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萬歲約阿希姆

《》第二卷 王子養成記 第610章 月下追影 文 / 天空之承

    晴朗月夜,天幕深邃,輕風拂過海面,溫潤的空氣飽含催眠因子,然而在浪濤湧動的聖喬治海峽,在結伴航行的兩艘愛爾蘭驅逐艦上,艦員們卻無心睡眠。在出航之前,他們已經得到密令,英德兩國瀕於戰爭,愛爾蘭因與德國簽有攻守同盟條約,也隨時有可能捲入戰爭,所以,他們是以二級戰備狀態執行此次巡航任務。

    既是戰備狀態,除了應急艙燈的微弱光線,艦上一片漆黑。值守在戰鬥崗位上的水兵們不能吹口琴也不能大聲交談,有的人在角落裡竊竊私語,有的人在小聲哼唱家鄉的曲子,而更多人則保持著沉默。如今的愛爾蘭海軍已掃昔日的孱弱面貌,其規模位居世界第八,擁有技術一流的巡洋艦、潛水艇以及海軍航空兵,又有德國盟友的強力庇護,在和平時期能夠很好履行守護領海、弘揚國威的職責,但在戰爭的驚濤駭浪面前,愛爾蘭海軍便如同一葉扁舟,需要每一名成員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0時20分,兩艘驅逐艦收到分艦隊指揮部發來的密碼電報:德國將向英國宣戰,兩國或已進入交戰狀態,警惕從米爾福德港駛出的英國艦隊,發現後保持監視距離,隨時報告情況,盡可能避免交火。

    經過十數年臥薪嘗膽的努力,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擺脫了1915年倫敦停戰條約簽署後那種落魄至極的窘態,它的實際艦艇噸位反超日本,僅次於美國和德國,只是忌憚於條約限制和同盟國的戰略包圍,英國海軍的主力戰艦常年部署在加拿大東海岸,本土艦隊僅佔海軍總軍力的三分之一,其主要艦艇通常駐紮在樸茨茅斯(英格蘭南部)和羅塞斯(蘇格蘭東部)這兩大海軍基地,而位於聖喬治海峽南口的米爾福德港僅僅是警戒愛爾蘭的一處前哨基地,大多數情況下都只配置若干驅逐艦、魚雷艇以及一些無甚威脅的小型巡防艦艇。

    0時25分,領航的愛爾蘭驅逐艦f-3「科克」號向友艦f-4「沃特福德」號發出了一組燈光信號:戰爭在即,我等身處一線,危機四伏,務必提高警惕,願諸君好運!

    43分鐘後,「科克」號的警戒嘹望員在東北方海面發現了一隊矯健的「海上騎兵」。從它們的橫截面窄低、縱截面細長的輪廓特徵來看,應該是四艘驅逐艦。

    明朗的月光同樣為英艦官兵提供了良好的視野,他們應該在差不多時間望見從西南方駛來的兩艘愛爾蘭驅逐艦,但即便是經驗最豐富的水兵也難以判斷出它們的身份,因為德國海軍在法國和愛爾蘭都擁有軍事基地,人們對德國驅逐艦在聖喬治海峽附近活動的場面早已見怪不怪,要知道德國海軍有約20%的中型艦艇和25%的輕艦艇是從愛爾蘭購入,而且德愛兩國海軍的訓練方式、戰術思維甚至塗裝習慣都高度相仿,往往需要通過旗幟、艦徽或是艦員裝束才能夠將兩者正確區分出來。()

    在極為特殊的時局下,四艘英國驅逐艦沒有要求對方通報身份,而是視若無睹地繼續前進,但它們的隊形悄然從單縱隊調整成為更能靈活應變的斜縱隊。兩艘愛爾蘭驅逐艦一邊向司令部拍發電報,一邊密切關注對方的無線電通訊,從美國引進的自動式無線電接收設備果然截收到了強烈的無線電訊號,儘管愛爾蘭人無法在很短的時間裡破解這些訊號,但愛爾蘭海軍技術情報部門通過長期監聽英國海軍,業已找出了英方電碼加密的一些重要規律,根據這些規律進行解碼,有一定的幾率獲取關鍵信息。

    「警戒……防備……港口k,k代表什麼?」

    在「科克」號驅逐艦的通訊室裡,兩名青年軍官拿著解譯出來的字詞,絞盡腦汁地思索著。聽到他們的嘀咕聲,埋頭對照技術情報手冊解譯電碼的士官頭插話道:「會不會是科克港?」

    「那他們應該向西航行,目前的航線偏離了45度。」青年軍官雖在嘴上質疑,他跟他的同僚心裡都很清楚,海面上這支英國驅逐艦分隊若要前往兩百公里外的科克港,是完全沒必要走直線的。

    就在這時,另一名軍官推開艙門,表情急切地朝兩名同僚招了招手。等他們快步來到廠門口,方才壓低聲音說:「嘿,快來看!它們離我們很近了,看看它們是什麼型號……我覺得是c級驅逐艦。」

    通訊室就在艦橋下方,走出艙門便是右舷甲板,右前方海面可以清楚看到四條劈波斬浪的艦影,此時雙方並非完全的相向而行,而是已經錯開了一定的角度,兩艘愛爾蘭驅逐艦正在兜圈子,顯然是準備從後方尾隨英國驅逐艦分隊。

