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六百二十五章 創立軍銜制 文 / 飽吹餓唱
在軍官選拔賽的十項考核中,只有這最後一項是解勝提出來的,並得到了朱由檢的支持。這項考核考驗的是軍人的意志與紀律,這也是一支部隊保持強大戰鬥力的力量源泉,因此比前面的考核更為重要。
全部考核結束後,解勝將各項考核的評分累加,得出綜合成績。結果劉全忠真的取得了頭名,解勝也不食言,讓劉全忠挑選職務。
劉全忠毫不客氣地挑選了他早就鎖定的一營營長職務,這個營既是主戰部隊,兵力又最多,還佔了個「一」的好名字。其實他在原來的二十多名頭目中,是年紀最輕的一個,如果論資排輩,怎麼也輪不到他來當一營營長。可是人家在選拔賽中憑借真本事拿了第一,其他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剪斷截說,解勝根據綜合成績和專項特長成績,分別任命了八個營的營長、副營長以及團部職能主官。這些新任軍官無不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也讓其他將士艷羨不已。
這時朱由檢才與解勝返回中軍大帳。解勝剛想請示下一階段的任務,朱由檢卻笑道:「不忙。現在軍官的職務有了,但還沒有軍銜。你準備一下,馬上舉行授銜儀式,本王要親自為軍官們授銜。」
「軍銜?」解勝莫名其妙地道,「那是什麼?軍中有了職務,長官可以指揮士兵不就行了,還要軍銜幹什麼?」
「一句兩句跟你也說不清,你只管按我說的執行就行。」朱由檢這麼一說,解勝也不再遲疑,立即將剛剛任命的副營以上軍官,以及全體將士又集合起來。
其實朱由檢心裡知道,軍銜制是在軍隊發展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在這個時空的西方也不過剛剛出現而已。在有軍銜制之前,各**隊都實行簡單的垂直化管理,軍官的職務直接與權力、責任、待遇掛鉤。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形式比較簡單,規模也相對較小,所以這樣問題還不大。可進入火器時代以後,新的戰爭形勢對軍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軍銜制也就應運而生了。
軍銜制有三大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確定軍官的待遇,根據軍銜的高低,軍官的薪資待遇也有所區分。當然一般職務越高,軍銜也就越高,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某個軍官職務較低,但立下戰功,也可以授予更高的軍銜以示獎勵。
第二個作用是增強軍人的榮譽感。軍銜以明顯的標誌縫在軍裝上,讓人一看便知。一支有戰鬥力和凝聚力、敢於和敵人決戰到底的軍隊,武器裝備情況和薪資待遇當然是一個方面,但起到更大作用的往往是軍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這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僅靠物質刺激收效不大,但軍銜制就可以很好地滿足這個需求。即使一名軍人退出現役,軍職沒了,與軍銜對應的待遇也沒了,但那個響噹噹的軍銜名卻可以伴隨他一生,讓他走到那裡都可以自豪地昂著頭走路。
第三個作用更為實際,那就是在戰場上的臨機指揮、協同作戰作用。因為在一場規模較大的戰役中,一方的多支不同建制、不同兵種的部隊,肯定需要一個較為統一的指揮,互不通氣各自為戰往往會遭到失敗,這樣的戰例實在是太多,薩爾滸之戰就是一個極其慘痛的實例。
而在敵情瞬息萬變的戰場,總指揮官不可能和每一支部隊在一起,也不可能同時對不同的部隊下達指令。如果出現有利戰機、或是重大險情的時候,每支部隊還要逐級上報,等主管的上級指揮官下達命令,往往會貽誤戰機。
但是如果臨機決斷,這就相當於在沒有上級指揮官的命令下行動。當多支部隊需要同時行動時,就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誰說了算?還有,當一支部隊的軍事主官陣亡,肯定要有人接替。等上面任命太慢了,那麼誰有資格自動頂上去?
如果沒有軍銜制,這就是一個大麻煩。比方說,一團一營的一連與二團的二營聯合行動,雖然一連長比二營長軍職低,但他完全可以用「老子的隊伍不歸你管」來拒絕執行二營長的命令。又或者一連長陣亡了,下面有三個排長,軍職相同,那誰來接替連長的職務?
而有了軍銜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個問題。誰軍銜最高,誰就有臨機指揮權,所有軍銜較低的軍官都要聽命於他。當然,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也都要由這名軍銜最高的軍官負責。這樣既不會打亂軍中正常的建制,又避免了建制的局限性,對各兵種協同作戰尤其意義重大。
由於現代已經有成熟的軍銜制,所以朱由檢也沒費腦子,直接照搬了過來,分為將、校、尉三級九銜,分別為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不過由於現在秦兵規模還很小,朱由檢把現有軍官的軍銜定得比較低,給他們留下了充分的晉陞空間。像團長解勝,作為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加強團團長,理應是中校軍銜,但朱由檢只給了他一個少校。以後他要是升為師長,可以當個少將;軍長是中將;上將則得是集團軍司令或是大軍區司令了。上將之上,朱由檢還沒想好再設什麼銜,總之必須得對國家有特大功勳才行。
很快,中軍大帳外就進行了簡短而又隆重的授銜儀式。朱由檢這次換上了秦王的盛裝,親手為副營長以上軍官授銜,從少校到上尉、中尉都有。倉促之間,也沒有合適的標誌,朱由檢就用紙條上寫字,佩在胸前示意。眾軍官雖然還不能理解軍銜的重要性,但秦王親自授銜,還是感到十分光榮。
最後朱由檢來到解勝面前,親手為他佩上少校軍銜,鄭重地道:「你是秦兵中第一個少校,榮耀難得,責任同樣重大。第一團的三千將士,我就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