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限制級末日症候

正文 982 適者生存 文 / 全部成為F

    電視中播放著納粹飛艇和浮空城在暴風雨中跨越夜空的畫面,房間隔音性很好,僅用耳朵無法聆聽到其它房間的動靜,但我想,那裡的人們定然心神無主,以為這不過是一場電影大片吧。他們的遭遇所洩露出的情報並不少,但是面對第1005章到的情報來看。納粹雖然強大,但仍舊沒有真正意義上毀滅世界的力量,即便單純只是人類社會,也有在漫長的戰爭期中逐步解決他們的可能。先知的預言,世界的末日,其實並不僅僅是人類的末日,也許在人類看來,世界末日和人類末日是相等的。也在內心深處承認,即便在這個星球上扔下至今為止製造出來的所有核彈,也不可能製造出真正的世界末日,因而,對納粹的懼怕,僅僅是出於他們對人類自身的威脅。

    然而,如果轉換一個角度,從「現實」層面去觀測。就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在這個世界裡,人類的滅亡和世界末日是完全可以劃上等號的。因為,這個世界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這個世界的人類存在著,末日症候群患者的人格、精神和認知,是構建這個多姿多彩又格外真實的末日幻境的基石。納粹的行為,無異於撬動並砸碎這些基石,所帶來的後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當然,從我的親身體驗來看。就算這個世界的人類徹底滅亡,從而導致世界的崩潰,也應該不是根本性的。如果,我所經歷的「現實」,是這個世界的根源,那麼,病院的研究者完全可以通過種種手段,諸如增加新的末日症候群患者之類,重新構建末日幻境世界——實際上,從如今末日幻境的存在來判斷,他們應該真的這麼做過。亦或者,在病院所許可的,正常的末日進程中,構建末日幻境的末日症候群患者並不會單純因為舊有末日幻境的崩潰而死亡,他們的實體存在形態和末日幻境的關係,是一種高下關係。

    但是,無論如何,納粹的出現,的確應該反應著多方面的需求——病院的需求,「病毒」的需求,病人自身的症狀。納粹和末日真理教所代表的意義有些相似,但並不相同,否則,就沒有必要同時出現兩者,而這些細微的區別,很有可能是引發進一步末日現象的關鍵。

    我堅持認為,無論納粹的成因有多麼複雜,「病毒」仍舊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對於「病毒」想要達到的目的來說,僅僅有末日真理教和更名為「統治局」的末日幻境異空間,仍舊不足夠,否則在我誕生的末日幻境中,從內部迸發而並非從外部摧毀的「末日」就應該降臨了。然而,回想當時的情況,那種「末日迫在眉睫」的緊迫感和無奈感一直存在,但是,直至我死亡為止,都並沒有真正推進到當前的程度。從這個角度上,完全可以看出,如今這個末日幻境的確比我誕生的那個末日幻境更加「成熟」。

    由納粹引發的第1005章點出發的任何自救都是無意義的,我的行為本身,也應該是無意義的,因為我們自身的動作,自救也好。不自救也好,有行動也好,沒行動也好,本身就構成了「引線」,並且必然會在末日進程中被點燃。

    然而,正是從這種絕望中,我更進一步確定了,可能為一線希望的因素——那必然是「江」。

    因為。「江」是「病毒」。如果,「病毒」將涉及末日的任何因素編織為引線,那麼這條引線必然不包括它自身在內,因為,「病毒」不會尋求自我毀滅,而是通過毀滅其它,以保證自身的成長,這意味著。它也就成為唯一超脫末日的因素。

    同時,無論在我的觀測還是理解中,「病毒」並不是「江」。「高川」和「江」的關係是異常的,複雜的,即便只是因為我對「病毒」的觀測,才誕生了「江」,也許「江」是十分不穩定的,一旦脫離我的觀測。就不復存在的東西,乃至於我的存在,因我的存在而導致「江」的存在,起因都是「病毒」的需求。但是,「江」和「病毒」的關係,仍舊確保了通過「江」去干涉末日進程的可能性,也是唯一的可能性。

    「病毒」無法溝通,但是,「江」可以。即便,「江」的存在是脆弱的,是任性的,只遵循自身的需求進行活動,它們之間的不同和相似,以及我和「江」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對「江」的情報,仍舊讓我擁有希望。

    這是只有我才能看到的希望,是只有我才能接觸到的世界之理,在我之前,在我之後,應該都沒有任何一個「高川」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所做的事情,是只有我才能理解的,超乎所有人的想像——這一點,我早就已經有所覺悟了。對於正常社會來說,人和人之間的存在平等性是構成共識的基礎,而共識便意味著沒有真正的「特殊」,僅僅存在「小範圍共識」。「只有自己才理解,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東西,是不存在的,而在一個正常而鞏固的人類社會中,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常識,更是生活的基礎,被認定為一種觀念上的「現實」。

    可是,我的經歷,我的思考,讓我不得不發現,這個常識和基礎,因為「病毒」的存在不再成立,這意味著,讓人類社會正常而鞏固的「現實」,不再是正確的。在任何幻想作品中,凡是存在「只有某個人才能理解,只有某個人才能做到」的東西的世界,都無法完全描述其未來,因為,它是那麼的脆弱,一旦這「某個人」不存在,世界就會面臨崩潰,因為,只有「某個人」才能做,才能理解,才能做到的東西,因為「某個人」的不存在而不存在了。

