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川毀勝跡 文 / 迷奇夢蝶

    北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44′-104°42′,北緯31°14′-32°14′,是地球上的災害瀕發緯度地帶,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以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其東,屬龍門山脈,最高點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點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對高差4229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遞降46米,密佈的溪流分別彙集於湔江、蘇寶河、平通河、順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奔流出境。

    北川縣境有一江(湔江)五河(白草河、青片河、都壩河、蘇寶河、平通河)四大溝(小寨子溝、太白溝、後園溝、白坭溝)之分佈,植被呈帶狀佈局,自下而上依次為黃壤和常綠闊葉林,黃棕壤和常綠落葉混交林、暗棕壤和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灌叢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以全球同緯度地區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的小寨子溝、千佛山、片口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旅遊開發區,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

    而以禹裡為中心,方圓數公里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以猿王洞險山自然風景區為代表的川西北最大溶洞群,集奇、險、秀於一身。此外,還有明代所建的古城堡遺址永平堡,具有濃郁羌族文化旅遊資源,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景區,上千株百年辛夷樹上,碩大的花朵,嫣然綻放,暗香遠襲,其花色由白到粉、由粉到紫,滿山遍野,如詩如畫。

    就是這樣一個集山水、人文為一體的美麗縣城,在地震面前不堪一擊!天災的無情,讓人感慨人類的渺小,四面環繞高山的北川縣城瞬間被夷為平地,八成建築物倒塌,北川縣地震瞬間死亡15645人,平武縣死亡1546人,逾萬人受傷,數萬人下落不明。

    地震引發山體滑坡,將整個縣城夷為一片廢墟,伴隨著炸雷和傾盆大雨,從遠處的高山上,被地震嚴重破壞的龍門山,前山、後山立刻對北川等地進行「封城」,地皮僅僅搖晃了兩分鐘,但山體卻足足垮了20多分鐘,先是傳來劈里啪啦的巨大響聲,一片一片的房子接二連三地往下倒,接著,縣城周圍的幾處山體開始垮塌,小到數百公斤大到數噸的石頭從天而降滾了下來,周圍的山地泥土全部崩塌往下滑……僅僅20餘分鐘,地勢低窪的袖珍縣城北川就消失了。

    歷經滑坡、崩塌、泥石流、餘震和強雷暴雨襲擊,植被、水體、土壤等自然環境退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降,人均耕地減少,耕地質量下降,也不時傳來巨石滾落和石頭相撞的轟隆聲……

    地震還在山崖上,刻畫了數千張精美絕倫的頗為恐怖怪異的壁畫圖案,有點鬼斧神工,這些壁畫位於映秀到蘿蔔寨的沿路上,大致可以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傳說中的鬼怪意象等類型,其中以各式各樣的人物造型居多,像人猿泰山、斷臂維納斯、大禹治水、羌族老人、芭蕾舞者、提琴女、戰神等等,惟妙惟肖,地震壁畫的另一大主題是紛繁多樣的動物造型:長臂猿、金雞報曉、猛虎上山等等,個個栩栩如生,更增加了災區百姓的迷信和恐慌情緒。

    縣城新堆積成一座土石山,那裡原來是城中心,現在被大面積滑坡的山石掩埋了,縣城的房屋十去**,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縣城周圍20公里內隨處可見倒塌的房屋。這一切都在一瞬之間,北川老縣城80%以上建築垮塌,縣城周邊山體滑坡,將縣城基本填平。縣城上游兩座山體「合掌」形成的圍堰湖泊,對縣城的搶險救援和下游地區的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縣城所屬曲山鎮二萬餘人死傷慘重,其中城區內一萬餘人僅四千多人脫險,其餘人員下落不明。

    北川是大禹故里,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大禹涎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跡,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聖地,1991年落成於禹裡的仿古建築大禹紀念館,已成為人們憑弔大禹功績、緬懷大禹精神的重要場所。

    夏、商時期,北川縣境屬梁州之域,周代屬冉駹部落境域,冉駹隸蜀國,前300年(周赧王十五年),以蜀國境域設置蜀郡,北川屬蜀郡冉駹部落境域,前111年(西漢武帝元鼎六年),以冉駹部落之地置汶山郡,轄廣柔等五縣,前67年(西漢宣帝地節三年),撤銷汶山郡,轄縣改隸蜀郡,124年(東漢安帝延光三年),復設汶山郡,仍轄廣柔等縣,蜀漢、西普、成漢、東晉因之。

    劉宋遷汶山郡治於都安縣(今灌縣城),廣柔縣廢。南齊在漢汶山縣地設置北部都尉,北川屬其境域。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置繩州,轄汶山郡和新由北部都尉改置的北部郡,北部郡轄復置的廣陽一縣,北川屬廣陽縣境域。西魏改汶山郡隸益州,繩州僅轄北部郡一郡。564年(北周武帝保定四年),改繩州名汶州,仍轄汶山郡和北部郡。566年(天和元年),於北部郡新置北川縣,此為北川建縣之始。

