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王牌軍

第一卷 將星初起 第3章 陸軍大學(一) 文 / 莫少卿

    第3章陸軍大學(一)()

    陸軍大學校創立於清末,到五十年代初結束,經歷了中華民國的北京政府和國民政府兩個重要時期,歷時近五十年的歷史。它是當時培養軍事參謀和指揮人才的最高軍事學府,對中國近現代軍事、政治均有較大的影響。

    南京國民政府接辦陸大後,對考試制度進行了整頓。新的考試制度雖然仍分為初試和複試,但較過去要求更為嚴格。向全國招生,較為廣泛。

    首先是初試。初試由參謀本部分別密令全國各軍事機關及師以上各部隊辦理。參加初試人員資格除原來的標準外,還增加了畢業於國外同類步兵各類學校和國內外航空學校畢業者及現任航空軍官。年齡限在三十五歲以內。參加初試的員額採取對各機關、部隊分配的辦法。各軍事機關、部隊根據參謀本部下達的數額自行選拔,但各部隊、機關須按規定名額預選三倍以上人員參試。初試之後,各初試機關將初試錄取人員,出據證明書連同初試人員試卷、初試成績表及個人證件等送到參謀本部。參謀本部組織有關人員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報考人資格,然後將審查合格者招集複試。複試的一切事宜由參謀本部臨時組成的複試委員會負責辦理。

    陸大入學考試的課目和程序大體是:首先檢查身體,身體不合格者,就通知退出不再與試。其次是筆試,先為普通科,包括黨義、國文、代數、三角、幾何、物理、化學和英、德、日外文中任選一種;次為軍事學科,包括基本戰術、應用戰術、兵器學、軍制學、地形學、築城學等。筆試之後,還有口試,口試除注意儀表、語言外,還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等常識。自第十三期起,因發現前期中有文職人員冒考情事,最後增加「實兵指揮」一項,其方法是以實兵一排或一連,由考試官宣佈課目,應考者以口令指揮並糾正動作。

    當時社會上頗重視學歷,國民政府時期更甚,並出於派系利益,用人唯親,故社會上流傳著「黃馬褂(黃埔),綠(陸之諧音)袍子(陸大)缺一不可」,所以考取陸大,就有「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氣概。因而儘管陸大每次招收人員有限,軍官們都躍躍欲試,趨之若鶩,認為職業軍人不入陸大,難有前途。

    楚天明心情很好的來到陸軍大學所在地也是民國的首都南京,楚天明沒想到自己以前的那個傢伙,打仗不錯,軍事理論也不錯。看來文化肯定不低啊。幸好他已經考上了陸軍大學,不然憑自己拿倆下子,別說筆試,就是口試也過不了關。楚天明是知道的,自從國民政府接辦陸軍大學後,其錄取制度相當嚴格。自己幾斤幾兩他是知道的。

    站在南京,楚天明本來很好的心情立刻被擊碎,南京大屠殺。三十萬軍民死於此次屠殺。楚天明愣愣的看著現在歌舞昇平的南京。耳邊不斷想起小販的吆喝聲,不,不,一定不要歷史在次重演。也許南京,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不想提及的痛,也許後世的許多人已經忘記這些歷史,但是作為憤青的楚天明是很清楚日本鬼子在南京的暴行。突然的一愣,思想回到現實。現在自己只是個少校。能改變什麼呢?難道自己跑到蔣介石面前說:委員長,日軍攻破南京後將殺死三十萬軍民。這樣不被蔣介石當神經病才怪,何況自己見到蔣介石也是個問題。楚天明歎了口氣,唉,自己的軍銜咋就這樣低呢。

    自陸大第九期畢業出校後,蔣介石為便於對陸大的領導,以及同政府各部門聯繫,決定陸大由北京遷到南京,校址選在漢口路薛家巷妙香庵舊址。蔣介石於1932年初辭兼校長職務,任命楊傑為陸大校長,王澤民(本校第五期畢業)為教育長。楚天明悶悶的來到陸軍大學時才知道,陸軍大學是不管住宿和吃飯的。這可真夠楚天明鬱悶的了。楚天明重重的歎了口氣,還得自己找房子。不知道自己這點薪水夠不夠。對了,學校不是每人每月補助12元嘛?但是想起民國時間的紙幣,不知道這點能買什麼呢?楚天明突然的大笑了起來,或許他是第一個為錢而發愁的穿越者……

