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一章 現代軍事小說必須具備的理論 文 / 深齊
2006年出現文學家抨擊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垃圾,及痛斥作家大作是狗屎。兩則新聞一經報刊雜誌轉載,舉國一片嘩然。中國當代文學,到底是不是垃圾?引起了人們的思考與激烈辯論。以及呼籲文化界重視文化逐漸衰敗現象。有些學者指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現代作家們的小腦袋裡的理論知識,越來越少,有的甚至幾乎為零。
這話的確有種深刻的見解。
作為一名軍事與科幻愛好者,多年來渴望我**事與科幻小說能夠獲得飛躍式發展,這種發展包括思維與理念及技術理論上的拓展。然而失望離人非常貼近,學生時代的希望到如今仍然是希望,沮喪!更讓人不可容忍的是,進入新世紀之後,竟然不可思議地出現水準倒退現象。可是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寫書的作者就不顧技術的發展及理論的延伸這個事實,仍然埋頭構思那種與時代不相接,與科學技術不相容,與文學失去原有審美標準,站在以過的時代裡,用那種比當時還要陳舊的思維觀念來描述現今的文學故事。這類作品難道不是垃圾中的垃圾?而這類作品的著作者,被評為狗屁不懂之類不是對他們的抬舉嗎。
對於一個具體作家而言,個性化包括了獨特生活發現,使用獨特藝術手段等系列環節是相連接的。不只體現為創造活動結果,而是作者經驗小說化過程。個性化是一個時期文學的總體成就設計理念,理所當然要珍視多樣性而非統一。而如今文學的風格,體裁手法運用,文學面貌與現象都變得那樣的統一性。
個性的突出現今相當狹小,儘管每個作家都是一個世界,一個開闊的世界,但是在時代文學的整體中,仍然是局部存在個別事實的特殊現象,作為獨立的藝術個性,作為一個完整的世界來估量,忽視個性的研究,必定不能找到文學的歷史。
插入這段話是作為一種深思的引子。在接下來的評論裡,起到重要摘要性的概括。
看看我國有關軍事與科幻小說的現狀吧,到各種網站去搜索,這類題材的書籍很多,但是內容呢!千篇一律,找不到有較強突破性的作品。
全都只是借用軍事與科幻這個吸引人的題目,描寫著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瑣事,沒有新概念,新觀念,更沒有新技術新理念的引用,更多的引用是目前垃圾文學的概念,引進那些被稱之為褲鏈文學與臀部性文學的理念。
軍事與科幻文學儘管是文學體系中的一部分,但是有著獨特的特點。
「它必須帶有極強的時期性、技術理論性。及超前的觀念和強烈意識的思維性。」
很明顯目前軍事與科幻題材的作品,只是符合了時期性這一具備的特性。然而時期性是一種狹義上的概念。需要作者用哲學觀的發展眼光去看待、去歸納。而現代的軍事與科幻,必須帶有極強的時代氣氛與符合現代時間段裡的技術水準為前提標準。
很多的作品內容反映出這種極為模糊的狀態。想寫現代的軍事與科幻,然而裡面的內容,是那種陳舊的生活意識形態上的結構,以及思維方式極其落後的面貌。並且這類作者當評論得其結果之時,並不接受這一評論,還懷有極其刁鑽的心思提出反問,那麼現代怎樣去劃分時間段呢?
是的,該問題裡包含了一個技術性的界定標準要求,並且同時更明顯地暴露出問題提及者孤陋寡聞的窘迫素質。因為現代軍事的劃分界定標準,是緊隨新科學技術在軍事上獲得成功為標誌,並以新技術為基調來鑒定是否屬於現代軍事的範疇。
設想一下,在一部作品裡,標題是那樣醒目地表明為現代軍事與科幻,那麼怎樣來描述符合現代的定義呢?沒有對新技術理論的假設與創新,僅提及一下在各種時事裡廣泛介紹的新技術。新技術就自然會引發新思維,新理念,新技術的使用,就會演繹出新的戰法。但是在作品裡,根本不存在這種自然發展所導致出的可能性的結果。仍然描述戰士提著輕描淡寫的武器裝備,在操場上進行,一、二、一。
由於缺乏厚實的機械物理、電子物理,及各種相關性的理論知識,以及無法去拓撲的技術想像力,乾脆把日常生活裡的各種瑣事,移置到以軍事為題目的內容裡,甚至還引入了被漢學家稱之為「褲襠文學」與那種,「垃圾文學」的內容。在書店裡,在網站上,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作品,都屬這種範圍內的作品。簡而言之就是垃圾。
軍事與科幻小說不同於別的類型小說,因為它包含了明顯的新技術性的特徵。各種新技術在軍事上的使用,各種新技術造就出各種新式武器的出現,而操縱這些機械的軍人,自然而然地受到新技術帶來的思想變革,及思維理念觀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現代軍事與科幻小說的個性與它具備的魅力。
有的人會提問:你寫過幾本現代軍事與科幻內容的小說,那麼你對自己的水準又怎樣呢?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用自然科學觀來看待事物的發展,而並非哲學觀。在動筆寫的時候,就考慮到讓提及的問題不去成為問題。要做到這一步需要技術與理論上的支持。我希望每位寫出自稱為是現代軍事小說的作者,能同我一樣,依靠真正的技術來支撐起自己的自信。最具有說服力的辦法就是去進行對比。把我的書與眾位同樣內容題材的書進行比對。
