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君臨天下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力挽狂瀾之意外的援手(下) 文 / 鳳鳴岐山

    更新時間:2011-08-08

    遇到蕭無畏這等總喜歡胡攪蠻纏的傢伙,弘玄帝自也覺得頭疼得很,尤其是在這等朝堂之上,被蕭無畏突如其來的這麼個冷笑話一整,原本肅然的朝議簡直就此成了玩笑,偏生弘玄帝還就真拿蕭無畏沒轍,畢竟先前齊王也同樣講了個故事,既然弘玄帝前頭沒說蕭如濤的不是,這會兒自然也就不好說蕭無畏胡為,可要是放任不管麼,這朝議也就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了,正自左右為難間,突見蕭如浩從旁閃了出來,弘玄帝暗自鬆了口氣,可臉上卻依舊是漠然的平淡,只是抬了下手道:「浩兒也有話要說麼,那就說出個所以然來罷,朕倒要好生聽聽。」

    「是,孩兒遵旨。」蕭如浩面色肅然地躬身行了個禮,而後站直了身子,目光炯然地看著弘玄帝道:「父皇明鑒,兒臣以為徒爭無益,既事起陳浩然案,兒臣以為當先將此案審明瞭,再作計較,但凡有涉其中者,皆交由三司共審,以明辨是非,此兒臣之愚見也,懇請父皇聖裁。」

    蕭如浩雖說得慷慨激昂,其實說來說去就一個意思,那便是朝議就此先擱置在一旁而已,這一點滿殿的朝臣們自是都聽得懂,至於認不認同,那可就得兩說了的——從太子的角度來說,能在如此艱難的朝議上暫時過了關,後頭的事情自可慢慢整去,自然會有轉機,很顯然,太子自然是不會反對這麼個提議的,然則蕭如濤那頭可就不同了,雖說前面因著姜望舒反水而陷入了暫時的被動,但卻不意味著就是失敗,畢竟為了此番的朝議,蕭如濤可是準備了不少的殺手鑭,姜望舒不過僅僅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後頭蕭如濤照樣有著扳回局面的把握,在這等情形下,蕭如濤自然是不肯就此收手的,只不過先前他所舉的苦肉計一說剛被蕭無畏扯得七零八落地,自是不好在此時強自出頭,不得不拿眼暗示了蕭如義一番。

    「父皇,兒臣以為六弟此言差矣,如今案情早已審明,何來不清之說,縱使小人輩胡亂狡辯,也斷改不了其謀逆之行徑,兒臣懇請父皇明鑒!」蕭如義此時已從先前的尷尬中回過了神來,一接到蕭如濤的暗示,自是心領神會地站了出來,高聲地稟報道。

    「是啊,陛下,案情早已分明,何須再查。」

    「陛下,臣等以為姜望舒勾結太子,私自行苦肉之計,其行當誅,懇請陛下降旨,懲辦此等惡賊,還我朝綱之綏靖!」

    「陛下,臣以為蜀王殿下所言甚是,不可輕縱了謀逆之反賊,望陛下明斷!」

    ……

    蕭如義話音一路,東方隆等二皇子一系的官員們自是紛紛開腔附和了起來,七嘴八舌地喊打喊殺,原本因姜望舒一事而低落下去的氣氛陡然間再次火爆了起來。

    眼瞅著二皇子一系的官員們死揪著自個兒不放,蕭如海可就有些子急了,卻又不敢也不便在此時站出來反對蕭如義的提議,只得拚命向蕭無畏使著眼神,指望著蕭無畏能站出來為自己說話,卻不料蕭無畏只當沒瞅見,微皺著眉頭站在殿中,一派打算坐視之狀。

    老八想做甚?欲當和事佬麼?沒理由啊!蕭無畏自是聽出了蕭如浩此言有著和稀泥的意味,只是對其為何要行此事卻有些子拿捏不定了起來——按理來說,在倒太子一事上,蕭如浩應該跟蕭如濤是一致的才對,畢竟只有太子倒了台,他倆才有爭太子的機會,在如今這等太子搖搖欲墜的情況下,蕭如浩實在是沒有幫太子一把的理由,除非蕭如浩自認爭不過蕭如濤,然則據蕭無畏所知,項王府所屬的勢力似乎在暗中支持著蕭如浩,指不定早已達成了某種默契,但凡要真要爭,蕭如浩應該不會處於弱勢,可如今蕭如浩居然當起了和事佬,這裡頭說沒有蹊蹺,蕭無畏又如何肯信,在形勢不明的局面下,蕭無畏自是不願胡亂出手,只想先看看趨勢究竟如此再做打算,故此,哪怕蕭如海眼珠子都轉得快成鬥雞眼了,蕭無畏也只當沒看見。

    「父皇,兒臣以為四哥此言過矣,梁大人身為主審,尚未言明結案,在此之前,縱使爭執,不過徒勞耳,兒臣懇請父皇下詔准梁大人繼續審案,及早斷明再做計議為妥,還請父皇三思。」蕭如浩一點都不介意二皇子一系官員們的喧嘩,只是笑瞇瞇地等眾臣喊累了,這才心平氣和地開口道。

    「嗯。」弘玄帝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側臉看向站在一旁的梁思翼,面色平靜地出言問道:「梁愛卿以為浩兒所言如何啊?」