    而我所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現實」也好,「末日幻境」也好,已經變成了極為脆弱的東西,無論其他人怎麼諷刺,怎麼無視,用哪些道理去辯駁,都無法更改我所認知到的這個事實。而在這個事實中,「我」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

    或許,這就是我之所以誕生,之所以復甦的原因,也是我唯一可以去拯救什麼,去改變什麼的關鍵。

    在其他人眼中,這種唯我不可,唯我正確的想法,被冠名為「中二」。但是,當「中二」的想法成為正確且唯一的事實,那麼,所有非「中二」的想法,反而就變成了「不切實際」。這種調轉連我於最初也感到難以置信,讓我覺得自己就是個瘋子,已經抵達了不可挽救的精神病末期。但是,在我自己承認自己是瘋子,是精神病患者,並完全從瘋子和精神病的角度去觀測世界的時候,卻發現,其實,一切都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不會給自己帶來違和感,所有在他人看來癲瘋的,毫無意義的,有害的舉動,對自己而言,對自己所觀測到的世界而言,都是有意義的,是正確的。

    「錯的世界,而並非是我。」這個常被人用來嘲諷的言辭,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且唯一正確。因為。出錯的,的確是世界呀。正確的世界。是不應該存在「病毒」這種莫名其妙又無法理解的東西的。出現了「病毒」的世界,是錯誤的,這有什麼不對嗎?

    既然世界出錯了,那麼,正常情況下的世界基礎就已經不可靠。立足於這個世界基礎的人類行動原則和共識認知也就不再可行。在無法排除「病毒」的情況下,去修正世界最多也只能達到治標不治本的程度,更可能是飲鴆止渴的行為。那麼,不去修正世界,而是修正自己的世界觀,去適應這個「錯誤」的世界,最終將之當成「正確」的世界,這樣的做法反而更加可行吧。

    在完成適者生存的過程後。甚至是在這個適者生存的過程中,去改造已經「錯誤」的世界,拯救一些無法適應「錯誤」的世界的人們,應該也是可行的。人類適應原來的世界,改造原來的世界,拯救那些「不適應世界而瀕危的物種」,不就是同樣的過程嗎?

    我所做的事情,我可以做的事情。其實並沒有超出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情。然而,我卻覺得,自己和當初的自己。已經截然不同了。參照過去的自己,我如今的認知,幾乎讓我覺得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可是,從變化的原因和目的來說,我卻又沒有什麼變化和進步。

    這是很奇怪的感覺。也是讓我可以在面對著複雜、危險又充滿了各種惡劣可能性的時候,仍舊保持平靜的基礎。

    是的。當外界和自己的變化,在認知中都變成「理所當然」的時候,就不會再有吃驚這樣的情緒了。

    在「理所當然」的變化中,尋求可以實現自己目標的可能性,這便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也是我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我正在做著,並看到了希望。

    當我回過神來的時候,左江穿著**圍裙在廚房忙碌開了。雖然從電視上無法接觸更多的情報,我的判斷,都來自於思維的延展性,說是基於有限情報和事物規律的推斷,無疑更近似於猜測,即便如此,我仍舊不覺得,我對外界情勢的判斷,以及宏觀層面上的認知,距離事實有太大的出入。在過去,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竟然會做到這種程度。不過,我又十分清楚,自己的認知、想法和行為所體現出來的能力,其實並沒有超過高中優等生的範圍,我和一般高中生的區別,僅僅在於,我的體驗更加豐富,但在思維能力和行動機理上,和高中生生並沒有任何差別。

    沒有人前來打擾,nog的行動,比我所設想的要慢,大概聯合國那邊的反應對nog來說,有超過我所認為的重要性。nog必須得到聯合國的平等承認,這是網絡球的方針,從當前的情況來判斷,如果不是月球核打擊計劃的失敗,大概是很難實現這一點的吧。所以,雖然他們的行動慢了一些,但是,對於接下來的行動來說,也並不是一個壞消息。

    我一點都不著急,按照習慣,我將自己所想到的,正在做的,已經經歷過的事情,當做奇想天開的冒險小說寫在筆記本中。在過去,我已經寫過很多,但是,那些記載全都已經不在我的身邊。我並非為了保存什麼,只是,將這些寫在紙上,總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還在寫嗎?阿川。」左江不知道什麼時候靠上來,胸部抵在我的後腦勺上,格外有一種厚實柔軟的感覺,「還真不是不厭煩呢。」

    「嗯……」我也不好描述這麼做的理由,有時覺得很單純,有時卻又覺得十分複雜,但是,往簡單來說,這種寫故事的行為,早已經是一種習慣。

    「要吃烤餅嗎?我做了一些。」左江說。

    「現在是什麼時候了?」我問道。

    左江搖搖頭。

    我沒有繼續問下去,和她來到桌旁,說的都是些日常瑣事。對於其他人來說,藏身在這個避難所中,看到了納粹的降臨,大概是很難恢復到日常的狀態吧。但是,對我和左江來說,如今的情況,不過就是過去生活圈被擴大了而已。納粹也好,末日也好,那些難以置信的存在,以及接下來不得不做的事情,都是和街邊的自動售貨箱一樣正常的東西。

    我想,從被改變和適應改變的過程來說,自己說不定是比那些人更幸運。

    電視畫面中,納粹們的身影漸漸消失,頻道再次變成一片雪花,不久後,播放了一個美利堅高官對當前事態的報告和動員演講。我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對美利堅來說,此時此刻,的確已經進入全員備戰的狀況了。

    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以一個更加明確的觀念,走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