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 全能職業高手

《》第一卷 第31章 列支敦士登 文 / 深貓

    「所以啊,我們才需要喚回主人,那個無所不能、無所不畏的主人。」

    「可是,姐,你不覺得我們的動作有點大了?這次,你可是掌控整個列支敦世登為主人造勢,這可與主人一貫的低調背道而馳。」紅髮少女有點擔心地說道。

    「不就掌控列支敦世登嘛,一個小小的公國而已,要不是這裡風景還不錯我才不會選這個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大姐和二姐的計劃可比我瘋狂多了。」

    紅髮少女點了點頭,有大姐、二姐的加入就算主人想發飆都難。

    想到此,紅髮少女自言自語道:「這樣的話我是不是也加入這個遊戲?」紅髮少女狡黠地笑了笑。

    綠發少女不可置否地笑了笑。

    瓦杜茲堡的大門再次緊閉,在四人看來一場喚醒沉睡雄獅的「遊戲」慢慢拉開了序幕。

    列支敦士登,全名列支敦士登公國,坐落於歐洲阿爾卑斯山地的萊茵河谷,其西邊是以萊茵河作為邊界與瑞士相鄰,東側則是以屬於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嶺地帶與奧地利為界。列支敦士登公國擁有一共有18萬人口,列國國籍居民只佔十分之一(67027人,2010年普查數據),其他九成主要來自德國、奧地利,還有瑞士。列支敦士登是一個內陸國家,與烏茲別克斯坦並列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家。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由上藍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左上角有一金色的王冠。列支敦士登為世襲君主立憲制,國旗上的藍、紅色來自公國親王旗的顏色,藍色象徵藍天,紅色象徵夜晚地面之火。旗面上的王冠是神聖羅馬帝國之王冠,這是1937年添加的,以便與海地國旗區別。王冠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標誌,因歷史上列支敦士登曾為神聖羅馬帝國王候的采邑。

    國徽為斗篷式。斗篷上端為一頂神聖羅馬帝國親王冠,斗篷內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為戴頭冠的鷹,象徵薩克森;右上角是王冠的飾品,象徵特羅泡公國;左下角為紅白色的小盾,象徵施倫堡男爵領土;右下角為戴頭冠、化裝為人面的鷹,象徵獵人村公國;盾面中心的小盾由黃、紅兩色構成,這是親王旗的顏色;小盾下端的藍地上繪有筒管樂器,象徵列支敦士登王室。整個盾面的圖案記述了該公國王室世代相傳的歷史進程。

    列支敦士登人為阿勒曼尼人的後裔,是在約公元500年以後才到目前的地區定居。列支敦士登的國名起源於18世紀初,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的列支敦士登大公約翰?亞當買下了兩塊采邑:許內勒貝格莊園(1699年)與瓦杜茨郡(1713年),並且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加盟成員之一。1719年1月23日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將這兩個地方合併成立一個獨立的小型大公國,賜名為列支敦士登。

    1800年至1815年拿破侖戰爭時期,遭到法國和俄國侵略。1806年成為主權國。1805年至1814年為拿破侖控制的「萊茵聯盟」成員。1815年加入「德意志聯盟」。1852年列與奧匈帝國簽訂關稅條約,1919年隨奧匈帝國崩潰而終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列支敦士登一直與奧地利保持非常密切的關係,但也在戰時因這關係使得該國的經濟元氣大損,而轉而尋求與瑞士成立關稅與貨幣同盟,1919年時更進一步將該國的對外關係(國防、外交)完全委由瑞士代理,組成一個中立聯盟。與瑞士的這一聯盟使列支敦士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中免受德國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列支敦士登因為其境內的低稅率環境、永久中立地位與完美的居中地理位置,成為許多歐洲企業的避稅天堂。觀光業(主要是冬季時往阿爾卑斯山區的滑雪人潮)與金融服務業的發達,支撐起該國絕大部分的經濟收入。

    1990年列支敦士登加入聯合國。1995年加入歐洲經濟區和世界貿易組織。

    列支敦士登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且與歐洲其他僅具象徵意義卻沒有政治實權的王室不同,列支敦士登的王族擁有相當程度的實際權力。

