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三十四章 你們接著鬥,咱聽著(下) 文 / 鳳鳴岐山

    更新時間:2011-03-17

    二皇子蕭如濤這麼一站出來,諸臣工皆有些個驚疑不定,可早已悄悄退到了一旁的蕭無畏卻是樂壞了——對於蕭無畏來說,諸皇子如何爭鬥,乃至誰勝誰負都是無關緊要之事,蕭無畏既無心過問,也無力去參與其中——滿朝文武中,除了那些個內閣重臣之外,下頭的中級官員蕭無畏就沒幾個知道名字的,就更別提有交情了,他哪有能力去攪合諸皇子之間的勾當,至少在目前的狀態下,蕭無畏是沒那個能耐的,不過麼,煽風點火一下的本事蕭無畏還是不缺的,這不,二皇子已被逼得跳將出來了不是?

    天家爭鬥之殘酷蕭無畏是不曾親身經歷過,可沒吃過豬肉,總看過豬跑路吧,不說前世那會兒看過無數關於帝王之家血腥政治的故事,便是今世裡那些個江湖傳說也聽得海了去了的,即便蕭無畏不想去理會,可身為天家的一分子,他又怎可能真的置身事外,當然了,說起來蕭無畏也沒什麼了不得的大野心,可自保總是要的罷,要自保,那就得有底氣,就目前的朝局之下,若是各方不動將起來的話,他蕭無畏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處使去,只有諸皇子鬥得狠了,蕭無畏才能有那麼一絲可供騰挪的空間,而這就是販馬大計中所要達到的另一個目的,故此,能看到幾位皇子開了戰,蕭無畏又豈能不偷著樂呵,不過麼,樂呵歸樂呵,那都只能放自個兒心裡頭,帶到臉上來是萬萬不能的,於是乎,蕭無畏就這麼地躲在一旁繼續當他的乖寶寶了。

    蕭無畏是樂呵了,可弘玄帝的臉卻是有些子黑了——朝局進展到現在,顯然已有些子脫離了原先的軌道,變成了諸皇子合手斗太子了,這顯然不是弘玄帝所樂意看到的局面,究其根本就在蕭無畏那番口無遮攔的話上——經商來錢快,這道理誰都懂,滿京師權貴又有哪個不經商的,可大傢伙都是要面子之人,全都是私下著手,哪似蕭無畏這般招搖,光招搖也就算了,還居然將這事情在朝堂上公然道了出來,將幾位皇子一股腦全都兜了進去,這豈不是造亂子麼,由不得弘玄帝不惱火,可惱火歸惱火,身為九五至尊,弘玄帝還真不好跟蕭無畏這麼一個尚未成年的紈褲子弟發作,氣惱在心之下,臉色能好看才怪了,待得二皇子蕭如濤站將出來之際,弘玄帝竟沒有立刻發話,而是沉默了好一陣子之後,這才從喉嚨間擠出了一個字來:「講!」

    「啟奏父皇,兒臣以為商雖小道,用之得當,卻不失為利國利民之術也,自承平以來,我中原缺馬,雖累經努力,卻總無起色,徒費財帛而無功,今若能以商而能為之,即朝廷之幸事也,依兒臣看來,大哥之所以願為之,實憂國之舉耳,縱使舉措有過,亦是出自公心,兒臣為之附,同理也,此情此心,還望父皇明鑒。」蕭如濤一番話說將下來,有理有節,既維護了大皇子的面子,同時也將自己從此事中摘得一乾二淨,還沒忘了暗中隱射陳明遠不為國分憂,反倒設障為難他人,連帶著將太子一系的官員們全都掃了進去,綿裡藏針之下,令太子一方的官員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出太好的反駁理由來。

    「陛下,老臣以為二皇子殿下所言有理,若能以商置馬,實乃朝廷之幸也,豈容小人暗中作祟,老臣以為當徹查之!」蕭如濤話音剛落,工部尚書東方隆立馬站了出來,高聲附和道。

    「陛下,臣以為東方尚書所言甚是,若能得良馬,縱使代價再大,亦是值得,此乃我朝廷之要務耳,實不容奸佞小人從中作梗,當嚴懲之!」

    「陛下,微臣以為太僕寺卿陳明遠竊據太僕寺之重任,不思報主隆恩,反倒以權謀私,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身為御史,豈能容之,微臣請求陛下下詔徹查此獠!」