    青年軍官們加入到觀察行列當中,時而舉著望遠鏡,時而聚目凝神,其中一人開口道:「c級……也有可能是d級,領頭的肯定是它們的領艦,看它的天線就知道了。」

    另一人分析說:「c級速度略快,d級火力稍強,從全局角度考慮,英國海軍更有可能將c級部署在米爾福德港。」

    在1933年,英國海軍裝備了11個級別76艘驅逐艦,艦型編號按照字母次序從a級排到k級,其中a、b、f、h四個級別是在美國訂造,e、i、j三個級別是在加拿大建造,只有c、d、g、k四個級別誕生於英國本土。c級和d級服役於20年代中後期,標準排水量在1300至1400噸之間,最高航速在36節左右,裝備威力強大的雙聯裝120毫米艦炮和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而且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慣例,每個級別都有一艘噸位較大、裝備較全的領艦。

    說話間,四艘英國驅逐艦的相對位置從右舷前方轉到了右舷,從而將側影完整展現在了愛爾蘭人面前。相應的,兩艘愛爾蘭驅逐艦的側面輪廓也不留遺漏地進入了對方視線。這時候,英國艦員應該可以判別出它們是愛爾蘭軍用造船工業的成功之作——烈火級驅逐艦。這個級別的驅逐艦總共建造了14艘,愛爾蘭、德國以及瑞典海軍均有裝備,在德國海軍編組了兩個驅逐艦中隊。

    烈火級驅逐艦的成功並非偶然,它定型於1924年。在這之前,通過大量維修、建造各型艦船,愛爾蘭造船工業逐步積累起豐富的造船經驗,並在愛爾蘭王室和政府的引導下建立起了愛爾蘭皇家造船協會制度,將有限的人才資源集中起來,從而提高了愛爾蘭造船行業的技術實力。隨著1921年定型的獵手級獲得各方好評,愛爾蘭皇家造船協會及各大船廠在海軍部的主導下完成了改進放大型號的設計和論證工作,這就是烈火級。其標準排水量為1280噸,裝備三座霍特式燃油鍋爐和兩座碩效蒸汽輪機,總功率33000馬力,最高航速35節,最大續航力5200海里,這些數據中規中矩,使之卓爾不凡的是設計在於武器方面,它裝備5門5英吋也即127毫米的mk-x型艦炮,配備機械式半自動裝填機,理想狀態下的主炮射速可達22發每分鐘,持續射速在15發以上,較傳統手動裝填的驅逐艦主炮快了70%以上,無論中距離對射還是近距混戰都相當給力。主炮塔採用傳統的半封閉結構,防盾的裝甲厚度達到200毫米,能夠抵禦輕型艦炮的直擊,這在各國驅逐艦當中可不多見!

    由利默裡克皇家造船廠等三家愛爾蘭船廠分享訂單的烈火級驅逐艦,常備的武器系統還包括4門40毫米福博斯機關炮、3座四聯裝13毫米機槍、4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2具深水炸彈投射器、2具深水炸彈投放軌,配備3米光學測距儀、輕艦艇射擊指揮儀以及28型聲納系統,正常狀態下配備艦員126名,戰時可增加至140人,能夠勝任偵察、警戒、護航、反潛等多種任務。

    幾分鐘後,兩艘烈火級與四艘英國驅逐艦的距離拉開到了5000多米,雙方在彼此視線中重新變回到模糊的艦影,完成轉向的烈火級處在了英國驅逐艦分隊的正後方,這時候雙方已經不約而同地將航速提高到了30節以上,而且航速還在加快——英國人試圖利用他們在航速上的優勢甩掉盯梢,但他們不久就意識到,滿載出航的驅逐艦並不適合飆速,或者說對方的航行性能要比己方預計的好。接下來的兩個多小時,雙方始終處在彼此的有效視野當中,而持續的極速航行使得艦艇燃料的消耗大大加快。至凌晨4時許,英國驅逐艦分隊的航速減慢下來,它們開始轉向,但不是往北,而是朝著英格蘭西南部的康沃爾半島駛去。

    兩艘愛爾蘭驅逐艦緊跟著轉向,在此過程中,雙方距離一度拉近到不足兩千米,英國人或許已經看清了對方的愛爾蘭國旗——戰爭尚未爆發,所以雙方旗桿上飄揚著的都不是海軍戰旗,然而在艦舷相對的時候,它們都是炮口相向,彷彿兩伙劍拔弩張的戰士。

    凌晨五點,天色微明,但這時月亮仍掛在半空。由於英國驅逐艦分隊已駛近英國領海,兩艘愛爾蘭驅逐艦減慢航速,漸漸落在了後頭,這場持續四個多小時的相互監視似乎要以無聲的方式結束了,英國海岸方向卻傳來了飛機轟鳴聲,那是一架體型笨拙、利用船型機身進行水面起降的雙翼飛行器,看起來無毒無害,但要知道一架秀潑馬林「海象」能夠在空中逗留五個小時,而且裝備了大功率的無線電設備,在英國皇家海軍被譽為「艦隊之眼」,由此可見其特點和功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