    楚天明不知道的是,現在他手裡的錢可不是抗戰時候的錢可以比較的。心裡想著,有錢可不能亂花啊。自己這個時代的父母還需要自己盡職責呢,在說以後用錢的地方多的是,反正不能亂花。其實從20年代中期一直到30年代末,全國物價大體平穩,因糧食豐收,部分農產品還有所下降。工業品方面,由於歐、美、日展開商品競爭,棉布和石油等洋貨還降價促銷。如在漢口市場上,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別只有17.90和14.50元,1斤豬肉分別只有0.29和0.198元,雞蛋跌幅最大,幾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從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價,1936年也從過去的1塊錢跌到8毛錢左右。如此同時,地價也隨之回落。抗戰前,江蘇鎮海縣畝產400斤的農田,售價從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畝產300斤的農田則從100元跌到40元。到了抗戰爆發後,紙幣才開始不值錢。甚至出現一斤錢買不了一斤東西。楚天明算上自己的少校工資和陸軍大學每個人的補助,也算的上是富人了。這些楚天明卻都不知道,那個世界的他,對經濟,物價都不感興趣。只是瞭解一些近代史,尤其是戰爭史。楚天明大笑之後,開始硬著頭皮找房子。一定要力陸軍大學近,而且便宜才好。找了半天,根本沒有找到合適的,一來嘛,現在戰亂年代,百姓對軍人可沒有什麼好感。二來就是不是條件太差就是租金太高。(楚天明此刻最大的目標就是存錢)沒辦法,楚天明只得回到陸軍大學。看看能不能爭取住校?回到陸軍大學後,直接來到教務處。要求住宿。教務處的人問了問楚天明的情況。倒是通情達理。同意楚天明住校。陸軍大學遠省和單身的學員都是可以住校的,只是因為大多有家屬隨同,所以不提供住宿。楚天明感動的直說謝謝。在他心裡這又省下一筆錢了。不知道當他知道等抗戰後,他存在多的錢也買不了多少東西時,不知道到時是哭還是笑呢?

    第二天,楚天明便換上陸軍大學的校服,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期。雖然他不是很熟悉軍事戰略戰術,但在那個世界時也沒少看一些軍事歷史。對自己所學的東西,雖然不是很瞭解,但是也是信心滿滿的。但是當楚天明看到自己所學的東西時,不禁有些頭大:

    軍制學,不僅要通曉國民黨軍隊自身的編制原理,軍隊編成要素和平時、戰時編製方法,而且要瞭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列強各國的陸軍編制,以作借鑒。

    兵器學,不僅瞭解其構造效力、用途及其發展趨勢,也要研究各國使用主要兵器及軍事工藝之大要。

    交通學,不僅要瞭解交通通信機關之構成與技術上之概要,及其發展之趨勢,還要對國外交通通訊機關詳加研究。

    馬學,除了原學內容外,要研究各**馬現狀。

    其次,注重陸海空軍聯合作戰以及兵種合成戰術研究和大軍統帥運用的教育。

    陸軍大學於1930年公佈的教育綱領中,關於戰略戰術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指出:戰略戰術的教育,在於研究用兵原理,運用陸海空軍,養成其統帥上所需之素質,兼使其具備實際應用之能力,既須精通各種小部隊之指揮,更要瞭解大軍統帥之運用,其他如陣地戰、要塞戰之攻守亦予以研究。

    關於航空學教育,目的使學員明瞭航空機編製、種類、構造、機能、駕駛之大要,及航空戰術、防空綱要為主旨,及其發達之趨勢,航空氣象之大概,作為研究空軍之基礎。

    關於海戰學的教育,目的使學員具備海軍知識,以便參劃陸海兩軍協同作戰。為此要求學員學習掌握海軍兵器、艦艇編製、海軍戰史、戰術戰略與動員計劃和陸海協同作戰。對於世界及強國海軍發展大勢也應扼要研究。

    再次,重視戰史研究。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和陸大都認為,戰史是研究戰略戰術最良好的資料,通過戰史可以瞭解戰場無窮變化的狀況、綜合事態的發生及戰區內各部隊的心理等,由此可以察知帥兵機微。陸大選學戰史戰例,均為近代世界戰爭,為歐洲戰史、日俄戰史、普法戰史、拿破侖戰史等。戰例方面有普英戰役、俄土戰役、英杜戰役、中東戰役、巴爾幹戰爭、伊土戰爭、南北美戰爭等。

    通過戰史、戰例的教育學習,使學員瞭解關於戰技原則之由來,政略與戰略之關係和各**隊統帥之概要。

    第四,為了提高學員的文化水平和研究能力,陸大教育大綱注重了學員的文化學習。要求學員在三年學習期間還要學習歷代兵略、歷史地理、統計學、數學。為洞悉現今世界之大勢,瞭解各**事設施,交涉國家間的軍事和參預樞密,陸大特設了英法俄德日五國語言課,要求學員選學其中一門,並達到譯解,默書(筆記)、作文、會話的程度。

    第五,重視政治訓練。陸大在學員的必修課程中安排了政治訓練,主要內容為:三民主義、近代中國史、各國革命史、外交史、政治學、國法、公法、經濟財政學、社會學。其目的是為了瞭解三民主義精髓,培養學員為國家、為國民黨政權效力的精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