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二章 母雞孵小鵝的故事、醫學交流團 文 / 海島農場主
竹樓一層庫房中,幾人一塊兒從雞蛋箱中查找受精蛋。最不想卻是被晴晴拔得頭籌。
興奮之餘,她問是否這樣就可以孵出小雞了?
「現在還不成,母雞可不會聽咱們指揮。先收起來一塊兒存著,等有母雞主動抱窩子的時候才能交給它。」來順兒解釋了一句。
「我聽說現在都是人工孵蛋了,溫度夠了就沒問題。讓石鎖兒做個孵蛋箱子不行嗎?」江逸晨在一旁問。這些鄉下的事情他也不很清楚。
「人工孵蛋,只有養雞場才那麼幹。可孵出來的雞崽子就是沒娘的孩兒,沒有哪個母雞會管的。」來順兒搖搖頭予以否定。
母雞都是死心眼兒,只有自己親身孵出來的雞崽子,它才會認賬,從而行使當媽的照顧責任。否則絕不會管。
而人工孵蛋需要專門的恆溫設備,剛出殼的小雞崽子照料起來很麻煩,島上人手也不足。而且即便長到了十幾、二十日齡,由於沒有母雞的保護,也只能一直圈養,放到外面去搞不好還會受到其它大雞或者喜鵲之類的欺負,造成夭折。
「呀,真可憐。那還是等母雞抱窩吧。」晴晴聽罷,頓起惻隱之心。隨即打消了想早日看到小雞仔破殼而出的念頭。
江逸晨也點點頭,自然孵化、自然成長符合柴雞的天性,對於族群遺傳基因的優化也有益處。
接下來,挑揀工作繼續,陸陸續續又發現了四隻受精雞蛋。雖然不多,但大夥兒依然很開心。
既然開了頭,後面自然會越來越多的。
將這五隻特別的蛋收集到一起,單獨存放。來順兒補充說,以當前的氣候條件,種蛋保存時間一般不能超過兩周,過期則孵化率大降。不過也不用擔心。島上的母雞有五十來只,隨著天氣越來越暖和,出現抱窩子的並非難事。
大家一塊兒將箱子收拾歸位。
趁著興致,喜子講起以前在老家的趣事。
母雞這種家禽的智商、識別能力其實很有限,但天生母性卻非常強。只要開始抱窩,把任何蛋交給它,它都會老老實實地孵。任勞任怨。而且孵出來的論是小鴨子也好小鵝也罷,傻乎乎的母雞都會認為這些小東西是自己的親生孩子。
而鄉下的母鴨子和母鵝們,通常好吃懶做、不負責任,母性也欠缺,不願生育養育孩子。人們奈之下,只好將它們的蛋交給母雞。當「代理孕母」。
三年前,鄰居老王頭兒將四枚鵝蛋交給家裡的一隻抱窩澳洲黑母雞。由於鵝蛋個頭兒大、殼子厚,比雞蛋孵化的時間要長。結果足足花了三十天的時間,母雞最後幾乎耗盡了體力才將四隻小鵝孵化,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從此它成了母親,對小鵝崽子寵愛有加、呵護備至。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扁嘴的小傢伙兒與自己有什麼不同。
待四隻小鵝崽稍大,澳洲黑母雞帶著它們在院子裡四處溜躂。一有風吹草動,就警惕地咯咯叫著,張開翅膀,招呼孩子們躲進來。
還示範用爪子刨地,咯咯叫著教孩子們學習生存的本領,刨出了蟲子又叼給小鵝吃。
可惜小鵝對於刨地和蟲子都不感興趣,它們只願意啄食牆邊的嫩草。見孩子們這麼不聽話,不願意學本領。母雞還挺不高興。
小鵝長得很,沒多久只要伸伸脖子,都能趕上母雞的高度了。但還是整天跟著母雞到處跑。
趕上下雨,母雞跑到屋簷下躲避,大聲呼喚孩子們趕緊過來,羽毛淋濕了會感冒生病的。
可小鵝們因天生的親水性,站在院子中央相互嬉戲。把雨水密織的環境當成了遊樂場,玩得興高采烈。對於養母的急切召喚不予理睬。
母雞站在屋簷下,望著雨水中樂玩耍的孩子們,眼神兒茫然。
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小鵝的個頭兒已經遠遠超過了母雞,外表差異也越來越大,雙方漸漸明白彼此不是同類。終於結束了母子關係,各自分開過了。
