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帶個系統穿三國

第五卷 立足江東 275 宛陵城破 文 / 天侑明

    這後面跟著的,就是虎衛軍了,一千兩百的虎衛軍,損失了兩百人,有一千人衝上了城牆,背上的易水連弩取下,按下扣機,頓時一萬隻弩箭在近距離射出,城牆上一大片地方清掃一空。飄天文學

    將射空的弩箭重新背負到城牆上,這易水連弩製作繁瑣,成本很大,射完之後是不能隨意扔在地上的,免得損壞了。

    「殺,」張遼怒吼一聲,當先朝著劉繇主帥大旗所在的位置殺去。

    擒賊先擒王,許褚也是立刻跟了過去,虎衛軍跟上,由於這片城牆都被清空了,後面的山越軍也是暢通無阻地輕鬆登上了城牆。

    太史慈並沒有前去,而是殺向了吳郡到來的五萬援軍。

    原本趙飛是怕太史慈心中有心結,才讓他去吳郡幫助張遼,不與這劉繇為敵。

    只是現在情況所逼,趙飛把太史慈叫來的時候,也是細心和他解釋了一番。

    太史慈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他得知了孫堅就要進攻的情報,也是知道趙飛的情況確實危急,這是無奈之舉。

    趙飛能夠估計到太史慈的感受,還認真解釋一下,太史慈心中是十分感動的。

    因而太史慈也是立刻答應了攻城的事情,雖然他想到劉繇曾經救助他母親的恩情,不想和劉繇為敵,但是趙飛也是當著他的面,吩咐全軍,活捉劉繇,不可傷了劉繇的性命。

    此番太史慈攻上城牆,他心中估摸著張遼和許褚二人,足夠擒下劉繇了,就沒有上前,而是往著盛憲派來的援軍殺去。

    太史慈在劉繇麾下待過一段時間,他知道劉繇麾下沒有利害的高手,絕對無法抵擋住張遼和許褚的攻勢。

    何況虎衛軍的平均武力可是一百,就連六十武力的丹陽兵,也是被一千虎衛軍殺的人仰馬翻,更別說那武力四十的吳郡士卒了。

    後面跟上來的山越軍,平均武力也是有八十,許褚的武力提升戰法特技,非常地好用。

    原本登城困難,不過有了張遼全軍猛攻的加成,攻擊力提升了很多,對於攀爬也有不少的輔助。

    趙飛見此非常滿意,連忙讓身邊的最後一萬人也趕上前,徹底壓倒劉繇大軍的反抗鬥志。

    劉繇看到所向無敵的張遼和許褚向他殺來,確實非常驚慌,雖然他知道他是全軍主帥,一旦他逃走的話,全軍本來就落於下風,士卒見他逃走,肯定會潰敗的。

    但是在死亡的威脅下,劉繇顧忌不到那麼多了,他派了許多士卒攔截,連身邊的親衛最精銳的丹陽兵都派出去了,也是無濟於事,不能阻擋張遼和許褚他們分毫。

    一路勢如破竹,三員猛將加在一起,眾多武將技和戰法特技疊加,劉繇這邊沒有利害的人物與之相對,自然是於事無補了。

    劉繇轉身逃亡城裡,張遼見此,立刻大喝道:「劉繇哪裡逃?」

    張遼故意叫的很大聲,此舉就是要讓劉繇麾下的士卒知道,至於抓住劉繇,倒還在其次了。

    果然,城牆狹窄,劉繇的八萬大軍只有少數和張遼他們短兵相接,其餘的士卒在後面無所事事,聽到了張遼的聲音,就下意識地往主帥旗幟那邊看去。

    果然看到了劉繇狼狽逃竄的身影,這一下對士氣軍心的打擊就有些嚴重了。

    當下劉繇麾下就有不少士卒偷偷摸摸地逃離了隊伍,丟下武器鎧甲,扮作平民,往城裡面逃去。

    「爾等主將已逃,拚殺還有何意義,不如投降,我家主公仁義之名遠播,必定也會善待你們的,」張遼開口說道。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張遼知道接下來還要對付孫堅,這能夠招降敵軍,減少些傷亡,那是最好不過的。

    趙飛隨著這幾次的戰鬥,在江東這邊地方,也是小有名氣了。

    何況趙飛在臨川郡實施的各種惠民政策,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是極其有吸引力的。

    丹陽郡多山,實際上世家大族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丹陽兵都是平民出身,出沒於山林之間,多數打獵砍柴,田地很少,也就和世家大族沒有了租借田地的關係。

    之前趙飛為什麼不敢多收漢軍,就是因為大部分百姓因為天災**,或者是缺少耕牛和種植工具,收成不好,吃不飽飯,迫不得已就賣身入了那些世家大族為奴為婢。

    世家大族往往有祖上餘蔭,可以免除朝廷的賦稅,這些窮苦百姓入戶世家大族,成為奴婢,也就不需要再向朝廷繳納賦稅了。

    這些世家大族有好有壞,好的顧及長遠和名聲的,對於這些成為奴僕的窮苦百姓,就只收少量的田稅甚至不收,每到困難的時候,還會開倉放糧,培養忠誠度,然後從中抽取壯丁,訓練成私軍。