    ……

    東方隆乃是二皇子一系官員的領袖人物,他這麼一出面,後頭立馬呼啦啦地站出了三、四十名朝臣,紛紛將矛頭指向了陳明遠,要求徹查陳明遠不作為的呼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父皇,兒臣自領旨統領神騎營以來,已有六年之久,始終兢兢業業,不敢有失,然,累經努力,騎營之規模卻依舊不到萬乘之數,非兒臣不盡心,實是無馬以為繼,自弘玄九年以來,兒臣攏共只從馬政署得馬四千不到,其中泰半是上不得陣之駑馬,縱使勉強能用之戰馬,亦屬尋常,神駿之騎千中無一,那陳明遠身為太僕寺卿,實有不作為之大罪,兒臣懇請父皇裁撤之,另選賢能,以免耽誤國之大事。」本正灰頭土腦之際,突然得到了二皇子一系官員的支持,蕭如峰大喜過望之下,毫不客氣地便當場彈劾起陳明遠來,此話一出,數名大皇子一系的官員自是不甘落後,亦紛紛出言附和,大有借此機會痛打落水狗之勢。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一見到大、二兩位皇子一邊人多勢眾,一些看風使舵之輩自也全都冒了出來,言辭灼灼地對陳明遠展開了無情的聲討,人人喊打之下,陳明遠的臉都綠了,可憐陳明遠本就是個屍位餐素之輩,不過是憑著太子的寵信才登上了太僕寺卿之高位,其本身並無甚過人的本事,膽略也很是一般,這會兒見眾朝臣齊齊將矛頭指向自己,登時便嚇得渾身哆嗦地跪在地上,可憐巴巴地望著太子,就指望這位奶弟能出言幫襯一把了。

    太子蕭如海之所以寵信著陳明遠,固然是因喝了同一個娘的奶之故,可更多的則是因陳明遠能給其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持——陳明遠雖是個大貪官,可對太子卻極為忠心,所貪來的財物大部分都到了太子的手中,正是因其識趣,故此才能得到太子的無比之寵信,他若是就此倒了台,太子來錢的路子立馬就得少了一大半,這等局面自然不是蕭如海樂意看到的,只不過蕭如海原本算不得甚賢明之輩,這會兒盡自心急如焚,可要他拿出個化解危機的主意來,也著實太過難為他了,這一見陳明遠畏縮如此,可就有些子慌了神,不得不將求助的目光再次瞟向了吏部尚書方敏武。

    眼下這個局面雖是有些子出乎方敏武的意料之外,不過方敏武卻並不著急,實際上早在他將《大胤律》搬將出來之際,便已經想好了對策,成竹在胸之下,自也並不在意大、二兩位皇子的凶狠反撲,原本打算再拖上一拖,等著弘玄帝開金口之後再行出手,可此時見太子已然慌了神,生恐太子就此說出甚失策之言,無奈之下,也只好站了出來道:「陛下,老臣以為東方尚書所言聽似有理,其實不然,理由有三:其一,中原缺馬並非太僕寺之責,自弘玄七年以來,太僕寺共新設馬戶一萬三千有餘,養馬總計兩萬八千餘匹,只因缺了良種馬以為配種之用,難得精良之戰馬,此非太僕寺不為,而是無米之炊難以為之;其二,弘玄八年九月、十年七月,十二年六月,十四年九月,太僕寺分別派人潛入燕西、平盧等各地秘密收購良馬,以圖重整馬政,怎奈天不遂人願,太僕寺一眾密衛犧牲重大,四百餘豪傑出擊,僅三十人回,但卻保住了良馬三十餘匹,為我大胤皇朝重振馬政立下基礎,此何言不作為乎?其三,按東方尚書所言,若真能以商置馬,自是幸事,然,此事成算幾何?依老臣看來,怕是一成皆無,徒勞耳,須知我朝自承平以來,纍纍欲以商置馬,皆不可得,老臣自不信區區一少年便能成此大事,太僕寺不與其批文,又有何差錯耶?」

    方敏武不愧是老江湖,這一番娓娓動聽之言道將下來,不單將太僕寺包裝成了神廟,更反將了二皇子等人一軍,算得上點到了二皇子等人的死穴上,那便是憑著蕭無畏的能力能否實現以商置馬之事——雖說在蕭無畏不曾進殿之前,此事已有太子一系的官員提了出來,可畢竟人微言輕,諸朝臣並沒有就此事的可能性詳加探討,大體上的辯論都集中在大皇子當眾毆打陳明遠之事上,可方敏武此時提將出來卻又不同了,畢竟其乃是內閣成員之一,屬朝廷重量級之人物,說將出來的話,便是弘玄帝也得聽上幾分,更遑論普通朝臣了,這不,方敏武話音一落,原本相互攻訐的朝臣們全都安靜了下來,不少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默默地站在一旁的蕭無畏身上。

    哈,奶奶的,方老頭還真有你的,走著瞧,老子要是不把你個死老頭整垮,這事就不算完!蕭無畏原本正自得地看著熱鬧,正開心間,冷不丁一聽方敏武將自己推了出來,心裡頭一把邪火便不由地冒了起來,只不過惱火歸惱火,在這等朝堂之上,蕭無畏還真拿方敏武沒轍,只好裝成沒聽到,低著頭,撇了撇嘴,暗自在心裡頭叨咕了幾句。

    一場朝堂辯論從事發的巳時不到開始,到了此時天已是過了末時,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時辰,弘玄帝早就有些個不耐煩了,此時見諸朝臣全都安靜了下來,自是不願再多生事端,沉著聲便出言道:「小畏,諸臣工皆以為爾以商置馬之事不可行,爾可有何辯解的,嗯?」

    弘玄帝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的眼神裡皆露出了絲期待之色,不少人的嘴角邊更是露出了玩味的微笑,皆等著要看蕭無畏的笑話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