舉例要描寫海軍,那麼就必須去瞭解,艦船、海洋、通訊、氣象、電子、材料……等系列理論,每個描寫的內容必須具備紮實的理論,並在這種理論基礎上進行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技術設計。
有的作者可能顯得力不從心很溫和地表示,這只是一種文學的形式嗎!是的,文學不必要強調對技術性的著力描述。那麼設想一下,將站在什麼樣的技術層面上來描述現代軍事才是最合理的呢?也許是架空嗎!如今很流行架空一詞。架空歷史,架空現代軍事,而真正的架空,也必須確定一種技術性的層面。可悲的是,大量標注為架空性質書籍裡的內容的確反映出絕對架空的性質。
甚至還不可容忍地歸納為科幻的範疇。
架空不等於科幻,科幻是技術進步的預言,玄幻是陳腐落後的歸屬。
在這裡只著重於論述軍事與科幻的範圍話題。很好!架空的性質歸納可以名正言順,那麼架空的支點將設立在什麼時候,從那個歷史點開始,最終又回到那裡呢?總不可能像發高燒的人說胡話那般,連文學特殊的邏輯也去掉!我單單只提出邏輯,而不把文學特有的審美觀加上,這是標誌著特別注意現代文學的落後發展的面貌。
似乎有些作者連自己也說服不了信口認定,時空穿梭,用意識形態上的穿插,文學的手法技巧,表現出新類型新文學的面貌。僅掌握一點點,一知半解的新技術,或者只是道聽途說的一種概念,通過文學手段去往科幻類貼靠。真見鬼!
科幻有它獨特的嚴謹性,軍事科幻也是如此。假設一幢在框架設計上出現設計缺陷的高樓,它裝修豪華讓你住,你敢長久地住嗎?說不准那天就會突然間倒塌。
任何類型的小說,都需要相對應、符合它特徵的基本規律的技術邏輯。不是依靠手法與技巧能夠彌補的。就算是天馬行空的架空類,時空穿梭的使用上,仍然用上了最新科學研究的假設理論觀,如果假設空間不能穿梭?或者需要一種勢能,有過這種考慮嗎?是的,架空可能不需要,因為架空嗎?它架空了歷史,自然可以架空科學技術,架空各種定律,架空他本人是否仍然像有學識的人那樣去思維。很多軍事題材小說的作者,根本就不懂這種理論。像這種出現於小說裡的技術性與各種缺陷的設計,被我稱之為邏輯錯誤。
邏輯錯誤在眾多的軍事小說裡層出不窮,就拿幾本最vip的作品來說吧?
軍事科幻與科幻,設計的時間竟然超前的讓人感到驚訝的千年之後。公元三千某某年裡,而其中的內容好像只是現實日常生活中的描述,僅僅只是使用了科學的系列詞彙而已。因為嚮往才會產生壯麗的描述。轉意過來,像這類作者,試圖通過自己的這種作品去反映描述的未來多壯麗的時候,更為可悲地暴露出自己的知識貧乏,欺世盜名,譁眾取寵。
設想一下,自從產生工業革命以來的時間裡,工業革命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思想,而信息革命更是改變了思維方式。千年後的技術將會怎樣,看完這類書,第一感覺好像是人類停止了所有活動,靜候著時間到達後才恢復日常的生活。千年後的人類,仍然是現今的技術成就,僅僅只是技術的名稱變了稱呼,而那時候的人類思維方式,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山深處從未走出過大山的居民的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的保守,思維觀念的封閉,根本沒有哲學辯證的自然發展觀,徹頭徹尾的邏輯設計錯誤。
像這種作者寫出來的書,不被稱之為垃圾,那又稱之為什麼呢?站在相距大樓七米外,舉槍瞄準七樓的窗口,在窗口下端玻璃那面出現了他的半個頭,可能是小心又警惕,更多的是害怕。就在揪開窗簾一角的那一瞬間,站在街面上的特警開槍了,把此人給擊斃。
在這段描述的文字裡出現了什呢?不能容忍的邏輯錯誤,更反映出作者的理論知識是多麼的缺乏。
他不懂司法彈道學,更不懂心理學。站在相距七米的距離,去看七樓窗沿,目光成拋物線,這麼近的距離,射出的子彈成直線,而不是拋物線運動。沒有理論依據能讓他打到窗沿下邊的人。當然這位作者用他的筆能夠辦到。
人類一千年後,意識形態和思維與現代人沒有任何改變,戰爭的技術狀態也與現在是同一個模式,航母在大洋裡游弋,戰機仍在上面起降。人物滿口粗話,隨著流行音樂扭動,女士穿著超短裙……,典型的套用現實技術狀態,這那裡是千年後的可能性狀態,根本不去設想自然發展的規律結果。這是科幻嗎?
科幻需理論技術,那就是人類在面臨,現今理論與技術都無法解決的事件前,提出符合科學必然發展的假設性解決方案。然而整本書裡根本沒有技術上的提及,那怕是技術上的引用也不存在。全是一些不著邊際,空洞的抽像,這是科幻嗎!
我相信這類書一定出自於近20年成長起來的人,我還敢確定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每說一句話,都會帶上一個然後,一定是一個缺乏言語修辭的人,從他們的身上無法擰出一點文化水分的人,還能寫出高水準要求的軍事小說,讀者們只有做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