    而品行壞的,則是收取比原本朝廷更加重的賦稅,壓搾這些百姓,畢竟這些百姓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奴僕,名字戶口都在官方統計中劃除掉了,生死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裡了,隨意處死,就連朝廷也管不到了。

    江東不像中原,地廣人稀,是不缺土地的。

    但是江東缺少耕牛和工具,土地濕重,說是說一年可以種兩季稻,但要是沒有足夠的種植工具,光憑人力,可就要比中原難耕多了,別說兩季稻,一季稻都耕地類似人了。

    而且這裡是長江平原,哪天要是長江發洪水了,就會顆粒無收。

    江南為什麼直到宋朝的時候才正式繁榮起來,那是因為第一個是五胡亂華,導致大量的人口和先進種植技術流入南方,之後則是北宋變為南宋,中原被金國和蒙古肆虐,又是大量的漢人南下。

    有了充足的人力、工具和耕牛,江南才是開發了出來,變為了大糧倉。

    目前趙飛這邊,雖然下足了不少功夫,但要想江南變得像中原那般繁華,還是無法做到的。

    若是掃平世家大族,解救出那些已經成為奴僕的百姓,那自然也是可以得到擁護,但是顯然,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以趙飛目前的實力,做這個事情,只有找死的份。

    何況世家大族有好有壞,他日後也只能潛移默化地改變,最好是溫水煮青蛙,要是暴力解決這個問題,那以後他即便統一了天下,肆意對付整個世家大族階層,也會導致天下大亂的。

    趙飛現在做的,就是提供耕牛和工具,先讓百姓富裕起來,讓他們脫離世家大族的掌控,成為自己的忠實擁護者。

    尤其是學堂私塾,雖然耗資很多,趙飛一直在堅持建設開辦,啟蒙教育必須要抓住,首先偷換概念,將忠於漢室忠於劉家的思想改為忠於這個民族,忠於炎黃子孫這個稱號。

    其次自然是忠於趙飛這個給他們好日子過,讓他們有書讀的青天大人了。

    丹陽郡的百姓,男子打獵打漁,女子採草藥,依山傍水,人傑地靈,養出了赫赫有名的丹陽兵,也讓這些百姓基本上對世家大族都沒有依耐性。

    畢竟這裡田地太少,到處都是山,不需要種植靠天吃飯,遇到天災**,也有一定的抵禦能力。

    這樣的丹陽兵,自然是趙飛最想要的了,山越軍佔據他麾下軍隊的大部分,這是很不平衡的,但也是沒有辦法,如今可以召集丹陽兵來平衡一下,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這個時代,大多數世家大族還是持家有道的,門風很好,要不然也不會出那麼多的大才。

    因而大多數投靠他們的百姓,都是免除了大部分的賦稅,深受他們的恩德。

    趙飛要是不管不顧地招收漢人士卒入伍,那世家大族很容易就會滲進趙飛的軍隊裡面來。

    這是趙飛的大忌。

    孫策定江東的時候,開始也是以父親孫堅在長沙招募的老兵為主體的,之後則是在淮南那邊招收了不少士卒,又得到蔣欽周泰他們的九**投奔,融合了雜七雜八的勢力,都和江東的世家大族只有很少的聯繫。

    也是因此孫策才沒有受到江東世家大族的掣肘,在江東大殺特殺,無數江東名士,就連陸家之主,陸康都被孫策給殺了,由此可見當時孫策的霸氣。

    孫策早死,孫權繼位,就沒有孫策的那股氣魄了,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當時孫權太年輕,孫策留下的大軍,有很多人都對他不服氣,只有孫堅留下的老將程普黃蓋他們以及周瑜力挺孫權,其餘很多人都不太相信孫權的能力。

    江東大亂,那些之前被孫策壓服的世家大族,也是乘機攪風攪雨。

    孫權無奈之下,為了安穩形勢,也是大肆啟用了江東世家大族的人才,從而穩定了江東的局面,繼承了父兄余業。

    只是此後孫權就一直被這些世家大族掣肘著,很多時候都難以做到像以前孫策那般的獨斷專行了,做任何決策之前,就要顧及到各方勢力的利益問題了。

    趙飛不會像孫策那般大殺特殺,招來仇恨,但是他也不會願意受到世家大族的掣肘,因而軍隊是要絕對掌握在他手裡的。

    隨著劉繇的逃走,張遼的話語很有力道,趙飛到目前為止,凡是投降的士卒,都是很好地接納了,金口嶺那邊四萬丹陽俘虜,也是沒有殘殺任何人,除了限制自由以外,每日兩頓飯,吃喝住方面都沒有什麼虐待的。

    這名聲好了,這些丹陽軍和盛憲派來的援軍,看到張遼他們勢如破竹的攻勢,都是膽氣懼喪,紛紛投降,心中倒也絲毫不擔心投降後的下場。(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138看書文學註冊會員推薦該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