    1862年時首度頒布憲法組成國會,今日的列支登斯敦國會是由25個依照區域人口比例,由人民直選的代表所組成,並由多數黨的領袖出任閣揆。除此之外國家的行政體系實際上是由一個五人內閣負責,閣員名單是由國會指定,交由元首批准後正式上任。實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選舉議會,議長是人民最高代表,議會參與立法和締結國家條約、掌管財政,監督政府。議會任期4年。

    議長每年改選一次。議長及議員均為兼職。列支敦士登的王室有個特殊之處,由於當初此公國就是由奧地利的貴族為了要能夠擁有一塊位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屬地,而另行購買土地設立,長期以來該國的統治者就一直居於國外,如維也納的列支敦士登宮。

    議會實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選舉議會,議長是人民最高代表,議會參與立法和締結國家條約、掌管財政,監督政府。議會任期4年。議長每年改選一次。議長及議員均為兼職。本屆議會2009年3月產生,有25名議員,激進公民黨11席,祖國聯盟13席,自由名單1席。

    政府由5名成員組成,除首相和副首相外,其餘3名政府委員均為兼職。根據列憲法規定,政府成員由公爵根據議會的建議任命,任期4年。職務分別為:首相兼財政、家庭部長;副首相兼經濟、建設和交通部長;教育、內政和體育部長;社會、衛生、環境、農業和林業部長;外交、文化、司法部長。

    列支敦士登現有3個主要政黨:激進公民黨1918年成立。祖國聯盟1918年成立。自由名單,1986年成立,成員為青年知識分子、環保主義者。1993年首次進入議會。

    政府內閣共有5人,主要為大公與首相,政府總理為公制,其他內閣成員均為兼職人員,他們不拿薪水,每月只領取一定的車馬費。而他們的勤政、高效廉潔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欣欣向榮。

    首都瓦杜茲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旅遊中心。位於萊茵河東岸,坐落在群山之中。

    列支敦士登工業發達,產值約14.9億瑞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18%。主要有金屬加工、機械、儀表製造、陶瓷、化工、醫藥、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等。真空鍍膜產品、用於造船工業和建築業的射釘槍、鑽孔機以及假牙產品享有國際聲譽。工業產品質量高,有競爭力,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全國有工業企業572家,從業人員14101人,占總從業人口的42.2%。

    在農業方面,截至2008年,農業可用地面積35.31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2%。產值約0.61億瑞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5%。農業從業人員263人,占總從業人口0.8%。以種植土豆、玉米、葡萄為主。45%的農業毛產值來自牛奶產業,2008年牛奶產量1300噸。

    列支敦士登服務業發達,產值達27億瑞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8.67%。主要包括旅遊業、金融和保險業。從業人員11297人,占總從業人口的56%。(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列支敦士登官方語言德語,貨幣使用瑞士法郎,是一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家格言「為了上帝,親王和祖國」,由此可以看出在列支敦士登宗教在民眾心中排在了第一位,國王第二位,而所謂的國家被排在了第三位,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只要天上那位上帝不會顯靈,在列支敦士登公民心中的神祇有他們的國王,也就是現在的菲烈三世。

    不過,在列支敦士登也不真的只是國王或者王儲有著最大的權利,在列支敦士登還有一位公爵大人有著能行使公國掌門人的權利。

    而剛剛菲烈三世對兩位雙胞胎少女所說的公國內的反對者便是列支敦士登的公爵阿利。

    在列支敦士登,國王與公爵之間的關係就如英國女王與首相之間的關係,只不過,在英國,女王只是國民精神的象徵並沒有太多的政治實權而首相才是行使國家權利的最高領導者;但在列支敦士登,國王與公爵都有著同等行使國家主權的權利,而現在,把持著列支敦士登朝政的便是阿利公爵,阿利作為列支敦士登現任元首被稱為阿利大公。

    有了綠發少女的插手,阿利大公見識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神、無所不能萬能的神,沒有任何的威逼他便投入了綠發少女的「奴隸」陣營當中成為了菲烈三世最最堅實的盟友。

    在綠發少女即將離開的時候,阿力大公詢問著王的名字。

    「你不需要記住別人,你只要知道現在能給你一切的是我,碧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