    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以汶州、扶州合併設置蜀州,以州轄縣,北川縣隸蜀州。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汶山郡復稱會州,北川縣隸會州。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改隸綿州。1264年(元世祖中統五年,即至元元年)隸安州,安州隸成都府路(後改成都路)。1374年(明太祖洪武七年)隸成都府。1566年改隸龍安府,清代因之。

    也就在地震到來的那一瞬之間,北川羌族自治縣內的羌族人死亡與失蹤人口達19000多人,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97%以上的羌族民居倒塌。而羌族許多富有特色的少數物質文化,如羌族雕鏤、羌族村寨、羌族民族刺繡等,也都慘遭毀滅性打擊。

    一瞬之間,地震後的農業發展銀行北川縣支行的行政與住宿大樓倒塌……

    一瞬之間,位於山底的北川茅壩初中,因地震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一下將未來得及逃生的500初中學生集體掩埋,茅壩初中慘遭滅頂之災。

    …………

    82歲的退休幹部李厚德和69歲的老伴範文芳,正在距離縣城半里路的一楊姓親戚家串門,事發當時,正在午休的李厚德突然感到地面重重地顛簸了幾下,接著就發狠地左右打擺子,站立不穩的他一跟頭栽倒在地,他意識到地震了……枯瘦的雙手一個勁地在胸前搖擺……

    接著,就聽見對面山坳裡景家村村民李秀瓊,突然她大聲喊道:「鄉親們快逃呀!山要垮了!山要垮了!…」,李秀瓊出門在階沿上水缸裡舀了一瓢水,一喝水一邊洗臉,又隨意地望了一下遠處的高山,結果就發現山體在往溝下滑動。?

    剎那間,縣城四周高度五百至一千米的山體都在向低處的城區崩塌,許多人剛從建築物逃出來,隨即又被山上的滑坡掩埋了,北川縣城廢墟中行走的街道,已經多半被泥石流掩埋,許多倒塌的建築要麼不見蹤影,要麼只露出小半個頭。伴隨著餘震的不斷發生,四周的山體不停地向城區塌下巨石,縣城地處低窪處,唯一的出路也被塌下的山體堵斷了,簡直是無路可逃。

    中國的地質構造分屬三個大地構造域:西部喜馬拉雅構造域,東部為瀕太平洋構造域,北部是古亞洲構造域,綿陽市境大地構造位置正處於三大構造域的結合部位,東南部屬揚子准地台,西北部屬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和秦嶺地槽褶皺系,主要地質構造類型有摩天嶺東西向褶皺帶、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和旋扭構造三類,在摩天嶺東西向褶皺帶上主要有青溪大斷裂、營坪斷裂和虎牙斷裂三個斷裂構造,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即發生在虎牙斷裂上,而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位於四川盆地西北側,全長450公里,在龍門山北東向大斷層中,區域性大斷層有江油——灌縣大斷層、北川——映秀深斷裂帶、青溪大斷層。

    其中北川——映秀深斷裂帶,北起廣元茶壩以南,南達瀘定縣一帶,其間穿過彭灌——九里崗複式背斜東南側,寶興複式背斜西北側,長達400餘公里,總體作北東40度延伸,這一斷裂可分為南北兩段,綿陽市境的北段稱北川大斷裂,南段稱為映秀斷裂或中雎鋪斷裂帶,發生於龍門山台緣褶皺帶內。北川斷裂帶走向北東40度左右,傾向北西,傾角50度-70度,在北川縣顯示最清楚,由北川向東北延伸,在曲山至鄧家渡一段的湔江東南岸可見到斷層三角面,它再向北東延伸入平武南壩一帶,即稱南壩大斷層。

    75歲的村民姚功明也同樣看到了山體的滑坡情形,他家的果樹全部毀壞,房屋也被夷為平地,他看見住在對岸半山腰上的趙福秀家及漁子溪全村的房屋瞬間倒塌,漁子溪村建在了一個巨大的溝前堆積體上,村後山頭已發生大面積崩塌,村民全部被埋,即便沒有地震,在雨季來臨時,也隨時都有滑坡和崩塌的危險。一切皆被泥石流掩埋,擂鼓鎮、陳家壩等鄉鎮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嚴重,多處道路受阻,民房被沖毀,百花鄉蔡家扛村,在陡峭、濕滑的山道上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便是巨大的開裂口。

    李厚德、範文芳等三人被掩埋後,隨即開始自救,他們一直在不斷扒土,三人聚到一起,扒著扒著便摸到飲用水瓶,謝天謝地,總算有水可以喝了,生命暫時得以延續,他們在純淨水喝完之後,他們就喝尿,並且還在不間斷地扒土,有一天,他們在廢墟底下聽見有人走過,於是就拚命地呼喊,終於,他們被救出來了。

    剛剛恢復意識的李厚德、範文芳兩位老人,想到自己的孫女李紫菡、孫子李奇文還在北川小學上學,這麼強烈的地震,恐怕那兒也凶多吉少,便起身告別鄉親們,從路旁撿了根木棍當枴杖,一瘸一拐、顫顫巍巍地向北川小學走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