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金求和 文 / 飽吹餓唱
一聽有遼東的緊急塘報,所有人的心都立即提到了嗓子眼。
這「塘報」也算奏章的一種,但專指軍情。這些年朝廷在遼東屢戰屢敗,雖然中間夾了個「寧遠大捷」和「金州大捷」,但均非決定性的勝利。相反在最近的「柳河之敗」中,又被後金軍殺了個大敗,也導致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去職。所以朝臣們對遼東塘報已經產生了條件反射,塘報一到,準沒好事。
朱由檢也很緊張,急命人呈上塘報。打開一看,卻是薊遼總督閻鳴泰、遼東經略高第、遼東巡撫袁崇煥聯名急奏:建虜大酋皇太極已獲悉崇禎登基,向駐守寧遠的袁崇煥遣使,呈上皇太極的「國書」,要求講和。事關重大,不論是袁崇煥,還是高第、閻鳴泰,都不敢擅自決定,只能將皇太極的信件轉至京師,讓崇禎「聖意天裁」。
後面附著那封「國書」,朱由檢展開一看,卻是滿紙鬼畫符般的文字,想必是努爾哈赤髮明的「滿文」了。滿文之後,則是一篇字跡工整的漢文,想必是投靠後金的漢人所書。
書信的語氣頗為倨傲,上來就說了一通「七大恨」,反正意思就是大明對不起大金國,大金國是迫不得已才奮起自衛。()自天聰汗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更是英明神武,在柳河之戰中大敗明軍,八旗勇士更欲直搗山海關,將遼東明軍徹底消滅。
不過天聰汗生性仁慈,不欲過多殺傷。聽說大明新君即位,願遣使通書以結世代友好。只要大明答應大金國提出的條件,大金國願意接受大明的冊封,永遠息兵。
再後面就是皇太極提出的條件了。不用問,這些條件是極為苛刻的:
第一,大金國與大明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以外盡歸大金國;
第二,裁撤東江鎮,放棄皮島,交出毛文龍任大金國處置;
第三,承認朝鮮為大金國的屬國,不再直接向大明納貢;
第四,大明選一名公主嫁給天聰汗,因熹宗和崇禎都還年輕,並無成年女兒,光宗的女兒(即朱由檢的姐妹)均早夭,請從萬曆的女兒中選取一名;
第五,大金國每歲向大明納貢,做為回報,大明向大金國輸歲幣白銀五百萬兩。
朱由檢看罷,將塘報與皇太極的書信遍視眾臣。乾清宮內立時炸了鍋,大臣們很快分為立場鮮明的主戰、主和兩派。
一派以吏部尚書孫承宗為代表,東林黨人為骨幹,堅決反對和議,認為建虜欺人太甚,遼東之地絕不可棄。一旦允其求和,則國威大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全都顏面掃地。
另一派則以施鳳來等閣臣為代表,戶部、兵部、工部的一些官員附議。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遼東乃羈縻之地,即使議和,也不存在喪失國土的問題。自從薩爾滸之戰,朝廷在遼東喪師數十萬,耗銀數千萬兩,已經嚴重動搖了大明的根基,實在難以為繼。加上陝西、河南、湖北等地流賊紛起,朝廷兵力捉襟見肘,還不如「攘外必先安內」,先穩住建虜,把流賊剿滅了再說。
何況這是皇太極主動提出和議,並且同意受冊封、納貢,朝廷也算保全了臉面。和親歷史上多有先例;歲幣數額雖然大了些,但比起每年近千萬兩的「三餉」還是少數。兩害相權擇其輕,不如允其所請。
除了這兩派以外,也有極少數的中間派,其中就包括戶部尚書王在晉和兵部尚書袁可立。他們雖不贊成與建虜達成和議,卻主張利用這個機會假意與皇太極和談,趁機麻痺對手,抓緊戰備。待有把握時,即可終止談判,揮師進攻。
不過中間派人數極少,又兩邊不討好。主戰派認為朝廷就該堂堂正正,中間派之議純屬兩面三刀,君子不屑所為;而主和派也認為以建虜之狡猾,會很快識破假談判,到時其惱羞成怒,必將大舉入寇,反而弄巧成拙。
三派爭執不下,當然最後還要請皇帝表態。朱由檢這次卻一反常態地表示,充分尊重大臣們的意見。既然意見不統一,那就明天早朝再議,現在退朝。
散朝之後,孫承宗怒氣沖沖地叫住王在晉和袁可立,直截了當地道:「岵雲兄(王在晉號岵雲)、節寰兄(袁可立號節寰),你們怎麼能贊同議和呢,即使假的也不行!難道你們忘了聖上曾親獲寧遠大捷,昨天在日講時也說『祖宗之地,寸土必爭』麼!聖上重用我等,正為礪朝綱、掃前朝頹喪之氣,你們怎麼反倒與施鳳來等人一唱一和,唉!」
王在晉也歎了口氣道:「愷陽兄(孫承宗號愷陽),你的倔脾氣這麼多年幾經宦海沉浮,還是一點沒改。但是你也曾督師遼東,應該對那裡的情況很清楚。寧遠大捷純屬僥倖,而且算不算『大捷』,尚在兩可之間。為人臣者,誰不想上陣殺敵、為君父分憂,問題是朝廷現在根本沒有剿滅建虜的能力!你那個關寧錦防線,兩年耗銀近兩千萬兩,前日袁崇煥、祖大壽又來信催餉,可是國庫空空,你道我這個戶部尚書好當麼!」
孫承宗一聽王在晉又要攻擊自己最為得意的關寧錦防線,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別過頭不看王在晉,轉對袁可立道:「節寰兄,你是兵部尚書,你來說說,若沒有寧遠、錦州,建虜是不是要兵臨山海關城下?山海關一丟,京師豈不危矣?建虜還想讓朝鮮成為它的屬國,更是荒謬,它自己都不是國,只有一部附庸於一國,豈有一國附庸於一部之理?」
袁可立卻不緊不慢地笑道:「愷陽兄不必激動。聖上乃英明之主,自有聖斷。」
「那也架不住奸臣蠱惑!」孫承宗連連搖頭道,「我是瞭解聖上的,當年一闋《沁園春》,足顯聖上之抱負!但恐聖上年輕,意志不堅,上了施鳳來等人的當,那就悔之晚矣。現在時間還早,你我三人再去求見聖上如何?」
「咱們兩個意見就不一樣,見了聖上說什麼?」王在晉也失笑道。
「最起碼勸聖上不要真心議和吧!」孫承宗氣哼哼地道。
王在晉和袁可立其實也怕朱由檢真的同意議和,便與孫承宗一起至乾清門外求見。哪知等了半天也不見動靜,三人正在焦躁,忽見喬允升氣喘吁吁地跑來道:「你們還在這傻等著,聖上微服出宮了!」
書友群321669195,歡迎各位大大加入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