一旦全部佔領了丹陽郡,那在金口嶺的四萬丹陽兵俘虜,主公就有機會可以收服了,他們沒有了最後的信念,畢竟劉繇的勢力不存在了,他們沒有了效忠對象,家人也掌握在主公手裡,肯定會投降的,那看守他們的一萬人馬可以調離出來,主公麾下還能夠多出四萬丹陽兵,這整盤棋就算是活了。」

    「那時候主公麾下有十五萬人馬,可以調動的有十萬人,又是處於防守的一方,佔據優勢,根本就不用再擔心孫堅的進攻了,」郭嘉一邊在沙盤和地圖上指劃著,一邊絮絮而談。

    趙飛傾耳聽著,心中佩服,不敢打擾郭嘉。

    原本十天時間,是不足夠解決劉繇的,現在只要拖延幾天時間,攻下了宛陵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雖然孫堅還是會很難纏,但是沒有了內患,趙飛心中升起雄心壯志,他也不會怕了孫堅分毫。

    郭嘉把大致的思路說了出來,趙飛非常贊同,兩人討論了一些計劃細節,確定沒有遺漏之後,趙飛就派人把這些軍令都通知下去了。

    吳郡東南部,富春縣、錢塘縣和餘杭縣,三縣鄰近,駐有大軍,吳郡南部地域狹窄,原本是很好地阻攔了張遼的兩萬大軍。

    但是在多了太史慈的一萬援軍之後,一切就不一樣了。

    本來趙飛計劃是掩去太史慈大軍到達的消息,張遼帶著兩萬大軍,隨便進攻其中一個縣城,然後太史慈埋伏起來,等著其他兩縣派出援軍的時候,就殺出截斷他們後路,然後張遼也是撤回來,不再攻城,和太史慈一起夾攻援軍,這是圍點打援。

    張遼的統軍才能,只比趙飛那是只高不低的,趙飛能夠想出來這個計策,張遼自然也是能夠想出來的,他也是這麼實施的。

    可是這豫章郡會稽郡,趙飛都沒有佔領太久,何況這裡世家大族眾多,和吳郡都有關係,太史慈的大軍從南昌縣出發,一路要穿過豫章郡和會稽郡,才能到達吳郡張遼那裡,這行蹤早就被世家大族知道,傳給吳郡了。

    張遼再怎麼掩藏,也沒有絲毫的用處。

    在他按照計劃進攻其中一個縣城的時候,另外兩個縣城的援軍非常地小心翼翼,還分成了兩路,根本沒有中太史慈的埋伏。

    不過即便沒有中計,也不影響結果了,太史慈雖然沒有伏擊到這兩縣的援軍,但是由於他們一路上小心翼翼,給了張遼足夠的時間進攻。

    張遼也是極其果斷的人,他一開始為了避免巨大的傷亡,只是假裝進攻而已,目的是對付援軍,現在得知計劃失敗了,他就立刻決定全軍全力攻城。

    兩萬大軍,縣城裡也是兩萬多人,但是進攻一方有張遼統率進攻,這在損傷了不少之後,還是強攻了下來。

    其他兩縣的援軍,看到如此情況,也只能撤軍回城,驚慌不已,向後方盛憲他們求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138看書文學註冊會員推薦該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