喜子講完這個故事,江逸晨和來順兒都感覺很有趣,議論母雞分辨事物的能力確實比較低下。鵝蛋倒還好說,如果換成是烏龜蛋或者老鷹蛋,它會不會一樣認領?孵化後又如何養育?那才樂子大了。
晴晴則不同,她認為母雞很可憐,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才發現那些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這該有多傷心啊。老王頭兒就不該這麼做,這是欺騙母雞的感情。
「這也沒法子啊,誰讓那些母鴨子、母鵝只顧貪圖享樂,不負責任的。要是不讓母雞代勞,鄉下的鴨子、鵝不就絕種了嗎?」江逸晨開導道。
「要說也怪啊,那些野鴨子、野鵝就沒事兒,各管各的孩子。這家養的咋就這副德行了呢?」來順兒頗有點兒納悶,不知這些家禽的天性是如何喪失的。
「對啊,晴晴。以後磨盤子村的母鴨母鵝不願意孵蛋,就集中起來,請你去當老師,給它們上思想品德教育課。」喜子也在一旁打趣。
晴晴見大夥兒開始逗她,於是不再搭腔,雙馬尾辮一甩,轉身出屋,到院子裡找威威玩兒去了。
威威由於白天受到了驚嚇,這會兒表現得很老實,一直趴在大木頭房子裡養神。聽到晴晴喚它,這才起身走出來。
************************************************
當天夜裡,江逸晨洗漱完畢,躺到了竹床上。將手機拿到枕邊,準備上一會兒再睡覺。
逛了兩個閒雜頁之後,他登陸粼江的門戶站,想瞧瞧本地有什麼鮮事兒發生。
這時,一則聞報道吸引了他的注意。
聞中說,京城某三甲醫院的專家團今日抵達本市,將開展為期一周的醫學學術交流以及現場義診活動,地點就設在粼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專家團名單中,有一位耳鼻喉科的趙姓主任醫師,據介紹,此人在聾啞病的研究和臨床診斷方面很有建樹,國內國際上都頗負盛名。
一字不落地看過詳情之後,他的心情頓時起伏起來。
自從認識曉佳妹子以來,她的啞病一直是壓在自己等人心中的痛。
據吳大娘說,蘇曉佳並非是先天性的啞症,她在很小時候患了一場大病,數日持續高燒不退,從此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後來多次求醫,均功而返。
江逸晨當時勸她們有機會去京城的大醫院瞧瞧,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按照常理,後天的病症相對先天性的來講,治療的希望要大得多。但後來因工作繁忙,這件事情就暫時被擱下。不想如今機會卻送上門來了。
眾所周知,京城名醫薈萃,而三甲醫院中的專家是代表了國內醫學界的最高水平。能前來粼江市交流義診,實在是難得。
想到這裡,他立即打開了企鵝通信的好友名單,蘇曉佳的頭像不出意料地仍在上面亮著。
江逸晨點擊發起對話,將上述事情詳細告知對方,讓她抓緊時間去看看,並說明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蘇曉佳沉默了一陣,終於回話。
她說她會去瞧瞧,但患病時間已久,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
江逸晨則鼓勵她,現代醫學的發展很,日月異,很可能又有什麼的技術出現,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蘇曉佳說好的,她明天就會去第一人民醫院檢查。如果需要,論吃藥也好,動手術也好,她都會聽從大夫的安排。
江逸晨很高興,連說這就對了,對於疾病來說,患者本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