    這等牽涉到奪嫡之爭的案子哪有那麼好審的,天曉得這幫子急紅了眼的皇子們會生出啥事端來,梁思翼自打接了此案之後,可謂是菜飯不思,每日裡都在思忖著如何將此案辦得乾淨些,只可惜絕大多數嫌犯不是朝臣便是太子身邊的宦官之類的人物,沒有聖旨明示,梁思翼哪有可能去傳這些人到庭,先前冷眼旁觀諸皇子相爭得如此慘烈,自是更沒了底氣,待得聽到弘玄帝發問,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可又不能不答,只得躬著身子回道:「若能得陛下恩旨,准臣便宜行事,微臣自當鞠躬盡瘁而為之。」

    「唔。」弘玄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沉吟了片刻之後,接著問道:「梁愛卿須多少時日審結此案?」

    「這個……」梁思翼哪敢自報個時限,萬一完不成任務的話,那豈不是自尋死路,這便遲疑著不敢回稟。

    「父皇,案情本就已分明,又何須再審,此際便是結案之時,萬不可輕縱了逆賊!」一見到梁思翼那等遲疑狀,蕭如義可就急了,就怕拖延時日之後,夜長夢多,這便站將出來,高聲嚷嚷道。

    「是啊,都已審明的案子還如何個審法,梁大人這不會是妄圖包庇賊逆罷。」

    「沒錯,案子已明,自該早做決斷,勿使賊逆得脫。」

    「蜀王所言,至理也!」

    ……

    二皇子一系的官員人數眾多,這一群起附和蕭如義,聲勢自是浩大得很,滿大殿頓時又糟雜成了一片。

    「爾等瞎嚷嚷個甚,莫非忘了君前不得失禮之規了麼,荒謬!」就在二皇子一系官員們鼓噪正歡之際,卻見白髮皓首的老太師林國棟從一旁踱了出來,毫不客氣地喝斥道。

    林國棟乃是三朝元老了,這些年雖已不常在朝中露面,可威望卻是還在,他這麼一站將出來,群臣們登時便全都啞巴了,沒有誰敢跟其當面頂撞的,便是蕭如濤與蕭如義兄弟倆也沒那個膽,儘管滿心的不甘,可也只能退到了一旁,低著頭,一派恭聽林國棟訓示之狀。

    「老太師對此案可有甚看法麼?」弘玄帝顯然也沒想到林國棟會在此時冒將出來,不由地便愣了一愣,可很快便反應了過來,溫和地一笑,試探地問道。

    「陛下,老臣冒失了,實乃諸臣工鬧得太不像話了些,此案陛下既已交予梁大人主審,老臣以為結案與否自該是以梁大人所言為準,不過區區一個小案而已,該如何查便如何查好了,何須爭議如此,此老臣之愚見耳,還請陛下乾坤獨斷為荷。」林國棟喝斥完群臣之後,這才轉身面向弘玄帝,一躬身,朗朗地說道。

    林國棟此番話語頗有些子倚老賣老之嫌疑,不過麼,他也確實有這個資格,縱使弘玄帝身為帝王,也不好當面反駁他的意見,只得自嘲地笑了笑,沉吟了一下,凝視著梁思翼道:「梁愛卿,朕便給爾十日時間好了,准爾便宜行事,無論涉案者誰,梁愛卿都可拘而問之,回頭朕便給爾旨意,望愛卿莫辜負了朕之厚望。」

    「臣領旨謝恩,臣自當按陛下旨意行事,斷不敢有失。」梁思翼儘管百般不願再審理此案,可卻無從推托起,只能是跪倒在地,硬著頭皮謝了恩。

    「嗯,愛卿之言朕記住了。」弘玄帝饒有深意地看了梁思翼一眼,語氣略顯曖昧地說了一句,緊接著便站起了身來,向後殿行了去。

    「退朝……」侍候在弘玄帝身旁的司禮宦官高大成一見弘玄帝起了身,緊趕著拖腔拖調地宣了一嗓子,而後疾步跟上了弘玄帝的步伐,匆匆行進了後殿之中。

    一場火藥味十足的朝議居然就這麼不了了之了的,說是半途而廢也絕不為過,一眾朝臣們縱使再有旁的心思,至此也全然無用了,不得不議論紛紛地往殿外行了去,立場不同者神情自是各異,真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誰也不清楚此案最後將會是如何個收場法,也說不准到底何時能有個了結,或許謎底揭開的那一日將還會有場生死惡鬥也說不好。

    「九弟,九弟。」眾人散盡,蕭無畏自也不想多留,他也急著回府上跟林崇明好生計議一番,可還沒等他走到殿口,太子蕭如海便從後頭趕了上來,語氣急迫地連叫了數聲。

    「太子哥哥有何吩咐麼?」蕭無畏雖然很煩蕭如海,可這等時分卻是不可能給其臉色看,不得不站住了腳,轉回過身去,躬身行了個禮道。

    「九弟,若得有閒,不妨到哥哥處暫坐,你我兄弟也能好生聊聊。」蕭如海此番雖算是勉強過了朝議之關,可對後頭的手尾卻依舊是一點底都沒有,自是急著找蕭無畏好生磋商上一回,就指望著蕭無畏能再幫其出謀劃策一番。

    「太子哥哥好意臣弟心領了,時候不早了,臣弟昨夜一宿未眠,頭疼得緊,就不敢叨勞太子哥哥了,明日一早臣弟自當到東宮向太子哥哥請安。」蕭無畏此時哪有心情跟蕭如海多胡扯,這便出言婉拒道。

    「那……,也好,也好。」一聽蕭無畏不肯跟自個兒回宮,蕭如海大失所望,可此際正值用人之時,蕭如海也不敢給蕭無畏臉色看,只得尷尬地吭了幾聲,一轉身,領著一起子宦官們逕自去了。蕭無畏看了看蕭如海的背影,苦笑著搖了搖頭,低頭向殿外行了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